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2)
- 2023(7105)
- 2022(6297)
- 2021(5985)
- 2020(5009)
- 2019(11710)
- 2018(11608)
- 2017(22230)
- 2016(12470)
- 2015(13895)
- 2014(13854)
- 2013(13641)
- 2012(12992)
- 2011(11716)
- 2010(11939)
- 2009(10972)
- 2008(10805)
- 2007(9969)
- 2006(9076)
- 2005(8132)
- 学科
- 济(46051)
- 经济(46001)
- 管理(35419)
- 业(34408)
- 企(28593)
- 企业(28593)
- 方法(17618)
- 农(15155)
- 数学(14738)
- 数学方法(14342)
- 地方(12756)
- 财(12033)
- 学(12025)
- 中国(11607)
- 策(11243)
- 业经(10736)
- 农业(10129)
- 制(9428)
- 贸(8416)
- 贸易(8409)
- 和(8390)
- 易(8114)
- 技术(8102)
- 理论(7835)
- 环境(7759)
- 划(7658)
- 及其(7478)
- 务(7093)
- 财务(7066)
- 财务管理(7046)
- 机构
- 学院(175312)
- 大学(173087)
- 管理(66205)
- 济(65142)
- 研究(63976)
- 经济(63322)
- 理学(55734)
- 理学院(54987)
- 管理学(53827)
- 管理学院(53475)
- 中国(48962)
- 科学(42757)
- 京(39383)
- 农(34329)
- 所(34006)
- 财(31514)
- 研究所(30851)
- 江(29512)
- 中心(29207)
- 业大(29171)
- 农业(26571)
- 北京(25449)
- 范(24324)
- 院(24320)
- 师范(24131)
- 财经(23664)
- 州(23082)
- 省(22747)
- 经(21093)
- 技术(20778)
- 基金
- 项目(115653)
- 科学(89132)
- 研究(82597)
- 基金(80356)
- 家(71683)
- 国家(71044)
- 科学基金(59461)
- 社会(48361)
- 省(46746)
- 社会科(45655)
- 社会科学(45641)
- 基金项目(42034)
- 自然(40761)
- 自然科(39737)
- 自然科学(39722)
- 划(39642)
- 自然科学基金(38975)
- 教育(37300)
- 资助(34211)
- 编号(34180)
- 成果(28524)
- 重点(26257)
- 发(25498)
- 课题(25024)
- 部(24125)
- 创(23033)
- 计划(22400)
- 科研(22011)
- 创新(21555)
- 科技(20566)
共检索到274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傲宇 郭有正 邓坦 刘洋 邸楠 段劼 李熙萌 席本野
【目的】探究不同植物水分调节策略评价结果的差异,明确最佳的植物水分调节策略评价方法,为精准评价植物水分调节策略提供方法学参考,也为深入了解速生树种在水分亏缺立地下生长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白杨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充分滴灌、不灌溉)和不同季节间(旱季、雨季)比较4种不同定量评价植物水分调节策略的方法并分析其适用性。【结果】1)不同土壤水分不同季节条件下,水力学面积与日最大叶片水势差法对毛白杨水分调节策略的评价结果相同,均为不灌溉处理相较于灌溉处理更偏等水调节,旱季相较于雨季更偏等水调节策略,符合本研究所提出的“一致性”与“相同性”水分调节策略评价原则。2)利用叶片正午水势与水汽压亏缺间关系斜率法(KΨMD-VPD)来评价植物水分调节策略时,不同季节与不同灌溉处理间所得出的水分调节策略结果不一致。3)用黎明前-正午叶水势间关系斜率法(KΨPD-ΨMD)评价毛白杨水分调节策略时,不灌溉处理下不同季节间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一致,灌溉处理下季节间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相反。因此,KΨMD-VPD与KΨPD-ΨMD法均不满足上述提出的两点性原则。【结论】水力学面积法与叶片水势差法对毛白杨水分调节策略的评价结果较为准确,是理想的毛白杨水分调节策略的评价方法,KΨPD-ΨMD法KΨMD-VPD法不适用于评价毛白杨水分调节策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善枝 张志毅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低温诱导特异性蛋白及其相关基因的分离、鉴定、表达调控与植物抗寒冻性关系 ,植物抗寒冻性基因工程研究动态 .目前已从多种植物中分离鉴定出 5 0多个受低温诱导表达的基因 ,并从 4个方面进行植物抗寒冻性基因工程研究 .此外 ,该文还对今后开展毛白杨抗冻性改良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国元 杨志福 李晓林
利用玉米为材料在砂培试验中设置了0,1.5,3.0,15mmol.L-14个钾水平,在玉米长至5叶期时分别转入生长箱中进行8℃,25℃两种温度处理4d,测定钾在植物水分调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砂培条件下,适施钾肥增加了玉米地上部钾含量,同时地上部阳离子累积量显著增加,分别为常温下从缺钾处理(0)的1·55mol·kg-1增加到高钾处理(15mmol·L-1)的2.04mol.kg-1,低温下从1.41mol·kg-1增加到1.83mol.kg-1。经低温处理后植株叶片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萎蔫症状,但施钾植株叶片萎蔫显著减轻,高钾处理植株的叶片萎蔫率较缺钾处理下降了16.4倍。施用钾肥也使植株的保...
关键词:
玉米 钾 低温胁迫 水分调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木巴热克·阿尤普 伊丽米努尔 荆卫民
本研究借助木质部导水率及栓塞测量系统,分别对多枝柽柳、刚毛柽柳和紫杆柽柳扦插幼株的木质部水力特性对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的响应进行分析。以光学、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各柽柳幼株茎和根(2.5 m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美宏 闫琦铭 訾龙博 雷亚芳 闫丽
【目的】采用糠醇-环氧植物油复合改性方法,改善糠醇改性降低木材韧性的问题,促进其在建筑结构领域的应用。【方法】将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2种环氧植物油以不同添加量与糠醇溶液复配制备浸渍液,采用满细胞法处理毛白杨木材,获得不同环氧植物油添加量的糠醇-环氧植物油复合改性材。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探究糠醇、环氧植物油在木材细胞结构中的分布规律,揭示其化学反应关系。分析复合改性材的力学性能变化,优选适宜增韧剂添加量。【结果】复合改性材SEM观察并结合其增重率和密度测试结果(显著增加)证明,糠醇树脂和环氧植物油可浸渍到木材细胞结构中。FTIR分析表明,环氧植物油与糠醇发生开环反应。与糠醇改性材相比,环氧大豆油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改性材气干/吸水饱和的弦向和体积湿胀率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36.9%、20.0%和35.9%、30.7%,且抗湿胀系数(ASE)最大;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40%时,复合改性材气干/吸水饱和的弦向和体积湿胀率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52.5%、65.6%和41.5%、46.0%,且ASE最大,环氧植物油加入能够显著提高糠醇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20%时,复合改性材的抗弯强度(MOR)和静态硬度提高幅度最大,与糠醇改性材相比,分别提高17.9%、25.3%和30.0%、25.1%。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40%时,复合改性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提高幅度最大,与糠醇改性材相比,分别提高22.7%、21.1%。与其他力学性能相比,环氧植物油对糠醇改性材的韧性提高幅度最大。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40%时,复合改性材的冲击韧性分别提高88.7%、59.8%。环氧植物油添加可显著提高糠醇改性材的MOE、MOR和静态硬度,改善其韧性下降问题。【结论】环氧植物油添加量20%的复合改性材物理力学性能最优。环氧植物油与糠醇发生开环反应,其长柔性脂肪链引入糠醇树脂链中可改善糠醇改性降低木材韧性的问题,且可进一步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国敏 王力
论文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排土场2种典型植物水分来源的差异及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黑岱沟矿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均落在中国大气降水的变化范围之内,不同月份大气降水的δD(δ~(18)Ο)值表现出明显的降水量和季节效应。旱季小叶杨主要利用10 cm土层以下的水分,对100~150 cm土层水分利用率最高,达25.6%;沙棘对各层次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接近,差异不明显,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最高,达26.5%;为了避免种间竞争,小叶杨很少利用表层(0~10 cm)土壤水分。雨季小叶杨主要利用表层和浅层土壤水分,利用比例高达70.9%,沙棘主要利用30~60 cm土层的水分,达73.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云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王勇军 陈正桃
我国海南岛高大、速生的红树植物乔木种类较多,如海桑属(Sonneratia)、海莲(BruguierasexangulaPoiret)等。把这些种类北移引种到广东省沿海摊涂,丰富广东大陆的红树物种,提高沿海防护林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
关键词:
红树植物,引种,适应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平 慕小倩 冯俊涛 张兴
以小麦赤霉病菌 (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rerea Pers et Tris)、辣椒疫霉病菌 (Phytophthora capsici L eon)、苹果炭疽病菌 (Glomerella cingulata )、玉米大斑病菌 (Exserohilum turci-cum L eonard) 5种病原真菌为供试菌种 ,对菊科 15属 2 5种植物的丙酮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除蒙山莴苣和千里光 2种植物外 ,其他 2 3种植物的提取液对至少 1种供试菌种有 6 0 %以上的抑制作用。臭蒿、大花金挖耳、猪毛...
关键词:
菊科植物 抑菌作用 活性筛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晓萍
通过多年的引种栽培、繁殖试验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筛选出在花、叶、果方面都具观赏性的 6种新优造型植物———厚皮香、长柱小檗、伞房决明、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和布什绣线菊。这些植物适于在杭州市区栽植。参 3
关键词:
造型植物 观赏植物 生物学特性 引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继文 麻文俊 王军辉 张金凤 张守攻 张建国 赵鲲
梓属(Catalpa),紫葳科(Bignoniaceae),乔木,全世界约13种,分布于美洲及亚洲东部。我国包括引入种共5种及1变型(中国植物志编委会,2005),包括楸树(Catalpa bungei)、灰楸(Catalpa fargesii)、滇楸(Catalpa fargesii f.duclouxii)、藏楸(Catalpa tibetica)、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梓树(Catalpa ovata),其中黄金树是引入种,滇楸是灰楸的变型。从形态构造、亲缘关系和开花结果规律分析,可将5个种分为楸树组和梓树组2个组,楸树、灰楸和滇楸属于楸树组,藏楸、梓树和黄金树属于...
关键词:
梓属 花粉形态 四合花粉 分类学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庆海 段留生 李瑞华 武菊英
通过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测试了7种高等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筛选合适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系统对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植物本身的氮磷累积作用对氮的去除贡献为7%~63%,磷的去除贡献为12%~65%。多数测试植物对氮磷的富集量茎叶高于根系。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芦竹>荻>菖蒲>芦苇>水生鸢尾>千屈菜>野慈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7种植物明显分为3类,其中,芦竹单独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强;菖蒲、芦苇和荻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强;水生鸢尾、千屈菜和野慈姑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弱。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氮磷累积量 净化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松林 王济虹
本文报道南蛇藤属4种植物——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穗花南蛇藤(C.vanioti)、大芽南蛇藤(C.gemmatus)和显柱南蛇藤(C.stylosus)的根皮乙醇提取物对二斑波缘龟甲(Basiprionotabisignsata)、菜青虫(Pierisrapae)和家蚕(Bombyxmori)幼虫拒食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根皮乙醇提取物均表现出显著的拒食作用,比较4种植物的拒食活性差异,其活性大小为:苦皮藤、穗花南蛇藤>大芽南蛇藤>显柱南蛇藤,说明在南蛇藤属植物中除了苦皮藤外,穗花南蛇藤、大芽南蛇藤和显柱南蛇藤也是具拒食作用的杀虫植物资源。
关键词:
南蛇藤属,拒食作用,昆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德 贾黎明 富丰珍
为探讨三倍体毛白杨叶片水分特征及其与蒸腾作用的相互关系,利用二氧化碳变量法、烘干法、压力平衡法等对三倍体毛白杨速生林叶片蒸腾速率、含水量、水势、水容等水分特征进行了连续2年的动态观测。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叶片蒸腾速率(Tr)呈"单峰型"日变化,与之相反,其叶片绝对含水量(CLAW)、相对含水量(CLRW)、水势(Ψ)、水容(C)等呈"V"型。Tr与CLAW、CLRW、Ψ、C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时段其相关性及相关程度不同。由于树体水容充、放水特性,CLAW、CLRW、Ψ、C与Tr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与环境因素共同调节和影响树木蒸腾。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蒸腾 水势 水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洪亚平 张亚冰
被子植物的胚珠微小,手工分离胚珠内的珠心比较困难(胡适宜,1994)。目前,人们多是借助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的酶解技术,完成珠心、胚囊、卵细胞和合子等微小结构的人工分离(周嫦等,
关键词:
毛白杨 胚珠 珠心 胶块 分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均宝 王峰 刘群录 卜学贤 陈维伦
毛白杨转基因植株的研究郑均宝,王峰,刘群录(河北林学院保定071000)卜学贤,陈维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关键词毛白杨,R1000和R1000(PTVK85),生根能力,生长量,形态变化农杆菌(Agrobacterium)对植物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