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8)
2023(5124)
2022(4200)
2021(3529)
2020(2900)
2019(6323)
2018(6092)
2017(11873)
2016(6001)
2015(6723)
2014(6731)
2013(6865)
2012(6883)
2011(6551)
2010(6932)
2009(6707)
2008(6336)
2007(5766)
2006(5506)
2005(5321)
作者
(18849)
(16042)
(15897)
(15298)
(10301)
(7499)
(7212)
(6104)
(6064)
(5759)
(5694)
(5270)
(5240)
(5135)
(5026)
(4914)
(4612)
(4536)
(4490)
(4122)
(4039)
(3883)
(3781)
(3683)
(3653)
(3600)
(3335)
(3127)
(3095)
(3032)
学科
(55220)
经济(55191)
管理(16564)
地方(15347)
方法(13856)
(12483)
数学(12053)
地方经济(12046)
数学方法(11996)
中国(10282)
(9419)
企业(9419)
(9188)
业经(8762)
(7724)
环境(7210)
(6956)
金融(6956)
经济学(6822)
(6605)
(6187)
贸易(6183)
(6005)
(5902)
(5897)
产业(5855)
(5714)
银行(5712)
(5710)
(5700)
机构
大学(100821)
学院(100311)
(58745)
经济(57815)
研究(42542)
管理(34350)
中国(31652)
理学(28623)
理学院(28258)
管理学(27945)
管理学院(27735)
(23696)
(21558)
科学(21443)
(21436)
经济学(20260)
研究所(19153)
财经(18686)
经济学院(17897)
中心(17644)
(16882)
(15246)
(15008)
北京(14129)
财经大学(13682)
科学院(13152)
(12999)
师范(12942)
(12611)
社会(12537)
基金
项目(58768)
科学(47066)
研究(44281)
基金(44094)
(37925)
国家(37658)
科学基金(31964)
社会(31767)
社会科(30237)
社会科学(30229)
基金项目(22015)
(21228)
教育(18812)
资助(18351)
自然(17761)
(17522)
自然科(17332)
自然科学(17330)
自然科学基金(17049)
编号(15899)
(14786)
国家社会(14232)
(14143)
经济(14027)
重点(13595)
成果(13466)
(13432)
发展(12830)
(12692)
中国(12293)
期刊
(74820)
经济(74820)
研究(38356)
中国(19497)
(17281)
管理(15456)
经济研究(13691)
科学(12341)
学报(11936)
(11694)
(11265)
金融(11265)
财经(10738)
大学(9681)
(9545)
问题(9536)
学学(9280)
技术(8742)
业经(8624)
国际(8211)
(8146)
世界(7788)
农业(7772)
技术经济(7293)
教育(6602)
统计(6344)
经济问题(5916)
经济管理(5832)
经济学(5328)
(5294)
共检索到169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卢锋  陈建奇  杨业伟  
全球经济虽在2010年较快苏复,然而随着各国刺激经济措施不同程度退出或力度减弱,最近两年全球经济呈现增速回落态势:美国经济方向感暂失;欧洲经济处于双重危机之下;日本经济稳态低增长趋势难改;资源出口国的增长受制于商品景气行情;中国经济目前虽然有较大选择能动性,但也面临减速调整。中国需要趁势调整,力推改革,培育自主性景气增长基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王静文  
2023年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转段红利释放完毕,需求不足和内生动力偏弱逐渐成为复苏的主要掣肘,经济增速呈边际放缓态势,物价则面临“类通缩”压力。6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下调OMO、SLF、MLF、LPR利率,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显示出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开始发力。笔者认为,2023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将受到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扭转预期尚需时日,经济难以明显反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刚  杨白冰  
2018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表现良好,经济逐步回暖。一方面,工业内部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民间投资显著回升,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稳中有升、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另一方面,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态势明显,经济景气指数不断向好,PMI指数保持在景气区间,消费者信心指数仍位于景气区间。总体上看,中国经济上半年增长较高,下半年将有所下降,全年将呈现出"前高后低"趋势。本文据此提出下半年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并对未来经济走势做出展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通过对200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投资周期、消费周期、信用周期、价格周期和对全球经济周期的分析,本文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预测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周期的高位,投资要求拉动作用在减弱,产能释放所引起的生产过剩风险在增大,有可能导致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受供给面影响,通货膨胀仍会持续,但不表明经济出现过热。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维持10.5%以上的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在5%~6%之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张宇贤  王远鸿  牛犁  闫敏  邹蕴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尽管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但是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良好,但增速出现放缓趋势。各国增长态势分化。下半年以来,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明显下滑,贸易紧张局势持续,金融环境进一步收紧。发达经济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进入平顶期,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脆弱性凸显,倚重大宗商品出口的经济体的复苏前景不确定性上升。展望2019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国际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当地时间3月11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经构成全球大流行"。截至2020年3月23日,全世界已有18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确诊病例。面对如此肆虐的疫情大流行,很多国家措施严重滞后,甚至根本没有应对预案,居民更是重视度不够,感染人数呈指数级增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敬琏  
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在这里我讲六点意见。 1、对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应如何评价。今年上半年事态发展已非常明显,经过这一段的讨论,现在争论已不太多了。是否可用一两个月以前统计局发言人的一句话——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释放——作为判断?我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淑英  
宏观经济形势可能影响企业的目标营运资金需求及其调整速度。以我国2003-2013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目标营运资金需求,营运资金实际需求量会向目标营运资金需求量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企业的目标营运资金需求量有显著的影响,企业营运资金需求在经济上行期的调整速度较慢,在经济下行期则调整速度较快;有融资约束企业的营运资金需求量调整速度比无融资约束的企业慢,但在经济上行期,有融资约束企业的营运资金需求量调整速度更快。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文进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运行是由微观机制决定的。本次经济衰退是我国经济自身调整的需要,但因强劲的外部需求和畸形的投资扩张延缓了约两年时间,由此加深了潜伏已久的衰退力量,而持续的紧缩政策更是火上浇油。从整个企业成本收益的关系看,近两年内,成本的下降要慢于收入的减少,因而经济会在利润下降中继续衰退,但力度会逐渐减轻;两年后,成本的下降会快于收入的减少,甚至出现成本下降与收入增加的情况,故经济又会在利润回升中增长。此外,研究发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可能要滞后于欧美国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卓志  
2010年我国保险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保费收入大幅增长,保险在新领域内亦稳步推进,市场竞争结构有所改善,资金运用收益增加,行业资产总额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2011年,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将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我国保险市场将遵循"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保健康、严监管促发展、建秩序育诚信、推改革求创新"的基本方向,继续推进战略性调整和转型,保险业不仅规模继续增加而且理性竞争、市场秩序、资本约束与监管等方面,将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泽  向晓岚  刘斌  
2002年一季度,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继续实施,以及世界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增长扭转减缓之势,在平稳运行中增幅扩大。工业生产增速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猛,国内市场销售稳定发展,进出口保持增长,利用外资数额进一步加大,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低位运行。从全年看,若不出现大的事件,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态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扬  
当前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经济恢复过程缓慢,国际局势依旧动荡不安。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尚需时日,投资仍是近期关注的重点。国内外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将会面临很多全新的挑战,但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