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1)
2023(9836)
2022(8872)
2021(8409)
2020(7138)
2019(16866)
2018(16797)
2017(32443)
2016(17643)
2015(19748)
2014(19596)
2013(19637)
2012(17829)
2011(16048)
2010(15823)
2009(14383)
2008(13800)
2007(11880)
2006(10370)
2005(8993)
作者
(51712)
(42697)
(42341)
(40327)
(27261)
(20513)
(19258)
(16869)
(16332)
(15258)
(14748)
(14395)
(13515)
(13513)
(13128)
(13115)
(12871)
(12722)
(12203)
(12126)
(10714)
(10477)
(10365)
(9720)
(9548)
(9505)
(9469)
(9351)
(8608)
(8426)
学科
(67557)
经济(67485)
管理(48910)
(45277)
(38298)
企业(38298)
方法(32131)
数学(27533)
数学方法(27162)
(17432)
(17323)
中国(16620)
(15844)
业经(14669)
地方(13799)
理论(12252)
(12020)
贸易(12014)
(11620)
农业(11534)
(11511)
(10989)
技术(10501)
环境(10359)
(10115)
财务(10048)
财务管理(10031)
教育(9756)
企业财务(9480)
(9389)
机构
大学(246327)
学院(243133)
管理(98488)
(90670)
经济(88531)
理学(85777)
理学院(84818)
管理学(83198)
管理学院(82769)
研究(82200)
中国(59282)
科学(54335)
(53615)
(42399)
(42090)
(40572)
业大(40139)
研究所(38607)
中心(36526)
(35064)
北京(34167)
农业(33221)
财经(32781)
(32309)
师范(31993)
(30418)
(29826)
(28540)
技术(26661)
师范大学(26015)
基金
项目(173209)
科学(134280)
基金(124369)
研究(124125)
(109499)
国家(108614)
科学基金(92346)
社会(75124)
社会科(71033)
社会科学(71013)
(67782)
基金项目(66865)
自然(62381)
自然科(60892)
自然科学(60875)
自然科学基金(59732)
(57412)
教育(56529)
资助(51744)
编号(50596)
成果(40962)
重点(38645)
(37316)
(36134)
(35582)
课题(34817)
科研(33657)
创新(33119)
计划(32161)
大学(32041)
期刊
(97504)
经济(97504)
研究(70653)
中国(44821)
学报(43851)
科学(38923)
(38063)
管理(35701)
大学(32741)
学学(30620)
(29521)
教育(28317)
农业(26826)
技术(21140)
(17360)
金融(17360)
业经(15959)
经济研究(15128)
财经(15128)
图书(15090)
(13909)
科技(13200)
理论(12865)
(12716)
问题(12503)
实践(12116)
(12116)
业大(11864)
(11830)
林业(11809)
共检索到349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翔  孙向丽  
为减少花卉无土栽培对泥炭资源的依赖,该试验以玉米秆、麦秆、锯末和菇渣4种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的主要成分,探讨取代泥炭作为一品红栽培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V(玉米秆粉)∶V(珍珠岩)为3∶1、V(菇渣)∶V(珍珠岩)为3∶1、V(菇渣)∶V(蛭石)为3∶1,这3个处理的理化性质的各项指标均在无土栽培基质的理想范围内,用其栽培的一品红根系生长健壮,生长发育综合表现显著优于对照,可作为一品红无土栽培的代用基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艳  林夏珍  李琳  阮颖  邢小明  
将农林废弃物(枯枝落叶、药渣、锯末、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壳、玉米Zea mays秸秆)分别与珍珠岩以及蛭石按比例混合成10种混配基质,以浙江楠Phoebechekiangensis常用容器苗基质(泥炭、蛭石、珍珠岩的比例为3∶1∶1)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混配基质的理化性质,从中初步确定了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和处理7为较优混配基质,探讨了筛选出的5种混配基质及对照对浙江楠3年生大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的农林废弃物混配基质(枯枝落叶、玉米秸秆、蛭石、珍珠岩的比例为3∶3∶2∶2)栽培的3年生浙江楠的苗高、地径、分枝数、地上鲜干质量、地下鲜干质量、可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强  李素艳  李燕  孙向阳  
为减少泥炭的开采和提高绿化废弃物的再利用率,探讨绿化废弃物好氧堆肥和蚯蚓堆肥替代泥炭作为蔬菜育苗基质的可行性,将好氧堆肥、蚯蚓堆肥、泥炭按不同体积混配制成6种基质:对照(泥炭),T1(好氧堆肥),T2(蚯蚓堆肥),T3[V(好氧堆肥)∶V(泥炭)=1∶1],T4[V(蚯蚓堆肥)∶V(泥炭)=1∶1],T5[V(好氧堆肥)∶V(蚯蚓堆肥)∶V(泥炭)=1∶1∶1],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3种不同耐盐性蔬菜甘蓝Brassica oleracea(高耐盐性)、莴苣lacTuca saTiVa(中耐盐性)、西葫芦cucurBiTa pepo Var.oVifera(低耐盐性)进行育苗试验,重复10次·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力  郭建忠  卢凤珠  
对几种农林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水稻Oryza sativa,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秸秆和废弃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粉末X射线仪(XRD)方法对农林植物秸杆和废弃物的灰分特性进行了研究。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的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78.8~462.5 g.kg-1,木质素为164.0~253.0 g.kg-1,其主要成分与木材接近;山核桃外壳的纤维素较低,木质素和灰分较高,内壳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均较高,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为降低盆花生产成本和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采用盆栽试验,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一品红株高、冠幅、生物量、花期和花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一品红盆花的株高、冠幅、生物量和花期有明显影响,其中施肥量对品质的影响大于浇水频率。建立的回归模型均准确可靠,可用于生产预报。通过方程拟合和模拟寻优,得到以V(玉米秆粉)∶V(锯末)∶V(珍珠岩)为2∶1∶1的基质配方栽培一品红盆花的最佳水、肥供应模式:基质含水量为59.28%~66.83%进行浇水,浇水量为500.00mL/盆;每周施肥1次,施肥量为756.02~833.33mg/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艾娟娟  厚凌宇  邵国栋  李智超  卢立华  李朝英  孙启武  
为促进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草炭的开采,以林业废弃物为育苗基质主要原料,对柚木Tectona grandis进行育苗试验,探讨林业废弃物替代草炭作为柚木育苗基质的可行性。试验以木纤维、锯末、椰糠和沤制树皮为主要基质原料,分别与辅料草炭、黄心土、珍珠岩、蛭石(VC)和火烧土(BS)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配制成16种不同配方基质,并以柚木常用基质黄心土为主要基质原料的配方T1[V(黄心土)∶V(锯末)∶V(火烧土)=6∶3∶1]作为对照,分别研究了不同基质的特性及其对柚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状况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基质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柚木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16种林业废弃物基质的各项指标间均有差异,其中部分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高于对照(T1),容重显著(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国彬  罗卫红  陈发棣  李永秀  李向茂  魏猷刚  陈冬  
通过系统的试验观测,研究了3种不同的整枝方式对一品红千禧(Euphorbia pulcherrimaW illd.‘M illen ium’)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秋冬季光温较低的条件下生产一品红时,开花时的株高、冠幅、冠高比等指标4侧枝处理要显著优于3、5侧枝处理;植株丰满度、总叶面积指数、苞叶面积指数等指标4、5侧枝处理植株没有差异,但均优于3侧枝处理;在花蕾出现以后的整个生长时期4侧枝处理的植株总体外观品质均优于3、5侧枝处理植株。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鹏  张俊飚  丁玉梅  李树明  
基质化是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联动的重要路径。本文针对农户农业生产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行为进行实地调研,采用DEA-Tobit两步法,测度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联动绩效,并分析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联动绩效的作用方向及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45,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65,规模效率均值为0.70;产业决策主体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参与相关专业技术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以及改善周边交通状况均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联动综合绩效。纯技术效率受是否参与相关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这一变量的显著影响。此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谦盛  郭世荣  李式军  
简述了无土固体基质的发展史及趋势,综述了利用工农业有机废弃物生产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现状。根据无土栽培基质的一般要求对利用工农业有机废弃物生产无土栽培基质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标准化生产是发展这一具有广阔前景产业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明德  吴海勇  聂军  石生伟  
【目的】研究稻草及其循环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生态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稻草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无肥(O)和纯施化肥(CK)为对照,设置稻草、菌渣、牛粪、沼渣与减量化肥配施处理(NPK+S、NPK+FD、NPK+CD和NPK+BD),研究4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4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均可一定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及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有机废弃物与减量化肥配施处理与CK处理相比,早稻略有减产,晚稻略有增产且实际收入也有所增加,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P.W.Westerman  J.R.Bicudo  孙荣  霍剑波  
有机废弃物农业利用可以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提供作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农业利用的有机废弃物主要来源有畜禽粪便,而少量的食品加工废弃物和其他工业废弃物(如城市垃圾)也应施用于农田。在过去35年里,特别是近10年,农场受日益增多的环保法规影响,以至于有更多畜禽粪便处理方式,这样也影响了随后农田有机废弃物的施用。农场正在进行养分平衡评估,即对整个养分和粪便管理系统进行评估,目的是获得最佳养分管理措施。由于在某些情况下畜禽养殖场没有足够的土地,所以有机废弃物必须先被处理,然后被运往其他农场去消纳,或者用于园艺作物或以其他方式处理。本文讨论了影响有机废弃物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及挑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艳艳  张红  苗润莲  童爱香  
近几年,FAO和各国家和地区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废弃物的管理力度。日本政府通过多种量化手段加强了对食品废弃物减量和再生利用管理力度,建立起了包括量化管理组织体系、目标量化体系、统计调查体系、量化管理保障体系在内的食品废弃物量化管理体系。在分析日本食品废弃物量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日本食品废弃物量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动向,并为中国的食品废弃物量化管理提出了循序渐进、重点突破、设置跨部门的食品废弃物管理机构、开展系统的食品废弃物统计调查、官民协同参与食品废弃物管理等多项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艳艳  张红  苗润莲  童爱香  
近几年,FAO和各国家和地区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废弃物的管理力度。日本政府通过多种量化手段加强了对食品废弃物减量和再生利用管理力度,建立起了包括量化管理组织体系、目标量化体系、统计调查体系、量化管理保障体系在内的食品废弃物量化管理体系。在分析日本食品废弃物量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日本食品废弃物量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动向,并为中国的食品废弃物量化管理提出了循序渐进、重点突破、设置跨部门的食品废弃物管理机构、开展系统的食品废弃物统计调查、官民协同参与食品废弃物管理等多项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万钧  郭育文  王斗天  黄明勇  张民胜  马家勇  
从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出发 ,结合天津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及园林绿化建设中面临土源紧缺以及周边地区存在大量的海湾泥、粉煤灰、碱渣土等固体废弃物的现实 ,在详细研究了3种废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用这些废物代替农田客土的可行性。实验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 ,这些废物按适当比例混合后能够形成一种可替代种植客土的新型土壤 ,这种新型土壤的最佳配比(即海湾泥与粉煤灰或碱渣土 )比例为3:1 ,同时该配比基质对植物生长的适宜性优于滨海盐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汪坤  童昕  郭杰  张虹鸥  
电子废弃物已成为全球增长最迅速的固体废弃物类型。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电子废弃物地理学”国际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出三大相互关联的核心议题:电子废弃物跨国贸易、空间流动与全球环境正义;电子废弃物的“全球拆解网络”与“全球生产网络”之间的物质循环、价值流通及地理联系;电子废弃物跨国贸易的“政治生态学”研究。其次,基于国际研究梳理与实证总结,揭示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实践由草根阶层主导的“全球拆解网络”到国家权力主导、市场协同作用的“循环经济”的制度演化过程。国际研究为剖析国家尺度的制度演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这包括深入理解中国参与构建全球拆解网络的过程与机制、国家政治经济与环境治理模式对于“拆解中心”污染景观的生成与重构、环境整治过程中环境正义的复杂争论。最后,对现行废弃物治理的政策实践进行反思,提出将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纳入政策考量的实操建议,通过保障社会—生态正义,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