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8)
- 2023(6332)
- 2022(5300)
- 2021(4778)
- 2020(3963)
- 2019(8707)
- 2018(8329)
- 2017(14890)
- 2016(8784)
- 2015(9464)
- 2014(9085)
- 2013(8573)
- 2012(7843)
- 2011(6995)
- 2010(6956)
- 2009(6203)
- 2008(5981)
- 2007(5355)
- 2006(4573)
- 2005(3878)
- 学科
- 济(27750)
- 经济(27715)
- 管理(23263)
- 业(22370)
- 企(16896)
- 企业(16896)
- 方法(12991)
- 数学(11629)
- 数学方法(11484)
- 农(10004)
- 财(8072)
- 中国(8039)
- 学(7509)
- 贸(7377)
- 贸易(7377)
- 易(7214)
- 农业(6921)
- 业经(6870)
- 理论(6173)
- 技术(5722)
- 制(5473)
- 教育(5045)
- 教学(5030)
- 务(4967)
- 财务(4964)
- 财务管理(4957)
- 环境(4903)
- 企业财务(4706)
- 划(4662)
- 地方(4608)
- 机构
- 学院(119758)
- 大学(118766)
- 济(44386)
- 研究(43582)
- 经济(43468)
- 管理(42287)
- 理学(37125)
- 理学院(36679)
- 管理学(35844)
- 管理学院(35669)
- 农(32901)
- 科学(30624)
- 中国(29981)
- 农业(26421)
- 业大(26063)
- 京(25104)
- 所(23956)
- 研究所(22343)
- 中心(19111)
- 财(19039)
- 江(18585)
- 农业大学(17745)
- 省(16222)
- 院(16064)
- 技术(15737)
- 财经(15501)
- 北京(15475)
- 范(14950)
- 师范(14613)
- 经(14184)
- 基金
- 项目(88318)
- 科学(67112)
- 基金(62433)
- 家(58784)
- 国家(58283)
- 研究(57306)
- 科学基金(47809)
- 省(36409)
- 社会(35302)
- 自然(33704)
- 基金项目(33692)
- 社会科(33442)
- 社会科学(33431)
- 自然科(32973)
- 自然科学(32954)
- 自然科学基金(32402)
- 划(31152)
- 教育(27790)
- 资助(24995)
- 编号(21681)
- 重点(20837)
- 计划(19419)
- 创(19179)
- 部(18701)
- 发(18466)
- 创新(17917)
- 科技(17884)
- 科研(17741)
- 业(17526)
- 课题(16286)
共检索到170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勇 李春玲 邹远鹏 黄先彪 彭抒昂 邓秀新
以黔阳无核椪柑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07和2008年采用大棚、遮阳网等简易设施和地面覆膜措施,研究简易设施对椪柑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延迟采收过程中,各简易设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浮皮空间率,大棚和遮阳网之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成熟期的推移,各处理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对照处理后期有下降趋势;成熟后期大棚和遮阳网覆膜处理的果实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2种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2a中各简易设施处理果实的柠檬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成熟后期酸含量要高于对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云 罗怿 王小柯 林乾 李金强 韩秀梅
【目的】探明椪柑留树贮藏果实的品质变化特征,为延长椪柑鲜果供应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留树贮藏椪柑果实为研究对象,以室温贮藏果实为对照(CK),利用液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和色度计等果实品质检测方法,研究留树贮藏方式对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果皮色泽、总糖、有机酸和异味等品质和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椪柑果实留树贮藏40~80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其中60 d和70 d时分别显著高于对照14.06%和17.28%;总糖在20 d、40 d、50 d和70 d分别比对照低23.31%、6.24%、17.65%和18.82%;留树贮藏10~80 d时柠檬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26~1.92倍;红色饱和度a*值降低(30~80 d)2.13~5.03,果皮颜色偏黄,呈橘黄色;除贮藏40 d外,留树贮藏呼吸强度均较对照高(1.16%~127.54%);异味的代表性物质乙醇至贮藏80 d时达峰值293.28 μg/g,室温贮藏是留树贮藏的3.29倍。【结论】生产中建议留树贮藏最佳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初春节前后,留树贮藏椪柑果实能够保持色泽橘红,固酸比适宜,风味浓郁,效益好。
关键词:
椪柑 果实品质 留树贮藏 室温贮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湘如 官春云
为给油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生理生化依据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湘油13号的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 :增加密度 ,促进籽粒的磷脂酸磷酸酯酶活性提高 ,使种子含油量增加 ;同时 ,抑制油菜籽粒、果壳、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提高蛋白氮、非蛋白氮、总氮含量 ,使种子蛋白质含量降低 .栽培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与其对籽粒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相关 .每公顷 15万株的栽培密度有利协调油菜高产和较高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形成 .
关键词:
油菜 栽培密度 酶活性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莹 陈思怡 曾译可 唐俊 李迪平 李国敬 黄先彪 李春龙 谢宗周 刘继红
【背景】椪柑(Citrus reticulata)是我国重要的宽皮橘类型,‘鄂柑一号’是湖北省当阳市发展面积较大的椪柑品种,但存在采收过早和果实品质未达最佳等问题,不利于其市场销售。因此,需要研发应用于‘鄂柑一号’椪柑延迟采收和完熟的栽培技术。【目的】探究套袋对提升‘鄂柑一号’椪柑果实品质的作用,并基于糖酸代谢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解析其机制。【方法】试验在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鄂柑一号’椪柑园进行,比较套袋果实和未套袋(对照)果实的品质,主要分析果皮亮度及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通过qRT-PCR分析比较二者糖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套袋加快了果皮色泽参数a*、b*和柑橘色泽指数(CCI)变化,提升了果皮亮度(L*),显著降低了果皮硬度;套袋显著提高了采收时期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气相色谱分析发现,柑橘果实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套袋果实柠檬酸含量稍高于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套袋果实蔗糖合成相关基因CsSPS3、CsSPS4和CsSS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套袋果实,而柠檬酸降解相关基因CsACO1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套袋可能改变了袋内果实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上调可溶性糖合成基因表达,促进糖积累,从而提升椪柑果实品质。
关键词:
椪柑 套袋 果实品质 糖酸代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海林 李杰 叶广英 王再花
【目的】探究温室设施栽培下氮素水平对金钗石斛营养和开花品质的影响,为金钗石斛精准设施栽培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金钗石斛小苗(出瓶8月龄)和大苗(出瓶16月龄)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氮素水平处理(清水对照CK、1/3N、1/2N、1N、1.5N)下的地上部分营养元素(N、P、K、Ca、Mg)和茎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开花情况,并检测了1N处理下植株的形态指标变化。【结果】除叶数外,大苗和小苗在7月至次年3月期间冠幅、假鳞茎高、假鳞茎粗、叶长和叶宽均无显著变化。小苗不同处理间N、P、K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总体一致,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Ca元素含量变化与之相反,Mg元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同一营养元素在不同月份的含量差异显著。大苗不同处理N、P、K元素含量先升后降,而Ca、Mg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与小苗相同。小苗和大苗多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1/2N、1/3N和1N处理利于金钗石斛大苗和小苗茎多糖的积累,且11月底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金钗石斛大苗的始花期逐渐推迟,其中1/3N处理的始花期最早,大苗1N处理的开花率和平均单株花朵数最高,但1/3N处理与之接近。【结论】氮素对金钗石斛生长后期(7月份以后)形态指标影响不大,但对营养生理和开花品质有显著影响,成熟期之后减氮(1/3N)施肥不仅节肥而且可提早花期,开花品质也较好。不同氮素处理下茎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减氮(1/2N和1/3N)处理亦利于茎多糖的积累,且11月下旬适宜采收。研究结果可为金钗石斛的精准设施栽培、花期调控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钗石斛 氮元素 多糖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雅善 李华 王华 南立军
【目的】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凸显及设施栽培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分析不同灌溉处理对鲜食葡萄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综合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优的灌溉模式,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以鲜食葡萄品种‘希姆劳特’为试材,在葡萄生育期内,分别采用充分灌溉、部分根区干燥、生长前期及生长后期水分亏缺4种不同的灌溉处理对试验植株进行灌溉处理。在果实成熟期,通过分析不同灌溉处理对葡萄植株的副梢发生数量、叶片面积、茎粗、节间距、夏剪重量、粒径大小、穗长、穗重、粒重,果实还原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Vc、外观内质评分,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海文 姜妮 刘永忠 彭抒昂
以12年生枳砧椪柑为材料,研究地表覆膜对椪柑果实汁胞中糖酸和6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增加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SS),降低了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改善了其品质;叶片中K、M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P、Ca、Mg的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而Fe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汁胞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表现出与叶片不一致,覆膜后20 d,汁胞中P、Mg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K、C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Fe和Mn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覆膜后40 d,汁胞中P、Mg、Ca、Fe、Mn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而K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覆膜可能通过影响柑橘汁胞中矿质元素的积累而影响糖酸积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文斌 张玉飞 李毅志 范文丽 舒黎黎 李天来 杨宇
在香菇生产中,为了满足香菇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实现提质增效,在覆盖材料上寻找一种新型棚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讨PEP绿白膜在香菇集约化生产中应用效果,在辽宁地区香菇生长关键时期(大暑和白露节气期间)分别测定PEP绿白膜和PVC膜为覆盖材料的2栋大棚内环境因子(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检测香菇主要品质指标(菇型、颜色、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以期为PEP绿白膜在香菇集约化生产中的优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以提高辽宁地区夏季香菇生产的水平及产品品质。试验结果表明:7月末(大暑节气),与PVC膜处理相比,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可以使大棚内中午最高温度降低1.6~2.1℃,光照强度由5088lx降至279lx,空气相对湿度由50.1%提高至73.2%;9月初(白露节气),使用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可以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由60.4%提高至71.0%。PEP绿白膜处理对棚内CO2浓度没有显著影响。香菇品质检测结果表明,以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香菇个体大(PEP处理比PVC处理盖径增加17.1%,单菇鲜重增加37.9%,单菇干重增加45.4%)、菇型正、菇体颜色浅、菇柄较长,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但呈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较低,风味不如PVC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在辽宁地区夏季香菇设施栽培中,采用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以期增产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和其他栽培措施,以期提高香菇的口感风味。
关键词:
香菇 PEP绿白膜 环境因子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春霞 陈振楼 邱琴 黄忆红 尹君 张家训 李春华 茅国芳
在上海浦东新区唐镇农业示范基地3年西瓜重茬的5年棚内进行了西瓜氮肥减量与盐渍化等的相关试验,以研究对西瓜产量、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肥力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氮肥减量是可行的,一次施足基肥,膨果期不再施肥,以水吊肥也是可行的。氮肥减量处理区西瓜最终在单株结瓜数、单瓜重、每公顷产量及中心糖度各指标上,均好于常规施肥处理区,表明氮肥用量可明显减下来。
关键词:
西瓜 氮肥 减量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治强 李胜利 张惠梅
以炉渣∶草炭 (体积比 ) =3∶2、花生壳∶蛭石∶珍珠岩 =5∶3∶2和玉米芯∶蛭石∶珍珠岩 =5∶3∶2等 3种类型的复合基质进行甜椒无土栽培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的复合基质所栽培的甜椒生长发育、产量分布和总产量均有明显差别。以工业废弃物为主的炉渣∶草炭 =3∶2的前期产量达 1174 5kg/hm2 ;花生壳∶蛭石∶珍珠岩 =5∶3∶2的复合基质则获得最高的商品果总产量 ,达 4 2 75 3kg/hm2 ,比对照增产 2 0 .3% ,果实的Vc含量为最高 ,是甜椒无土栽培的适宜基质配方。
关键词:
甜椒 基质 无土栽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中英 王艺 吕晓燕
果树的设施栽培山西农业大学王中英王艺吕晓燕随着果树栽培集约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果树生产已开始注意果树的设施栽培。虽然果树的设施栽培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但较大量发展还是近20~30年。目前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较多,其中以日本发展较快,果树设施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杰良 王建湘 李树战 张雄
本试验以青椒为供试植物,用不同浓度沼液代替无机营养液进行有机基质栽培。研究结果表明:沼液处理能明显提高青椒的产量,其中以处理T2产量最高,产量为78456kg/hm2。沼液还能提高青椒商品果合格率,沼液处理和对照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处理T2最高,达94.1%。而对照为64.3%。沼液降低了青椒果实硝酸盐含量,并且达到极显著水平。T1处理青椒果实硝酸盐含量最低,平均为16.26mg/kg,而对照为57.88mg/kg。施用沼液不能提高青椒果实VC含量,但施用沼液可降低果实的酸度,糖酸比以T2为最高,因此沼液能使青椒果实的口味有所提高。沼液对青椒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有机基质栽培 沼液 青椒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莹 曾译可 陈思怡 李国敬 黄先彪 李善军 李春龙 谢宗周 刘继红
为提升椪柑果实品质,以‘鄂柑1号’椪柑为材料,探究机械修剪疏果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基于糖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解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机械修剪疏果显著加快了疏果进程,极大地节约了疏果用工;机械修剪疏果显著增大了果实横径、纵径、单果质量和果皮硬度,显著提高成熟期大果比例至57%;机械修剪疏果还加快了果实转色,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至11.57%,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发现机械修剪疏果显著提高果实的蔗糖含量至52.10 mg/g;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机械修剪疏果的果实中蔗糖合成相关基因和柠檬酸降解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研究结果表明,机械修剪可以作为一种省力化的疏果方式,通过促进蔗糖合成基因和柠檬酸降解基因表达来提升椪柑果实的品质。
关键词:
椪柑 机械修剪 疏果 果实品质 糖酸代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玥 张国军 孙磊 赵印 闫爱玲 王慧玲 任建成 徐海英
【目的】比较研究2种不同架式对鲜食葡萄多年生大树在栽培性状、果实品质、病害发生情况等的影响,为华北冲积平原埋土区推广适宜的葡萄栽培架式提供参考。【方法】以鲜食葡萄‘瑞都脆霞’‘瑞都无核怡’和‘瑞都香玉’为试材,分别采用T型架和V型架栽培,系统分析2种架式对葡萄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光合作用、树体结构、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多酚化合物含量和栽培用工等方面的影响。【结果】2种架式的物候期和结果习性差异不显著。T型架葡萄副梢管理次数、摘心次数、结果枝绑缚次数和冬季修剪工时均小于V型架,二者冬季下架埋土和春季出土上架所用工时无显著差异。‘瑞都脆霞’T型架在2017年的净光合速率小于V型架,‘瑞都无核怡’T型架在2016年的净光合速率小于V型架,其他情况均表现为T型架的光合性能更强。2017年3个品种在2种架式下的新梢粗度无显著差异。新梢粗度标准差的结果表明,当葡萄树体的树势由强旺调控至中庸水平后,3个品种在T型架的新梢粗度标准差分别为2.3、2.6和2.3,低于V型架的2.7、2.75和3.0,表现出更强的新梢一致性。3个品种在叶幕高度和叶幕长度的表现有所差异,但是V型架的叶幕厚度和叶幕体积均大于T型架,其中‘瑞都脆霞’和‘瑞都香玉’达到显著水平;‘瑞都脆霞’和‘瑞都香玉’在V型架下的叶面积指数高于T型,‘瑞都无核怡’结果相反;2种架式下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无显著差异。V型架的叶片霜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高于T型,白粉病差异不显著。在产量调控至同一水平时,2种架式的穗重、单粒重、纵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2016年和2017年T型架下葡萄果实的固酸比显著优于V型架。‘瑞都脆霞’和‘瑞都无核怡’在T型架下的总花色苷含量高于V型,其中‘瑞都无核怡’达到显著水平,比V型架高0.018 mg·g~(-1);3个品种在T型架下的类黄酮含量均高于V型架,其中‘瑞都香玉’达到显著水平,比V型架高0.70 mg·g~(-1);‘瑞都无核怡’在T型架下的原花色素含量显著高于V型架,另外2个品种架式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对位于华北冲积平原且须埋土防寒的葡萄产区,相较于V型架,T型架叶片光合利用效率更高,叶部病害发生更少,新梢生长一致性更好,果实品质更优,口感更佳,管理更省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葡萄 架式 树势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