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8)
- 2023(8966)
- 2022(6878)
- 2021(6125)
- 2020(4961)
- 2019(10759)
- 2018(10580)
- 2017(19737)
- 2016(11139)
- 2015(11977)
- 2014(11735)
- 2013(11165)
- 2012(9902)
- 2011(8789)
- 2010(8547)
- 2009(7879)
- 2008(7625)
- 2007(6740)
- 2006(5963)
- 2005(5385)
- 学科
- 济(40249)
- 经济(40201)
- 管理(28508)
- 业(28502)
- 企(21371)
- 企业(21371)
- 方法(15947)
- 农(14094)
- 数学(13960)
- 数学方法(13798)
- 中国(13158)
- 学(11897)
- 业经(10804)
- 财(10443)
- 农业(9737)
- 贸(9457)
- 贸易(9453)
- 易(9241)
- 地方(7780)
- 制(7623)
- 产业(6807)
- 环境(6743)
- 技术(6703)
- 发(6564)
- 银(6480)
- 银行(6423)
- 务(6273)
- 财务(6257)
- 财务管理(6248)
- 行(6052)
- 机构
- 大学(157690)
- 学院(157393)
- 研究(59710)
- 济(59026)
- 经济(57909)
- 管理(53998)
- 理学(47422)
- 理学院(46793)
- 管理学(45638)
- 管理学院(45409)
- 农(44723)
- 科学(43488)
- 中国(42541)
- 农业(35909)
- 业大(34464)
- 京(33575)
- 所(33417)
- 研究所(31228)
- 中心(25870)
- 财(25829)
- 江(24139)
- 农业大学(23859)
- 院(21793)
- 省(21735)
- 财经(20921)
- 北京(20297)
- 室(19676)
- 科学院(19297)
- 经(19118)
- 业(19056)
- 基金
- 项目(116657)
- 科学(89115)
- 基金(84640)
- 家(79859)
- 国家(79240)
- 研究(72893)
- 科学基金(64957)
- 省(46880)
- 社会(46713)
- 自然(45609)
- 基金项目(45296)
- 自然科(44604)
- 自然科学(44579)
- 社会科(44292)
- 社会科学(44278)
- 自然科学基金(43799)
- 划(40059)
- 资助(33268)
- 教育(32537)
- 重点(27299)
- 编号(26354)
- 计划(26085)
- 发(25335)
- 创(24384)
- 科技(24295)
- 部(23861)
- 科研(23578)
- 创新(22977)
- 业(22946)
- 农(21201)
共检索到223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淑霞 赵朔 马镝 林英 张良 陈宏权 张忠泽
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外源营养物质及巨大芽孢杆菌的培养上清液,研究其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长及产2-酮基-L-古龙酸(2-KGA)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谷氨酸单钠(MSG)、腺苷三磷酸(ATP)、含氮碱基、二氢叶酸和巨大芽孢杆菌的培养上清液都能够促进菌体增殖并提高2-KGA产量,而且2-KGA产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巨大芽孢杆菌的培养上清液促进菌体生长和产2-KGA的作用远大于以上各种外源营养物质。添加培养36 h的巨大芽孢杆菌胞外液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菌落数和2-KGA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3.39倍和8.81倍,而添加外源营养物质中促进作用最大的二氢叶酸后仅为对照的4.12倍和2.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岗 颜方贵 宋维平
从腐烂苹果、青椒等材料分离得到一株葡萄糖酸杆菌 (Gluconobactersp .)A6 可将葡萄糖转化为 2 ,5 二酮基 D 葡萄糖酸。该菌的发酵条件研究表明 ,在含质量浓度 2 5 %葡萄糖的玉米浆碳酸钙培养基中 ,2 8℃发酵 7d可生成 2 ,5 二酮基 D 葡萄糖酸钙 172 0mg/mL ,转化率为摩尔比 5 2 0 5。在耐糖性方面高于国内同类报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玉梅 常忠义 王疆元 李颖 贾彩凤 毛玉昌 高红亮
初步研究了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代谢物在不同pH值下的抑菌活性,以及该菌在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和葡萄糖培养时其生物量、还原糖含量、pH值和抑菌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丙酸杆菌代谢物在pH为6.0时,12 h内对恶臭假单胞菌可完全抑制,随着pH值的升高,代谢物的抑菌活性降低;丙酸杆菌在含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中培养菌体干质量最大,达到3.13 g/L;培养初期还原糖消耗很快,2 d内耗糖占总还原糖的70%以上;pH值是有机酸产生和消耗相平衡的结果,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越高,培养液的pH值越低;乳酸钠和葡萄糖对代谢物的抑菌...
关键词:
丙酸杆菌 乳酸钠 葡萄糖 抑菌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娇 陈志敏 郑爱娟 刘国华 蔡辉益 常文环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求预防肉鸭大肠杆菌病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选用144只1日龄健康北京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1维吉尼亚霉素(抗生素组)或200 U·kg-1GOD,于试验第7天分两次对所有鸭口腔灌服0.2 mL大肠杆菌O88(3×109 CFU/mL),两次攻毒间隔8 h。试验期28 d。【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和GOD显著提高攻毒肉鸭1—14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2)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28日龄攻毒肉鸭血液中白细胞数(P<0.05),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此外,GOD显著降低血液中红细胞含量(P<0.05)。(3)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14日龄肉鸭血清MDA和28日龄CAT的含量(P<0.05)。(5)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肉鸭14、28日龄空肠IL-1β和IL-6浓度(P<0.05),以及28日龄空肠TNF-α浓度(P0.05)。(6)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攻毒肉鸭14、28日龄血清DAO活性和D-LA含量(P0.05)。(7)GOD增加了回肠特有OTUs的数量,降低了大肠杆菌含量,提高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结论】饲粮中添加GOD通过平衡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细菌内毒素的产生以及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来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因内毒素进入血液后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而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肉鸭肠道健康、促进肉鸭生长。GOD能够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用于预防或减轻肉鸭的大肠杆菌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航 刘强 王聪 张延利 裴彩霞 王永新 郭刚 霍文婕 张拴林
【目的】断奶前后犊牛胃肠发育及其吸收与代谢功能会发生明显改变,尤其是断奶前的饲养管理显著影响犊牛胃肠的发育乃至以后的生产性能。2-甲基丁酸是一种短链支链挥发性脂肪酸,在瘤胃内主要来自于支链氨基酸的降解,可以作为反刍动物胃肠发育的调控剂。因此,通过研究2-甲基丁酸对断奶前后犊牛小肠消化酶活性、小肠黏膜生长激素受体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m RNA表达的影响,揭示2-甲基丁酸对犊牛小肠发育的作用机理。【方法】试验选用32头体重(44.7±0.3)kg、发育正常的15日龄哺乳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2-甲基丁酸3、6和9 g·d~(-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炎 涂书新 唐世荣
在离体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植酸和几种常见的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谷胱甘肽)以及部分蔬菜(青椒、黄瓜、番茄、洋葱)提取物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体系的pH值是影响抗氧化物质自由基清除能力的重要因子;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植酸表现出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为1.94×10-2(pH 2.0),而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的IC50值分别为0.26(pH 4.6)和1.86(pH 5.7)。试验表明,蔬菜提取液添加植酸后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田利 王云燕 袁亚宏 高振鹏
【目的】优化产葡萄糖异构酶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培养基,提高短乳杆菌产葡萄糖异构酶的能力。【方法】采用基于非完全平衡块原理的Plackett-Burman法和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短乳杆菌发酵产葡萄糖异构酶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①短乳杆菌产葡萄糖异构酶的3个主要影响因子为:木糖、玉米浆干粉和MgSO4.7H2O。②通过最陡爬坡试验、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的短乳杆菌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木糖13.43 g/L、玉米浆干粉23.14 g/L、MgSO4.7H2O 2.54 g/L、MnSO4.4H...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景文 董志姚 刘立明 堵国成 陈坚
在好氧条件下,光滑球拟酵母(Torulopsis glabrata)CCTCC M202019能够利用葡萄糖酸钠为唯一碳源生长并积累少量丙酮酸。在含有90 g/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16 h时添加10 g/L葡萄糖酸钠,与100 g/L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对照组相比,细胞质量浓度、葡萄糖消耗速率、丙酮酸生产强度分别提高7.96%、13.04%和32.81%;其原因在于葡萄糖酸钠的添加,使胞内NAD+浓度提高了29.73%,NADH/NAD+比值和ATP含量分别下降26.89%和8.50%,此变化显著缓解了NADH和ATP对于糖酵解途径的抑制作用,从而显著加快糖酵解速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梅梅 赵琪 李倩 何永波 朱晓萍 张晶 苏欢 李磊
为探究氨基酸水溶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盛果期早黑宝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常规施肥(CK);增施有机肥(OPT);有机肥+氨基酸水溶肥处理(OPT+AA),研究外源氨基酸对葡萄产量、生长、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OPT处理葡萄产量降低14.17%,OPT+AA处理葡萄产量降低7.50%,但均不显著。与CK相比,OPT、OPT+AA处理化肥偏生产力均显著增加,OPT+AA处理的N、P_2O_5、K_2O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73.44%,85.01%,85.01%;OPT+AA处理总糖显著增加8.09%,可溶性固形物显著增加1.32百分点,糖酸比显著增加38.80%,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减少0.16百分点;OPT+AA处理新梢全磷含量显著增加24.73%,全钾含量显著增加24.73%。此外,OPT和OPT+AA处理并不会影响树体生长,且能够有效减少速效养分淋洗、提高植株根域养分含量。综上所述,通过化肥减施并增施有机肥对葡萄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以减少速效养分的淋洗,显著提高化肥偏生产力;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氨基酸水溶肥能够促进树体养分吸收,提高葡萄产量,显著提升果实品质。
关键词:
葡萄 氨基酸水溶肥 有机替代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志文 黄琴 黄怡 吴红照 文静 李卫芬
【目的】研究鼠李糖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对氧化应激状态下Caco-2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Caco-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和氧化应激组(在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1 H2O2),处理组Ⅰ和处理组Ⅱ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分别添加鼠李糖乳酸杆菌(约108 CFU.mL-1)和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2.75μg.mL-1)各1 mL。Caco-2细胞培养至12和48 h时分别测定其上清液和裂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添加鼠李糖乳酸杆菌减轻了Caco-2细胞氧化受损,使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氧化应激组:12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赵奎华 刘长远 梁春浩 关天舒 王辉 汪琼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糖、酸、单宁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果糖有利于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当葡萄糖浓度达20%时,菌落直径最大,为7.4cm;孢子萌发率最高,为73.69%;果糖浓度达24%时,菌落直径最大,为8.4cm;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3.33%。苹果酸和酒石酸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苹果酸和酒石酸浓度分别达4.0%和3.5%时,菌丝不生长,孢子萌发率为0。单宁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当单宁浓度达1280mg·L-1时,菌落直径仅有1.9cm,孢子萌发率为9%。随着糖含量的减少和有机酸、单宁含量的增加,病菌的生长发...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生长发育 营养物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玉锋 韩雪梅 路福平
[目的]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一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方法]采用α-PNPG平板法筛选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结果]确定其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对该菌发酵豆浆前后糖尿病重要指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检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_(50)为1.88mg/mL,比空白对照降低了26.06%。[结论]得到了一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
关键词:
葡萄糖苷酶 发酵食品 副干酪乳杆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旭 李闯 黄璇 蒋桂韬 邓萍 刘胜利 李昊帮 戴求仲
选用240只50周龄健康的临武鸭蛋鸭,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第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第2、3、4、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0.4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二葡萄糖酯。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预试期7d,正试期63d。试验结束后测定供试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形态指标及回肠和盲肠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对产蛋后期蛋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无显著影响;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组降低了回肠中变形菌门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及盲肠中变形菌门和厌氧螺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回肠中肠杆菌属及盲肠中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肠杆菌属、理研菌科RC9菌属的相对丰度;第2组回肠中属、种水平的OTU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最高,回肠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且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相对丰度最低,盲肠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综上可知,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降低了回肠中有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利于肠道健康,饲粮中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的适宜添加量为0.1mg/kg(以硒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旭 李闯 黄璇 蒋桂韬 邓萍 刘胜利 李昊帮 戴求仲
选用240只50周龄健康的临武鸭蛋鸭,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第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第2、3、4、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0.4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二葡萄糖酯。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预试期7d,正试期63d。试验结束后测定供试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形态指标及回肠和盲肠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对产蛋后期蛋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无显著影响;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组降低了回肠中变形菌门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及盲肠中变形菌门和厌氧螺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回肠中肠杆菌属及盲肠中拟杆菌门和普雷沃氏菌属、肠杆菌属、理研菌科RC9菌属的相对丰度;第2组回肠中属、种水平的OTU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最高,回肠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且埃希氏菌属–志贺氏杆菌属相对丰度最低,盲肠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综上可知,饲粮添加亚硒酸二葡萄糖酯降低了回肠中有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利于肠道健康,饲粮中亚硒酸二葡萄糖酯的适宜添加量为0.1mg/kg(以硒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国先 张晓云 左晓磊 计成 马秋刚
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180只26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研究葡萄糖氧化酶对产蛋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1%,0.2%,0.3%,0.4%的葡萄糖氧化酶,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分别提高了11.01%(P>0.05),12.34%(P>0.05),16.06%(P<0.01),13.79%(P0.05),33.45%(P>0.05),49.66%(P0.05);0.3%和0.4%葡萄糖氧化酶添加组显著提高了饲料转化率(P<0.05)。日粮中添加0.4%葡萄糖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Bacillus subtilis fmbj与2-脱氧葡萄糖协同作用对Rhizopus stolonifer的生物防治效果
草鱼对~3H—葡萄糖标记荧光极毛杆菌灭活菌苗的吸收效果
菜籽中2-羟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的分离与纯化制备
一株葡糖杆菌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组成研究
壳寡糖对羽衣甘蓝芽苗硫代葡萄糖苷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产物的Western-blot分析
C_(60)-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葡萄糖合成乙酰丙酸制备增塑剂和环氧树脂的研究
黄瓜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