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1)
2023(12837)
2022(10986)
2021(10291)
2020(8723)
2019(19799)
2018(19519)
2017(36883)
2016(19990)
2015(22189)
2014(21776)
2013(21328)
2012(19494)
2011(17426)
2010(17492)
2009(16146)
2008(15745)
2007(13669)
2006(12084)
2005(10852)
作者
(56167)
(46990)
(46769)
(44677)
(29959)
(22557)
(21068)
(18158)
(18035)
(16757)
(16346)
(16063)
(15142)
(14747)
(14732)
(14562)
(13837)
(13783)
(13596)
(13535)
(11630)
(11514)
(11424)
(10903)
(10626)
(10558)
(10555)
(10239)
(9444)
(9387)
学科
(76216)
经济(76083)
管理(64190)
(58065)
(46932)
企业(46932)
方法(34744)
数学(30477)
数学方法(29973)
(24302)
(24259)
中国(19569)
(19455)
业经(17841)
(17762)
环境(17191)
农业(16703)
地方(14802)
(14680)
财务(14628)
财务管理(14590)
企业财务(13900)
(13362)
(13265)
(13103)
银行(13069)
(12771)
(12687)
贸易(12681)
(12540)
机构
大学(280835)
学院(278864)
(112782)
经济(110442)
管理(108085)
理学(93224)
理学院(92213)
研究(92043)
管理学(90527)
管理学院(90002)
中国(69824)
(57787)
(56284)
科学(56198)
(46681)
(45040)
财经(44190)
中心(43937)
(43029)
业大(41959)
研究所(40844)
(40146)
(36363)
农业(36194)
师范(35955)
北京(35494)
经济学(35474)
(33672)
(33403)
财经大学(32963)
基金
项目(194073)
科学(154453)
基金(143568)
研究(141250)
(125430)
国家(124410)
科学基金(107748)
社会(91696)
社会科(86907)
社会科学(86890)
基金项目(75871)
(75313)
自然(69939)
自然科(68200)
自然科学(68174)
自然科学基金(66955)
教育(65235)
(63610)
资助(57767)
编号(55561)
成果(45210)
重点(44224)
(43708)
(41266)
(40866)
(40249)
国家社会(38818)
课题(38440)
创新(38410)
教育部(37745)
期刊
(122451)
经济(122451)
研究(79557)
中国(54613)
(45560)
学报(44961)
(42096)
科学(41516)
管理(39974)
大学(35122)
学学(33092)
教育(28494)
农业(28123)
(25913)
金融(25913)
技术(23970)
财经(22176)
业经(19891)
(19014)
经济研究(18019)
问题(16639)
(14836)
(14766)
资源(13229)
图书(13020)
理论(12998)
科技(12741)
技术经济(12516)
财会(12234)
(12082)
共检索到411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曙光  王丹莉  
西藏草原生态补偿制度涉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本文根据"西藏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课题组"赴西藏各地(市)实地调研所获得的藏北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尝试对藏北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绩效和机制进行综合考察。本文认为,在一些地区推行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的同时,应当考虑生态保护与反贫困双重目标的兼容与结合,以科学方式促进这些地区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构建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琦  侯向阳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晓斌  
文章针对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状况,明晰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需求。在总结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辨识当前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草原生态补偿责权认定、范围界定、标准确定、方式选择和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进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并提出新时期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勇  
一、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我国拥有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占国土面积的41.7%,面积大约是耕地的3.2倍、林地的2.5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振通  孔德帅  魏同洋  靳乐山  
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是通过补助和奖励的政策手段达到减畜和草畜平衡的政策目标,最终使牧民收入不减少的条件下草原退化得到减缓。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一个分析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对等关系的框架,然后以内蒙古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为例,对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为超载情况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牧户差异性,实际的超载率较统计的超载率被低估了。补偿在区域总量上是不足够的,维持区域总量补偿足够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应为28.5元/hm2。减畜和补偿存在严重的不对等关系,47.9%的资金给了那些不需要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0%;5.5%的资金给了那些需要减畜也愿意减畜的牧户,减畜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灵俐  李万明  
机制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设计者的目标,怎样保证利益相关者或参与者与设计者的目标利益一致呢?发挥制度的激励效应是关键。本研究以新疆草原生态移民为例,提出了补偿机制设计的三个原则、三项标准,在此基础上对补偿机制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为生态移民补偿机制设计提供思路和基本的框架结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海燕  肖海峰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与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并且实现牧民持续增收和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但是由于现行政策执行时间较短,对政策实施效果缺乏全面深入地研究。该文通过对内蒙古等6省区牧户调研数据,就不同区域内牧户对现行的草原生态保护及相关补贴政策的认知情况、评价情况以及政策实施后牧户的养殖困难和政策期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瑞  
2010年10月起,国务院决定在全国8个主要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2011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各项政策措施。乌兰察布市草原总面积为5521.58万亩,其中有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察右前旗、兴和县、商都县等6个旗县涉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面积为3584.16万亩,每年涉及资金14023.7万元。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了保证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按时顺利开展,乌兰察布市按照自治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标志着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率先建立。2012年,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河北等5个省区的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三年来,各项政策任务进展顺利,实施成效显著,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艳丽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提高牧民收入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锡林郭勒盟为例,阐述了禁牧舍饲项目和"生态恢复禁牧区"项目中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剖析了我国现行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缺乏长效机制、政策制定不尽合理以及补偿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①科学合理制定补偿办法;②多渠道增加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投入;③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靳乐山  胡振通  
在禁牧地区,禁牧补助只能补偿草场的要素价值,通过配套政策措施帮助牧民转产再就业是禁牧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现有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未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这会造成减畜和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进而降低草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监管体系是草畜平衡框架下的数量监管体系,呈现出弱监管的特性,会影响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草场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与草原生态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宇晨  张心灵  
结合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的实地调研情况,首先定量分析三地区牧民的差异性,对比分析出各差异对不同地区的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其次建立计量模型,定性分析出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地区牧民满意度的具体影响程度;最后,根据不同地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各地区相对应的草原生态补偿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应动态确定合理载畜量以及实施贷款优惠政策对牧民进行补偿;中部地区应给予牧民相应的舍饲技术培训,转变养殖模式,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宣传,提高牧民保护草原思想意识;西部地区应给予牧民饲草料价格补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振通  孔德帅  靳乐山  
草原生态补偿的监管对于保证草原生态补偿支付的条件性进而实现草原生态补偿的生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周期(2011—2015年)即将结束,本文通过在内蒙古的实地调研,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草原生态补偿的监管问题。研究发现,弱监管会极大地限制草原生态补偿生态目标的实现,弱监管的根源在于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偏低、违约成本太低和实际监管概率偏低。为了改进草原生态补偿的监管,应该合理制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提高草原生态补偿的违约成本和完善已有的草原生态补偿监管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巩芳  王芳  长青  刘鑫  
草原生态补偿意愿是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理论上补偿意愿包括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通过采用SPSS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得出如下结论:内蒙古地区居民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是23.10元/hm2.年;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民的受偿意愿是1 944.75/hm2.年。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是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即学历水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和家庭人口;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主要是牲畜饲养方式和牧民居住地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的距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新华  
[目的]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受偿意愿、受偿期望值以及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以期为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464户牧民的问卷调查,运用CVM估值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8. 23%受访牧民具有受偿意愿,21. 77%牧民不具有受偿意愿。牧民禁牧受偿意愿为947. 10~1 210. 65元/hm2,草畜平衡奖励受偿意愿为508. 8~650. 40元/hm2。[结论]牧民的受偿意愿较高,受偿意愿值远远高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了解、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状况改善、政府对草原监管、受访牧民文化程度、拥有草原面积、家庭纯收入、饲养牲畜头数、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载畜量下降、补偿标准高低等。受访牧民年龄和家庭人口数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