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1)
2023(5810)
2022(4795)
2021(4184)
2020(3147)
2019(7232)
2018(7061)
2017(13120)
2016(6980)
2015(7698)
2014(7788)
2013(7823)
2012(7768)
2011(7259)
2010(7545)
2009(6798)
2008(6693)
2007(6120)
2006(5715)
2005(5517)
作者
(21408)
(17917)
(17772)
(16664)
(11438)
(8543)
(7971)
(6898)
(6893)
(6479)
(6157)
(5958)
(5843)
(5795)
(5568)
(5450)
(5281)
(5122)
(5106)
(5087)
(4644)
(4443)
(4324)
(4139)
(4111)
(4095)
(3995)
(3962)
(3649)
(3548)
学科
(38501)
经济(38468)
(18130)
地方(16893)
管理(16650)
中国(14993)
(11837)
企业(11837)
(11591)
业经(10088)
地方经济(9872)
(8877)
农业(8311)
(7828)
金融(7828)
方法(7641)
(7512)
银行(7504)
(7440)
(6678)
贸易(6665)
发展(6607)
(6586)
环境(6556)
技术(6384)
(6337)
数学(6174)
(6137)
数学方法(6124)
(6048)
机构
学院(103295)
大学(100268)
(45174)
经济(44194)
研究(42291)
管理(35859)
中国(32433)
理学(29239)
理学院(28806)
管理学(28419)
管理学院(28200)
科学(24932)
(23263)
(21935)
(19987)
研究所(19532)
中心(18637)
(18331)
(17544)
(16262)
师范(16110)
北京(15531)
(15376)
财经(14685)
(14583)
(14052)
农业(13924)
业大(13702)
经济学(13496)
(13161)
基金
项目(62659)
科学(49306)
研究(48978)
基金(42567)
(36723)
国家(36318)
社会(31113)
科学基金(30600)
社会科(29519)
社会科学(29516)
(26470)
基金项目(22041)
(21596)
教育(21306)
(21136)
编号(20378)
发展(17476)
自然(17324)
(17141)
成果(16956)
自然科(16887)
自然科学(16885)
资助(16754)
自然科学基金(16552)
课题(15487)
重点(14535)
(13553)
(12842)
国家社会(12650)
创新(12601)
期刊
(61648)
经济(61648)
研究(36932)
中国(28321)
(18994)
管理(15460)
教育(15448)
科学(14094)
学报(13958)
(13656)
金融(13656)
(13640)
农业(13278)
业经(11988)
大学(10789)
技术(10011)
学学(9908)
经济研究(9884)
问题(7836)
财经(7104)
(6829)
(6234)
商业(6034)
世界(5865)
(5822)
(5752)
图书(5741)
(5636)
论坛(5636)
技术经济(5463)
共检索到179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宇  郑智  
2019年8月10—11日,由陆大道院士倡议,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人文与经济地理发展高层研讨会"。来自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北京政策研究室等单位的20余位知名地理学家与30余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昌贵  魏晓  
2010年12月11—12日,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高级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文—经济地理学者11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刘兴平副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国友  
2010年12月11-12日,全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高级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文—经济地理学者11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刘兴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国友  
2012年2月18日,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人文—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座谈会"。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陆大道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区域规划研究分会主任樊杰研究员、副主任张平宇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副主任周尚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明星  
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陆大道院士的提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组织召开的。来自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目的有两个:一是全面总结过去多年来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所取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育填  
面向"十二五"规划,人文—经济地理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来自全国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带头人围绕"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交流各单位对今后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性考虑,以及在"十二五"有关规划研制过程中,人文—经济地理学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地方和部门服务。迎接"十二五",人文—经济地理学要以"人—地系统"动力学作为学科发展的理论方向,以国家需求及国际趋势为学科发展方针,加强交叉学科的建设,革新研究方法。充分发挥人文—经济地理学战略咨询作用,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提交具有影响力的咨询研究和咨询报告,抓住机遇,使人文—经济地理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凤君  靳海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宁相   尹勇  
新时代经济地理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首家以经济地理命名学院揭牌仪式于2023年7月在湖南长沙举行。与会专家以新时代经济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分析了新时代经济地理学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经济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式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新时代经济地理学科研究要突出空间复杂化、区域具体化、应用实用化的特征,在研究范式上需结合地理大数据和开展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同时要加强多学科的融合发展,面向未来培养交叉型人才。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丁仁立  
审计署成都特派办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紧扣年度审计目标任务,坚持"三个到位",突出"三个重点",抓好"五个结合",扎扎实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确保活动有序有力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三个到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文瑜  梅士伟  
经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体制调整和重点建设,我国大部分高校完成了阶段性的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结构规模基本确定。今后5到10年成为大力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培育学科特色、形成学科优势、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除了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和条件建设,尤其需要重视学科质量与内涵、特色与优势、制度与文化等深层次问题,这要求高校要围绕学科规律和学科文化做文章,以更好的促进学科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周侃  孙威  陈东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在支撑国家科学决策、促进国土有序开发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人文—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地理学重视机理和过程研究而可能导致学科微观分化和人文化倾向的偏差,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对综合学科支撑体系建设的要求,阐释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综合价值,并对因素与机制、界面及过程、功能与结构、尺度及转换等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再认识。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空间均衡模型,阐述了面向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讨了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技术,以及将面状的功能地域纳入空间结构理论框架的学术创新要点。最后,结合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区域发展基础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针对学科相互替代所带来的挑战,提出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并举、计算机方法与实验方法兼备、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交叉研究创新与经典路径依赖相融的学科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小雷  雷军  段祖亮  杨兆萍  时卉  杨德刚  杨振  
文章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城市地理、旅游地理、乡村地理、人口和社会地理等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为国家和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在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背景下,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发展总目标,围绕干旱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复杂问题,创新干旱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开展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干旱区主体功能区划及城乡统筹研究、重点地区城镇化格局演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疆旅游全产业链研究,发挥学科的科学支撑作用,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为美丽新疆建设、为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正华  
2004年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创新管理体制,用新的“学科点管理体制”取代了“教研室管理体制”。“学科点”管理体制对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加速学科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和人才梯队建设必将产生巨大的保障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海民  徐海娇  
当前,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学术研究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理论,学科发展日臻成熟,问题聚焦本土创生、关注现实,学术队伍不断优化、协同创新,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教育理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一)坚守学科立场重构教育学的学科立场,要求教育研究恪守独特的价值取向、厘定研究的问题域、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此培育教育学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