- 年份
- 2024(1901)
- 2023(2737)
- 2022(2416)
- 2021(2176)
- 2020(1875)
- 2019(4199)
- 2018(4157)
- 2017(7501)
- 2016(4428)
- 2015(5089)
- 2014(4735)
- 2013(4933)
- 2012(4835)
- 2011(4540)
- 2010(4627)
- 2009(4254)
- 2008(4190)
- 2007(3964)
- 2006(3579)
- 2005(3326)
- 学科
- 济(15246)
- 经济(15223)
- 管理(9158)
- 业(9050)
- 学(7395)
- 企(7278)
- 企业(7278)
- 方法(5995)
- 数学(4793)
- 数学方法(4718)
- 中国(4421)
- 农(4145)
- 财(3626)
- 贸(3461)
- 贸易(3459)
- 制(3397)
- 易(3361)
- 业经(3231)
- 地方(2921)
- 及其(2917)
- 农业(2741)
- 融(2734)
- 金融(2732)
- 水产(2717)
- 和(2697)
- 理论(2633)
- 银(2632)
- 银行(2597)
- 行(2523)
- 税(2427)
- 机构
- 大学(67440)
- 学院(65526)
- 研究(33098)
- 科学(24467)
- 农(24052)
- 济(23195)
- 中国(22867)
- 经济(22632)
- 所(20367)
- 农业(19740)
- 研究所(18834)
- 管理(18174)
- 业大(16107)
- 京(16030)
- 理学(15216)
- 理学院(14888)
- 管理学(14381)
- 管理学院(14299)
- 中心(13637)
- 省(12593)
- 室(12470)
- 院(12177)
- 农业大学(12102)
- 业(11806)
- 江(11394)
- 实验(11336)
- 科学院(11027)
- 实验室(10948)
- 重点(10410)
- 部(10318)
- 基金
- 项目(46070)
- 科学(33747)
- 家(32665)
- 基金(32537)
- 国家(32436)
- 研究(25584)
- 科学基金(24880)
- 自然(19624)
- 自然科(19150)
- 自然科学(19132)
- 自然科学基金(18807)
- 省(18608)
- 划(17069)
- 基金项目(16628)
- 资助(14550)
- 社会(13776)
- 社会科(12882)
- 社会科学(12876)
- 计划(12729)
- 科技(12147)
- 重点(11673)
- 教育(11430)
- 发(10500)
- 业(9970)
- 农(9858)
- 科研(9825)
- 专项(9807)
- 创(9502)
- 部(9364)
- 创新(9049)
共检索到108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日英 孙力军 王雅玲 何国炜 徐德峰 刘唤明 张永平
为了确定凡纳滨对虾在冷藏条件下内源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实验采用了细菌分离纯化法,将分离得到的内源腐败菌菌株进行分解蛋白质对比实验,筛选出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的菌株,进一步采用细菌自动生化系统鉴定法以及16S rRNA序列测定法进行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冷藏条件下的内源优势腐败菌是短杆菌属细菌,可以通过控制短杆菌属细菌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虾内源保鲜技术。细菌自动生化系统鉴定结果的相似度为98.8%,16S rRNA序列鉴定结果的相似度为99.065%。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内源优势腐败菌 分离 鉴定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宝存 刘飞 边慧慧 刘杰 潘鲁青 黄倢
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出菌株2010061200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分离菌株对凡纳滨对虾的半数致死量为1.44×106CFU/ml。形态学观察和革兰氏染色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有一根端极鞭毛;呈球杆状、球状、棒状或梨状且有两极浓染现象;在2216E培养基上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圆形菌落,而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为绿色或蓝绿色菌落。经Biolog碳源利用反应、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得出,该菌株与副溶血弧菌、需钠弧菌等的生理生化特性最相似;16SrD-NA序列测定表明,该菌株与弧菌属中几株病原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8.9%以上。在分子进化树中该菌株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全友 杨宪时 许钟 吴建军 周彩华
从菌落和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脂肪酸组成及同源性分析等方面,结合使用Sensititre、BioFosun、MIDI细菌鉴定系统对0℃、5℃冷藏养殖大黄鱼货架期终点细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确定优势腐败菌。0℃、5℃冷藏优势菌为腐败希瓦氏菌,比例分别为75.5%、59.6%,在营养琼脂和胰酶解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状隆起,边缘整齐,透明,无色至粉红色,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单鞭毛,大小为(0.6~0.9)μm×(1.5~3.3)μm,最适生长温度25~35℃、最适pH7~9。菌株氧化酶和H2S呈阳性,能还原TMAO、液化明胶和Tween40,利用N-乙酰基-D-葡萄糖胺等有机物。菌体主要...
关键词:
大黄鱼 细菌相 优势腐败菌 腐败希瓦氏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煜琛 李灿 孙力军 王雅玲 徐德峰 刘颖 叶日英
【目的】评估对虾优势腐败菌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为对虾生产中生物被膜的危害评估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改良微孔板法,分别检测5种腐败菌羽状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camte、camtG、camtJ,希瓦氏菌(advenellasP)camtF和未命名菌(unknown)camtB的胞体或其乙酸乙酯提取物,与3株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tcc33847、atcc17802和camt13011共培养后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结果】羽状变形杆菌camte、camtG、camtJ...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窦春萌 左志晗 刘逸尘 张亦陈 耿绪云 孙金生
为获得具有消化酶活性且安全的益生菌,从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初步分离得到576株细菌,对菌株进行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能力的定性及定量测试,筛选出产酶种类多且产酶能力强的菌株11株。对筛选出的11株菌进行了幼虾浸浴实验、药敏性实验和溶血性实验,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将11株菌的菌悬液添加到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养殖水体中进行浸浴实验,浸浴结束后用鳗弧菌进行刺激,测定不同浸浴组幼虾相关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确定其对幼虾的保护效果。综合消化酶活性、菌株对幼虾的保护效果及生物安全性,筛选得到4株效果较好的菌株。菌株的16S r 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细菌1号、2号和4号分别与芽孢杆菌(BAcilluS Sp...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益生菌 肠道 鉴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跃陵 林智建 李祖江 严芳 李远友 叶向群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将其血清分别与溶藻酸弧菌,哈维氏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病原菌孵育,采用亲和蛋白质组学和Western-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纯化、鉴定和确证其中可与病原菌直接结合的蛋白。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4种病原菌与虾血清孵育5h后均可与对虾血清中分子质量约为75 000(p75)的蛋白相结合,而孵育15h后既可与p75相结合,还可与分子质量约为77 000(p77)的蛋白以及0~4种不同分子质量的蛋白相结合。经MALDI-TOF/MS分析和Mascot搜索引擎检索,p75和p77蛋白分别与凡纳滨对虾中分子质量约为75 000、77 000的2个血蓝蛋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君 宋晓玲 刘莉 柴鹏程 黄倢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从健康对虾消化道中分离纯化的优势菌菌株——美人鱼发光杆菌PC463和坚强芽孢杆菌PC465(菌含量≥1011CFU/g)的活菌和破碎菌各1 g/kg,观察其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酶活性和抗WSSV感染保护率的影响。经过20 d养殖实验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和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的免疫实验,其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SSV感染后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存活率(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艳红 左志晗 邵迎春 耿绪云 董学旺 孙金生
随着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中的普遍应用,细菌耐药性成为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天津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体内细菌的耐药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为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疾病控制、提高水产品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对天津市津南区、汉沽区及西青区等对虾养殖基地取样的凡纳滨对虾进行肠道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抗生素药敏实验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共获得菌株1219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215株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鉴定菌株属于56种不同种属,主要以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席罗弧菌、溶藻弧菌、格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艳红 左志晗 邵迎春 耿绪云 董学旺 孙金生
随着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中的普遍应用,细菌耐药性成为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天津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体内细菌的耐药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为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疾病控制、提高水产品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对天津市津南区、汉沽区及西青区等对虾养殖基地取样的凡纳滨对虾进行肠道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抗生素药敏实验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共获得菌株1219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215株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鉴定菌株属于56种不同种属,主要以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席罗弧菌、溶藻弧菌、格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晓华 张海强 安伟
为查明上海市奉贤区某对虾养殖场疑似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FHBX-1,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RNA、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综合鉴定,并检测其毒力基因。同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并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菌株FHBX-1经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RNA和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且携带了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相关的毒力基因pirA~(VP)、pirB~(VP),未携带副溶血弧菌临床主要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rh基因。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菌液浓度为1.0×10~6 CFU/mL浸泡感染试验组,7 d内累计死亡率为80%,患病凡纳滨对虾具有肝胰腺颜色变白、萎缩变小,胃肠变空等症状,从病虾再次分离的优势细菌与原攻毒菌FHBX-1特性相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上皮细胞严重脱落,肝小管崩塌,呈典型的AHPND病理特征。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HBX-1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可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药物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雄 罗词兴 郭腾飞 温文 华雪铭 周洪琪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血淋巴、鳃、肌肉和肝胰腺)中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Toll受体mRNA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溶菌酶mRNA表达水平则依次为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但血淋巴和鳃之间无显著差异。溶菌酶mRNA和Toll mRNA表达量重复测定间的变异度在血淋巴和鳃组织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鳃和血淋巴是检测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理想实验材料。研究亮点:Toll受体能够将异物入侵的信号从细胞外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鲁淑彦 迟海 李学英 杨宪时
通过基于栅栏效应的工艺将凡纳滨对虾加工成高水分软烤虾,对产品进行二次杀菌,测定不同杀菌条件下软烤虾的色泽、质构、p H值、感官品质,并判定是否处于商业无菌状态。结果表明,随着杀菌温度的增加,L*值、a*值与b*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随杀菌时间增加,L*值略有下降,a*值与b*值略有上升。杀菌温度上升,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弹性在一定范围内先上升再下降;而粘附性一直上升,内聚性一直下降但变化相对较小,最大剪切力的整体趋势也下降。杀菌时间增加,硬度、粘附性与咀嚼性升高,内聚性与最大剪切力下降,胶粘性先下降再上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贠三月 邱伟强 蒋晨毓 陈舜胜 余小亮 代欢欢
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虾头资源从而提高对虾经济附加值,同时探讨熟制对虾类风味产生的影响,以凡纳滨对虾生、熟虾肉和生、熟虾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别对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挥发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虾头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虾肉,熟制会使粗蛋白的含量下降,但变化差异不显著;虾头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TFAA)显著高于虾肉,二者主要游离氨基酸种类相同(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苏氨酸),对虾头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翠鸾 王志勇 张瑞英 韩学哲 张子剑 孔鹏 冀培丰 黄珊珊
经过CM-纤维素批量层析、Separdex G-100柱层析、DEAE-纤维素柱层析等步骤,从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分离得到精氨酸激酶,经SDS-PAGE检测达到电泳纯,分子量约为40kDa。对该酶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氨酸激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5℃,当温度高于65℃时,酶活力显著下降;pH8时酶活力较高,低浓度的精氨酸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表现抑制作用,而底物类似物精胺和氨基胍则对酶促反应表现出完全的抑制。NaCl,KCl对酶的活力具有促进作用,低浓度(10mmol.L-1)MgCl2对酶活力表现出激活作用,而CuCl2与MnCl2则表现出完全抑制酶活力,CaCl2与ZnCl2在低浓度...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精氨酸激酶 纯化 性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乔玲 任成喆 李健 李铁军 孙秀梅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池中,一株硅藻在养殖中期和后期长期占优势,因其个体较小且细胞外壳覆盖一层硅质膜,难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准确鉴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对该藻株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分离藻株为微小辐环藻HY01 (Actinocyclus exiguous HY01)。藻细胞直径约为(11.4±1.0) μm,壳面上有很多小孔,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且壳中央的孔密度较壳边缘稀疏,壳边缘具有眼斑结构,有3~5个唇形突。以不同浓度氨氮和硝态氮为氮源培养微小辐环藻HY01,结果显示,微小辐环藻HY01均能利用氨氮和硝态氮进行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为600和882 μmol/L,但以氨氮为氮源时微小辐环藻HY01的最大细胞密度、最高比生长速率以及蛋白含量均低于以硝态氮为氮源,表明微小辐环藻HY01可能更喜欢利用硝态氮,但对较高浓度的氨氮有一定的耐受性。
关键词:
微小辐环藻 鉴定 氨氮 硝态氮 生长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