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2)
2023(5363)
2022(4465)
2021(3975)
2020(3284)
2019(7186)
2018(6752)
2017(12574)
2016(7061)
2015(7270)
2014(6895)
2013(6715)
2012(6200)
2011(5507)
2010(5299)
2009(4863)
2008(4669)
2007(4031)
2006(3482)
2005(2992)
作者
(24194)
(20228)
(20207)
(18820)
(12896)
(10067)
(8863)
(7951)
(7718)
(7050)
(6955)
(6780)
(6646)
(6464)
(6445)
(6308)
(6130)
(6104)
(5975)
(5769)
(5368)
(4887)
(4870)
(4613)
(4574)
(4560)
(4433)
(4366)
(4169)
(4162)
学科
(25018)
经济(24984)
(19537)
管理(19515)
(14876)
企业(14876)
方法(12393)
数学(11194)
数学方法(11080)
(8196)
(7982)
(7236)
(6673)
贸易(6673)
(6520)
中国(6157)
业经(5834)
农业(5558)
技术(4910)
环境(4720)
(4562)
(4517)
财务(4514)
财务管理(4508)
企业财务(4297)
产业(4058)
(3878)
(3842)
银行(3832)
地方(3719)
机构
大学(102014)
学院(100608)
(39367)
经济(38734)
研究(38240)
管理(37323)
理学(33405)
理学院(33007)
管理学(32285)
管理学院(32134)
(29999)
科学(28225)
中国(27244)
农业(24379)
业大(23341)
(21872)
(20983)
研究所(20661)
中心(16342)
(16209)
农业大学(16082)
(14948)
(14435)
(14117)
财经(13546)
(13480)
(13007)
实验(12754)
北京(12688)
(12436)
基金
项目(77790)
科学(59434)
基金(57357)
(55192)
国家(54765)
研究(46489)
科学基金(44724)
自然(32292)
自然科(31596)
自然科学(31578)
基金项目(31093)
自然科学基金(31056)
(30573)
社会(30451)
社会科(28940)
社会科学(28932)
(26818)
资助(23083)
教育(20247)
计划(18373)
重点(18145)
科技(17088)
(16483)
科研(16459)
(16309)
(16298)
(16023)
创新(15514)
编号(15512)
(14547)
期刊
(36620)
经济(36620)
学报(28412)
(24959)
研究(23852)
科学(22508)
大学(19602)
学学(19177)
中国(16784)
农业(16677)
(11757)
管理(11748)
(9071)
业大(8796)
农业大学(7381)
(6970)
金融(6970)
经济研究(6837)
(6814)
业经(6777)
林业(6467)
财经(6455)
科技(6359)
技术(5898)
(5472)
问题(5272)
商业(4937)
自然(4800)
中国农业(4792)
技术经济(4621)
共检索到136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元英  戴习林  蔡生力  臧维玲  丁福江  
采用6种天然饵料喂养清洁虾亲虾,分析其对亲虾性腺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受精卵质量的影响。性腺发育试验发现,投喂6种不同饵料亲虾性腺发育周期差异显著(P<0.01),最长的为鱼肉组(12.82±1.91)d,最短的为卤虫无节幼体组(11.46±1.76)d;卤虫无节幼体与桡足类组性腺指数、干物质含量及总蛋白质含量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硕  董双林  王芳  
利用稳定同位素碳比率δ13 C(13 C/ 12 C)作为天然示踪物 ,对池塘养殖生态系 (室内和围隔 )中人工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饵料提供的能源物质对养殖中国对虾生长的贡献比例进行研究。室内分别以δ13 C值不同的配合饲料和日本刺沙蚕喂养中国对虾 (0 .961± 0 .0 12 ) g的实验结果表明 ,虾体的δ13 C值受到食物δ13C值的影响 ;在等量 (干重 )混合喂食的情况下 ,中国对虾生长能量的 61.67%来源于投喂的沙蚕 ,而配合饲料只贡献了 38.33%。池塘围隔养殖的中国对虾虾体、有机肥 (鸡粪 )和投喂配合饲料的δ13 C值测定表明 ,以有机肥为碳源的天然饵料对中国对虾生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令令   薛毓才   蒋刚   时立秋   黄旭雄  
锯齿新米虾为刀鲚幼鱼阶段的优质生物饵料。为探究不同温度(20℃、25℃和30℃)和不同饵料(虾片、沼虾商品饲料和小球藻)对锯齿新米虾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实验室孵化后7 d的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仔虾为对象进行为期91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锯齿新米虾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0℃组的存活率(93.33%±7.20%)显著高于30℃组(P<0.05);温度对锯齿新米虾体长、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温度升高锯齿新米虾发育显著加快,30℃、25℃和20℃下初次抱卵时间分别为(39.25±3.20) d、(55.00±1.00) d和(162.33±1.53) d;但20℃锯齿新米虾初次抱卵时的体长、体质量及抱卵量均显著高于25℃和30℃(P<0.05),25℃组与30℃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温度下锯齿新米虾的相对繁殖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显著性降低;锯齿新米虾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6.57℃,有效积温为507.54℃·d;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6.69℃,有效积温为279.98℃·d。投喂小球藻组锯齿新米虾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显著低于投喂其它饵料组(P<0.05),投喂沼虾商品饲料可以显著提高锯齿新米虾的初次抱卵体长、体质量、抱卵量及相对繁殖力(P<0.05)。综上所述,人工养殖锯齿新米虾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沼虾商品饲料是锯齿新米虾的适宜饵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志煌  吴建绍  周宸  林琪  
为了深入了解光照对红条鞭腕虾(Lysmata vittata)亲虾抱卵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正常光照组(12L∶12D)亲虾的抱卵率与全暗(黑)组进行对比,发现正常光照组红条鞭腕虾亲虾抱卵率为(95.8±3.6)%,而全暗(黑)组的抱卵率为0,正常光照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全暗(黑)组(P<0.05),且其幼体的生长周期也明显短于单一组,表明投喂丰年虫和蒙古裸腹溞混合饵料比只投喂丰年虫饵料更有利于幼体的存活和发育。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和详细描述了红条鞭腕幼体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特征,并将它分为溞状幼体1~9期等9个不同时期,幼苗经过9期溞状幼体期后通过蜕皮最终变态为红条鞭腕虾仔虾。本研究对丰富鞭腕虾属虾类的生殖生物学理论和开展其人工繁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亚  薛毓才  陈慧聪  舒皝  穆亮亮  蒋刚  王伟隆  黄旭雄  
为了探究培养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的适宜饵料,选用玉米粉、酵母、小球藻粉(Chlorella sp.)、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6种饵料分别喂养隆线溞,并测定隆线溞的生长繁殖参数、饵料营养组成及养殖水体水质和细菌含量等参数。结果显示,投喂绿球藻组隆线溞在培养各阶段均具有最高的成活率;投喂小球藻粉、绿球藻和微绿球藻组隆线溞首次产子代时间(4.0 d)显著快于其他各组;投喂绿球藻组隆线溞具有最大的繁殖量(375.2 ind);投喂玉米粉组子代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其他组。投喂绿球藻组隆线溞具有最大的净繁殖率R0 (293.3),且显著高于其他组;投喂小球藻粉组隆线溞具有最短的平均世代时间T (5.0 d),且显著低于其他组;投喂小球藻粉、绿球藻和微绿球藻组隆线溞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无显著差异(P>0.05), 3组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捷  李超伦  蒲新明  张展  
在食物浓度为1.0μg C/ml的条件下,研究了硅藻对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繁殖的影响。实验设6个食物处理:三角褐指藻Pt,中肋骨条藻Sc,混和硅藻D-mix,亚心型扁藻Ts,眼点拟球藻No和4种微藻混合DG-mix。16d的室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初始产卵率相比,硅藻中,中肋骨条藻处理产卵率高于三角褐指藻处理,而所有混合食物处理中产卵率均可保持较高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单种硅藻对产卵率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对其他食物的摄食补充而被减弱甚至消除。实验中卵在过滤海水中的孵化率与在藻液中无显著差异,表明硅藻并未释放阻碍卵孵化的代谢物质;各处理间孵化率的差异则证明在该浓度下,藻类对双刺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艳珍  张晓雁  王彦鹏  
为预防北京海洋馆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因饵料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暴发,对鲜活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冷冻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多春鱼(Malltus villosus)的细菌分布及不同方式灭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饵料优势菌类型为致病力较强的2类条件致病菌,即气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但菌种有差别,活饵优势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和两种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其中一种为鲍曼不动杆菌),冷冻饵料为鲁氏不动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维罗纳气单胞菌。分别采用消毒、暂养、冷冻、冷...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天时  孔杰  刘萍  张庆文  王清印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润豪  史文军  王盼  万夕和  沈辉  黎慧  王李宝  杨泽禹  吴旭干  
长臂虾科(Palaemonoidea)虾类具有巨大的研究与开发价值,但其中较大部分虾类的繁殖生物学相关研究信息缺乏或不全面,通过整理长臂虾科几种重要经济虾类的繁殖生物学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生殖系统发育、胚胎和幼体发育及繁殖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对比长臂虾科内各虾类以及长臂虾科与对虾科和螯虾科虾类的异同,以期为长臂虾科虾类的研究与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朱建新  刘慧  冷凯良  曲克明  王诗欢  薛志宁  孙阳  
用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鲜石莼磨碎液和两种海参专用饲料对体长2.90±0.04cm,体重0.49±0.02g的稚幼参进行了为期40d的喂养试验。实验结束时,投喂鲜石莼磨碎液的海参体长为5.15±0.25cm,体重为2.76±0.39g,其体长和体重的增长都显著高于投喂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和其中一种配合饵料组,但与另外一种配合饵料差异不显著。投喂鲜石莼组海参的成活率达到85%,高于其他各组,但与其中大部分差异不显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梦颖  吴志强  肖英平  胡向萍  肖鸣鹤  涂彭文  
以体重(0.015±0.004)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特定生长率、平均日增重、存活率和蜕壳率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日增重由(0.007±0.002)g下降为(0.002±0.001)g,蜕壳率由(100±0.000)%下降为(37.222±3.928)%,降幅明显;体长、体重变动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每组个体的平均摄食量和摄食率均与养殖密度成反比。此结果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大总体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9±0.0005) g克氏原螯虾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 0.05),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P> 0.05)。(3)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4)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 9±0.000 5) 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3个实验组仔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无显著差异,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陈马康  魏文志  
以各种植物浆为饵料培养卤虫 ,培养效果差异显著 ,陆生植物优于水生植物。其中以黄豆叶浆养殖的卤虫成活和生长最佳 ,第 1 6天时平均存活率 (6 9.6 % )和体长 (6 .436± 0 .95 6mm)与螺旋藻粉组相似 (分别为 6 6 .0 %、6 .46 1± 1 .1 81mm)而优于酵母组 (分别为 2 9.8%、5 .2 1 6± 1 .0 30mm)。以黄豆叶浆养殖的卤虫的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略低于酵母和螺旋藻粉喂养的卤虫 ,在高密度卤虫养殖中可替代部分螺旋藻粉 ,降低卤虫养殖的饵料成本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迪  陈效儒  文华  吴凡  陆星  田娟  刘伟  蒋明  喻丽娟  张璐  李淑云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亲虾对脂肪的需要量,本实验采用初始体质量为(15.46±0.20)g的克氏原螯虾亲虾324尾,分为6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雌雄比例为2:1),投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0%,脂肪水平分别为1.98%(对照组)、4.12%、5.84%、7.89%、10.48%和11.89%的6组半精制饲料,饲养8周后,测定并分析亲虾的生长性能、肌肉成分、繁殖性能、肝胰腺消化酶活性以及血淋巴部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①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上升,在饲料脂肪水平达到7.89%后呈下降趋势;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呈上升趋势,11.89%组最高。②饲料脂肪水平对亲虾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粗脂肪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84%时最高。③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性腺指数、抱卵率、抱卵量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7.89%时达到最大。④血淋巴中总蛋白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均在11.89%组最高;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⑤饲料脂肪水平对实验虾肝胰腺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利用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克氏原螯虾亲虾获得最佳增重率时对饲料的脂肪需要量为7.60%。对实验虾生长性能、肌肉成分、繁殖性能、肝胰腺消化酶活性、血淋巴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显示本实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亲虾对脂肪需要量为7.60%~7.8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