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5)
- 2023(9732)
- 2022(7985)
- 2021(7096)
- 2020(6125)
- 2019(13263)
- 2018(13069)
- 2017(24751)
- 2016(13605)
- 2015(14338)
- 2014(13833)
- 2013(13863)
- 2012(12611)
- 2011(10909)
- 2010(10866)
- 2009(10529)
- 2008(10626)
- 2007(9589)
- 2006(8438)
- 2005(7669)
- 学科
- 业(73462)
- 企(67240)
- 企业(67240)
- 济(58142)
- 经济(58063)
- 管理(54553)
- 方法(26508)
- 业经(24732)
- 农(22880)
- 财(21902)
- 数学(19121)
- 数学方法(18972)
- 务(17645)
- 财务(17640)
- 财务管理(17630)
- 农业(17285)
- 企业财务(16710)
- 技术(15494)
- 划(12027)
- 策(11989)
- 制(11953)
- 中国(11697)
- 和(11351)
- 贸(11141)
- 贸易(11137)
- 学(10955)
- 易(10855)
- 理论(10621)
- 企业经济(10583)
- 技术管理(10561)
- 机构
- 学院(202128)
- 大学(195984)
- 济(83642)
- 经济(82373)
- 管理(80988)
- 理学(70494)
- 理学院(69807)
- 管理学(68784)
- 管理学院(68450)
- 研究(65851)
- 中国(51501)
- 农(50670)
- 科学(44637)
- 京(40712)
- 农业(40608)
- 业大(38655)
- 财(37603)
- 所(35786)
- 研究所(32896)
- 江(31342)
- 财经(30377)
- 中心(29177)
- 经(27691)
- 农业大学(25273)
- 北京(24786)
- 经济学(24632)
- 省(24006)
- 业(23971)
- 商学(23963)
- 商学院(23763)
- 基金
- 项目(139138)
- 科学(109300)
- 基金(103034)
- 家(93775)
- 国家(92924)
- 研究(91998)
- 科学基金(79382)
- 社会(60226)
- 社会科(57194)
- 社会科学(57177)
- 省(56089)
- 基金项目(55465)
- 自然(55103)
- 自然科(53920)
- 自然科学(53896)
- 自然科学基金(53050)
- 划(46290)
- 资助(41047)
- 教育(39532)
- 业(37683)
- 编号(33464)
- 创(32601)
- 重点(31458)
- 发(29919)
- 创新(29633)
- 部(29270)
- 计划(28588)
- 科研(27683)
- 科技(26241)
- 国家社会(25471)
- 期刊
- 济(92443)
- 经济(92443)
- 研究(51447)
- 农(47017)
- 学报(41114)
- 科学(35922)
- 中国(34469)
- 管理(33575)
- 财(32320)
- 农业(32281)
- 大学(29956)
- 学学(29488)
- 业(19809)
- 业经(18560)
- 技术(16512)
- 融(16299)
- 金融(16299)
- 财经(15385)
- 经济研究(14631)
- 经(13268)
- 技术经济(12466)
- 问题(12267)
- 业大(12089)
- 版(11497)
- 科技(11239)
- 商业(10676)
- 财会(10314)
- 农业大学(10265)
- 现代(10257)
- 世界(9898)
共检索到289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蒙炎成 唐其展 刘忠 陈桂芬 王影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几种糖业有机物料(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糖厂滤泥和酒精废液)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有机物料对蔗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8次采样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糖厂滤泥、酒精废液、对照(不加物料)处理的细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5.75×106、8.01×106、11.99×106、59.55×106、14.3×106、1.09×106个/g干土,放线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0.436×106、1.138×106、1.096×106、6.349×106、3.433×106、0.185×106个/g干土,真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0.433×106、2.312×106、2.015×...
关键词:
蔗田 有机物料 土壤微生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玉鹏 王治国 付彦博 陈波浪 扁青永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输入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碳源物质输入量,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为板结黏质土壤改良提供重要的理论参数。【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农家肥组(N)、生物炭组(T)、生物菌肥组(J)、商品有机肥组(S)、矿源黄腐酸钾组(H)5个不同有机物料组,每组设置50%推荐量、100%推荐量和150%推荐量3个梯度处理,以不施用有机物料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探讨5种不同有机物料(碳源物质)对黏质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相比,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均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p H和电导率,其中矿源黄腐酸钾和生物菌肥处理的抑盐效果较好。(2)与对照相比,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均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生物菌肥、生物炭、农家肥处理的效果较好。(3)农家肥处理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较好的提升效果,生物炭处理对土壤真菌数量有较好的提升作用。【结论】综合各有机物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农家肥是该试验区较适宜的黏质土壤改良剂,推荐用量为36 t/hm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攀 隋鹏 高旺盛 王彬彬 严玲玲 邢源 陈源泉
为促进农业有机废弃物料的循环利用,选用来自5个涉农系统的有机物料(酒渣、沼渣、菌渣、猪粪和农田秸秆)进行还田,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其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carbon,MBC)以及微生物商(Microbial quotient,Qmb)的影响。2011—2013年的数据结果表明:1)与无机肥对照相比,有机物料还田显著促进土壤SOC的积累,3年平均提高43%;其中沼渣和菌渣的效果好于猪粪、酒渣与秸秆,农田系统外的有机物料优于秸秆,更有利于SOC的积累。2)有机物料促进MBC的增加,较对照平均增加34%,其中酒渣、秸秆和猪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艳慧 王双磊 李金埔 秦都林 张美玲 聂军军 毛丽丽 宋宪亮 孙学振
为研究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山东农业大学棉花科研基地德州市抬头寺经济开发区试验田进行试验,设棉花秸秆还田与未还田2个处理,研究连续4年棉花秸秆还田对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周年土壤微生物平均总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19.87%,20.07%,56.15%;其中周年土壤细菌和真菌平均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20.91%、26.38%(0~20),20.59%、31.18%(20~40)和56.85%、32.30%(40~60),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周年土壤放线菌平...
关键词:
棉花 秸秆还田 土壤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青 韦广泼 陈桂芬 刘斌 黄东亮 李杨瑞
为研究蔗叶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理化性状及甘蔗生长的影响,设计常规栽培和蔗叶还田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蔗叶还田使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放线菌总数分别是常规栽培处理的2.38、1.80和2.74倍,且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蔗叶还田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酸性土壤的pH值,从而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蔗叶还田栽培使甘蔗生长速度加快,每公顷增产原料蔗8.41 t,除去蔗叶粉碎成本360元,净增收2373.3元;增糖1.53 t,效益显著。蔗叶还田是一项保水保肥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蔗叶还田 微生物 理化性状 甘蔗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晓燕 韦幂 王维赞 梁强 董文斌 李长宁 李毅杰 谢金兰
【目的】探明机械车轮碾压引起的土壤压实对蔗田理化性状、微生物活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为保护蔗田土壤环境和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甘蔗田间运输车对蔗田进行碾压处理,以未碾压的小区作为对照。在宿根蔗的不同生长期调查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量,以及甘蔗根系、农艺性状和产量等参数。【结果】机械压实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以及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有所提升,速效养分含量降低;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总体上比CK高;甘蔗植株的根系干重显著下降,发株数显著减少,蔗茎减产7.4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脲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磷酸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放线菌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机械压实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基础肥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而土壤有效养分的供给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压实可抑制甘蔗根系生长,进而影响甘蔗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军 文庭池 郭坤亮 康冀川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酒糟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高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都随生育期推进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用酒糟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明显高于复合肥和普通有机肥,且随酒糟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处理Ⅲ达到拐点,再增加施肥各指标变化不显著。同时,施用酒糟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的最高产量高于复合肥和普通有机肥。从总体上讲,施用酒糟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的施肥方式效果好、产量高,是有机高粱生产的新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明 闫文德 梁小翠 多祎帆 王志勇 刘亮
研究了亚热带樟树林土壤微生物特征及改变碳输入方式(对照、添加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根添加凋落物、去根去除掉落物、去根)对其数量变化的影响。以稀释平板计数法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微生物总数量分别为去根去除凋落物(67.47×103CFU/g)
关键词:
樟树 凋落物 根 微生物数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珍 牛伟 戎宏立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三氯卡班(TCC)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mg/kg三氯卡班(TCC)处理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激活作用,20.0~70.0 mg/kg的浓度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对于真菌,2.5~20.0 mg/kg的浓度表现为激活作用,40.0~70.0 mg/kg的浓度开始阶段表现为激活作用,随时间推移,激活作用逐渐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随后又表现为激活作用且激活作用逐渐增强。各个浓度TCC处理对土壤中蛋白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1 d时抑制作用最大...
关键词:
三氯卡班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洁 王天顺 范业赓 何洁 黄芳 莫磊兴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外源镉(Cd)对甘蔗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讨Cd污染与甘蔗生长、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参考。【方法】盆栽条件下,以糖料甘蔗为材料,采用不同Cd浓度(0、25、50、100、250、500 mg/kg)进行污染处理至甘蔗成熟期,测定其株高、茎径、蔗茎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甘蔗株高、茎径和蔗茎产量随着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d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Cd污染使酶活性发生变化,随着Cd浓度的增大,特别达到100 mg/kg
关键词:
甘蔗 镉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晓平 孙英健 孙振钧 沈建忠
为给兽药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直接吸收法(密闭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安普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对不同类型土壤中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影响,并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从暴露的中期开始,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壤土中添加药物后,土壤CO2的平均释放量比对照增加,表明药物对微生物呼吸有促进作用;在有机质较少的壤土中,3种药物在暴露的前期和中期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有抑制作用,并随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高含量的阿维菌素、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组(500 mg/kg)染毒后51 h之内,土壤中CO2的平均释放量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43%、62%和46%,说明3种药物对有机质较少的壤土中微生物的呼吸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英杰 苏晓华 焦如珍 黄秦军 褚延广
In this study,genetic stability of foreign genes was checked by using PCR technology. A total of 4 lines of soil samples from transgenic and non-transgenic control Populus alba?P.glandulosa and the soil samples from the stands were collected in two successive years,and the bacteria,fungi and antinom...
关键词:
转基因银腺杂种杨 土壤微生物 生态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晓晖 刘守龙 童成立 苏以荣 吴金水 胡荣桂
【目的】土壤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MBN)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并对土壤质量演变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MBN和酸解有机氮(AHON)及其组分的影响。【方法】以湖南省新化县和桃江县两个稻田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土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酸解-蒸馏法分别对土壤的MBN及AHON进行了测定。【结果】不施肥处理(对照)土壤的MBN含量分别为30mg·kg-1(新化)和28mg·kg-1(桃江)。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对土壤MBN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则显著提高了土壤MBN的含量。AHON占土壤全氮的69%~89%,是土壤氮的主体。长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利红 谢桂先 刘强 荣湘民 向秀媛 李波
通过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WF)、不施氮肥(WN)、单施化肥(CF)、猪粪替代20%氮肥(ZF)、猪粪堆肥替代20%氮肥(DF)、沼渣沼液替代20%氮肥(ZYF)6种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田土壤的酶活性、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双季稻田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碳库活度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但处理间存在差异,以DF效果最好;连续耕作4年后,DF处理的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SMBC、SMBN含量分别比CF的提高了67.94%、50.30%、55.51%、17.96%和50.17%;DF的土壤磷酸酶、脲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比CF的提高了18.19%、7.85%、73.47%和105.00%;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CF的提高了15.17%、58.40%、71.98%。综合分析,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中磷酸酶、脲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和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SMBC和SMBN的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尤其是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是扩大土壤碳库、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凤玲 张旭博 孙楠 徐明岗 柳开楼
【目的】施用有机肥能促进农田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提高土壤肥力。然而,在全国尺度上量化施用有机肥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含量的影响研究极其缺乏。因此,探明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后农田SMBC和SMBN的变化规律,可为不同地区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搜集1990年至2017年已发表的文献共70篇(336和222个相对独立的数据分别涉及SMBC和SMBN),结合整合分析(Meta分析)从不同气候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p H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