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3)
- 2023(11247)
- 2022(9972)
- 2021(9380)
- 2020(7952)
- 2019(18202)
- 2018(18175)
- 2017(34523)
- 2016(19144)
- 2015(21680)
- 2014(21510)
- 2013(21046)
- 2012(19401)
- 2011(17236)
- 2010(16963)
- 2009(15233)
- 2008(14608)
- 2007(12645)
- 2006(10928)
- 2005(9281)
- 学科
- 济(70213)
- 经济(70130)
- 管理(53332)
- 业(50510)
- 企(42478)
- 企业(42478)
- 方法(34688)
- 数学(30061)
- 数学方法(29690)
- 学(18647)
- 农(18616)
- 财(18066)
- 中国(18029)
- 业经(15733)
- 地方(14028)
- 理论(13013)
- 贸(12892)
- 贸易(12886)
- 易(12506)
- 农业(12445)
- 制(12042)
- 技术(11884)
- 和(11808)
- 务(11750)
- 财务(11684)
- 财务管理(11667)
- 环境(11594)
- 企业财务(11061)
- 银(10671)
- 银行(10619)
- 机构
- 大学(266824)
- 学院(265660)
- 管理(105057)
- 济(98370)
- 经济(96074)
- 理学(91974)
- 理学院(90918)
- 管理学(89128)
- 研究(89085)
- 管理学院(88680)
- 中国(63784)
- 科学(60512)
- 京(56822)
- 农(50506)
- 所(45985)
- 业大(45303)
- 财(44649)
- 研究所(42592)
- 中心(40323)
- 农业(40226)
- 江(37744)
- 财经(36363)
- 北京(35370)
- 范(34552)
- 师范(34092)
- 经(33105)
- 院(32407)
- 技术(30753)
- 州(30726)
- 经济学(28817)
- 基金
- 项目(192087)
- 科学(150018)
- 基金(138987)
- 研究(135890)
- 家(123286)
- 国家(122279)
- 科学基金(104098)
- 社会(82611)
- 社会科(78207)
- 社会科学(78188)
- 省(76966)
- 基金项目(74691)
- 自然(71003)
- 自然科(69373)
- 自然科学(69351)
- 自然科学基金(68069)
- 划(64937)
- 教育(62497)
- 资助(56847)
- 编号(54987)
- 成果(43764)
- 重点(43111)
- 部(41291)
- 创(40427)
- 发(40280)
- 课题(38196)
- 创新(37669)
- 科研(37431)
- 计划(37278)
- 大学(35300)
- 期刊
- 济(101381)
- 经济(101381)
- 研究(74102)
- 学报(50519)
- 中国(48380)
- 农(45801)
- 科学(43430)
- 管理(36987)
- 大学(36010)
- 学学(34054)
- 财(32875)
- 农业(31890)
- 教育(29647)
- 技术(22464)
- 融(19402)
- 金融(19402)
- 业经(17129)
- 业(16914)
- 财经(16730)
- 经济研究(16228)
- 图书(15128)
- 科技(14325)
- 经(14144)
- 业大(13558)
- 理论(13375)
- 版(13129)
- 问题(13109)
- 实践(12506)
- 践(12506)
- 技术经济(12206)
共检索到372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胜利 张改生 李东方 牛娜 王军卫
为揭示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遗传规律,特别是对恢复系的创制,以具有粘型、易型和偏型等细胞质的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对其有一定恢复力的小麦品种(系)132、83-3等为基础材料,以01-3-6为工具材料,采用特殊复合杂交法研究了这几类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的累加效应。结果表明,以国际法表示时,不同核型材料中的粘型、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微效恢复基因均存在显著的累加效应,且在累加高代表现较为明显,以国内法表示时,则没有累加效应;不同核型材料对易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以国内法计算的恢复度世代间变化幅度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敦公 李豪圣 肖永贵 宋健民 刘爱峰 刘建军
利用404份高代品系(试验Ⅰ)和175份山东省主栽品种及高代品系(试验Ⅱ),研究了1BL/1RS易位对小麦揉面参数的影响,探讨利用揉面特性鉴定1BL/1RS易位系的方法。结果表明,1BL/1RS易位导致小麦的揉面特性显著变劣,1BL/1RS易位系的揉面时间、峰值带宽及峰后1 min带宽显著低于非1BL/1RS易位系,而衰落角和带宽比(峰值带宽/峰后1 min带宽)显著高于非1BL/1RS易位系。易位系的揉面谱带的主要特征为峰后1 min谱带急剧衰落并变窄,带宽比显著增大。带宽比1.6可作为判断易位系的有效指标,即大于或等于1.6为1BL/1RS易位系,小于1.6为非1BL/1RS易位系,准确率...
关键词:
普通小麦 1BL/1RS易位 揉面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艳萍 位芳 张改生 程海刚 宋瑜龙 王青 牛娜 马守才 李红霞
【目的】揭示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区域分布及恢复材料的1BL/1RS情况,为黏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优良恢复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推动黏类小麦雄性不育"三系"强优势组合的选配能不断得到新的材料保障。【方法】以8个黏类不育系和国内外一批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结合分子和细胞学技术,进行1BL/1RS易位系鉴定,并利用中国国内法对其育性恢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在参试的256份材料中,初步鉴定约20%的小麦品种(系)属于1BL/1RS易位系;育性表现半不育、高可育和全可育的品种(系)分别有86.15%、91.67%和100%为非1BL/1RS易位系,表现全不育和高不育的品种(系)中均有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卓超 曹昊天 周子昕 曲佳乐 李泽 许明杨 杨琪薇 张斌 王宁泽 吴永振 孙晗 秦冉 赵春华 崔法
【目的】1BL·1RS易位系在小麦育种中应用广泛。解析不同背景下1BL·1RS染色体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并分析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可为高产优质小麦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244份自然群体和科农9204、京411为亲本构建的188个重组自交系(KJ-RIL-F8)为试验材料,利用1RS特异性分子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合表型数据分析,明确1BL·1RS易位系对产量和品质遗传效应。通过分析1BL·1RS易位系在不同年代审定品种中的占比,明确其在生产中的选择利用情况。【结果】188份KJ-RILs试验材料中有74份为1BL·1RS易位系,其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表明,1BL·1RS易位系在高低氮条件下均显著延长小麦抽穗期,增加籽粒含氮比、旗叶长和旗叶面积,显著降低穗粒数,而对单株穗数、千粒重和旗叶宽3个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其品质相关性状分析表明,1BL·1RS易位系在高低氮条件下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水率、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而对容重、延展性和沉降值3个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244份自然群体试验材料中,有76份为1BL·1RS易位系,其产量性状效应分析表明,1BL·1RS易位系可以显著增加穗粒数、穗长和小穗数,显著降低株高,而对单株穗数、千粒重、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5个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将244份自然群体试验材料按照不同麦区和品种审定时间进行分类,对1BL·1RS易位系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麦区1BL·1RS易位系的占比差异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1BL·1RS易位系在生产中的选择利用比例开始增加。【结论】高低氮对1BL·1RS易位系的效应影响不明显。1BL·1RS易位系在KJ-RIL群体和自然群体中对产量性状的效应不一致,这可能由于两者遗传背景不同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育明 郑有良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锦 周荣华 贾继增
以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A和普通小穗小麦品系88-1463, 及其与非1RS/1BL易位系小麦川育12构成的重组系为供试材料, 选用4个RFLP标记和1个醇溶蛋白标记Gld1B3 分析了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1RS/1BL易位系的每穗小穗数目和株高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非易位系, 其千粒重略高于非易位系(p< 0.1), 而每小穗结实粒数却显著低于非易位系。抽穗期、穗粒数和穗粒重几个性状间差异不显著。1RS/1BL易位染色体在增加每穗小穗数目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每小穗结实粒数的作用, 这可能是导致易位系和非易位系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的直接原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红梅 厚毅清 欧巧明 陈玉梁 石有太
小麦1BL/1RS易位系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甘肃小麦品种资源中1BL/1RS易位系的分布和HMW-GS组成情况,本研究采用多重PCR体系对552份小麦引进品种、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分析了1BL/1RS和非1BL/1RS易位品种的容重、蛋白质、湿面筋、赖氨酸含量、SDS沉淀值等品质参数。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出1BL/1RS易位系202份,占总数的36.6%,冬小麦育成品种中易位系的分布频率(51.8%)显著高于引进品种(41.0%)和春小麦(31.1%)。Glu-1位点优质亚基Ax1/Ax2*、Dx5、Bx14和Bx7OE的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群 李文静 任天恒 李治 任正隆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染色体1B上的40对引物对亲本MY11、白粒黑麦、G1、G2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S)进行SSR分析。【结果】6对引物在MY11、CS及G2中扩增出1BL的条带,在G1和白粒黑麦中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对引物(Xgwm259、Xbarc188,Xgwm268)在亲本MY11及后代1BL.1RS易位系(G2)中扩增出差异性的1BL条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宋喜悦 何蓓如
利用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农艺性状、抗病性、光合速率及SOD活性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小麦比1B/1R类型不易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具明显优势外,其他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类不育系及保持系的抗病性也无明显差异;非1B/1R的K型不育系光合速率高于1B/1R类K型不育系;1B/1R和非1B/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均呈下降趋势,保持系差异较大。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均为二核期到三核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娜 张改生 梅拥军 马守才 李红霞
采用MINQUE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F1小穗两边结实数、中间结实数等结实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效应,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例变幅为38%~48%;不育系(V)-90-110、(Ven)-90-110、(K)-224、(V)-224所配制的组合,在2个结实性状上,包括国内法、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均具有正向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效应,亲本5253、02-7-215、00-6-247、M8003具有使不育系恢复度提高的加性效应;双亲加性效应高的组合多数表现出其显性效应比较差;国...
关键词:
粘类小麦不育系 结实性状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建敏 李式昭 杨恩年 李俊 刘于斌 蒲宗君
小麦SCT-1是以黄淮麦区发掘的温敏不育系BNS为基础转育成适应四川生境的温敏两用不育系。采用分期播种方式对SCT-1的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CT-1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不育度均达99%以上,可进行杂交制种;12月中旬及以后播种能自交结实,结实率可达50%以上,能实现自身繁殖。结合不同播期条件的花粉镜检法,11月上旬以前播种,SCT-1的花粉表现为完全碘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花粉表现为半不育,为育性的转换期;12月下旬以后播种,其花粉染色为正常可育类型。SCT-1与重庆温敏不育系C49S的比较结果表明,SCT-1在10月25日、11月2日和11月10日播种,不育度均达9...
关键词:
温敏小麦SCT-1 育性 分期播期 镜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喜悦 胡银岗 马翎健 李宏斌 何蓓如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中SOD,POD及CAT活性变化与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酶活性变化一致,K型非1B/1R类型雄性不育小麦叶片和穗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期则较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王小利 方振武
以 18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化学杂交剂 SQ- 1为处理 ,研究了 SQ- 1的杀雄效果及不同基因型小麦对 SQ- 1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 SQ- 1喷施剂量与时期下 ,供试品种均能被诱导产生大于95 %的雄性不育率。对参试品种而言 ,适宜时期为 Feekes8.0 - Feekes8.5 ,适宜剂量为 3.0~ 5 .0 kg/ hm2 ,以5 .0 kg/ hm2 效果最好。 SQ- 1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永贵 刘新伦 何胜美 夏先春 何中虎 吉万全
【目的】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籽粒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为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麦49/周麦16杂交后代的176个F5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于2008-2010年连续2年对籽粒性状进行分析,并结合SSR和STS标记对1BL.1RS染色体进行籽粒性状的QTL检测。【结果】小麦籽粒性状中粒长和密度因子主要受基因型影响,千粒质量、粒宽、周长、面积及形态因子等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的影响较大,1BL.1RS易位能显著提高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周长和面积,但对形态因子和密度因子影响不显著。千粒质量与粒长、粒宽和密度因子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而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偏负相关。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李式昭 李俊 杨恩年 孙华 刘培
研究温敏雄性不育系SCT-1在四川生态环境下的育性遗传特征,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2个具一定恢复效果的品系B2183、M2003-1,分别与SCT-1杂交构建群体,利用亲本、F1及F2群体的表型数据,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SCT-1育性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CT-1育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2个组合F2育性均呈连续分布,具多峰、偏态现象,SCT-1/B2183组合育性遗传符合MX2-AD-AD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SCT-1/M2003-1组合符合MX1-AD-ADI模型,即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2个组合中主基因遗传率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景侠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小利 王军卫
以3个二角型1B/1R小麦不育系ms(bicor)-83(37)65,ms(bicor)-偃师9号,ms(bicor)-80(6)和1个非1B/1R不育系ms(bicor)-90-110与不同基因型小麦非整倍体系列(单体、缺四体和重双端体)及8个不同的恢复系杂交,调查不育系本身和杂种F1产生单倍体的频率及其杂种F1代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二角型1BL/1RS不育系杂种F1代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与不育系自身1B/1R易位染色体组成有很大关系,亦与父本的染色体构成有关,父本的非整倍体系列有提高单倍体频率的趋势,而与杂种F1的育性没有直接关系;二角型非1BL/1RS不育系自身及其杂种F1代无单倍体产...
关键词:
杂种小麦 异源细胞质 雄性不育 单倍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