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0)
- 2023(5036)
- 2022(3896)
- 2021(3557)
- 2020(2863)
- 2019(6114)
- 2018(6030)
- 2017(11076)
- 2016(5546)
- 2015(5845)
- 2014(5114)
- 2013(4738)
- 2012(4322)
- 2011(3764)
- 2010(3755)
- 2009(3469)
- 2008(3283)
- 2007(3050)
- 2006(2546)
- 2005(2105)
- 学科
- 业(24108)
- 管理(23512)
- 企(22141)
- 企业(22141)
- 济(18440)
- 经济(18429)
- 技术(13549)
- 技术管理(11210)
- 业经(6915)
- 中国(6758)
- 方法(5459)
- 财(5297)
- 农(5042)
- 划(4777)
- 产业(4769)
- 制(4410)
- 银(4251)
- 银行(4246)
- 地方(4133)
- 行(4080)
- 理论(4008)
- 数学(4005)
- 数学方法(3959)
- 环境(3859)
- 农业(3723)
- 信息(3591)
- 融(3570)
- 金融(3570)
- 策(3556)
- 总论(3545)
- 机构
- 学院(69890)
- 大学(68104)
- 管理(31036)
- 济(30610)
- 经济(30111)
- 理学(26927)
- 理学院(26691)
- 管理学(26436)
- 管理学院(26276)
- 研究(21812)
- 中国(16758)
- 财(13603)
- 京(13447)
- 科学(11454)
- 江(10993)
- 财经(10499)
- 中心(10244)
- 经(9559)
- 所(9229)
- 经济学(9123)
- 商学(9115)
- 商学院(9009)
- 州(8753)
- 院(8431)
- 范(8404)
- 师范(8348)
- 北京(8279)
- 研究所(8256)
- 经济学院(8073)
- 业大(8025)
- 基金
- 项目(49184)
- 科学(41290)
- 研究(39096)
- 基金(35824)
- 家(30557)
- 国家(30275)
- 科学基金(27749)
- 社会(26771)
- 社会科(25486)
- 社会科学(25481)
- 省(21096)
- 基金项目(19170)
- 创(18092)
- 教育(17680)
- 划(16817)
- 自然(16463)
- 自然科(16182)
- 自然科学(16180)
- 自然科学基金(15954)
- 创新(15663)
- 编号(14770)
- 资助(12023)
- 业(11795)
- 发(11464)
- 新(11413)
- 国家社会(11339)
- 成果(11301)
- 制(11062)
- 重点(11021)
- 课题(10855)
共检索到106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旸
3月5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定为7.5%,这是8年来GDP增长预期首次低于8%。汇丰随后于22日发布的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8.1,连续五个月低于50,表明制造业已有放缓迹象。不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民间,中国经济减速已经成为共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约翰·H·马金 黄懿杰
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年底的9.2%降低至将近7%,中国经济在之后能否重新振作取决于外需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以及中国的政策,特别是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减速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标志,包括3月份制造业指数的下降。汇丰银行公布的3月份PMI指数为48.3,是四个月以来的最低;有趣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敬琏
中国经济长期问题的症结在于增长模式过于粗放。中国必须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模式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到依靠效率提高的转型。而要实现这一转型,一个决定性的条件就是通过改革,消除转型的体制性障碍和建立起能够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只有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化、法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才有可能实现;舍此,绝无他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中国经济经过2012、2013到2014年3年的7.5%保卫战,2014年增长速度将低于7.5%,2015年经济将继续减速到7%。经济增长速度处在明显的"换挡"阶段。这一减速换挡期称之为"新常态",即处于经济结构、体别和政策的持续调整阶段。"新常态"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通过减速期间加速体制改革和存量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面转型。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刘梦 刘杨
利用DEA方法下的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各省全要素生产率演进以及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指数,基于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的面板门限回归,重点考察了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水平门限前后对出口的作用变化。研究表明:对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技术进步作用不显著,效率改进是促进出口的重要要素来源;当经济发展突破门限后,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同时呈现对出口增长的强劲促进作用,而忽视两者间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当前出口减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人口红利与外商直接投资作用式微,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作用增强。随着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和东西部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根据地区经济情况,重视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演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谢国忠
这个会我每次都来,我每次讲的主要都是对下一年的看法,2005年我说我觉得下一年是能混过去,就是应该还行,结果2006年还是个挺旺的一年,出了不少事,但是还是挺旺的,IMF预测2006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是5.1%,比上一年还高一点,5%的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了,周期是从2003年开始的。连续四年都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件好事情,但是我对经济的看法这几年有个变化,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我曾经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竞争力导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锋
2012年二季度我国GDP季度同比增速"破8",此后九个季度在7.5%上下波动,近来部分经济指标再度走低,如1~8月固定投资同比增速降至接近实施刺激计划以来最低值,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比7月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创2011年3月以来最低。8月出口进口增速降至2.3%,当月贸易顺差增至近500亿美元,显示内需较弱,金属原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引发煤体"大宗商品雪崩钢价跌入无底洞"之类报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中国经济由工业化阶段的资本驱动增长方式,朝城市化阶段效率驱动增长方式的转变,蕴含了较大的经济过快减速风险。风险1:收入格局再调整导致的过快减速风险。中国长期增长曲线弹性参数逆转及向发达经济增长阶段的收敛,是一种渐进趋势。作为抑制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蕴含的过快减速值得重视。刘树成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袁富华 陈昌兵
本文通过引入知识部门,在结构上重新定义生产函数,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要素供给的作用。研究发现,为了突破结构性减速的阻碍、实现可持续增长,以知识部门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供给,成为能否跨越发展阶段的主导力量。因应城市居民收入提高之后发生的需求升级,知识部门围绕科教文卫体等提升"广义人力资本"消费支出的现代服务业建立起来,知识部门的生产消费过程,也是人力资本提升和创新内生化的过程。知识部门自身不仅具有内生性,而且以其外溢性促进传统工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结构升级,以此打通消费和生产一体化,在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推进未来中国创新增长。在物质资本驱动增长动力减弱的困境下,重视消费对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申洋 郭俊华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引起的"结构性减速"现象,本文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禀赋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效率-经济增长"的逻辑,从结构变迁的循环累积、禀赋结构需求和比较优势三个角度分析其理论机理,并从软硬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业与人力资本角度阐释对产业结构服务化效率损失的补偿机理。随后利用2003-2016年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模型与门槛回归对上述结论检验,结果发现,产业结构从工业化到服务化的变迁过程对生产效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并通过生产效率使经济呈现从"结构性加速"到"结构性减速"的变化趋势;整体上生产性服务业不能对产业结构服务化造成的效率损失进行补偿,但对省会与副省级城市的效率补偿有一定积极作用;硬基础设施、市场化和政府干预则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补偿产业结构服务化过程中的效率损失,但人力资本不能对效率损失进行补偿。上述结论具有政策含义:在我国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的情况下,应坚持实施"工业化"战略,由提高工业产值转变为提高工业生产率,以补偿产业结构服务化造成的生产效率损失。另外,服务业内部结构应不断向生产性服务业倾斜。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王火灿 黄志瑾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2012年4月12日公布的世界贸易报告概要,世界贸易在经历了2010年高达13.8%的恢复性实际增长之后,2011年贸易增速却锐减至5%,预计2012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将继续放慢至3.7%。该报告指出,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遭遇一系列震荡(包括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大地震和泰国洪灾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动荡等)之后,已丧失了增长的动力。2011年,中国经济和贸易虽然仍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但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对中国经济和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正面临许多变化和挑战。
关键词:
世界贸易 WTO 回顾 展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华民 周鹏
美国经济继 1 0年快速增长后增长减速 ,是由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原因造成的。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 ,将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可能是中国对内进行结构调整、对外开放资本项目的一个较好机会。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增长减速 国际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翔
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不难看出长期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是由结构演进至均衡路径逐渐达成的过程。通常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经济追赶阶段,其主要由前期结构变动所引起的。第二,为均衡增长阶段,其主要是由后期要素以及产出比例逐渐稳定所带来的。现代经济学理论指出,国家经济发展初期,产业结构逐渐由服务业与工业替代,由于农业生产率明显低于服务业与工业,使得产业结构过渡时期劳动力会促使经济飞速增长,出现"结构红利"。然而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长宝 何蔓莉 许陶然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行为减速实现体能恢复和精神重塑已是大势所趋,"慢"消费也应运而生。尽管当前围绕消费者减速已有一些探索,但对其内涵及内在机制仍缺乏系统梳理。本文运用Scoping Review的方法,以2001年至2021年1月的国内外92篇文献为研究样本,在明晰消费者减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前因、影响因素以及后效进行了回顾,并据此总结了消费者减速的内在机制。未来,仍需进一步总结消费者减速的理论体系,丰富减速研究的应用场景,重视中国情境下的本土研究并关注数字媒介对消费者减速体验的影响,从而使理论研究与消费实践更匹配且更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