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40)
- 2023(2926)
- 2022(2663)
- 2021(2448)
- 2020(2187)
- 2019(5036)
- 2018(4949)
- 2017(9345)
- 2016(5518)
- 2015(6283)
- 2014(6079)
- 2013(6313)
- 2012(6089)
- 2011(5741)
- 2010(5648)
- 2009(5442)
- 2008(5346)
- 2007(4928)
- 2006(4444)
- 2005(4062)
- 学科
- 济(21752)
- 经济(21719)
- 管理(13789)
- 业(13167)
- 企(11164)
- 企业(11164)
- 方法(11006)
- 数学(9498)
- 数学方法(9348)
- 学(8993)
- 财(5374)
- 中国(5295)
- 农(5285)
- 制(4292)
- 地方(3943)
- 业经(3938)
- 贸(3782)
- 贸易(3780)
- 易(3623)
- 理论(3532)
- 农业(3380)
- 和(3223)
- 策(3097)
- 体(3057)
- 融(3051)
- 金融(3049)
- 银(2988)
- 水产(2973)
- 银行(2936)
- 务(2872)
- 机构
- 大学(87335)
- 学院(84256)
- 研究(37645)
- 科学(29177)
- 农(29166)
- 济(28631)
- 经济(27931)
- 中国(26274)
- 管理(25504)
- 农业(23876)
- 所(23094)
- 理学(22013)
- 理学院(21605)
- 研究所(21412)
- 业大(20938)
- 管理学(20713)
- 管理学院(20615)
- 京(20362)
- 中心(15472)
- 省(15441)
- 农业大学(15145)
- 室(14550)
- 江(14268)
- 业(13598)
- 院(13446)
- 实验(13334)
- 财(13320)
- 北京(12975)
- 实验室(12818)
- 科学院(12622)
- 基金
- 项目(59608)
- 科学(44306)
- 基金(42925)
- 家(42622)
- 国家(42326)
- 科学基金(33048)
- 研究(32637)
- 自然(26068)
- 自然科(25495)
- 自然科学(25477)
- 自然科学基金(25059)
- 省(23946)
- 基金项目(22270)
- 划(21691)
- 资助(19158)
- 社会(18622)
- 社会科(17483)
- 社会科学(17476)
- 计划(15911)
- 科技(15311)
- 教育(15239)
- 重点(14583)
- 科研(12703)
- 发(12405)
- 部(12345)
- 专项(12094)
- 业(12056)
- 创(11908)
- 农(11732)
- 创新(11267)
共检索到131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湘如 官春云
为了从生理生化角度 ,为油菜高产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 13号、中油 82 1和湘油14号为材料 ,比较研究了几种酶的活性与油菜油分和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高产品种的果壳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和籽粒蔗糖合成酶 (SS)活性高 ;含油量高的品种其籽粒叶绿素含量和磷脂酸磷酸酯酶活性高 ,而籽粒的谷氨酰胺酶 (GS)活性低 ;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其叶片、果壳和籽粒中非蛋白氮含量和 GS活性均高 .初步认为油菜高产优质育种可以把籽粒具有高 SS,磷脂酸磷酸酯酶和 GS活性作为选择的生化指标 .
关键词:
酶活性 油分 蛋白质 产量 油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湘如 官春云
为给油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生理生化依据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湘油13号的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 :增加密度 ,促进籽粒的磷脂酸磷酸酯酶活性提高 ,使种子含油量增加 ;同时 ,抑制油菜籽粒、果壳、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提高蛋白氮、非蛋白氮、总氮含量 ,使种子蛋白质含量降低 .栽培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与其对籽粒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相关 .每公顷 15万株的栽培密度有利协调油菜高产和较高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形成 .
关键词:
油菜 栽培密度 酶活性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 何建国 熊淑萍 马新明
针对专用小麦栽培的氮素合理利用问题,在盆栽条件下,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能提高强筋小麦豫麦34、中筋小麦豫麦49旗叶的GS和GOGAT活性,硝态氮(NO3--N)则能提高弱筋小麦豫麦50旗叶的GS和GOGAT活性。施用铵态氮和酰胺态氮(NH2-N)有利于提高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而NO3--N则不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旗叶GS活性呈正相关。NO3--N可提高强筋和弱筋小麦产量,NH2-N能提高中筋小麦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萌 齐照明 韩雪 辛大伟 蒋洪蔚 刘春燕 吴琼 隋丽丽 胡国华 陈庆山
【目的】定位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及互作分析,为大豆品质性状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Charleston和东农594为亲本,构建了含147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以F2:19—F2:20代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多重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并利用QTL Network 2.1软件分析QTL间的上位性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采用CIM和MIM 2种算法在2011和2012年哈尔滨、红兴隆、佳木斯和牡丹江每年3个地点共6个种植环境下共定位了9个蛋白质和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鼎云 冷向军 卢永红 李小勤
为考察蛋白酶Aquagrow对鲤(Cyprinus carpioL)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鱼粉含量为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175 mg/kg的蛋白酶Aquagrow,饲养平均体重为48.7 g的鲤30 d。结果显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和添加蛋白酶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99.4%、105.8%,饲料系数分别为1.85、1.75,添加蛋白酶提高了鲤鱼增重率6.4个百分点(P<0.05),降低了饲料系数5.4%(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添加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和肠道内容物蛋白酶活性(P<0.0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秋芳 刘胜毅 李合生
以抗病油菜品种783和感病品种84039为材料,4叶期进行10mmol/L草酸浸根处理不同时间后,对其3种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783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84039。2个品种叶片中POD、SOD的活性都比各自的清水对照高,且抗病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种,而PPO活性却下降。说明这3种酶在油菜对核盘菌草酸毒素的抗性表达过程中有重要生理生化作用,在抗病育种中可能作为生理指标加以利用。
关键词:
油菜 草酸 核盘菌 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马朝芝 朱家成 王建平 傅廷栋
以1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为父本,与2个不同来源的保持系配置杂交种F1,并构建了F2,F2:3家系。对2个群体的F1,F2,F2:3家系的硫苷含量、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品质性状的F1杂种优势值较低,为负值或较小的正值;F2杂种优势值仍然较低,为负值或较小的正值;对群体1硫苷含量、蛋白质含量在F2,F2:3家系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质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变异,但均集中在中亲值附近,其在F2,F2:3家系中的次数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说明它们为数量性状,同时都出现了超优亲现象,这为品质育种选择高蛋白、低硫苷优质油菜奠定了基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永发 沈晓民
维生素添加剂是中国对虾配合饲料的一个重要组份。维生素的添加是否有促进中国对虾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作用?最佳配比是多少?至今有关中国对虾消化吸收率的研究报道中,均未涉及这个内容。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是学术理论上的需要,对添加剂配方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采用了正交设计的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简化设计,仅对氯化胆碱、肌醇、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B_1进行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剑锋 龙艳 吴建国 赵志刚 徐海明 温娟 孟金陵 石春海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TN 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7回交构建的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分析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核基因组的QTL及其遗传效应,以明确QTL在不同遗传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环境互作效应对不同遗传体系QTL定位的影响,探讨相应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最优策略和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202个TN DH群体材料与双亲,采用2年、2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花时通过双向回交构建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收获双亲和回交群体的种子。利用可分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民 吴莉芳 李良 朱瑞 王婧瑶 段晶 于哲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及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5.68±0.30) 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42%的玉米油、豆油、鱼油、棕榈油、猪油、混合油(质量比为:鱼油∶豆油∶猪油=3∶4∶3),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生长性能指标,肌肉中主要营养成分,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的活力。【结果】混合油组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显著高于豆油、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和鱼油组洛氏鱥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玉米油、豆油、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猪油组洛氏鱥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豆油、玉米油、猪油以及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肝胰脏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但均显著高于豆油、猪油及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和鱼油组洛氏鱥肝胰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猪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结论】从洛氏鱥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角度来看,混合油组和鱼油组饲料的效果最好,玉米油、豆油和棕榈油组次之,猪油组最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良明 戴景瑞 刘占先 鄂立柱
【目的】研究玉米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的遗传主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方法】采用谷物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分析10个自交系及90个F1、F2杂交组合在两个种植地点的试验数据。【结果】蛋白质、淀粉、油分含量的遗传主效应方差(VG)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VGE)分别占各性状总遗传方差(VG+VGE)的38.5%和61.5%、48.2%和51.8%、48.2%和51.8%。在遗传主效应中,蛋白质、油分含量同时受控于种子和母体效应;淀粉含量以母体效应为主,种子(胚乳)效应次之;细胞质效应相对较小。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中,3个品质性状均以种子、母体×环境互作为主,未发现细胞质×环境互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锋 蒋广震 刘文斌 李向飞 蒋阳阳 邵仙萍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蛋白质(CP)的4个水平分别为26%、30%、33%和36%,可消化能(DE)的两个水平分别为13.5 MJ/kg和14.5 MJ/kg。选用建鲤幼鱼96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养殖在规格为3.0 m×1.0 m×0.8 m的水箱中,每日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改善(P<0.05);其中,CP36DE14.5组和CP33DE14.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爱琴 祝军 生吉萍 申琳 生兆江
通过对新红星、乔纳金、红富士和新国光4个品种在果实着色过程中花青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发现三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果实着色期间,随着本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增加,花青素含量增加。着色前期本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基本上呈直线增加,后期较平稳;而蛋白质含量则随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花青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蛋白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国顺 赵春华 叶协锋 王佩 凌爱芬
选用烤烟K326包衣品种于2006年进行漂浮育苗,研究了氮素对烟苗蛋白质组分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干质量积累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N0(前期氮素胁迫,后期氮素浓度为100 mg/L)、N1(前后期氮素浓度均为100mg/L)、N2(前后期氮素浓度均为200 mg/L)。结果表明,播种后35~56 d,各处理水溶蛋白含量与总可溶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两者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但水溶蛋白含量仅占总可溶蛋白含量的55.6%~79.6%;各处理醇溶蛋白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播种后49 d;播种后42~56 d,不同处理碱溶蛋白含量表现为:N2>N1>N0。氮素浓度过大反而降低烤烟叶片NR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静 江海东 周琴
[目的]探讨花后酸雨和渍水胁迫对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组成的影响,为小麦抗逆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汶农17’和‘扬麦16’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于开花期进行酸雨和渍水处理,试验设6个处理,以喷施p H5.6酸雨处理为对照,研究了花后酸雨、渍水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中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花后酸雨、渍水和酸雨渍水复合胁迫均降低了‘汶农17’旗叶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谷丙转氨酶活性,灌浆前期提高了内肽酶活性而灌浆后期降低了此酶活性,最终导致籽粒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谷/醇比显著降低。花后酸...
关键词:
小麦 酸雨 渍水胁迫 蛋白质含量 氮代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