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3)
2023(9025)
2022(8213)
2021(7810)
2020(6582)
2019(15483)
2018(15537)
2017(30188)
2016(16564)
2015(18802)
2014(18864)
2013(18604)
2012(17033)
2011(15281)
2010(15067)
2009(13675)
2008(13089)
2007(11272)
2006(9802)
2005(8388)
作者
(49579)
(40831)
(40535)
(38601)
(26085)
(19794)
(18476)
(16258)
(15702)
(14627)
(14240)
(13672)
(12933)
(12884)
(12623)
(12527)
(12389)
(12159)
(11644)
(11629)
(10284)
(9982)
(9847)
(9240)
(9177)
(9162)
(9132)
(8947)
(8285)
(8146)
学科
(63418)
经济(63343)
管理(46772)
(44004)
(37587)
企业(37587)
方法(32782)
数学(28238)
数学方法(27766)
(16811)
(15845)
(15129)
中国(14921)
业经(13686)
地方(12587)
理论(11792)
(11142)
农业(10615)
(10449)
贸易(10444)
技术(10438)
(10168)
(10118)
(10114)
环境(10074)
财务(10054)
财务管理(10034)
企业财务(9494)
教育(9276)
(9015)
机构
大学(235844)
学院(232996)
管理(95563)
(85160)
理学(83609)
经济(83072)
理学院(82700)
管理学(80942)
管理学院(80553)
研究(76792)
中国(54955)
科学(51809)
(50989)
(39794)
(39519)
业大(38692)
(37890)
研究所(36468)
中心(34218)
(33005)
北京(32314)
农业(31400)
财经(31120)
(30681)
师范(30368)
(28430)
(28189)
(27113)
技术(25776)
师范大学(24627)
基金
项目(167099)
科学(129898)
基金(120283)
研究(118992)
(105856)
国家(105004)
科学基金(89689)
社会(71573)
社会科(67720)
社会科学(67700)
(65701)
基金项目(64541)
自然(61300)
自然科(59876)
自然科学(59863)
自然科学基金(58749)
(55568)
教育(54395)
资助(50892)
编号(48592)
成果(38993)
重点(37017)
(35984)
(34403)
(34306)
课题(33260)
科研(32646)
创新(31949)
计划(31395)
大学(30766)
期刊
(89476)
经济(89476)
研究(65833)
学报(41906)
中国(40095)
科学(37172)
(35225)
管理(34155)
大学(30775)
学学(28961)
(27100)
教育(25977)
农业(25110)
技术(20492)
(15625)
金融(15625)
业经(14757)
图书(14585)
财经(14020)
经济研究(13562)
科技(12578)
理论(12449)
(12243)
实践(11770)
(11770)
(11716)
技术经济(11567)
问题(11508)
业大(11350)
情报(11154)
共检索到327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曹吉祥  李德尚  王金秋  
几种测定鲢对藻类吸收率方法的研究STUDIESONDETERMINATIONMETHODSOFABSORPTIONEFFICIENCYOFFRESHWATERALGAEBYSILVERCARP(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万志刚  沈颂东  顾福根  张敏  孙中林  杨勇  徐光磊  孙丙耀  
在人工放养条件下 ,对 1 0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从水中吸收氮、磷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以水葫芦吸收TN的能力最强 ,吸收率为 83 0 9%,空心菜吸收率为 77 97%,槐叶苹对TN的吸收率最低 ,仅为4 4 94 %。对TP的吸收能力仍然以水葫芦最强 ,吸收率为 80 30 %,空心菜吸收率为 6 8 1 8%,槐叶苹吸收率为 1 0 6 1 %。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宏超  章守宇  
以浙江省枸杞岛马尾藻场为研究海域,通过铜藻对无机磷、硅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吸收实验,初步分析了铜藻在80 h内同时对这几种无机盐吸收速率的随时间变化情况:无机磷吸收速率呈指数衰减,硅酸盐吸收速率呈线性减少,亚硝酸盐吸收速率在实验初期受到抑制而后呈对数增加,氨氮作为优先氮源被吸收;通过不同生物量铜藻对不同初始浓度硅酸盐的吸收实验,分析了24 h内和10 d内硅酸盐浓度变动规律以及硅酸盐消失速率和铜藻对硅酸盐吸收速率的波动:10 d内海水中硅酸盐浓度变化与硅酸盐初始浓度相关,与铜藻生物量无关;海水中硅酸盐消失速率波动的剧烈程度与铜藻生物量和硅酸盐初始浓度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文捷  沈宏  庞兴红  吕丽媛  谢平  
为了探讨水动力对不同水华发生和演替的影响,以3株常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蓝藻)、普通小球藻(绿藻)和汉氏冠盘藻(硅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下(0,0.38m/s)3种水华藻类的磷吸收动力学行为,并根据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对3种水华的生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振荡(0.38m/s)能显著降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汉氏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的磷吸收速率和亲和力(p<0.05)。根据Monod模型预测,水体扰动能不同程度的抑制铜绿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峻峰  孟智芳  陈德辉  葛东凌  章宗涉  
在4500~4800lux光照,26~28℃的培养条件下,从绿裸藻(Euglenaviridis)水华中分离的优势菌种之一中性柠檬酸菌(Citrobacterintermedius)的分泌物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粉核小球藻(Chlorelapyrenoidosa)、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capricormutum)、水华鱼腥藻(Anabaenaflos-aquae)和易变鱼腥藻(Anabaenavqriabil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glauca)、莱茵衣藻(Chlamydononasreinhardi)和铜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恒  李美真  曹婧  徐智广  
以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大型褐藻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黍子Sargassum pallidum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10~25℃不同温度下这几种海藻对硝氮(NO3-N)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几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NO3-N的吸收效果明显,其中真江蓠和脆江蓠的吸收速率15℃时最高,为0.507±0.136和0.448±0.095μmol/g·h,蜈蚣藻和鼠尾藻在20℃时最高,为0.614±0.033和0.289±0.019μmol/g·h,海黍子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邝雪梅  杨文  潘欢欢  封承辉  
采用离体消化方法 ,利用草鱼肠道消化酶作为酶源 ,在水解 7h后 ,用茚三酮方法测定水解液中生成的氨基酸总量 ,以生成的氨基酸量占消化前饲料蛋白质量的百分比表示氨基酸离体消化率。 4种饲料的氨基酸消化率分别为鱼粉 6 4 5 6 %、豆粕 88 73%、菜粕 75 0 3%、棉粕 81 0 0 % ,显示出草鱼对 3种植物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消化率高于鱼粉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发会  李世清  卢红玲  李生秀  
【目的】目前测定土壤供氮能力的生物方法较多,但基于土壤氮素形态的复杂性、土壤和微生物的高度变异以及生态条件的差异,不同土壤及不同测定方法结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对石灰性土壤采用哪些生物培养方法较好,目前仍无明确结论。【方法】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25个农田耕层石灰性土壤为供试土样,以淋洗和未淋洗土壤起始NO3--N小麦和玉米两季盆栽试验作物吸氮量为参比,对可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淹水培养法、通气培养2周法、通气培养4周法、干湿交替通气培养2周法、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法、短期淋洗通气培养法、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等8种生物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干湿交替通气培养法和通气培养4周法,是我们对通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昕  洪江涛  王小丹  
氮(N)、磷(P)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键元素。为探究藏北栽培草地叶片N:P计量学特征对土壤N:P养分输入比值和梯度的响应,以典型牧草青稞(Hordeum vulgare)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设置养分配比试验,6个N:P输入水平,分别为0.5、1.5、4.5、13.5、40.5、121.5。每个N:P输入水平均设置高、中、低3个养分梯度,通过温室培养和室内分析对两种牧草绿叶和枯叶N浓度、P浓度、N:P以及重吸收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青稞和垂穗披碱草绿叶N浓度随N:P输入水平提高而极显著增加(P 0.05)。青稞和垂穗披碱草枯叶P浓度随N:P输入水平提高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养分梯度与N:P输入水平交互作用对两个物种枯叶N:P计量学特征均有显著影响(P <0.05)。3)随着N:P输入水平的提高,青稞N重吸收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垂穗披碱草N重吸收效率呈升高趋势,青稞和垂穗披碱草P重吸收效率和N重吸收效率比均值分别为1.93和0.61,青稞的P素利用策略更为保守,而垂穗披碱草的N素利用策略更为保守。这种差异化响应可能由物种属性决定,反映了植物多元化的养分利用和分配策略。本研究分析了藏北典型牧草叶片对多梯度养分的利用和适应策略,为明确典型牧草对梯度养分的利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谷金普  葛继稳  唐佳  吴述园  
采用Smith生态位宽度公式、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公式和冗余分析(RDA)对古夫河22种优势种进行生态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古夫河春夏季着生藻类优势种以硅藻门和蓝藻门的种类居多。根据不同月份的生态位宽度将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分为5类,第一类优势种具有最宽的生态位且它们与蓝藻类优势种的重叠性指数最大。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的分布受总氮、酸碱度、氨氮的影响较大。第一类优势种可反映古夫河总体水质情况,第五类优势种反映古夫河水体中某一个或几个水质因子的变化;生态位重叠值大小可反映古夫河水质是否受到外来因素干扰;结合RDA排序图和优势藻类种群变化可判断古夫河水体中总氮、氨氮及酸碱度含量的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华  林益明  叶功富  殷亮  周海超  
以福建东山沿海防护林中木麻黄、厚荚相思、刚果桉和湿地松4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纯林和混交林成熟叶与衰老叶中的养分状况、氮磷比、养分内吸收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的养分浓度和内吸收率一般表现为纯林高于混交林、固氮树种高于非固氮树种。这是由于混交林和固氮树种改善了立地条件,林木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养分,从而降低了二者叶片中的养分内吸收率。各林分类型成熟叶片中的氮磷比都大于14,表明这些立地条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磷限制,导致大部分林分叶片磷内吸收率(REP)大于氮内吸收率(REN),因而衰老叶中的氮磷比大于成熟叶,但成熟叶和衰老叶氮磷比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分类型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静雯  刘颖  余杭  吴建召  崔羽  林勇明  王道杰  李键  
【目的】探讨干热河谷区灌木植物成熟叶与衰老叶之间的养分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方法】以坡柳、马桑和苦刺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测定并计算其鲜叶、凋落叶的养分含量、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比。【结果】除凋落叶N含量表现为马桑>苦刺>坡柳外,鲜叶N、P及凋落叶P含量均表现为苦刺>坡柳>马桑。苦刺N重吸收率最高,坡柳P重吸收率最高。3种灌木鲜叶和凋落叶C∶N、C∶P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 <0.05)。3种灌木除鲜叶N含量与土壤中水解氮(AN)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外,鲜叶和凋落叶C、N、P含量与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3种灌木除在生长过程中受P限制外,N、P含量均表现为不完全吸收,N、P重吸收率均低于全球尺度上多种陆生植物的养分重吸收率,说明干热河谷坡柳、马桑和苦刺成熟植株通过养分重吸收来适应贫瘠立地的能力弱化,N、P养分保存和自身转移能力较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邓海东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企鹅珍珠贝清滤率、滤食率、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盐度28.3~29.1条件下,温度对企鹅珍珠贝的清滤率、滤食率和吸收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鹏宇   李佳璞   何奕成   田大栓   纪宝明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植物叶片氮和磷重吸收率对氮磷添加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和机理,明确高寒草甸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多样性。【方法】以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垂穗披碱草、发草、灰苞蒿和鹅绒委陵菜)为研究对象,基于氮和磷添加两因子交互试验,研究高寒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率对养分添加的响应。【结果】(1)禾本科叶片氮重吸收率随氮添加而增加,但杂类草叶片不受影响;此外,4种植物叶片磷重吸收率均不受氮添加的影响。(2)磷添加对所有植物叶片氮重吸收率和两种杂类草叶片磷重吸收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禾本科叶片的磷重吸收率。(3)氮和磷共同添加降低了垂穗披碱草、灰苞蒿和鹅绒委陵菜叶片氮重吸收率,但提高了发草叶片的氮重吸收率。此外,氮和磷同时添加对4种植物叶片磷重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养分富集下高寒植物3种不同的养分重吸收策略,即对外源获取的养分全部重吸收(绿叶养分增加但凋落叶不增加)、部分重吸收(绿叶和凋落叶同时增加,但凋落叶增加较慢)和不进行重吸收(绿叶和凋落叶均增加,但凋落叶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绿叶;或绿叶和凋落叶不响应)。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高寒植物养分内循环策略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申德林  奚业文  孙德祥  董星宇  车家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