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5)
2023(13503)
2022(11319)
2021(10052)
2020(8405)
2019(18400)
2018(17966)
2017(33088)
2016(17744)
2015(19399)
2014(18476)
2013(18232)
2012(16802)
2011(15346)
2010(15328)
2009(14436)
2008(13569)
2007(12018)
2006(10793)
2005(9691)
作者
(55362)
(46320)
(46272)
(43488)
(29542)
(22542)
(20522)
(18148)
(17826)
(16395)
(16209)
(15264)
(15197)
(14612)
(14423)
(14224)
(13868)
(13788)
(13453)
(13314)
(11898)
(11384)
(11341)
(10735)
(10619)
(10232)
(10062)
(10023)
(9541)
(9341)
学科
(88274)
经济(88187)
管理(50184)
(44007)
(34565)
企业(34565)
方法(30698)
数学(27161)
数学方法(26913)
地方(20800)
(20797)
(19942)
中国(19919)
(17624)
业经(17282)
(14402)
贸易(14396)
农业(14360)
(13943)
地方经济(13747)
环境(13691)
(13358)
(11149)
金融(11147)
(10790)
银行(10736)
(10530)
(10342)
财务(10318)
财务管理(10295)
机构
学院(255669)
大学(254057)
(110844)
经济(108742)
研究(96540)
管理(91648)
理学(79110)
理学院(78154)
管理学(76626)
管理学院(76196)
中国(70573)
科学(62456)
(55747)
(53637)
(51564)
(47288)
研究所(47257)
业大(45118)
农业(44730)
中心(42096)
(38537)
财经(37609)
经济学(34959)
(34850)
(34216)
北京(33297)
(32126)
经济学院(31210)
(31126)
科学院(30904)
基金
项目(177128)
科学(137423)
基金(128947)
研究(119342)
(117526)
国家(116634)
科学基金(97367)
社会(77723)
社会科(73713)
社会科学(73690)
(70118)
基金项目(67587)
自然(65195)
自然科(63683)
自然科学(63658)
自然科学基金(62538)
(59500)
教育(53159)
资助(52236)
编号(44989)
重点(41008)
(39662)
(37654)
(36951)
计划(35792)
创新(34807)
科研(34664)
成果(34435)
国家社会(33100)
课题(32227)
期刊
(127114)
经济(127114)
研究(72987)
学报(51993)
中国(51116)
(50590)
科学(44338)
大学(37127)
(36021)
学学(35898)
农业(35057)
管理(34399)
经济研究(22439)
(21029)
金融(21029)
技术(20140)
教育(19749)
业经(19672)
(19348)
财经(19137)
(16612)
问题(16221)
业大(14408)
(13793)
技术经济(13331)
(13217)
国际(12252)
农业大学(12235)
科技(12230)
世界(11960)
共检索到384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兴  廖育林  鲁艳红  王宇  聂军  曹卫东  
开展连续5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减量施肥下不同紫云英与稻草利用处理对洞庭湖地区紫潮泥双季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F100)相比,不同紫云英、稻草利用处理均能促进水稻增产、稳产,其中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的增产效果优于紫云英或稻草单独利用,协同利用处理中又以晚稻高茬稻草还田冬种紫云英(F80+HR+A)处理的效果更好。F80+HR+A处理的早、晚稻,5年平均产量较F100分别增产20.2%、11.9%,稻谷纯收益增加13.7%,边际成本报酬率为3.4元/元。早稻株高、每穗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会丹  鲁艳红  聂军  朱启东  聂鑫  曹卫东  高雅洁  廖育林  
为了探索紫云英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和适宜翻压量,利用连续11 a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GM_(22.5)(单施紫云英22.5 t/hm~2)、100%CF(常规施肥)及60%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将紫云英翻压量设15.0(GM_(15.0)),22.5(GM_(22.5)),30.0(GM_(30.0)),37.5(GM_(37.5)) t/hm~2 4个水平,研究化肥减施下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双季稻产量、氮磷钾积累量、氮磷钾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P<0.05),增幅分别为79.1%~91.1%,44.8%~50.7%,56.8%~64.7%。单施紫云英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5)。因此,在本试验施用60%化肥条件下长期翻压紫云英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及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提高双季稻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柯鑫  罗尊长  董春华  孙梅  洪曦  谢宜  周旋  刘杰  孙耿  
为探究化肥氮钾减施配合紫云英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与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化肥处理(100%化肥)为对照,研究紫云英协同晚稻秸秆还田下早稻减施20%,30%,40%化肥氮和同时减施40%化肥钾对双季稻产量、幼穗分化期倒三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SPAD)及早晚稻收获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减施比例下紫云英协同晚稻秸秆还田均能增强水稻光合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年产量,且以减施30%化肥氮、40%化肥钾处理(T4)效果较好。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T4的水稻年产量增加4.5%,早稻稻谷增产6.8%,倒三叶叶片Pn、Gs、Tr和SPAD值分别降低7.8%,23.9%,21.0%,9.5%,Ci提高19.5%;其晚稻稻谷增产2.0%,倒三叶叶片Pn、Gs、Tr和SPAD值分别提高27.0%,55.3%,14.8%,13.4%,Ci降低1.6%;早晚稻收获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研究结果,对指导双季稻田紫云英协同晚稻秸秆还田下化肥氮钾减施、水稻增产和地力提升有重要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聂鑫  鲁艳红  廖育林  程会丹  曹卫东  聂军  
采用11年(2008—2018年)绿肥定位试验,研究氮钾减施20%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15 000、22 500、30 000、37 500 kg/hm~2)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的早、晚稻产量显著增加,产量可持续指数提高,且减施氮钾20%翻压紫云英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间的11年平均产量和产量可持续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2018年的数据,与当地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施氮钾20%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能显著提高早稻生物量、氮素积累量、化肥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回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偏生产力)和晚稻稻草生物量、稻谷氮素积累量、总投入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回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适量氮钾减施翻压紫云英可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在本研究中,氮钾减施20%时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较适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聂鑫  鲁艳红  廖育林  程会丹  曹卫东  聂军  
采用11年(2008—2018年)绿肥定位试验,研究氮钾减施20%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15 000、22 500、30 000、37 500 kg/hm~2)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的早、晚稻产量显著增加,产量可持续指数提高,且减施氮钾20%翻压紫云英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间的11年平均产量和产量可持续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2018年的数据,与当地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施氮钾20%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能显著提高早稻生物量、氮素积累量、化肥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回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偏生产力)和晚稻稻草生物量、稻谷氮素积累量、总投入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回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适量氮钾减施翻压紫云英可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在本研究中,氮钾减施20%时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较适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海燕  鲁艳红  廖育林  聂军  周兴  谢坚  杨曾平  
采用7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种植制度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植株氮、钾吸收量及种植体系中氮、钾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化肥合理配施可提高早、晚稻产量,80%化肥与20%紫云英配施(20%GM)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早、晚稻两季总产较施100%化肥(100%CF)处理增产8.3%,其次为60%化肥配施40%紫云英(40%GM)处理,增产6.0%;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紫云英与化肥合理配施可促进早、晚稻对氮素和钾素的吸收,20%GM和40%GM早、晚稻稻谷和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兴  李再明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聂军  曹卫东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hm2);处理A1:紫云英(22 500 kg/hm2,下同)+100%化肥+100%磷肥;处理A2:紫云英+8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3:紫云英+6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4:紫云英+40%氮、钾肥+100%磷肥。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紫云英利用后化肥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CF相比,处理A2的早稻产量提高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国朋  曹卫东  白金顺  聂军  徐昌旭  曾闹华  高嵩涓  王艳秋  志水胜好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不同水稻土多年冬种紫云英配施化肥的培肥效应。【方法】在湖南紫潮泥、江西黄泥田双季稻区设置了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冬闲(CK)、紫云英(MV)、紫云英+40%化肥(MV+40F)、紫云英+60%化肥(MV+60F)、紫云英+80%化肥(MV+80F)、紫云英+全量100%化肥(MV+100F)、单施全量100%化肥(100F)共7个处理的稻田土壤有机质(OM)、可溶性有机质(DOM)含量及其光谱学特性。【结果】湖南紫潮泥土壤OM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DOM的荧光吸光强度明显高于江西黄泥田,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DOM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值则相反。土壤OM...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兴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徐文仕  涂赛军  聂军  曹卫东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稻两季总产量,其中减少20%和40%化肥施用量处理比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分别增产2.37%和3.34%,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处理的增产效果次之;②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增加水稻产值,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处理能增加水稻年平均产值3.0%,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的处理增加年平均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成兰  吕玉虎  刘春增  李本银  郭晓彦  聂良鹏  张琳  曹卫东  
为明确豫南稻区减肥、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11 a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22 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80%F)、22 500 kg/hm~2紫云英+60%化肥(G+60%F)、22 500 kg/hm~2紫云英+40%化肥(G+40%F)共5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年际变化趋势、变异系数(CV)、可持续性指数(SYI)及基于AMMI模型的施肥处理、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特征,综合评价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水稻年均产量,单施化肥较不施肥增产21.26%,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较不施肥增产19.55%~23.25%,以G+60%F处理水稻年均产量最高;施肥降低水稻产量变异系数,以G+40%F处理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G+60%F处理;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AMM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其稳定性参数(D_i)大小为:CK>G+80%F>100%F>G+60%F>G+40%F。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处理效果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蒙炎成  唐红琴  李忠义  蒲俊宇  钟菊新  董文斌  韦彩会  莫永诚  汤海玲  何铁光  
【目的】评价紫云英还田条件下化学氮(N)肥减施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探明水稻轮作紫云英的化学N肥替代潜力,为生产优质水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多年定位试验,设置常规施N(100%N)、紫云英还田配施100%、80%、60%和40% N肥(分别以MV+100%N、MV+80%N、MV+60%N和MV+40%N表示)及不施N肥(对照,CK)6个处理,在水稻抽穗期测定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等光合指标,在收获期考种测产并检测稻米的品质指标。【结果】与CK相比,紫云英还田配施100%、80%、60%和40% N肥均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的SPAD值、P_(n)和G_(s)(P0.05,下同);在水稻产量及性状方面,MV+100%N处理、MV+80%N处理和MV+60%N处理分别较100%N处理增产12.06%、7.72%和6.64%,但水稻产量及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和结实率等与100%N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在稻米品质特征方面,MV+100%N、MV+80%N和MV+60%N处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与100%N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但MV+80%N和MV+60%N处理的稻米蒸煮品质显著高于100%N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可通过提高水稻的SPAD值、P_(n)和G_(s)改善水稻产量性状,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结论】紫云英还田条件下配施100%、80%、60%和40%N肥均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的SPAD值、P_(n)和G_(s)等光合指标和水稻产量,其中紫云英还田配施80%N肥或60%N肥对改善稻米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的效果均较佳,可在优质水稻生产中参考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琳   杜光辉   史鹏飞   丁丽   张丽霞   聂良鹏   凌敬伟   潘兹亮   吕玉虎  
依托长期种植翻压紫云英定位试验,探讨豫南稻田在翻压紫云英作绿肥的情况下对后茬作物水稻养分吸收、养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并由此确定紫云英鲜草的最佳翻压量。试验设置CK(不施肥)、CF(常规施化肥)以及紫云英鲜草翻压量分别为22.5,30.0,37.5,45.0,52.5,60.0 t/hm~2,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常规施化肥和翻压紫云英处理分别增加稻谷产量21.72%和19.23%~29.20%(P<0.05)。在所有紫云英翻压处理中,紫云英翻压量为52.5 t/hm~2时,稻谷氮、磷、钾含量和养分吸收量最高,但继续增加翻压量,稻谷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紫云英翻压量为37.5~60.0 t/hm~2时,水稻地上部氮磷钾素累积量显著高于CK(P<0.05)。与CF相比,紫云英翻压22.5~37.5 t/hm~2显著提高水稻磷、钾素养分利用效率及磷、钾素偏生产力(P<0.05)。因此,在豫南地区,长期紫云英翻压22.5~37.5 t/hm~2时有利于水稻稳产以及增加水稻对氮磷钾素的吸收,提高水稻氮磷钾素养分利用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艳芹  黄国勤  
紫云英是南方稻田重要的绿肥作物,翻压还田后可替代部分氮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基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与方法,选取农产品供给、气体调节、土壤养分累积和水分涵养4类服务功能,对紫云英翻压配施不等量氮肥各处理下的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后配施氮肥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与冬闲处理相比,冬种紫云英处理下的农产品总产出增幅达7.56%~20.83%,气体调节功能价值增幅为21.64%~37.61%,水分涵养功能价值增幅为8.74%~26.26%,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增幅15.15%~41.39%,尤其以紫云英与氮肥配施效果较好,其中紫云英+优化施氮处理在农产品供给总价值、产投比、气体调节功能价值、涵养水分价值等方面最高。该研究初步核算了紫云英配施不等量氮肥条件下的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有利于全面认识冬种紫云英的综合效益,为种植绿肥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峰  周方亮  黄雅楠  徐永昊  成莉娟  耿明建  黄丽  
以湖北省武汉市紫云英、秸秆还田及不同化肥施用量的12个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添加2%和4%紫云英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紫云英种植还田(MV)、水稻秸秆还田(S)和化肥减施(40%~100%NPK)对水稻土表层土壤(0~20 cm)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紫云英与秸秆不还田与不施肥的对照(CK)处理,紫云英、秸秆还田下施用40%~100%化肥均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增幅分别为3.98%~46.49%、4.46%~35.88%、3.59%~35.77%;单独种植紫云英还田处理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在配施秸秆、施用化肥后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各养分含量在80%化肥施用量下最高。与不添加紫云英处理相比,添加2%和4%的紫云英处理均能有效提高土壤pH以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颗粒有机碳的含量,增幅随着紫云英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均  谢桂先  刘强  田昌  谭力彰  李旭  何石福  石敦杰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磷肥减量施用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P2O5施用72~90 kg/hm2、晚稻P2O5施用48~60 kg/hm2能促进水稻生长和分蘖,改善水稻的光合特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磷肥利用率;与常量磷肥处理(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90、60 kg/hm2)相比,磷肥减量10%(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81、54 kg/hm2)和磷肥减量20%处理(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72、48 kg/hm2)的早、晚稻不减产,磷肥利用率提高4.37%~24.29%,磷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39~4.27 kg/kg;磷肥减量30%(早、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