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2)
- 2023(4621)
- 2022(3719)
- 2021(3439)
- 2020(2875)
- 2019(6453)
- 2018(6332)
- 2017(11555)
- 2016(6533)
- 2015(7528)
- 2014(7399)
- 2013(7577)
- 2012(6906)
- 2011(6016)
- 2010(6064)
- 2009(5594)
- 2008(5859)
- 2007(5513)
- 2006(5008)
- 2005(4706)
- 学科
- 管理(33663)
- 业(31387)
- 企(25903)
- 企业(25903)
- 济(24838)
- 经济(24823)
- 方法(12922)
- 技术(11483)
- 数学(10875)
- 数学方法(10821)
- 财(9330)
- 农(8574)
- 务(7020)
- 财务(6996)
- 财务管理(6981)
- 中国(6788)
- 企业财务(6628)
- 农业(6563)
- 技术管理(6378)
- 业经(6114)
- 划(6111)
- 劳(5388)
- 劳动(5370)
- 制(5125)
- 理论(4591)
- 学(4588)
- 策(4579)
- 环境(4431)
- 经营(4421)
- 人事(4385)
- 机构
- 学院(94523)
- 大学(94265)
- 管理(40952)
- 济(40522)
- 经济(39594)
- 理学(33230)
- 理学院(32933)
- 管理学(32544)
- 管理学院(32335)
- 研究(30848)
- 中国(25745)
- 京(20985)
- 财(19030)
- 科学(18918)
- 农(18359)
- 所(16419)
- 江(15959)
- 业大(15834)
- 中心(14944)
- 研究所(14788)
- 农业(14546)
- 财经(14216)
- 经(13004)
- 北京(12905)
- 省(12577)
- 州(12404)
- 经济学(12230)
- 技术(11990)
- 经济管理(11124)
- 经济学院(10994)
- 基金
- 项目(60749)
- 科学(47748)
- 基金(44308)
- 研究(43033)
- 家(39568)
- 国家(39277)
- 科学基金(33629)
- 社会(27419)
- 社会科(26213)
- 社会科学(26206)
- 省(23882)
- 基金项目(22946)
- 自然(22104)
- 自然科(21628)
- 自然科学(21627)
- 自然科学基金(21257)
- 划(19702)
- 教育(19588)
- 资助(18482)
- 编号(16733)
- 重点(13531)
- 创(13488)
- 部(13479)
- 创新(12828)
- 发(12610)
- 成果(12509)
- 国家社会(11964)
- 业(11824)
- 科研(11650)
- 课题(11424)
共检索到153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述英
文章从生产劳动实践引发理论演变的方法论重新定义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劳动价值论 服务价值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富胜
国内学者对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 ,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目的的变化使西方学者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采取了新的标准。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为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演进 ,劳动的生产性对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需要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外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是劳动能力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关系和方式的简称。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碧霞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2)用什么方法来综合计量国民经济生产劳动总成果。本文从经济理论建设的要求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现实需要两方面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卢荻 李思沛 高岭 李雯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榨取模型引入新古典增长核算模型,构造了纳入劳动强度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并基于2001-2017年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市场产出变化并非主要来源于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二者未形成较大的推动作用;劳动强度增长率波动明显,尤其是2004年后,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是非劳动要素投入,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物质资本投入,但自2008年起,二者的增长趋势却出现明显下滑。在考虑企业实际工资最优化及教育对人口素质的影响后,研究结果未发生显著改变。本文拓展了传统的增长核算模型,研究结果不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属于纯粹的投入驱动型增长模式”的观点,适时地回应了人口红利论和劳动压榨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小瑛 张宇平
机器人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核心设备,在其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将伴随着就业的创造与破坏,从而深刻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工作时长的变化是构成劳动供给的重要方面,深入分析机器人的普及与员工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充分地认识机器人的就业效应。文章放宽了工作时长同质性的假设,构建“机器人-工作任务”模型刻画机器人的引入对员工工作时长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机器人的使用将缩短非常规任务工作时长,对常规任务工作时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使用2021年广东省“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对机器人的工时效应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机器人的使用延长了员工日工作时间以及周工作时间,且工作时间延长的效应主要反映在普通职位、低学历与新生代三个较为弱势的员工群体中。工作时间的延长主要由机器人破坏原有岗位的替代效应、催生新生岗位的创造效应与实现生产扩张的规模效应引起,三种效应所产生的新旧更替压力与规模扩张需求大于机器人技术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作用,使得员工需要工作更长的时间。进一步分析对工资的影响发现,机器人的引入对平均小时工资的影响不显著,但会通过增加工作时长和员工加班工资提高个人月工资,并可能导致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变大。
关键词:
机器人 工作任务 就业效应 工作时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萧宗六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已经确定下来,并且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就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在出台之前,经过长达十年的酝酿、讨论和辩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作润 郑礼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相结合”)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104页)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相结合”的认识具有差异性,“相结合”的内容、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今天,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面前,我们讨论“相结合”问题,似乎应在更大的视野背景中,即以客观社会现实要求为主线索说明相结合的内容、要求与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汤在新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为社会生产新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物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劳动,或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并提出服务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界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非生产劳动,阐明了现阶段智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及在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新价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岭 翟润卓 唐昱茵
经过19世纪的“革命世纪”,超时劳动在20世纪初露端倪后,在21世纪席卷众多国家,包括以高福利著称的北欧。超时劳动的现象普遍性和问题严重性迫切需要提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视角的劳动供给理论不能区分“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而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榨取思想。本文首次系统地整合了马克思的经典劳动强度理论,并通过对马克思之后的劳动强度理论的批判性分析,提出了回归马克思的劳动强度理论建模思路。把马克思的劳动强度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构建纳入劳动强度的经济增长模型,有望探索出与适度劳动强度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田文平
包钢发展近60年,沉积下来了一定的冗员问题,没有合适的时机,冗员问题很难解决。随着包钢钢铁产业结构性调整,近年新上项目增多,人力资源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缺口。因此,包钢通过先进工具和方法消除浪费、提高效率、优化工艺,有重点地进行了岗位优化和员工队伍精干,部分人员分流到新上项目,从而提升了全公司的人工成本管理水平。由于岗位定员优化和人员分流,原岗位的部分职工认为劳动强度增加,特别是矿山企业的部分体力劳动岗位职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钱津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纪念日。对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学术界的最好纪念。笔者经济学的研究就起步于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并曾出版过《简纲》和《学习指南》两部著作。我的代表作《劳动论》《劳动价值论》《劳动效用论》均是在研究《资本论》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屈炳祥 魏彩霞
本文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各卷中的论述,认为只有那些既能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又能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或净产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依据这一规定,作者认为服务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文章还运用这一原理对王述英老师关于“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一说提出了商榷意见。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服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永志
新技术革命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劳动过程的某些新变化 ;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进一步分离 ;生产过程的分工协作关系和生产经营管理进一步发展。新技术革命也引发了劳动与资本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 ;劳动与资本变换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进一步强化 ;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进一步深化。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 ,因为整个物质生产过程的根本性质没有变 ,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没有发生根本的质变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实质依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关键词:
新技术革命 资本主义 生产劳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凌同光
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要认真领会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并特别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于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上海市开设和不断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的实践和认识,谈谈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体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