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5)
2023(6309)
2022(5206)
2021(4646)
2020(3557)
2019(8097)
2018(7890)
2017(14491)
2016(7926)
2015(8769)
2014(8878)
2013(8788)
2012(8828)
2011(8243)
2010(8511)
2009(7818)
2008(7636)
2007(7031)
2006(6686)
2005(6361)
作者
(26094)
(21760)
(21740)
(20468)
(13942)
(10518)
(9786)
(8529)
(8418)
(8007)
(7618)
(7275)
(7243)
(7084)
(7018)
(6591)
(6582)
(6414)
(6286)
(6271)
(5697)
(5638)
(5309)
(5050)
(5049)
(5024)
(4942)
(4921)
(4605)
(4397)
学科
(39943)
经济(39904)
(20509)
管理(19884)
地方(16533)
中国(15245)
(14141)
企业(14141)
(12915)
业经(10690)
地方经济(9542)
农业(9199)
(9107)
方法(8391)
(8120)
金融(8120)
(7956)
银行(7931)
(7840)
(7766)
(7113)
技术(6934)
环境(6878)
发展(6842)
(6732)
数学(6612)
(6587)
贸易(6577)
数学方法(6533)
(6252)
机构
学院(119533)
大学(116601)
研究(49211)
(48211)
经济(47065)
管理(39989)
中国(37668)
理学(32888)
理学院(32365)
管理学(31691)
管理学院(31463)
科学(31351)
(27154)
(26673)
(26167)
研究所(23863)
(22152)
中心(21605)
(20580)
农业(20340)
业大(18977)
(18264)
北京(18055)
师范(18037)
(18014)
(17590)
(16938)
财经(16140)
科学院(15480)
技术(15207)
基金
项目(73063)
科学(56652)
研究(53744)
基金(49770)
(44151)
国家(43698)
科学基金(36233)
社会(33286)
社会科(31429)
社会科学(31425)
(31120)
基金项目(25869)
(25641)
教育(24193)
(22905)
自然(22396)
编号(21952)
自然科(21849)
自然科学(21842)
自然科学基金(21422)
资助(19995)
发展(18419)
成果(18277)
(18059)
重点(17147)
课题(17084)
(15470)
(14965)
创新(14450)
计划(13633)
期刊
(66305)
经济(66305)
研究(41098)
中国(33916)
(26481)
学报(21282)
科学(19323)
农业(18456)
教育(18145)
管理(17235)
大学(15941)
(15525)
(15058)
金融(15058)
学学(14858)
业经(12833)
技术(11259)
经济研究(10322)
(9248)
问题(8252)
财经(7978)
(6931)
科技(6489)
商业(6406)
世界(6335)
图书(6281)
(6150)
论坛(6150)
(6132)
(6094)
共检索到206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大为  周晓敏  白玉明  黄昊  Balakrishnan Prithiviraj  Donald L.Smith  
最新研究表明几丁质酯寡糖穴LCO雪对于豆科和非豆科植物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几丁质酯寡糖或经类黄酮刺激的大豆根瘤菌处理两个粳稻品种和1个玉米品种,观测其促进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10-9mol·L-1几丁质酯寡糖明显促进玉米的发芽。而对于参试水稻品种,各处理效果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琴  王志敏  
综述了禾谷类作物胚乳淀粉合成生化过程的近期研究进展,对淀粉合成关键酶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做了重点介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丽雯  张永清  
【目的】探讨春小麦、谷子、高粱、黍子4种谷类作物根系分布的空间几何构型特点和根系生长时空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盆栽、根管土柱栽培、铁丝网箱栽培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谷子、高粱、黍子、春小麦4种作物根系的生长规律。【结果】(1)4种供试作物根系的种子根数、次生根数、入土深度和根幅明显不同;根系最大入土深度为高粱>谷子>春小麦>黍子;最大根幅为高粱>黍子>谷子>春小麦。(2)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谷子、黍子、春小麦和高粱根系的根长与根重的增长均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3)4种谷类作物苗期主要以根系纵向下扎为主,根长与根干重呈明显的"T"字型结构;拔节期春小麦根长分布呈现近似"8"字型,其它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露  朱世城  郑好  沈祺达  王世贵  唐斌  
【目的】昆虫海藻糖酶能够调控几丁质代谢并控制蜕皮过程。本研究通过TRE表达被抑制后,检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蜕皮状况、几丁质含量及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和几丁质酶(chitinase,Cht)基因表达情况,探究不同的海藻糖酶(trehalase,TRE)在褐飞虱表皮中对几丁质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RNAi技术,以实验室饲养种群褐飞虱为材料,通过向其体内注射双链RNA(dsRNA)分别抑制单个海藻糖酶基因或同时抑制多个海藻糖酶基因,注射48 h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美娥  汪自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阎瑞香  张娜  关文强  于晋泽  
研究了重组几丁质酶对引起果蔬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为开发新型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途径提供参考。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测试根霉、灰霉、链格孢霉等果蔬采后腐烂主要病原真菌在重组几丁质酶作用下菌丝体和孢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重组几丁质酶对根霉等果蔬常见致病真菌菌落扩展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根霉、灰霉、拟茎点霉和毛霉的抑制效果很明显,对交链孢霉、粉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低。重组几丁质酶能够显著抑制根霉新生菌丝的生长,改变其顶端的生长情况。重组几丁质酶可有效抑制灰霉和根霉的孢子萌发,当酶液浓度达到0.40%时,抑制率达91%以上。重组几丁质酶对果蔬采后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抑制效果,在果蔬采后病...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沙莉  黄振吉  关雄  
研究了不同氮源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t)BRC-HZP7菌株产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几丁质的LB培养基和牛肉膏培养基中,菌株都能合成几丁质酶,最高酶活力分别为1368.72、103.39 U;在含2%(质量分数)几丁质的产酶培养基中添加酪蛋白,能有效提高产酶活力,最高酶活力为563.57 U;在产酶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脯氨酸、甲硫氨酸4种氨基酸,产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都大大下降,最高酶活力较对照分别下降了32.5%、33.7%、80.6%、82.6%,故推断氨基酸可抑制Bt合成几丁质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斌  张露  熊旭萍  汪慧娟  王世贵  
海藻糖为一种非还原性糖,广泛存在于细菌、藻类、真菌、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海藻糖被称为昆虫"血糖",源于该糖为昆虫血淋巴中的主要糖类物质,在昆虫生长、发育、蜕皮等正常生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昆虫的海藻糖先由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生成海藻糖-6-磷酸,然后通过海藻糖磷酸脂酶(treh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最终合成海藻糖,在能量需求时通过海藻糖酶(trehalase,TRE)降解为葡萄糖,用于能量供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道伟  余亚娅  潘碧莹  康奎  曾伯平  陈静  唐斌  
【背景】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在海藻糖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能够介导海藻糖代谢调控几丁质合成及昆虫发育。【目的】本研究通过抑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TPS的表达,检测RNAi沉默SfTPS效果,观察白背飞虱蜕皮状况,测定几丁质含量及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基因的定量表达,探究SfTPS在白背飞虱几丁质合成中的潜在调控作用。【方法】利用注射法RNAi技术,以实验室饲养多年的白背飞虱种群为试验材料,体外合成两个SfTPS(SfTPS1和SfTPS2)与GFP的双链RNA(dsRNA)后,分别注射到白背飞虱体内抑制TPS。首先,在dsRNA注射后48 h采用Trizol法提取白背飞虱的总RNA,反转录并合成第一链D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TPS表达沉默情况,以确定RNAi的效果;其次,测定dsRNA注射后48 h和72 h白背飞虱整体几丁质含量并对翅发育畸形虫体进行拍照;最后,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白背飞虱SfCHS在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分析SfTPS1和SfTPS2在几丁质合成调控中的作用。【结果】与注射dsGFP相比较,dsSfTPS1和dsSfTPS2的RNA注射后,能够促进SfCHS表达量上升,几丁质含量增加,白背飞虱成虫翅出现畸形。qRT-PCR结果显示,单个SfTPS dsRNA注射后本基因的表达能够被极显著抑制,与注射dsGFP相比,不足对照组表达量的30%,且单个SfTPS的dsRNA注射后,另外一个SfTPS表达同样显著下降;dsSfTPS1和dsSfTPS2注射后,白背飞虱成虫翅均为长翅,出现一定比例的翅卷曲等畸形情况,其后48 h和72 h产生一定的死亡率;几丁质含量检测发现,SfTPS1和SfTPS2的dsRNA注射后72 h,几丁质含量显著上升。与注射dsGFP对照组相比较,SfCHS1与SfCHS1a表达量在dsSfTPS1注射后72 h极显著上升,在dsSfTPS2注射后48 h和72 h时极显著上升,且dsSfTPS1和dsSfTPS2注射后SfCHS1b的表达极显著增加。【结论】SfTPS能够通过调控白背飞虱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来控制几丁质的合成,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价SfTPS在白背飞虱等昆虫中的调控作用并作为潜在控害靶标,为进一步开展和筛选有效的海藻糖合成酶抑制剂控制白背飞虱等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志成  易自力  蒋建雄  覃静萍  肖亮  储成才  
通过农杆菌介导,将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导入籼稻E32、9311、特青、盐恢559等4个栽培品种的愈伤组织中,经筛选与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基因组中.抗病性鉴定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抗稻瘟病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义  康国栋  张彩霞  张利义  郝玉金  丛佩华  
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世界上70%—80%的植物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几丁质是病原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种典型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当植物受到病原真菌入侵,位于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能够直接与几丁质及其寡糖相互作用并触发植物的免疫反应。近几年,随着植物几丁质受体的成功鉴定,其与几丁质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几丁质触发植物免疫的分子机理被广泛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为了较全面、系统地反应几丁质触发免疫研究的历史沿革、研究现状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汉寿  张益民  陈永萱  吴汉章  
油菜叶片经油菜菌核病菌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或水溶性壳聚糖处理后, 几丁质酶活性明显提高, 分别在处理后 1 d 和 2 d 达活性高峰, 比对照分别高5 倍和2 倍左右。被激发提高的几丁质酶表现为内切酶活性, 细胞间的几丁质酶比活力显著高于细胞内的酶比活力。菌核病菌侵染后的油菜叶片提取液经60% 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再通过再生几丁质柱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的几丁质酶, 经 S D S P A G E 显示单一的谱带,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000。纯化的油菜叶片几丁质酶能降解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细胞壁,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可抑制菌丝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宗兆锋  卫亚红  高利  薛洋  杨之为  
 对从土壤中分离到的58株放线菌进行了皿内拮抗试验及利用几丁质能力测定,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F104,F1052株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并测定了其对棉花枯、黄萎菌的离体和活体抑制作用。皿内观察发现,F104和F105均可寄生于棉花黄萎菌,F105还可寄生于棉花枯萎菌。平皿扩散试验结果发现,F104和F105的培养滤液无论经高温处理与否,均能使棉花黄萎菌呈现畸形菌丝,而经高温处理的F104还可使棉花枯萎菌表现为畸形菌丝。抑制靶标致病菌寄主活体定殖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F104和F105处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前接种防治黄萎病的作用,超前接种F105的间隔期与棉苗中枯萎菌的检出率呈负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定军  赵开军  周清明  罗宽  
为选育出高抗真菌病害的烟草新品种 ,利用叶盘法 ,通过农杆菌介导 ,将来自芥菜和橡胶的抗真菌蛋白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和 β 1,3 葡聚糖酶基因转入烟草品种K32 6和红花大金元 ,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 (MS +NAA0 .1mg/L +6 BA 1.0mg/L为芽诱导培养基 ,根诱导培养基为不含激素的MS)上进行不定芽和根诱导 ,共获耐卡那霉素再生苗 10 1株 .经PCR扩增检测 ,TB 1等 5 7株呈阳性 ,即已成功导入外源目的基因 .初步接种炭疽病菌和黑胫病菌结果表明 ,转基因植株后代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绍青  张舒平  闫巧娟  付星  江正强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耐热几丁质酶的嗜热菌株Z16,对其进行鉴定及产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结合形态学方法鉴定该菌为高温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violaceus)。通过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得到了最佳发酵产酶培养基:胶体几丁质5g/L,粉末几丁质10g/L,酵母浸粉1.25g/L,黄豆粉3.75g/L,吐温20 4g/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45℃培养60h。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最大产酶水平达5.5U/mL,比优化前产酶量提高了4.2倍,较高的产酶量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所产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性质提供了基础。该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