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6)
2023(7105)
2022(6053)
2021(5353)
2020(4204)
2019(9568)
2018(9260)
2017(17893)
2016(9508)
2015(10650)
2014(10540)
2013(10681)
2012(10178)
2011(9300)
2010(9576)
2009(8887)
2008(8891)
2007(8109)
2006(7554)
2005(7172)
作者
(27706)
(23257)
(23071)
(21863)
(14751)
(11062)
(10348)
(8939)
(8812)
(8416)
(8157)
(7671)
(7625)
(7517)
(7448)
(7063)
(6988)
(6687)
(6651)
(6596)
(5925)
(5750)
(5602)
(5441)
(5319)
(5225)
(5202)
(5174)
(4747)
(4609)
学科
(45696)
经济(45657)
管理(30357)
(29437)
(23526)
企业(23526)
(21709)
税收(20278)
(20104)
地方(16861)
中国(15688)
(14118)
(13145)
业经(11874)
方法(11696)
数学(9726)
数学方法(9674)
地方经济(9608)
农业(9270)
(8949)
环境(8683)
(8562)
技术(8199)
(8171)
银行(8157)
(8107)
金融(8107)
(7896)
(7340)
(7194)
机构
学院(136603)
大学(132858)
(58540)
经济(57334)
管理(50697)
研究(49998)
理学(42431)
理学院(41929)
管理学(41478)
管理学院(41209)
中国(39363)
(34116)
科学(29194)
(29181)
(25805)
财经(24115)
(22896)
研究所(22533)
中心(22058)
(21608)
(21591)
北京(19201)
(18565)
(18475)
(18091)
(17979)
师范(17908)
业大(17403)
财经大学(17389)
经济学(17238)
基金
项目(82004)
科学(65027)
研究(62877)
基金(57999)
(49660)
国家(49183)
科学基金(42455)
社会(40582)
社会科(38602)
社会科学(38597)
(33487)
基金项目(30256)
(27279)
教育(27252)
编号(26139)
自然(25220)
自然科(24627)
自然科学(24624)
自然科学基金(24183)
(24132)
资助(23247)
成果(21852)
发展(19838)
(19454)
课题(18705)
重点(18440)
(17902)
(17318)
(16790)
创新(16708)
期刊
(74561)
经济(74561)
研究(50987)
中国(33003)
(26205)
(21300)
管理(20467)
学报(18204)
科学(17316)
教育(15579)
(15519)
(15419)
(15226)
金融(15226)
农业(14794)
税务(13683)
大学(13670)
业经(13418)
学学(12856)
经济研究(12307)
技术(11724)
财经(11041)
(9406)
问题(9154)
(7799)
国际(7371)
(7085)
商业(6957)
技术经济(6777)
世界(6654)
共检索到232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国超  刘静  廉鹏  芮萌  
张维迎和林毅夫就"政府是否应该制定产业政策"展开了激烈争论。与他们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分析不同,本文利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立的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这一"一刀切"的微观认定门槛,研究公司是否会操纵研发投入以满足相关标准。研究发现,研发收入之比的分布在法规门槛附近不连续,这确认了公司研发操纵行为的存在。基于分布不连续特征定义的研发操纵公司获得了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进一步地,研发操纵现象在民营企业、盈利企业以及位于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研发操纵公司的研发投入与公司未来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弱。研究表明,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不同,研发激励政策会激励公司进行研发操纵,最终导致公司研发绩效下降。本文不仅为产业政策引发的激励扭曲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还为更好地制定和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国超  刘静  廉鹏  芮萌  
张维迎和林毅夫就"政府是否应该制定产业政策"展开了激烈争论。与他们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分析不同,本文利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立的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这一"一刀切"的微观认定门槛,研究公司是否会操纵研发投入以满足相关标准。研究发现,研发收入之比的分布在法规门槛附近不连续,这确认了公司研发操纵行为的存在。基于分布不连续特征定义的研发操纵公司获得了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进一步地,研发操纵现象在民营企业、盈利企业以及位于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研发操纵公司的研发投入与公司未来发明专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苑泽明  史方  金宇  
选取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公司通过研发操纵获取政府创新补助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公司前一期的研发操纵程度越大,其在后一期所获得的创新补助越多。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研发操纵获取的创新补助,而所在地的法制环境作用不明显。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岩  刘悦婷  
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781个样本公司以及对应的3 905个样本数据,探讨了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激励创新政策的影响下,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是否会因企业高管得到不同程度的股权激励而采取逆向选择的方式来操纵研发投入从而获取税收优惠、政策寻租以及政府补助。基于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受到股权激励的影响,且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当股权激励低于第一门槛值时,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操纵呈正相关关系;当股权激励达到第一门槛值时,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操纵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冲  江笑云  
本文研究了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企业资格认定型研发税收减免的可持续性问题。通过广义Heckman选择效应模型以识别减免产生的企业选拔,据此建立内生处理效应模型研究研发税收减免对企业能否持续获得减免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选拔和税收激励共同作用下的企业营收规模扩张显著提高了企业下一年度不能持续获得减免的可能性。其作用机制表现为一种盈利约束效应——比例门槛型减免条件和年度持续性投入要求的双重约束下,获得减免企业以营收规模为分母的同期盈利性的下降削弱了企业下一年度持续满足认定条件的能力,最终产生了更高的减免不可持续性。企业资格认定型研发税收减免政策具有可持续性上的自我削弱影响。研究结果为当前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迎迎  
基于201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多期DID方法检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外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加计扣除政策显著促进了研发外包,且在中小型、非国有、制造业、融资约束程度高以及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中更为凸显。究其影响渠道,加计扣除政策可通过降低研发投资资本成本与缓解融资约束路径促进研发外包。进一步分析表明:加计扣除政策仅对委托研发存在高于研发外包总体影响的促进作用,对合作研发无显著作用;仅加计扣除政策及包含加计扣除影响的混合减免政策能促进研发外包,高新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对研发外包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战奎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和分层回归分析高管激励、研发投入、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并在回归模型中加入研发投入指标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探究研发投入的中介传导效用。结果表明:中国创业板企业实施高管股权以及薪酬激励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而晋升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高管持股和薪酬都可促进研发投入力度,但是晋升激励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明显;研发投入在高管股权、薪酬两种激励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传导作用,在晋升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中介作用不存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伟  龙霄  余浪  
文章以2601家上市公司2016—2021年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政策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策激励规模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按不同板块、顺逆政策周期和内部治理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创业板企业、企业处于政策顺周期和内部治理更好的样本组,政策激励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书锋  杨芸  黄小琳  
文章选取2011—2017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就企业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关系以及高管激励对二者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存在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有滞后的促进作用,在滞后二期显著正相关;公司绩效对研发投入具有反馈调节作用,当期公司绩效的提升会促进未来研发投入的增加。此外,高管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其中,薪酬激励对研发投入和公司绩效的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股权激励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滕明明  
研发税收激励政策是各国政府鼓励研发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在归纳总结主要国家研发定义和范围的基础上,研究各国使用的主要研发税收政策激励工具,对比分析国内外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异同,并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性地提出国内研发税收政策的改进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万光  叶建芳  杨辉  
国家经济与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与研发相关。在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振兴科技一向是其经济立国的基本国策。考察日本对研发的税收激励政策演变历程,分析了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我国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完善有一定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曲晓辉  王俊  张瑞丽  
以我国2014~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手工搜集整理的独特数据,获取了上市公司实际享受的税率优惠、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摊销的金额,并以此为基础检验不同税收优惠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税率优惠、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摊销这三种税收优惠方式都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种税收优惠方式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由大到小为: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摊销>税率优惠;三种税收优惠方式的激励效应两两间存在替代关系,即"1+1 <2";三种税收优惠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都有正向激励效应,但激励效应的大小不同。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韩霞  白雪  
研发活动在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性质又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外溢性,因此,研发活动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税收激励是政府支持和鼓励研发活动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首先对税收激励政策的主要方式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美、日、英三国激励研发活动的税收政策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就完善我国税收激励政策、推动研发活动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薄湘平  周琴  
研发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激励研发人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发人员的特征出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激励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