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1)
2023(2142)
2022(1666)
2021(1524)
2020(1268)
2019(2695)
2018(2624)
2017(4845)
2016(2675)
2015(3073)
2014(3051)
2013(3070)
2012(3061)
2011(2747)
2010(2730)
2009(2482)
2008(2466)
2007(2406)
2006(2192)
2005(2105)
作者
(10691)
(8914)
(8859)
(8341)
(5807)
(4271)
(3960)
(3379)
(3303)
(3277)
(3183)
(3115)
(3048)
(3013)
(2997)
(2757)
(2730)
(2659)
(2653)
(2563)
(2447)
(2274)
(2270)
(2049)
(2037)
(1992)
(1980)
(1951)
(1927)
(1909)
学科
(12486)
管理(11241)
(10911)
经济(10902)
技术(10265)
(10257)
企业(10257)
技术管理(5600)
方法(5188)
数学(4414)
数学方法(4337)
(4213)
(4166)
农业(2888)
新技术(2516)
高新(2510)
高新技术(2510)
业经(2469)
中国(2339)
(2109)
贸易(2109)
(2078)
理论(1958)
(1863)
(1693)
环境(1687)
产业(1528)
教学(1527)
(1517)
(1491)
机构
学院(44764)
大学(44548)
研究(19103)
(18181)
经济(17825)
管理(16486)
(14083)
理学(13926)
理学院(13788)
科学(13719)
中国(13715)
管理学(13498)
管理学院(13411)
(11526)
农业(11283)
研究所(10634)
业大(10522)
(10395)
(8352)
中心(8141)
技术(7805)
(7645)
(7001)
农业大学(6753)
北京(6601)
(6423)
(6343)
科学院(5983)
(5804)
研究院(5657)
基金
项目(31471)
科学(23925)
基金(21903)
(21152)
国家(21022)
研究(20636)
科学基金(16759)
(13077)
社会(12116)
自然(11707)
社会科(11585)
社会科学(11583)
基金项目(11468)
自然科(11435)
自然科学(11431)
自然科学基金(11233)
(10923)
资助(9115)
教育(8953)
科技(7676)
重点(7603)
编号(7561)
(7434)
计划(7182)
创新(7133)
技术(7104)
(7020)
(6945)
(6824)
科研(6292)
期刊
(19858)
经济(19858)
(12292)
研究(12192)
中国(11650)
学报(11186)
科学(10002)
农业(8858)
大学(7850)
技术(7583)
学学(7565)
管理(6650)
(5004)
(4879)
教育(4831)
科技(4754)
技术经济(4747)
业大(3766)
林业(3164)
(3049)
论坛(3049)
业经(3021)
农业大学(3017)
经济研究(2714)
(2668)
财经(2543)
问题(2535)
(2470)
(2405)
金融(2405)
共检索到71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丽华  陈浩如  黄洪辉  黄良民  
采用生物能量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时军曹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10.0 g)、青石斑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5.5 g)和卵形鲳鲹幼鱼(平均初始体重7.7 g)的生长和氮收支,建立了生长和氮排泄与摄食水平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军曹鱼幼鱼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在9%和饱食两个摄食水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饱食时,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的生长速率接近而明显低于军曹鱼幼鱼的。军曹鱼幼鱼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9%/d摄食水平组有最大值,而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幼鱼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江岚  黎玥  申晓东  韩碧泽  李建光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郭学武  童玉和  
介绍了测定鱼类摄食量的几种化学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可为鱼类摄食量研究提供参考。放射性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放射性铯质量平衡模型,如Forseth模型和Rowan-Rasmussen模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Borgmann-Whittle模型,包括基于胃肠道化学动力学的质量平衡模型和基于污染物同化-排泄的质量平衡模型;重金属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汞质量平衡模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淦  徐雯  高春霞  叶深  韩东燕  
对2020年8月、11月和2021年1月在浙江南部近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采集的287尾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和204尾黑姑鱼(Atrobuccanibe)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这两种石首鱼科鱼类(Sciaenidae)的食物组成、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及饵料重叠情况。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白姑鱼摄食饵料生物48种,主要摄食桡足类(Copepoda),以哲水蚤(Calanus)居多。黑姑鱼摄食饵料生物43种,主要摄食鱼类(Pisces)和虾类(Decapoda),优势饵料种类为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pterotum)。随着体长的增加,两种石首鱼摄食的主要饵料生物均由浮游动物等小型饵料生物转向鱼类和虾类等大型饵料生物,摄食强度也随之变化,白姑鱼的摄食强度随着体长增加而逐渐降低,而黑姑鱼的摄食强度随着体长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种石首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黑姑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3.06)高于白姑鱼(1.82),二者间的整体饵料重叠系数为0.22,但在部分体长组中存在较大的饵料重叠,这表明浙江南部近海白姑鱼与黑姑鱼在部分生长阶段有发生食物竞争的可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海明  刘文奎  张磊  董俊峰  樊启学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从1次/d增加到4次/d,鳡幼鱼的摄食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实验各组组内个体体重差异显著下降,鳡的规格趋于整齐,组间每日摄食表现也各不相同。试验表明:鳡的生长受投喂频率的影响,每天投喂3次是鳡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斌  谢从新  魏开建  郑维友  雷传松  冯柯  
对黄颡鱼幼鱼在日过量投喂8次和投喂1次条件下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日过量投喂8次时黄颡鱼幼鱼表现出明显的摄食节律,摄食率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0: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8:00。夜间时段摄食率显著高于白天时段摄食率,不同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极显著。日不同时间段过量投喂1次时,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3: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但8个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不显著。投喂8次组的日摄食率远高于1次组。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为夜行性摄食,但投喂频率、投喂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其摄食节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程鹏  樊启学  张磊  赵志刚  董俊锋  刘文奎  杜海明  
研究了在20.3~24.8℃条件下分别饥饿0 d、4 d、8 d、12 d和16 d后恢复投喂16 d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增大;肝体指数变小,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饥饿后期下降速率降低,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饥饿后期下降明显,饥饿12 d、16 d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帆  张世萍  韩凯佳  李贤  王春芳  谭肖英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体重分化、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2、3、4、12次/d和24次/d),每组3个重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4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各试验组组内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黄鳝的规格趋于整齐。试验各组黄鳝的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常文  徐梅英  胡春春  
运用鱼类生态学、鱼类行为学以及水产养殖学研究方法,对几种深水网箱养殖鱼类的行为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干露的耐受力强弱依次为黑鲷、真鲷、鲈鱼、美国红鱼和大黄鱼;大黄鱼分布于中下层网箱边缘、集群、不争斗,美国红鱼均匀分布于中下层、集群、争斗激烈,鲈鱼均匀分布于中下层、较少集群、争斗激烈,真鲷分布于下、底层网箱边缘、较少集群、争斗,黑鲷分布于下、底层网箱边缘、较少集群、争斗;摄食节律明显,与潮水涨落有关,在接近早晨、傍晚的平潮或停潮时间内形成两个摄食高峰;对饵料具有选择性,对饥饿的耐受能力较强,不同投饵方式对鱼类摄食强度有影响,对饥饿的耐受力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增强;7-8月份日平均摄食率最高,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日进  徐汉祥  金海卫  周永东  贺舟挺  
以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东海灯光围网采集到的叉长范围为52~276 mm的444尾蓝圆鲹为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条件下蓝圆鲹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圆鲹的摄食种类有80余种,浮游甲壳类(主要包括浮游甲壳类幼体、磷虾和桡足类等)和小型鱼类为其主要食物类群。若按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排序,优势饵料种类最高的是七星底灯鱼(IRI%为40.44%),其次是口虾蛄Alima幼体(IRI%为14.24%)、太平洋磷虾(IRI%为11.26%)等。统计分析检验表明,蓝圆鲹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魏秀锦  张波  单秀娟  金显仕  任一平  
根据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4个航次渤海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样品,采用胃含物分析法、K-W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8~218 mm体长范围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摄食习性及其随体长、季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小黄鱼摄食随海域和年际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渤海小黄鱼摄食的饵料有40余种,主要以鱼类、虾类和浮游动物为食,优势饵料种类为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aema)、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a)、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渤海小黄鱼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中,春季的摄食强度最低,夏季和秋季的摄食强度都较高,不同的是夏季摄食率更高,而秋季的摄食量更高。随着体长的增大,渤海小黄鱼的摄食策略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摄食强度分析,在体长较小时,胃饱满指数低,小黄鱼通过高摄食率来提高摄食强度;随着体长的增加,通过高胃饱满指数来提高摄食强度。从摄食的饵料个体分析,小黄鱼采取了随着体长增加摄食饵料个数减少,饵料个体增大的摄食策略。从摄食的饵料组成分析,小黄鱼随着体长增加发生了显著的食性转换现象:体长小于60 mm属浮游动物食性;体长60~99 mm时,属混合动物食性;体长100~119 mm时,属虾食性;体长超过120 mm,包括了虾/鱼食性和鱼食性。小黄鱼摄食的时空变化与环境中优势饵料生物的数量波动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魏秀锦  张波  单秀娟  杨涛  金显仕  任一平  
根据2017年9—11月在渤海进行的3次定点底拖网调查采集的216个样品[包括120个银鲳(Pampus argenteus)样品, 51个饵料生物样品和45个比较研究鱼类样品],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对银鲳各饵料种类的贡献比率进行了计算,探讨其摄食习性、营养级、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叉长变化的特征。同时也通过对比研究验证了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银鲳摄食生态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渤海银鲳的δ~(13)C值范围为-19.50‰~-14.85‰,平均值为-17.18‰,与叉长相关性不显著(r=-0.03,P=0.71);δ~(15)N值范围为11.55‰~14.77‰,平均值为13.30‰,与叉长相关性极显著,但相关强度是弱相关(r=0.26,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劳建敏  
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中,鲻鱼作为单养和混养的优良品种,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还未解决人工育苗关。大量资料反映:鲻鱼在孵化后2~3天和7~10天间存活率有大幅度下降的现象,第二次死亡的原因至今尚未查明。为此,进一步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日进  薛利建  张洪亮  朱增军  
利用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东海区采集到的309 ind鳓鱼(Ilisha elongata)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了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不同季节鳓鱼的食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鳓鱼的饵料生物种类有60余种,浮游甲壳类、鱼类和不可辨认的头足类为其主要食物类群。按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排序,优势饵料种类最高的是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IRI%为46.54%),其次是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IRI%为30.38%)、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IR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