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8)
2023(10708)
2022(9492)
2021(9018)
2020(7645)
2019(17796)
2018(17898)
2017(34379)
2016(19127)
2015(21553)
2014(21565)
2013(21158)
2012(19654)
2011(17723)
2010(17738)
2009(16045)
2008(15631)
2007(13527)
2006(11950)
2005(10293)
作者
(56297)
(46622)
(46389)
(44062)
(29871)
(22267)
(21061)
(18342)
(17910)
(16829)
(16155)
(15725)
(14884)
(14697)
(14484)
(14266)
(13917)
(13694)
(13309)
(13250)
(11748)
(11589)
(11274)
(10758)
(10432)
(10326)
(10317)
(10228)
(9462)
(9308)
学科
(72085)
经济(71998)
管理(53668)
(49970)
(41902)
企业(41902)
方法(34557)
数学(29454)
数学方法(29069)
(19502)
中国(18741)
(18539)
(17739)
业经(16164)
地方(14582)
理论(13936)
农业(13021)
(12861)
(12595)
(12067)
贸易(12061)
(11655)
技术(11551)
环境(11451)
(11416)
财务(11349)
财务管理(11328)
(11173)
银行(11123)
教育(10976)
机构
大学(271597)
学院(268325)
管理(107439)
(99905)
经济(97516)
理学(93328)
理学院(92254)
研究(90932)
管理学(90481)
管理学院(90014)
中国(65615)
科学(59410)
(58873)
(46598)
(46292)
(45898)
业大(43020)
研究所(42923)
中心(40405)
(39000)
北京(37220)
财经(37151)
(36995)
师范(36654)
农业(36414)
(33735)
(33100)
(31809)
师范大学(29834)
技术(29275)
基金
项目(188936)
科学(147265)
研究(137158)
基金(135636)
(119224)
国家(118225)
科学基金(100408)
社会(83374)
社会科(78794)
社会科学(78772)
(74327)
基金项目(72849)
自然(66932)
自然科(65347)
自然科学(65326)
自然科学基金(64122)
教育(63220)
(63204)
编号(56327)
资助(55867)
成果(46386)
重点(42266)
(41343)
(39505)
课题(39209)
(39114)
创新(36399)
科研(36238)
教育部(34978)
计划(34754)
期刊
(107821)
经济(107821)
研究(77997)
中国(49283)
学报(46838)
科学(42286)
(41885)
管理(38260)
大学(34536)
(33460)
教育(33030)
学学(32301)
农业(29454)
技术(23218)
(20449)
金融(20449)
业经(17490)
财经(17240)
图书(16224)
经济研究(16155)
(14983)
(14525)
问题(14112)
科技(13955)
理论(13849)
(13247)
实践(12933)
(12933)
技术经济(12665)
业大(12382)
共检索到384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继银  吴继武  吴会明  焦晓红  
在江西进贤对八个油茶无性系通过十年的正规鉴定试验和生产性调查,评选出了7号(优树号:79-5)、3号(抚17)和2号(80-24)三个高产无性系以及1号(79-13)、6号(抚19)两个具有一定丰产潜力的矮化型无性系。经各项指标的检验和综合评定认为,7号、3号、2号三个无性系作为主栽系,1号、6号两个无性系作为配栽系较为合适。向生产上推荐的配置组合模式为:7号-3号-2号-7号-1号-6号,每个无性系一行,轮回栽植。用芽苗砧嫁接苗造林,株行距1.5 m×2.0 m(3 330/hm~2),在一般管理水平下,从四年生到八年生,该配置组合模式年公顷产油可依次达到169.5、210.0、289.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熊年康  吴孔雄  陈祥平  高学琴  邹示炎  
1986~1993年在闽侯桐口林场完成油茶低产林嫁接无性系改造面积30.13hm2。本文对1986年首批改造的0.13hm2低产林的改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1994年平均产油量261.756kg/hm2,比改造前增产6.76倍;比对照增产5.98倍。结合嫁接无性系改造进行的无性系测定,新筛选出闽15,闽75—8,闽75—7,闽84四个优良无性系,其平均年产油量567.000~716.400kg/hm2,果油率7.26%~9.22%;比参试平均值增产23.28%~55.76%;而且没有发现炭疽病危害果实。据对10个无性系间可配性测定结果表明:平均成果率21.1%,比对照成果率1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军  袁德义  谭晓风  邹锋  肖诗鑫  
为了研究海南油茶光合效率的高低及不同无性系之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筛选高光效的海南油茶无性系,以初步筛选的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海南2号’、‘海南6号’、‘海南9号’、‘海南18号’和‘海南19号’为试材,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光合-CO_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海南2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它4个油茶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海南18号’的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其它4个油茶无性系的蒸腾速率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9: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庄瑞林  黄爱珠  董汝湘  王德斌  陈永忠  蔡肖群  苏明媚  邓晓安  匡元玉  曾庆南  贾桂仁  
采用大树嫁接方法,选择40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全国区域性测定;经连续四年测产及果实品质测定,选育出赣_1(区4)、亚林_4(区24)等19个高产新品种。选出的新品种平均每公顷产油450 kg以上,比参试无性系均值高15%以上;比现有茶林产油高3~5倍以上。这是我国第一批经三轮选择、测定而选育出的高产新品种。同时,研究和解决了优良无性系造林搭配及可配性大小等问题。现已营造的大面积采穗圃及示范林,在造林和低产林改造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左继林  龚春  汪建平  周文才  温强  徐林初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油产量、果实经济性状及其脂肪酸组成成分为综合指标,评价了赣油茶各无性系品质,旨在为油茶良种选育及优中选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5个赣无性系的品质进行了比较与优劣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赣油茶各无性系间性状差异明显,达到中等强度的变异;评价油茶品质的11个性状指标中,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亚油酸、产油量和油酸起决定作用;品质优劣依次为赣石84-8,赣无1,赣无11,赣石83-4,赣抚20,赣无16,赣71,赣石83-1,赣6,赣无24,赣石84-3,赣8,赣兴48,赣55,赣永6,赣兴46,赣68,赣无15,赣70,赣无12,赣无2,赣77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胡1  2  陈隆升1  2  彭映赫1  2  陈永忠1  2  彭邵锋1  2  王湘南1  2  唐炜1  2  
摘 要:通过设计 31 个杂交授粉组合和 4 个自交授粉组合,研究了不同油茶无性系间的授粉亲和力,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间的授粉亲和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湘林 5( ♂ )× 湘林 67( ♀ ) 等 7 个组合具有较好的授粉亲和力,其座果率为 47.3% ~ 90.8%;湘林 5( ♂ )× 湘林 67( ♀ )、湘林 67( ♂ )× 湘林 5( ♀ )、湘林 3( ♂ )× 湘林 5( ♀ )、湘林 3( ♂ )× 湘林 5( ♀ ) 的授粉座果率分别为 90.8%、57.3%、86.5% 和 71.7%,湘林 5( ♂ )× 湘林5( ♀ ) 的自交座果率达到了 68.0%。因此,在造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忠  王德斌  刘欲晓  彭邵锋  粟粒果  陈隆升  
以油茶雄性不育无性系为材料,对其产量性状、遗传特性、开花和花粉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雄性不育无性系花粉粒有较多皱缩不规则形状,是发育不全或不够饱满的花粉粒,影响其萌发力,且花粉外壁厚度比可育优良无性系花粉外壁厚度薄;油茶雄性不育无性系并非完全不可育,而是其花粉活力远低于正常可育优良无性系;RAPD分子标记表明油茶雄性不育系的很多遗传性状与普通油茶有明显的区别,与优良无性系1,3,12的亲缘关系较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王玉娟  杨杨  
以油茶无性系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普通品种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新梢生长期对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日变化规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高产品种与中产品种为单峰型,普通品种为双峰型,普通品种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3个品种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04~10.879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305~318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24~53μmol.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永庆  姚小华  王开良  龙伟  林萍  任华东  
研究了不同树形油茶无性系的发枝和光合特性及对修剪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无性系的树形指数介于0.72 1.33之间,树形指数大小顺序为长林175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46号,长林175号、长林40号无性系树形直立,长林4号和长林46号无性系树形开张,长林53号无性系居中。与树冠下层和内层相比,树冠上层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且随着树形指数增大,新梢长度、新叶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总体上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树冠不同部位的新梢发枝量、新叶比差异逐渐变大,新梢长度的差异减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国武  钟文斌  乌云塔娜  谭晓风  杜天真  
采用ISSR分子标记,以1个普通油茶实生苗作为对照,对我国南方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6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11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4.44%。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0.419,其中优良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GD值相对较大,平均为0.58。聚类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与普通油茶实生苗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较准确地进行了各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常维霞  姚小华  
[目的]选育自交亲和无性系,以探明油茶自交亲和状况。[方法]采用自花套袋、人工自交及自由授粉3种处理,对50份油茶无性系材料的结实率、人工自交亲和指数(CI)、相对亲和指数及果实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存在高度自交不亲和性,属于自交少孕植物。自花套袋结实率最低,人工自交次之,自由授粉结实率最高。油茶无性系间自交亲和性存在广泛差异,参试材料自交亲和指数介于0 1.355 5之间,其中无性系0531号(CI=1.355 5)、0504号(CI=1.044 4)为自交亲和无性系,其它无性系均自交不亲和。参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自交亲和型(2%)、自交不亲和型(84%)和高度自交不亲和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王湘南  彭邵锋  马力  杨小胡  
为继续优化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以‘湘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的基质类型、2种不同规格的容器杯、2种嫁接部位、2种接穗类型、砧木所保留根系的长度以及接穗叶片的保留程度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与苗木长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以黄心土∶泥炭土∶河沙=2∶1∶1最适宜;容器杯规格以10 cm×12 cm最适宜;嫁接位置以胚芽最适宜;接穗类型以腋芽最适宜;叶片保留程度以留叶1/2最适宜。初步建立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为提高芽苗砧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长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禹博  樊军锋  梁军  周永学  李周岐  
【目的】从5年生69杨(从美洲黑杨中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天然杂种初选优良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中选出抗溃疡病的杨树新品种。【方法】在杨树溃疡病高发期的7月中旬和9月下旬,调查每株无性系距地面0.3~1.8m枝干上的病斑数及胸径,计算各个杨树无性系的感病率和感病指数。【结果】高度抗病的杨树无性系有03-南-2-21、03-北-27-1和03-北-3-1;抗病的无性系有03-南-5-11、03-南-1-13和03-南-4-24,高度感病的无性系有03-南-4-1、03-北-1-7、03-南-3-2和03-北-1-15。【结论】03-南-2-21可以成为速生抗病性好的杨树新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田丰  陈银霞  钟秋平  陈丹阳  陈泽鑫  曹林青  葛晓宁  周幼成  邹玉玲  
[目的]为探明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和品种精确配比。[方法]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4个良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授粉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不同授粉组合下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的差异,同时按照混料设计优化油茶品种配置模式。[结果]不同授粉组合在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均差异显著,异交授粉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自交授粉。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指标,长林53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是长林4号,长林3号、长林4号和长林40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均是长林53号。3个品种配置,采用长林4号(33.65%)+长林40号(26.18%)+长林53号(40.17%)时产油量最高。[结论]油茶在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利用花粉直感效应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通过选择授粉品种以及品种的比例配置,促进油茶高产高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敏  敖书飞  乌云塔娜  
油茶被认为自交不亲和树种,在优质丰产栽培中需要配置授粉品种。本研究以60个‘湘林’系列油茶无性系品种为对象,在品种开花物候期观察,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品种间授粉亲和程度的调查研究,建立了‘湘林’系列油茶品种的授粉品种配置模式。结果表明:60个‘湘林’系列油茶品种开花物候期主要集中在10月底开始到11月底,根据盛花期可分成3组;60个湘林系列油茶品种的花粉量大小存在差异,6800-200个/花药,花粉活力也存在差异,100%-57%;综合考虑盛花期、花粉量、花粉活力等因素,共分出3个授粉组合,在每个组合所预选的授粉品种中,根据其杂交授粉亲和程度,分别筛选出了1-5个、2-4个、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