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8)
2023(5741)
2022(4763)
2021(4333)
2020(3655)
2019(7923)
2018(7693)
2017(14670)
2016(8304)
2015(8891)
2014(9035)
2013(8849)
2012(8447)
2011(7878)
2010(8016)
2009(7190)
2008(7332)
2007(6626)
2006(5842)
2005(5363)
作者
(26715)
(22706)
(22361)
(21389)
(14593)
(10917)
(10129)
(8589)
(8525)
(8184)
(8073)
(7763)
(7639)
(7444)
(7238)
(6905)
(6705)
(6686)
(6651)
(6482)
(5787)
(5737)
(5427)
(5274)
(5273)
(5000)
(4974)
(4757)
(4718)
(4656)
学科
(37131)
经济(37083)
管理(20288)
(19214)
(14968)
企业(14968)
方法(14671)
数学(12719)
数学方法(12523)
(11022)
地方(10888)
中国(8688)
(8413)
(7606)
地方经济(7218)
业经(6646)
(6531)
金融(6529)
(6267)
农业(5893)
(5784)
银行(5763)
(5549)
环境(5406)
理论(5377)
(5260)
贸易(5259)
(5193)
(5033)
技术(5001)
机构
大学(126579)
学院(123785)
研究(49447)
(47527)
经济(46492)
管理(41918)
理学(36512)
理学院(35896)
管理学(34975)
中国(34823)
管理学院(34734)
科学(33836)
(27389)
(27272)
(26616)
研究所(25294)
(22111)
农业(21300)
中心(21131)
业大(20891)
(19544)
(18890)
师范(18636)
(17903)
财经(17900)
北京(16820)
(16301)
科学院(15512)
师范大学(15385)
(15282)
基金
项目(88048)
科学(69679)
基金(65225)
(59903)
国家(59477)
研究(59114)
科学基金(49227)
社会(37903)
社会科(35959)
社会科学(35948)
基金项目(34427)
(33880)
自然(33474)
自然科(32726)
自然科学(32711)
自然科学基金(32125)
(30003)
教育(27229)
资助(26413)
编号(21752)
重点(21166)
(19662)
(19519)
成果(18391)
(18031)
计划(17915)
科研(17371)
创新(17047)
国家社会(16345)
(16308)
期刊
(52001)
经济(52001)
研究(35666)
学报(27063)
中国(23842)
(23746)
科学(23631)
大学(19191)
学学(18261)
农业(16292)
(16103)
管理(14677)
教育(13378)
(11273)
金融(11273)
财经(8974)
技术(8627)
(8586)
经济研究(8278)
(7713)
(7561)
业大(7508)
业经(7315)
资源(6986)
问题(6839)
科技(6349)
农业大学(6173)
统计(5723)
世界(5626)
(5588)
共检索到183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平  邹晓荣  朱江峰  许柳雄  
根据2006年1月31日-4月17日在几内亚比绍海域所获取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及反映种类多样性的相关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海域渔获物的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记录的各种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品种150余种,其中鱼类130多种,虾类等甲壳类10余种,还有部分头足类;优势种依次为长额拟对虾(Parapenaeus longirostris)(Y=0.591)、海胆(Y=0.296)和短体翼石首鱼(Pteroscion peli)(Y=0.251)等;区域2(16°55′W~17°30′W、11°00′N~12°20′N)的渔获种类明显高于区域3(16°40′W~17°20′W、1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邹晓荣  许永久  许柳雄  
对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下称几比)海域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几比海域水深100~500 m范围内,存在一定数量浅水区罕见的底层类群,如须鼬鳚、长额拟对虾、真蛸、竹筴鱼、鲷科鱼类等,具有一定的商业捕捞价值。文章指出,在几比海域合作捕鱼长达21年之久的中国拖网渔船队,必须尽快脱离资源业已明显衰退的浅水河口渔场,逐步向外发展。对中国渔船来说,实现深水捕捞(100~500 m)不存在太大的困难,但渔船设备(如主机功率、网机绞拉力、部分舾装设备)、渔具渔法宜作适当技术改造。文章还探讨了中国过洋性远洋渔业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朱国平  邹晓荣  许柳雄  朱江峰  
利用2006年1月31日~4月17日采用底拖网在几内亚比绍海域收集的数据,对该海域4个不同地质特征水域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个海区以区域1(16°30′~17°00′W,11°30′~12°20′N)的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最高,为2992mg/m3;区域3(16°40′~17°20′W,10°00′~11°00′N)最低,仅为1069mg/m3。浮游动物主要分属浮游甲壳类Crustacean、水母类Medusae、毛颚类Chaetognatha和被囊类Tunicata等,其中浮游甲壳类共计6目22科22属23种。桡足类Copepods为4个水域最主要的浮游动物,除区域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元甲  邓思明  方瑞生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以下简称“几比”)海区具有西非最宽的大陆架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西非著名的渔场之一。近年来,有十多个国家(地区)的百多艘渔船到该渔场作业,以往欧洲国家的调查船,曾在此作过调查,但有关其渔获物的组成和分布等尚未见报道。1987年中国和几比政府商定由中方在1988年年内,派渔业资源调查船到该海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调查。经协商,我国决定派东方号前往。本文反映对几比海区的渔获物组成和分布等所进行分析研究,供进一步发展我国在该海区的远洋渔业作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穆君  唐章林  居朝清  卢远华  杨恒  
几内亚比绍是非洲极不发达的国家,自然条件较好,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田基础设施差,区域布局不合理,导致水稻产量低,品种纯度差,几乎没有开展农产品加工。中几建交后,中国一直向几内亚比绍提供农业援助,但效果并不理想。2010年8月,中国高级农业专家组深入几内亚比绍,对该国的稻谷生产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和实地考察,对当地的稻谷生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指出应将中国农业援助由无偿援助转变为"政府主持,企业主体,技物配套,产销一条龙"的形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飞雁  张汉华  李纯厚  王雪辉  贾晓平  
利用1984~1985年4个航次、1987年2个航次和2004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对不同时段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相似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方面,表现为:(1)种类数下降,丰富度大幅降低,群落趋向简单化;1987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站均出现种数为50.6种/站,最高可达100种/站。而2004年站均出现种数仅为7.6种/站,最高仅为14种/站。(2)种类更替明显,在过去的20年间,几乎完成了整个群落的演替;1984~1985年,大型底栖动物出现98种,软体动物31种,节肢动物3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春雷  杨胜龙  张衡  崔雪森  周斌  范秀梅  黄洪亮  
根据2009年3~6月和2012年3~5月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Trachurus murphyi)渔场(39°42'S~46°42'S;79°30'W~97°30'W)的渔获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调查数据,分析了其种类组成的月份和昼夜差异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发现鱼类13科20种和未定种鱼类1种,其中鲭科4种、乌鲂科3种、头足类3种,均隶属于柔鱼科。从数量分布来看,2009和2012年均是以智利竹鱼比例最高,分别为92.55%和92.38%;其次为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分别为4.99%和0.15%;在头足类中,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数量比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衍力  成沙沙  马舒扬  王新萌  
根据2013年至2015年春、秋两季在海州湾近岸的张网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海州湾张网渔获物种类组成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渔获物种类组成与主要环境、捕捞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调查到103种渔获物,后续分析采用相对丰富度大于1%的共23个物种;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表明,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是第一、第二聚类组渔获物种类组成相似的典型种,其贡献率分别为26.68%和41.74%,同时这2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龙山  王燕平  李渊  张静  高天翔  
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其鱼类物种组成,计算了该海域的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和∧+)以及各物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并对东山湾海域物种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东山湾共记录鱼类114种,分属15目57科87属,以鲈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分类阶元包涵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中,其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0、5.40、7.60)、(1.42、2.00)和(1.41),均低于东海陆架区、大亚湾、东沙群岛,说明东山湾海域的鱼类多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景芝  
我国远洋渔业自1985年起步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生产技术方面,还没有一套完整经验。笔者据亲临几内亚的生产体会,对单拖生产技术作一初步分析。文章提供了国外渔场资源的现场信息和生产实况,并对国外开发提出自己见解,以供参考。 一、几内亚沿海底渔场情况 几内亚沿海地处中部非洲西海岸大西洋的东部,北纬9°~11°之间。位于赤道无风带,常年处在赤道暖流控制之下,6~9月份几乎日夜不停地下雨,11~1月份雨量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飞雁  王雪辉  贾晓平  杨圣云  马胜伟  陈海刚  李纯厚  
利用2008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124个站次海洋生物调查资料,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特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显著、种类更替明显。2008年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104科279种(类),各季种类平均更替率高达63%。(2)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单一种的优势地位显著。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为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第一优势种,周年均保持极高的优势地位。除粗帝汶蛤外还有毛头梨体星虫(Apionsoma trichocephala)、脑纽虫(Cerebratulina sp.)、独毛虫(Tharyx sp.)和中蚓虫(Mediom...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岩  张秀梅  孙明  
2011年1-3月,在巴塔哥尼亚大陆架公海进行了拖网探捕。本次调查海域位于巴塔哥尼亚大陆架海域渔场边缘,毗邻福克兰-马尔维纳斯大陆架海域渔场,渔获组成兼有这两个渔场的特征。结果表明,该渔场(45°01′-46°53′S,60°07′-60°47′W)底质平坦,水深在110-180 m之间,调查期间天气良好,适宜底拖网作业;在水深20-80 m水层存在温、盐跃层。底拖网渔获中主要有11种经济种类,按渔获量排序以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拉氏南美南极鱼(Patagonotothen ramsayi)、阿根廷无须鳕(Merluccius hubbsi)、阿根廷鳀(Engrau...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啸  王佚兮  刘文俊  石建高  张健  
利用金枪鱼漂流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2°03′~11°17′S,163°14′~173°35′E)进行渔获取样,分析渔获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并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和圆形统计方法分析渔获水深、月相等时空要素对物种多样性、目标种类和兼捕CPUE等影响。结果表明:(1) 3673尾渔获隶属于9目21科30属35种,其中目标种类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为优势种,蓝枪鱼(Makaira nigrican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和紫魟(Pteroplatytrygon violacea)为重要种;(2)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以及兼捕种类CPUE分别为(1.662±0.89) ind/千钩、(1.39±1.45)ind/千钩、(2.52±1.27)ind/千钩。渔获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Pielou指数(J)分别为(1.78±0.28)、(2.53±0.60)、(0.79±0.09);(3) GLMM结果显示,月相(余弦)对大眼金枪鱼的CPUE的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P=0.001, CPUE在满月较高,而在新月较低),而月相(正弦)对黄鳍金枪鱼CPUE具有边际显著影响(P=0.067,CPUE在上弦月较高,而在下弦月较低),月相兼捕CPUE则没有显著影响,水深对CPUE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4)月相对多样性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水深对渔获Shannon-Weiner指数(H′)和Margalef指数(D)均有显著影响(P<0.001)。研究结果反映出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物种丰富、群落的复杂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群落对环境变化、渔业活动等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建忠  陈作志  许友伟  徐姗楠  黄梓荣  李纯厚  
根据2015—2016年间对大亚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1种,隶属14目、53科、84属。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占绝对优势(54.20%),其次是鳗鲡目(Agunilliformes)和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均占9.92%。种类数具明显季节变化,以夏季最高,69种;春季最低,32种。鱼类群落优势种组成主要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斑(Clupanodon punctat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小型鱼类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季节变化上,多样性指数(H’)季节变化范围为1.516~1.998,以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季节变化范围为0.494~0.869,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丰富度指数(D’)季节变化范围为2.230~3.777,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和水深是影响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空间分布上,海湾中部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高于沿岸海域。与历史资料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干扰,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组成更替明显,多样性水平降低,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