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3)
2023(6358)
2022(5171)
2021(4423)
2020(3295)
2019(7538)
2018(7324)
2017(13182)
2016(7422)
2015(8193)
2014(8207)
2013(8260)
2012(8337)
2011(7823)
2010(8094)
2009(7420)
2008(7250)
2007(6731)
2006(6299)
2005(6097)
作者
(25706)
(21377)
(21253)
(19986)
(13824)
(10452)
(9624)
(8339)
(8293)
(7847)
(7408)
(7160)
(7134)
(7079)
(6982)
(6505)
(6499)
(6309)
(6277)
(6171)
(5664)
(5543)
(5354)
(5014)
(4913)
(4897)
(4855)
(4817)
(4578)
(4386)
学科
(37405)
经济(37369)
(17306)
地方(16305)
管理(16208)
中国(14801)
(12200)
(11330)
企业(11330)
业经(10073)
地方经济(9411)
(8848)
农业(8664)
(8410)
(7864)
金融(7859)
(7673)
银行(7645)
(7564)
方法(6994)
发展(6663)
(6639)
环境(6589)
(6405)
(6253)
贸易(6243)
(5921)
技术(5839)
数学(5492)
数学方法(5432)
机构
学院(112249)
大学(108875)
研究(48818)
(43784)
经济(42735)
中国(36106)
管理(34551)
科学(32370)
(28600)
理学(27907)
理学院(27409)
(27402)
管理学(26844)
管理学院(26647)
(25340)
研究所(24676)
农业(22440)
中心(21061)
(20109)
(19881)
业大(19409)
(18823)
(17342)
(16919)
北京(16635)
师范(16632)
(16268)
科学院(15950)
技术(15175)
财经(14474)
基金
项目(69488)
科学(52720)
研究(49164)
基金(46384)
(41949)
国家(41524)
科学基金(33600)
(30495)
社会(29644)
社会科(27990)
社会科学(27987)
(24958)
基金项目(23826)
(22608)
教育(21557)
自然(21081)
自然科(20542)
自然科学(20526)
自然科学基金(20117)
编号(19794)
资助(18771)
发展(17781)
(17436)
成果(16810)
重点(16616)
课题(15947)
(14770)
计划(14237)
科技(13917)
创新(13904)
期刊
(61500)
经济(61500)
研究(37746)
中国(31511)
(28904)
学报(23617)
农业(19902)
科学(19661)
大学(16732)
教育(15915)
学学(15836)
管理(15059)
(14216)
金融(14216)
(14029)
业经(11888)
技术(10180)
(10111)
经济研究(9526)
问题(7753)
财经(7050)
业大(6826)
科技(6407)
(6245)
(6136)
农业大学(5987)
世界(5913)
(5762)
商业(5668)
(5661)
共检索到195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谨  刘为  刘海军  赵枭健  罗红宇  
目前水产下脚料不能得到合理利用,被大量废弃。本研究筛选几株能高效发酵水产下脚料的菌株,分解下脚料产生游离态氮、磷、钾等植物所需营养素。从市售微生物肥料、土壤、腐败鱼体中的微生物分离出44株菌,分别进行单一发酵水产下脚料实验、解磷解钾固氮实验、协同拮抗实验以确定能较好共同发酵水产下脚料的菌株;并通过建立聚类树,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点,推断菌株的生物属性。最终筛选得到的4株菌分别为,GP2食酸菌、GS4假单胞菌、ZP1黑曲霉和ZP3酵母菌。筛选确定的4株菌,具有较好的发酵水产下脚料产生氮、磷、钾等植物所需营养素的能力,且4株菌作用的发酵液中氮、磷、有机质含量均超过国家微生物肥料标准,这4株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涛  张宁  孙力军  王雅玲  洪鹏志  廖建萌  邓旗  叶日英  吴金红  陈康建  
为了探明发酵参数与脂肽生成间的关系,实验以罗非鱼下脚料为主要基质接种纳豆芽孢杆菌,控制一定条件在三角瓶中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量、基质的温度、pH、水分含量、生物酶活性、蛋白含量及水解度和抗菌脂肽生成量;通过数学拟合建立底物消耗、菌体生长、脂肽生成的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各参数与脂肽生成和蛋白水解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下脚料固态基质中生长曲线为典型的S型,最大生长速率μm为0.2355×108 cfu/h,48 h菌体处于最大生长量,通过动力学模型拟合,符合Logistic模型。脂肽的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学武  胡博涵  刘素纯  任智璐  蒋加拉  李佳莲  
为开发微生物油脂资源,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油脂含量为13.52%的曲霉,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1株油脂含量为18.75%的高产油脂曲霉.通过对菌体产油脂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摇瓶发酵培养最适产油脂条件为:以30g/L马铃薯淀粉为碳源,以0.897g/L硫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80∶1,培养温度28℃,pH6.5,摇瓶发酵120h.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所得菌体生物量为12.62g/L,油脂产量为4.748g/L,菌株油脂含量为37.62%,淀粉利用率为78.5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海英  李海山  
为了筛选漆酶高产菌株,优化其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平板筛选获得菌株,通过测定漆酶活力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白腐真菌,命名为J-1;菌株J-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麸皮4%,蛋白胨1.5%,CuSO41.0 mmol/L,对羟基苯甲酸10 mmol/L,氯化镁10 mmol/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中装40 mL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为5.0,接种量为6%,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200 r/min,培养时间为9 d。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俊  卢向阳  莫瑾  邱业先  蒋红梅  马美湖  李宗军  
为了筛选到发酵猪血的优良菌株,利用平板划线法,从农村个体屠宰场土壤中分离获得了菌株B60,该菌株在以猪血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旺盛且蛋白酶活力强,利用B60菌株发酵猪血粉,使猪血粉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了44.8%,氨基酸态氮含量上升了8.25倍,可溶蛋白含量上升了190%,说明B60菌株是1株发酵猪血的优良菌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哲叶  陈莎莎  王文超  杨华  邓照亮  李真  王世梅  徐阳春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微生物活化土壤中的磷素,提高植物磷素吸收效率,促进植物生长。[方法]采用蒙金娜固体平板从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分离筛选溶磷效果较好的细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检测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摇瓶试验比较研究其溶解Ca3(PO4)2及氟磷灰石的能力,并采用定性的方法检测其产生IAA及铁载体的能力,盆栽试验探索其对大豆促生的潜能。[结果]从土壤中分离获得7株溶磷细菌san5、san6、san8、DLT2、DLT3、DLT4、DK6。菌株san8和DLT4对Ca3(PO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安平  谢碧霞  沈伟  蒋雅茜  
从栓皮栎自然发酵基质中分离得到的36株酵母菌,经TTC平板显色图变化挑选出5株菌株,分别测试比较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筛选的5株酵母菌菌落形态基本一致,但酵母菌XS03和XS04的死亡率显著低于XS01、XS02和XS05等3株酵母菌(P<0.0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莹  来航线  陈雄  王旭东  
为了有效处理牛粪等高纤维废弃物,从牛粪发酵基质中分离分解纤维素优良的菌株,同时对筛选出的高产纤维素酶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和发酵剂配方中氮源(棉粕、豆粕和尿素)的优化。结果表明,从牛粪堆腐发酵基质中分离出22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依据综合性状从中优选出优良菌株Z5和Z8,初步鉴定其均为曲霉属真菌;在3个发酵剂配方中发酵培养72~96 h时,Z5在以棉粕为氮源的配方中有效菌数含量最高,而Z8在3个配方中的有效菌数差别不大,两菌株在3个配方中的有效菌数量均达到1014数量级;在以棉粕为氮源的配方中,菌株Z5和Z8均可获得最高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其中Z5发酵培养72 h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荣娥  王启明  张喜团  熊善柏  
以45株酵母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筛选出2株高产SAM(S-腺苷甲硫氨酸)的酿酒酵母菌株(A12A、A18A),以该2株酿酒酵母菌株为对象,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摇床转速以及发酵时间对菌体产量和SAM产量的影响,并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以提高SAM的产量。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对菌体产量和SAM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经正交试验优化,2株酿酒酵母菌株产SAM的最佳发酵条件为25℃、发酵液初始pH值5.0、摇床转速225 r/min、发酵时间108 h,在该发酵条件下,酿酒酵母菌株A18A产SAM最高量达2.54 g/L,较优化前提高1.17倍。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高学  段星  原居林  顾忠旗  高鸿涛  
对一株抗多种水产病原菌的海洋放线菌进行细胞壁化学组分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牛肉膏2%、海盐1.5%、MgSO4.7H2O0.05%、K2HPO40.05%、CaCO30.1%。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3℃、初始pH6.0、接种量10%、种子液菌龄48h。生物活性检测显示原始发酵液的生物效价相当于硫酸卡那霉素为550.81μg/mL,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值和MBC值分别为13.67μg/mL和27.35μg/mL。对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病的最佳治疗剂量为3050μg/(k...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健  来航线  姜林  薛泉宏  张海燕  吴超  
【目的】探讨接种3种不同菌株对苹果渣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3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1)、马里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R11)、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ous,R16))、1株酵母菌(产香酵母(Aroma-producing yeast,M5))及1株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2))作为供试菌种,以不添加菌种的苹果渣自然青贮为对照,设6个接菌处理(分别接种菌株R1、R11、R16、R1+M5+B2、R11+M5+B2和R16+M5+B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傅云霞  蔺玉萍  张木清  陈柏铨  余伟俊  陈如凯  许燕  郭春芳  
通过对运动发酵单胞菌原始菌株(ZM6)的耐酸驯化、紫外诱变、小型初筛和复筛,获得一株耐酸突变菌株ZM6-3-2.通过突变菌株与出发菌株以及酵母发酵性能的比较表明,ZM6-3-2的发酵蔗汁性能显著优于ZM6菌株和工业生产乙醇的酵母,其最终乙醇质量浓度为56.64 g.L-1,比ZM6菌株的52.18 g.L-1提高了4.46 g.L-1,而且最终乙醇质量浓度、总糖出酒率、总糖利用率均比酵母高出约10%.通过正交试验对该耐酸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发现含250 g.L-1总糖、10 g.L-1酵母膏、2 g.L-1KH2PO4、0.5 g.L-1(NH4)2SO4、1 g.L-1MgS...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雅琳  李素艳  孙向阳  郝丹  蔡琳琳  常晓彤  
【目的】制作应用于园林绿化废弃物的以木质素降解菌为原材料的高效液体菌剂。【方法】通过苯胺蓝平板褪色圈法和愈创木酚平板变色圈法从分离纯化得到的22株菌中筛选目标菌株,并用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目标菌株的培养时间、接种量和培养基配方(碳源和氮源)进行优化,最后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均匀实验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寻找目标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根据平板褪色和显色结果,选定菌株Q01为目标菌株。经鉴定,菌株Q01为栓菌属Trametes真菌。根据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结果,确定菌株Q01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5 d,接种菌液体积分数为12.5%;培养基配方为木质素磺酸钠14.00 g·L~(-1)、蛋白胨12.30 g·L~(-1)、酵母粉5.00 g·L~(-1)、豆饼粉3.00 g·L~(-1)、五水合硫酸铜0.12 g·L~(-1)、氯化钠0.53 g·L~(-1)、pH自然。优化条件后菌株Q01的生物量提高1.27倍,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31.71倍,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19.12倍,漆酶活性略有降低,但3种木质素酶的总酶活性提高了4.38倍。【结论】菌株Q01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制得的液体菌剂具有高酶活性和高生物量的特点,在降解园林绿化废弃物木质素方面具有一定应用潜力。图6表3参2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建友  吴文君  
 对1株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30g/L葡萄糖和30g/L小米最佳,有机氮源以10g/L黄豆饼粉最好,无机氮源以2g/L(NH4)2SO4最好,最适发酵时间为96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7.2~7.4,最佳振荡频率为210r/min,装液量为40mL/250m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鹏  徐雪莲  贺玉平  戴经元  林开春  
以多杀菌素产生菌C121菌株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探索不同碳源、氮源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经L18(37)正交筛选试验,最终筛选到一个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用菌株C121进行摇瓶发酵条件试验的结果表明:当500 mL三角瓶中装料40 mL,消前pH 7.0,转速为210 r/min,温度为30℃时是最佳发酵条件,其发酵效价达到586μg/m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