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2)
2023(6329)
2022(5390)
2021(4770)
2020(3990)
2019(8765)
2018(8418)
2017(15761)
2016(8655)
2015(9141)
2014(8666)
2013(8461)
2012(7713)
2011(6904)
2010(6717)
2009(6122)
2008(5880)
2007(5052)
2006(4482)
2005(3814)
作者
(28057)
(23430)
(23417)
(21857)
(14668)
(11421)
(10320)
(9122)
(8862)
(8126)
(8035)
(7702)
(7510)
(7343)
(7195)
(7120)
(7047)
(6950)
(6674)
(6606)
(6079)
(5625)
(5511)
(5306)
(5200)
(5096)
(5094)
(5070)
(4737)
(4640)
学科
(33018)
经济(32980)
管理(27376)
(24329)
(19149)
企业(19149)
方法(15813)
数学(14027)
数学方法(13917)
环境(11146)
(10000)
(9662)
(9354)
(8012)
贸易(8010)
中国(7897)
(7813)
业经(7528)
(7397)
农业(6840)
(5869)
财务(5866)
财务管理(5858)
技术(5821)
地方(5726)
企业财务(5583)
(5477)
规划(5130)
环境规划(4977)
(4949)
机构
大学(124739)
学院(123866)
(50332)
经济(49528)
管理(47100)
研究(43835)
理学(41988)
理学院(41496)
管理学(40753)
管理学院(40558)
(31618)
中国(31490)
科学(30674)
业大(25804)
(25722)
农业(25283)
(23353)
研究所(21887)
(21173)
中心(19792)
(17732)
财经(17624)
农业大学(17151)
(16189)
(15735)
经济学(15556)
北京(15483)
(14875)
经济学院(14324)
(14198)
基金
项目(93959)
科学(73251)
基金(70485)
(65571)
国家(65065)
研究(59049)
科学基金(54596)
社会(39914)
基金项目(38298)
自然(38277)
社会科(37934)
社会科学(37921)
自然科(37373)
自然科学(37355)
自然科学基金(36706)
(36568)
(31436)
资助(27641)
教育(25845)
重点(21532)
编号(20353)
计划(20293)
(20085)
(19854)
(19785)
科研(19301)
创新(18658)
科技(18181)
(17879)
国家社会(17560)
期刊
(48169)
经济(48169)
学报(30112)
研究(29744)
(27071)
科学(24692)
大学(21578)
学学(21038)
中国(20852)
农业(17926)
(15906)
管理(15039)
(9850)
业大(8964)
经济研究(8646)
财经(8572)
(8524)
金融(8524)
业经(8448)
(7947)
技术(7596)
科技(7522)
农业大学(7493)
(7333)
问题(6902)
资源(6850)
林业(6438)
教育(5919)
商业(5866)
技术经济(5639)
共检索到168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卜涛  张水奎  宋新章  江洪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介绍凋落物分解一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论述了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酸沉降增加、林火增多、土地利用变化等环境因子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酸沉降通常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有促进、抑制或无明显影响等3种作用。林火发生后短期内对凋落物分解有抑制作用,长期则逐渐转变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土地利用变化则因转变方式不同而对凋落物分解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今后亟待加强多个环境因子对凋落物分解复合作用影响的研究和长期观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小文  张岩  韩士杰  李晓峰  李考学  李雪峰  
该文研究了外源氮对长白山红松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并对不同海拔红松凋落物分解过程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进行了比较.实验共包括3个外源氮梯度(03、0和50 kg/(hm2.a),NH4NO3).13周的培养实验后,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松凋落物分解的初期阶段,外源氮输入促进了其分解过程(P<0.05),接受高外源氮输入样品的分解量和呼吸速率显著高于低外源氮和对照样品;内源氮并不是影响不同海拔红松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木质素含量才是控制其分解的主要因子;外源氮对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淋失都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可溶性有机氮(DON)淋失量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尽管有部分外源氮淋失,但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佳  周小玲  陈建华  韦铄星  田育新  张珉  蒋燚  
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野外试验采取网袋法,系统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作下土壤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旨在为维护桉树人工林的长期生产以及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60 d后均比桉树+象草林低,比桉树+山毛豆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低。不同间作模式下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均先固持后释放;P含量变化不同,K、Ca、Mg含量均下降。桉树纯林土壤有机质降低34.8%,而桉树+象草林、桉树+山毛豆林土壤有分别增加147.3%和15.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晨  刘勇  陈晓  王巍伟  
为探究真菌群落在凋落物分解进程中的影响,以在油松人工林中分离纯化而来的3株真菌Irpex lacteus(白囊耙齿菌)、collybIa subnuda(金钱菌属)和trametes hIrsuta(毛栓菌)为供试菌株,经组合形成不同真菌群落,以油松针叶、蒙古栎阔叶凋落物及两者混合形成3种类型分解基质,通过发酵纯培养的方法,测定了底物有机质量损失及发酵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变化,并验证了酶活性与底物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凋落物类型和真菌组合均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且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真菌多样性提高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凋落物混合产生了正面非加性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由阔叶引起。...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钱新标  桂祖云  
杉木、马尾松和檫树3种林木凋落物室内混土培养的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凋落物分解造成土壤pH值下降;杉木凋落物的分解还使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缺乏,而檫树和马尾松处理则能提供比对照更多的有效养分。3类凋落物分解均能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脲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其中檫树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最强。杉木凋落物并未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但它能很好激活纤维素酶的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运红  李建亮  王利东  邹金龙  刘彦清  陆景星  赵婉凝  贾忠奎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的分解及其伴随的养分释放和土壤有机物结构的变化是森林生态系统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凋落物分解,对于加快养分归还、促进林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中4种间伐强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布设凋落物,分别测定0(CK)、15%、20%、30%4种间伐强度下(以下分别简称为CK、15%、20%、30%)凋落物、有机质、全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的残留率等8项物理和化学养分指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结果】(1)间伐显著降低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残留率,到2015年9月,残留率大小分别为:CK> 30%> 20%> 15%;(2)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15%> 30%> 20%> CK,其中,30%和20%间伐强度下分解速率差异不大。(3)间伐强度和时间发生对有机质、C、N、P残留率有交互作用,且影响极显著,而K残留率几乎不受间伐强度影响。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的N、P残留率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瑞强  黄志群  何宗明  万晓华  余再鹏  郑璐嘉  肖好燕  
【目的】研究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分解及其对根系去除的响应,探索根系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从而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南平峡阳林场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各个林分中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试验小区,在每个试验小区各设置对照和根系去除处理。利用网袋法研究凋落叶的分解。【结果】分解16个月后,根系去除处理下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2.3%和33.4%,与对照处理(38.1%和38.7%)相比,分别降低了15.3%和13.1%;树种、处理、时间、树种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对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均有显著影响,2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在分解初期(0~8个月)差异显著,分解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凤林  张月全  陈爱玲  王珍  叶义全  曹光球  
以酸雨区不同配比的杉木、火力楠凋落物(A 1∶0、B 0∶1、C 1∶1、D 1∶2、E 2∶1)为对象,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物及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解300 d时不同配比杉、火凋落物分解速率排列顺序为处理B(27.93%)>处理D(25.99%)>处理E(24.55%)>处理C(21.78%)>处理A(21.07%).不同配比杉、火凋落物酶活性均高于表层土壤酶活性.不同配比凋落物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分解180 d时最高,在分解300 d时最低.表层土壤酶活性随分解时间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万才  闫文德  李忠文  梁小翠  
为了阐明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运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氮添加实验,研究CK (0 g N·m-2·yr-1)、LN (5 g N·m-2·yr-1)、MN (15 g N·m-2·yr-1)和HN (30 g N·m-2·yr-1)4个氮添加水平对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年的分解时间内,凋落物干质量的损失率在29%~52%之间,并且凋落枝比凋落叶分解更快;2)分解12个月后,CK、LN、MN、HN处理马尾松凋落枝的残留率均在60%以下,并且LN、MN和HN处理的干质量残留率分别是对照处理(CK)的1.07、1.10和1.13倍;3)分解12个月后,CK、LN、MN、HN处理马尾松凋落叶的残留率均在60%以上,并且对照处理(CK)的凋落叶干质量残留率是LN、MN和HN处理的1.02倍;4)氮添加促进了凋落枝中的C元素和凋落叶中N元素的释放,并且随着氮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有所增强,而对K、Ca、Mg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氮添加对凋落枝的分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氮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而对凋落物叶的分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氮添加对马尾松凋落物枝和叶的分解有不同的影响且与凋落物的初始元素含量有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东升  郑俊强  王秀秀  郑兴波  韩士杰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红松、蒙古栎、色木槭、水曲柳、紫椴的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定量模拟加水、加氮、凋落物量对凋落物分解和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氮处理对凋落物分解没有显著影响;凋落物量增多使分解率下降;加水处理显著促进水曲柳凋落物的分解。培养结束后,凋落物的氮质量分数增加、碳质量分数和C/N降低,凋落物残体的δ15N值因凋落物种类、水氮处理的不同而不同,δ~(13)C值下降;土壤的碳、氮质量分数增加,δ~(15)N值无显著变化,δ~(13)C值和C/N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卓男   李欣彤   张新军   马恬恬   李傲   赵金月   王瑞红   魏雨泉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在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分解动态,以西藏色季拉山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设置3 500、3 700、3 900、4 100 m等4个梯度海拔以及西北坡(阴坡)和东南坡(阳坡)2个坡向,开展为期2年的凋落物掩埋试验,采用Olson模型明晰凋落物的降解规律,并结合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和土壤理化性质探究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坡向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均随分解时间增加而下降,分解2年后不同海拔的质量残留率为36.65%~75.99%;凋落物分解速度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其中海拔3 700 m阳坡处分解速度最快、半衰期和周转期最短;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也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且木质素分解程度最大,对凋落物质量损失的贡献超过50%;土壤中碳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主要受坡向和凋落物分解时间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较小;海拔、坡向、分解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影响(P<0.01),土壤含水率和碳氮比也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为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规律及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强  郭瑞红  李东升  李东  李金功  朱保坤  韩士杰  
氮沉降和降水减少耦合作用对我国北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还知之甚少,通过常规的凋落物分解袋法进行了对照(CK)、施氮(N,50 Kg/(hm2·a))、降雨减少(RP,-30%)和降雨减少加施氮(RP+N)4个处理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叶凋落物分解和碳、氮元素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6.025~15.167年,椴树的分解速率最快,其次是蒙古栎,红松最慢,三者混合后分解率介于期间。分解系数结果显示:施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紫椴叶凋落物的分解;施氮对红松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分解则表现出抑制作用;降雨减少对分解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干旱情况下施氮后4种凋落物的分解系数介乎氮沉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承佳  袁访  卜通达  梁红  宋理洪  
[目的]揭示土壤动物在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深入认识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物-土壤系统养分的循环过程。[方法]采用凋落物袋法,以贵州中部地区喀斯特森林优势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圆果化香树和翅荚香槐)为研究对象,进行持续1年的原位分解,通过排序分析、随机森林模型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不同体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间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差异显著,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质量损失率最高,木本植物凋落物翅荚香槐损失率最低。一定范围内,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平均增加了24.89%的凋落物分解,中小型土壤动物作用(15.34%)大于大型土壤动物作用(9.55%);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在分解前期较后期大。从凋落物袋中共捕获土壤动物13 733头,分属2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前气门亚目、长角(虫兆)目、短角(虫兆)目、伪蝎目、中气门亚目、蚁甲科在凋落物分解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结论]除草本植物外,黔中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在凋落物的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在分解前期贡献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微  胡凯  党成强  陶建平  
本文综述了细根在凋落物层的觅食行为与策略,细根生长与凋落物数量、质量及分解过程的关系,细根生长与凋落物分解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等以期为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细根对凋落物分解的作用机制以及凋落物分解对细根生长的影响提供依据。一方面,凋落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细根生长,地上凋落物的数量影响细根的觅食行为,并驱动细根在凋落物层的生长动态,凋落物质量的差异也对细根的生长产生影响,不同性质的地上凋落物对细根的生长是促进还是阻碍主要取决于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养分以及多酚含量的正平衡或负平衡;另一方面,生长进入凋落物层的细根通过根际激发效应、养分吸收以及共生真菌等作用综合影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生活的细根对凋落物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剑芬  杨玉盛  陈光水  林鹏  谢锦升  
系统评述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的方法等。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既有物理过程,又有生物化学过程,一般由淋溶、自然粉碎、代谢作用等共同完成。凋落物分解过程先后出现分解速率较快和较慢2个阶段,元素迁移一般呈现淋溶-富集-释放的模式。凋落物分解主要受气候、凋落物性质、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气候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常用实际蒸散(actualevapotranspiration简称AET)作为指标。凋落物分解速率呈明显的气候地带性,与温度、湿度等紧密相关。从全球尺度来讲,凋落物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但在同一气候带内因AET变化较小,则起了主导作用。N、P和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