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2)
2023(3171)
2022(2731)
2021(2520)
2020(2254)
2019(5016)
2018(5061)
2017(9622)
2016(5535)
2015(5865)
2014(5560)
2013(5563)
2012(5292)
2011(4395)
2010(4354)
2009(3839)
2008(3705)
2007(3292)
2006(2864)
2005(2602)
作者
(16241)
(13695)
(13522)
(13026)
(8716)
(6713)
(6251)
(5302)
(5232)
(4746)
(4700)
(4584)
(4531)
(4496)
(4385)
(4340)
(4253)
(4076)
(4037)
(4031)
(3585)
(3494)
(3244)
(3210)
(3167)
(3042)
(3036)
(2846)
(2804)
(2782)
学科
(20769)
经济(20754)
(13124)
管理(12356)
(10735)
企业(10735)
方法(9212)
数学(8312)
数学方法(8217)
(6957)
(6826)
中国(5931)
地方(5475)
结构(5187)
(4924)
(4704)
产业(4576)
(4122)
财务(4122)
财务管理(4110)
企业财务(3985)
业经(3886)
(3721)
(3485)
贸易(3480)
(3384)
(3350)
银行(3332)
(3321)
金融(3321)
机构
大学(72479)
学院(70971)
(28823)
经济(28319)
研究(28260)
管理(23354)
中国(20792)
理学(20458)
理学院(20137)
科学(19834)
管理学(19637)
管理学院(19502)
(16528)
(15486)
(15354)
研究所(14447)
(13588)
农业(13233)
业大(12731)
中心(12212)
(11519)
(10751)
财经(10636)
经济学(9854)
(9772)
(9569)
(9261)
(9255)
北京(9051)
经济学院(8977)
基金
项目(51990)
科学(40862)
基金(39042)
(36074)
国家(35859)
研究(33725)
科学基金(29902)
社会(21430)
自然(20730)
基金项目(20602)
社会科(20451)
社会科学(20446)
(20330)
自然科(20260)
自然科学(20252)
自然科学基金(19915)
(17742)
资助(15918)
教育(15130)
重点(12682)
编号(11958)
(11836)
计划(11396)
(11274)
(10870)
科研(10864)
创新(10366)
科技(10057)
成果(9691)
(9549)
期刊
(29670)
经济(29670)
研究(20087)
学报(18034)
中国(14528)
科学(14394)
(14068)
大学(12814)
学学(12300)
(11553)
农业(9116)
管理(8965)
(6290)
金融(6290)
财经(5729)
教育(5609)
经济研究(5501)
(5048)
技术(4899)
业大(4814)
(4775)
(4546)
问题(4236)
业经(4196)
农业大学(3923)
(3540)
科技(3536)
林业(3487)
技术经济(3116)
图书(2981)
共检索到106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嶒  戴立贤  刘永红  李红  李琦  王珺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凡纳对虾小触角的表面结构。结果发现 :小触角上广泛着生着 70 0根以上的羽状刚毛 ;外鞭片状隆起腹面平均约具 2 80根无顶孔但有细分支的化感刚毛 ,这类有分支的化感刚毛在其它十足目种类上未见有报道 ,而且其刚毛数也较其它种类少 ;内侧附肢前端与柄节上直立的羽状刚毛毛簇顶相接触 ,推测该结构可能对相邻的复眼具某种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丹丹  李天凤  王琦琦  唐光辉  
【目的】研究核桃果实害虫核桃举肢蛾的触角超微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触角代学通信系统开发新的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核桃举肢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及其鳞片细微结构分别进行观察。【结果】核桃举肢蛾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45和51个亚节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9hm氏鬃毛、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即长曲毛形感器和长直毛形感器、Ⅰ型耳形感器和Ⅱ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  孟庆繁  宗翔  高文韬  
作为探讨栗山天牛成虫的寄主选择、配偶定位等行为机制的一部分,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山天牛触角的形态、感受器的类型及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山天牛触角上有锥形感受器7个亚型、刺形感受器4个亚型、毛形感受器2个亚型、齿形感受器2个亚型、芽形感受器1个亚型、钟形感受器1个亚型;锥形感受器Ⅳ、刺形感受器Ⅳ为雌虫特有的感受器,锥形感受器Ⅴ、锥形感受器Ⅵ、锥形感受器Ⅶ、毛形感受器Ⅰ和钟形感受器为雄虫特有的感受器;触角感受器数量上雌虫多于雄虫,雌虫触角腹面感受器数量略多于背面,但都差异不显著。栗山天牛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受器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等的差异表明,雌雄虫可能对环境中的物理、化学信息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朝亮  邓建华  薛东  荣秀兰  姜勇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竹山青麸杨 4种形状倍子中蚜虫之触角超微结构 ;结果表明 :纺缍形与长枣形五倍子的蚜虫触角超微结构相同 ,均属肚倍蚜致瘿成倍 ;小枣形五倍子的蚜虫与红小铁枣蚜触角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别 ,综合分析推断小枣形五倍子为红小铁枣蚜致瘿成倍 ;佛手形五倍子的蚜虫超微结构非常特殊 ,可能为一肚倍蚜虫新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沛东  张秀梅  李健  孟庆武  
在(22±1)℃及高密度养殖环境条件下,观察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摄食、自残、运动、间隔及攻击和防御行为,并探讨充气对两种仔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仔虾都偏好卤虫幼体。中国明对虾仔虾自残行为高发,运动活跃,间隔行为明显,攻击频率高;凡纳滨对虾仔虾自残现象少,好静,可忍受身体的相互接触,攻击频率低。充气对两种仔虾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桂荣  郭予元  吴孔明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棉铃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 70~ 82节鞭节组成 ,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 ,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以下 5种感器 ,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感器 ,各种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在触角表面存在表皮隆起结构 ,特别是在中部和基部 ,表皮隆起形成了明显的三角棱形刺状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 ,棉铃虫触角上起嗅觉作用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均由表皮壁、鞘细胞、感受器淋巴液和感觉神经细胞树突等结构组成。它们的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区别 :毛形感器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永生  原国辉  罗梅浩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铜绿丽金龟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并讨论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8个亚节组成。在触角上可见到毛状感受器、刺状感受器、锥状感受器、腔状感受器、腔锥感受器、腔柱感受器和腔乳头状感受器7种感受器,其中腔柱感受器和腔乳头状感受器在鞘翅目已有的研究资料中还未见报道。雌雄间感受器种类无明显差异,但在分布和数量上有差异,触角感受器主要集中于鞭节鳃叶状的6~8亚节上,且以几种腔状系列的感受器为主;分布在鞭节1~5亚节上的主要是数目相对较少的毛状、刺状和锥状等感受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骁  张雅林  冯纪年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各类感器的功能和感受机理、与外界的化学通讯机制等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苹果蠹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存在8种感器: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鳞形感器仅存在于触角背面,栓锥形感器分布于触角鞭节各亚节腹面远端,其他类型感器在触角腹面、背面均有分布。每种感器的形态和分布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类型感器在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佳宁  孙媛媛  任昊杰  孙悦  刘用垄  左城  王荣  
运用扫描电镜对木毒蛾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感器的分布及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木毒蛾雌虫触角线状,雄虫触角羽状。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均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2种亚型)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耳形感器数量最少。除毛形感器有直立和弯曲2种形态外,其余4种感器均直立。刺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4种感器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无显著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腰希申  
油橄榄(OleaeuropaeaL.)又称洋橄榄、木犀榄、棕榄树。常绿小乔木,高可达6.5m,小枝四角形。叶对生,近革质,披针形至矩圆形,长1.5~5cm,顶端稍钝,有小凸尖,上面深绿色,稍有银色皮屑状鳞毛,下面密布银色皮屑状鳞毛。边缘全缘,内卷,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丽华  李永红  张金桐  骆有庆  宗世祥  杨美红  
对脐腹小蠹雌、雄成虫触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脐腹小蠹雌雄成虫之间触角形态及感器分布没有显著差异。触角锤头部感受器数量最多,约占全部感器数量的98.4%。触角上的感受器类型可以分为4种:锯齿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分别约占全部感器数量的57.7%,28.6%,12.6%和1.1%。锯齿形感受器在触角各部均有分布,其中,锤头部的约占全部锯齿状感受器总数量的99.2%,柄节和鞭节数量只占0.8%;芽形感受器被埋于触角锤头部锯齿形感受器下面或者分散于锤头部端部;锥形感受器散生在锤头部端部边缘,与芽形感受器混生;刺形感受器分布于柄节和鞭节的连接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涛  朱雪姣  张蒙  温秀军  李奕震  李兴文  王蓬  
为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特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香梨优斑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化学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柱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目最多,柱形感器雄虫特有,柄节和梗节上没有发现感器。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为其形态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对香梨优斑螟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及部分感器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泽慧  陈复明  王戈  刘杏娥  程海涛  
针对天然竹纤维粗细不均、变异性大的特点,采用Whihelmy力学法测定了竹纤维的平均润湿周长及动态接触角,利用Owens-Wendt法对11种浸润速率下的纤维表面能、色散及极性分量进行了表征,并借助边际均值研究了测试速率与动态接触角、表面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30根纤维的平均润湿周长来估算动态接触角的方法是可行的,其相对误差较小。随着测试速率的增加,动态前进接触角符合先快速增加后逐渐稳定的分子动力学模型,而表面能有非线性减小的趋势。测试速率设置为1~3mm/min较合理,此时测得竹纤维表面能为41.71~43.61mN/m。浸润速率在11个水平下测定的动态接触角边际均值可分成7组子集,高浸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宇  王志英  赵红盈  刘欣  
【目的】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优势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膜翅目:姬小蜂科)触角及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蜂鞭节有5亚节,雄蜂鞭节有4亚节。触角上着生有板形感器(Ⅰ型和Ⅱ型)、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和Ⅲ型)、指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和B hm氏鬃毛,其中,板形感器Ⅰ型仅分布于雄蜂棒节,雌蜂未见分布,毛形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全坡  张然然  陈辉  
【目的】研究松六齿小蠹成虫触角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征,为明确松六齿小蠹触角感器的功能和寄主树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与感器进行超微形态观察。【结果】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分为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锯齿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槽纹感器等6类。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85%;锯齿形感器的分布最广,在触角各节均有分布。触角锤头部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最多,6种感器均有分布,占全部感器数量的92.3%;柄节的感器数量最少,仅占3.4%。【结论】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及感器类型和分布无明显差异,其中毛形感器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