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4)
2023(10465)
2022(8629)
2021(7743)
2020(6798)
2019(15173)
2018(14886)
2017(30053)
2016(16099)
2015(17602)
2014(17306)
2013(17645)
2012(16210)
2011(14061)
2010(14293)
2009(13616)
2008(14043)
2007(12755)
2006(11150)
2005(10403)
作者
(45462)
(37992)
(37797)
(36153)
(24664)
(18306)
(17152)
(14422)
(14185)
(13894)
(13238)
(12777)
(12525)
(12306)
(12044)
(11620)
(11224)
(11077)
(11022)
(10854)
(9443)
(9438)
(9320)
(8778)
(8577)
(8520)
(8472)
(8365)
(7645)
(7624)
学科
(84375)
(78964)
企业(78964)
(78828)
经济(78750)
管理(66768)
方法(40271)
(32645)
数学(32420)
数学方法(32263)
业经(26802)
(23930)
财务(23924)
财务管理(23899)
(23119)
企业财务(22874)
(21974)
税收(20521)
(20341)
农业(17439)
技术(17163)
(15344)
中国(14953)
(14532)
(14299)
(13347)
理论(12726)
(12332)
(12298)
贸易(12293)
机构
学院(238648)
大学(233640)
(107601)
经济(105970)
管理(99209)
理学(86074)
理学院(85380)
管理学(84488)
管理学院(84042)
研究(69765)
(58509)
中国(56817)
(45956)
财经(45618)
(41505)
科学(39032)
(38784)
(36289)
(34435)
财经大学(33809)
经济学(33772)
业大(32542)
中心(31801)
经济学院(30951)
农业(30595)
研究所(30347)
商学(30228)
商学院(29993)
北京(28285)
(28047)
基金
项目(152125)
科学(123018)
基金(115872)
研究(110388)
(99351)
国家(98495)
科学基金(87688)
社会(74426)
社会科(70989)
社会科学(70972)
基金项目(61062)
(58633)
自然(56817)
自然科(55657)
自然科学(55641)
自然科学基金(54789)
教育(49698)
资助(48135)
(47888)
编号(42314)
(36491)
(35147)
(35013)
重点(33134)
成果(33078)
创新(31964)
国家社会(31821)
(31412)
(31002)
教育部(30882)
期刊
(116429)
经济(116429)
研究(72884)
(50260)
管理(41527)
中国(38384)
(35235)
学报(32746)
科学(31107)
大学(25520)
学学(24975)
农业(24129)
财经(23704)
(23678)
金融(23678)
技术(20915)
(20256)
业经(19504)
经济研究(19422)
(17196)
(15823)
(15645)
问题(15372)
技术经济(15058)
财会(14810)
税务(14065)
(13273)
教育(13005)
国际(12250)
商业(11962)
共检索到352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晨   刘冰   叶永卫  
在我国现行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背景下,探索减税政策对企业的投资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需关注对小微企业的实质作用。本文利用一种全新的群聚—双重差分(Bunching-DiD)识别框架,探究了我国针对小微企业的规模性减税优惠对其投资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减税会促使高应税收入企业在政策门槛处形成群聚,但不具备明显的投资反应,而对于政策目标对象——低应税收入的小微企业而言,其在减税激励下缓解了融资约束压力,具有显著的经营性投资效果。最后,我们还发现此轮减税政策具有较强的普惠性特征,并对小微企业的生产率、就业规模及经营绩效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作用。本文研究为理解企业减税效应及其异质性投资偏向具有一定价值。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业斌  许雪芳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减税降费能否成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有力工具亟待研究。本文选取"中国小微企业调查"的微观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对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力图为理解减税降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提供微观基础,并从加大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力度、实施因地制宜的减税降费政策、提升小微企业纳税服务水平等方面为提高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经济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完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振  王小龙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县层面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增值税减税对企业进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增值税税率降低和扩大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都能够显著激励企业进入;第二,异质性检验发现,增值税减税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进入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进入的作用则不显著;第三,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能够减少企业退出,但不利于化解过剩产能。本文研究结论所包含的政策含义在于,增值税减税有助于激励企业进入,但同时也必须加强去产能政策的力度,防止加剧产能过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多娇  闫珍丽  
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高管薪酬契约也广受关注。以2007—2019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研究了不同类别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差异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公益类国有企业比商业类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更低;(2)公益类国有企业因为承担超额雇员、过度投资而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公益类国有企业比商业类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冗员和过度投资,从而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企业规模越大,公益类国有企业和商业类国有企业冗员负担、过度投资和薪酬业绩敏感性差异越显著。因此,考核国有企业高管时可以将政策性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且合理设置财务业绩指标和政策指标的结构和比例,从而使薪酬契约发挥最优的激励效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显  吴非  刘诗源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减税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减税政策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动能。然而,不同属性的企业在面对减税政策时有着异质性的反应函数。从影响机制来看,企业减税能够刺激企业的资源投入,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助力,又能够减轻企业"脱实向虚"的金融化偏向,从而达到去杠杆与创新驱动的双重拟合。特别地,有明显创新驱动导向的政府晋升激励制度,能够合理引导企业减税政策与技术创新活动相匹配,而那种"为增长而竞争"的晋升考核制度,无助于企业减税政策效力的释放。有鉴于此,想要深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需要坚定不移实施"结构性"的减税政策,考虑企业属性差异,也要考虑减税政策的传导影响机制,更应该努力调整政策激励结构,以增强减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昊楠  
减税政策的目标是最小的减税力度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增加值。而应税收入弹性反映了税收的超额负担,对寻找减税效率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利用2011~2013年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形成的间断点,采用Bunching对小微企业应税收入弹性进行估计,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结构性减税时期我国小微企业整体应税收入弹性较低,其中应税收入3万元和6万元周围企业的应税收入弹性相对较高。应税收入30万元、6万元和3万元周围企业的应税收入弹性分别为0.05、0.20和0.37,意味着税率每降低1%,分别会减少1.69%、4.96%和9.15%的无谓损失。为了提高整体的减税效率,应当将小微企业减税重点放在应税收入弹性较高的群体。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曹艳蓉   齐红玉   李冰慧   
本文从企业异质性差异和激励契约要素特征维度,探究国企实施股权激励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为股权激励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以2006-2021年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施股权激励对国企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显著提升国企绩效,这种效应在中央企业以及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促进企业绩效。进一步从股权激励契约特征方面分析发现,股权激励间隔和激励强度与国企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我国限制性股票比期权的激励效应更具优势,股权激励标的物的不同来源在不同行业中发挥的效应存在差异,股权激励有效期与国企绩效正相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童锦治  黄克珑  朱恺容  
文章基于2005年股利税改革,研究了股利税税率变动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股利税税率总体上与企业资产负债率正相关,股利税减税政策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但受所处环境金融市场化水平差异的影响,实施不同股利税政策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变化状况不同:一般而言,所处环境金融市场化水平越高,股利税减税带来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程度越大;当所处环境金融市场化水平过低时,股利税率变动不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造成显著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股利税减税对非国企资本结构变化的影响强于国企。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炳财  倪骁然  王昆仑  
利用中国2017年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的外生冲击,本文考察了税收激励对风险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提高了风险投资企业的平均投资金额,对投资数量无显著影响。风险资本通过提高投资比例和支付更高的投资价格加大了对创业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风险资本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但对种子阶段的投资没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了融资企业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提供了启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柳光强  黄雨婷  
文章借鉴Jorgenson的新古典投资理论,选取2001年—2014年间2459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并从资本使用成本角度观察企业所得税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能够降低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从而激励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在此基础上,拓展新古典理论同质性假设,探究人力资本投资异质性的特征,发现企业所得税对一般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效果更强,为政府优化企业税制、刺激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新的思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东明  王平  
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不足会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宏观激励机制和微观监督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本文以我国2011-2019年120个主要城市的上市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减税激励和独立董事规模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税务机关对重污染企业实施减税激励以及企业扩大独立董事规模均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并且独立董事规模的扩大能够强化减税激励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股权集中度有助于发挥独立董事规模的强化效应,但企业现金流较为短缺会限制独立董事规模的强化效应。本文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声誉保护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来阐述减税激励和独立董事规模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机理,为国家税务机关持续加大减税力度、证监会要求企业逐步扩大独立董事规模,进而更好发挥减税激励的宏观调控机制和独立董事的微观监督机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联合促进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凯  吴松彬  
基于2012-2015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数据,筛选仅享受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微观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研发加计扣除对研发投入的异质性激励效应。结果表明:加计扣除政策能够刺激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从地区看,加计扣除政策激励效应具有地域差异;从经济属性看,加计扣除政策对外资、民营企业研发激励效应较强;从行业看,加计扣除政策对科学技术行业激励效应最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本文利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和工业企业大样本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贸易自由化(包括产出关税减让与投入品关税减让)对企业出口动态影响的显著性与程度。本文发现:贸易自由化不仅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参与决策,而且也提高了已有出口企业的出口强度,且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表明贸易自由化更多地是通过集约边际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产出关税减让对企业退出出口市场、进入出口市场的时间以及出口的持续时间都没有明显影响,而投入品关税减让则显著抑制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缩短进入出口市场的时间以及有助于延长企业出口的持续时间;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出口动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投入品关税减让对本土企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融资约束同生产率一样,都是阻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壁垒。在新新贸易理论基础上,构建融资约束对企业国际化选择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年到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微观数据研究表明:第一,融资约束会提高企业出口和OFDI的生产率阈值,从而阻碍企业的出口和OFDI决策;第二,融资约束对OFDI的影响大于对出口的影响,融资约束最低的企业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融资约束次之的企业更倾向于出口,融资约束最大的企业更倾向于国内市场;第三,通过对融资约束与规模、地区特征和行业特征的交互项研究发现,外源融资对规模较大、行业融资依赖度较低以及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宁华  张伯伟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考察了企业异质性与完全出口企业国内市场进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更高的生产率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完全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可能性,使用IV-Probit模型纠正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影响依然显著。使用Heckman选择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水平同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比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生产率对企业国内市场进入的作用程度将增强。此外,企业融资能力对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论表明:国内市场商业环境的不健全增加了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也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