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2)
- 2023(9178)
- 2022(7619)
- 2021(7011)
- 2020(6171)
- 2019(14002)
- 2018(13927)
- 2017(28150)
- 2016(14920)
- 2015(16616)
- 2014(16243)
- 2013(16121)
- 2012(14310)
- 2011(12367)
- 2010(12892)
- 2009(12489)
- 2008(12658)
- 2007(11456)
- 2006(10157)
- 2005(9595)
- 学科
- 业(81081)
- 企(76970)
- 企业(76970)
- 济(70207)
- 经济(70137)
- 管理(64610)
- 方法(34799)
- 财(29124)
- 数学(27263)
- 数学方法(26781)
- 业经(26064)
- 税(21955)
- 务(21808)
- 财务(21778)
- 财务管理(21767)
- 农(21484)
- 企业财务(20698)
- 税收(20504)
- 收(20327)
- 技术(16343)
- 农业(15893)
- 划(14598)
- 策(14267)
- 制(13846)
- 理论(13496)
- 和(13235)
- 中国(12785)
- 企业经济(12256)
- 经营(12198)
- 体(11847)
- 机构
- 学院(216950)
- 大学(208911)
- 济(94808)
- 经济(93284)
- 管理(92788)
- 理学(80124)
- 理学院(79516)
- 管理学(78303)
- 管理学院(77925)
- 研究(60122)
- 财(51319)
- 中国(49931)
- 京(42075)
- 财经(39250)
- 经(35479)
- 科学(33868)
- 江(33395)
- 农(31695)
- 所(29379)
- 财经大学(28766)
- 业大(28442)
- 经济学(28068)
- 商学(27403)
- 中心(27358)
- 商学院(27173)
- 北京(26124)
- 州(25883)
- 研究所(25692)
- 经济学院(25506)
- 经济管理(24968)
- 基金
- 项目(135653)
- 科学(109699)
- 基金(101572)
- 研究(99920)
- 家(86275)
- 国家(85527)
- 科学基金(77270)
- 社会(65726)
- 社会科(62697)
- 社会科学(62680)
- 省(53918)
- 基金项目(53163)
- 自然(50650)
- 自然科(49653)
- 自然科学(49642)
- 自然科学基金(48824)
- 教育(45289)
- 划(43172)
- 资助(42823)
- 编号(40081)
- 业(33291)
- 创(31863)
- 成果(30538)
- 部(29952)
- 重点(29470)
- 创新(28834)
- 发(28017)
- 制(27534)
- 国家社会(27271)
- 人文(26758)
共检索到323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东明 王平
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不足会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宏观激励机制和微观监督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本文以我国2011-2019年120个主要城市的上市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减税激励和独立董事规模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税务机关对重污染企业实施减税激励以及企业扩大独立董事规模均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并且独立董事规模的扩大能够强化减税激励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股权集中度有助于发挥独立董事规模的强化效应,但企业现金流较为短缺会限制独立董事规模的强化效应。本文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声誉保护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来阐述减税激励和独立董事规模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机理,为国家税务机关持续加大减税力度、证监会要求企业逐步扩大独立董事规模,进而更好发挥减税激励的宏观调控机制和独立董事的微观监督机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联合促进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一群 徐赛兰
近年来,中国政府正采取日趋严格的命令型环境规制政策试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对此如何响应?本文以新《环保法》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新《环保法》的实施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规模,其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高研发强度和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新《环保法》对企业投资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协同,为异质性重污染企业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进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克服企业因经济动力不足造成对投资的抑制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新《环保法》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和机制研究,更为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晨 刘冰 叶永卫
在我国现行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背景下,探索减税政策对企业的投资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需关注对小微企业的实质作用。本文利用一种全新的群聚—双重差分(Bunching-DiD)识别框架,探究了我国针对小微企业的规模性减税优惠对其投资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减税会促使高应税收入企业在政策门槛处形成群聚,但不具备明显的投资反应,而对于政策目标对象——低应税收入的小微企业而言,其在减税激励下缓解了融资约束压力,具有显著的经营性投资效果。最后,我们还发现此轮减税政策具有较强的普惠性特征,并对小微企业的生产率、就业规模及经营绩效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作用。本文研究为理解企业减税效应及其异质性投资偏向具有一定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运森 谢德仁
独立董事的治理行为受到所处社会网络的影响。基于"董事在董事会同时任职的直接或间接联结关系"而形成的董事网络,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检验了独立董事的网络特征对其发挥在促进高管激励有效性影响中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越强;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正相关关系更弱;进一步研究发现,用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解释的高管薪酬部分对未来业绩有促进作用。结论丰富了"网络和治理"研究的证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再胜
本文通过对委托 -代理激励理论和关联博弈激励思想的运用和拓展 ,主要考察了在独立性、激励和风险分担三重约束下 ,独立董事激励合约的基本参数特征以及诱使独立董事高水平合作的关联激励机制。
关键词:
独立性 关联激励 行为均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俊南 徐海婷
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矩阵,分析企业相对经济绩效水平、相对环境绩效水平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环境绩效为突破口,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筹资、投资和成效三个环节构建环保税激励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环保税实施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激励作用的动态演化机理,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探究环保税实施对重污染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激励效果。结果表明:在企业每年污染物减排量的阈值范围内,增强环保税的征收力度和税收优惠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通常情况下组合政策比单项政策的激励效果更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莉莉 廖静雯 陈镕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董事、监事及高管团队对企业创新战略的方向、组织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他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变得必要和迫切。以2012-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企业技术董事比例和股权激励(分为高管股权激励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两个维度)对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技术董事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授予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大;然而,高管股权激励授予比例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联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玥璠 杨有红 张真昊
国有企业董事会试点改革有助于破解中国国企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外部董事制度是此次试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国有企业外部董事激励机制的博弈论模型,用以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外部董事激励的特殊问题。
关键词:
外部董事 激励机制 国企改革 博弈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夏宁 李志宏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很不成熟,有效的激励机制还未形成。笔者试图通过构造模型,分析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因素,说明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与理论中所描绘的不同,不同的价值目标取向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的结论。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艳
以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数据为样本,考察我国独立董事声誉市场的作用,发现独立董事所任职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会使独立董事未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增加,上市公司发生违规丑闻会使独立董事将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减少,对于董事会审议事项公开发表异议也会使独立董事未来获得新职位的可能性减少。尽管目前声誉机制能够对独立董事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独立董事的选任实际上为大股东所控制,并不能激励独立董事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关键是要改革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具体操作方法,既可以是累积投票制,也可以以政策手段单独赋予中小股东选聘独立董事的权力。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声誉 激励 监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艳
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但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独立董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笔者从报酬、声誉和法律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曼琴
从职能期望而言,独立董事应兼具监督职能、战略职能与政治职能三大职能。与公司高管层激励机制比较,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有其特殊性,独立董事的激励陷入了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的争论。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实践来看,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表现出激励内容单一,独立董事的津贴水平与责任、风险不匹配等缺点。激励机制设计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期望功能才能有效实现。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激励机制 监督职能 董事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阎薇
公司治理理论, 产生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 就没有公司治理理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本文在对当前有关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简单述评的基础上, 探讨了独立董事的作用, 以及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及激励与约束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独立董事激励与约束的网络平台思路。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独立董事 激励与约束 网络平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邱风 张青
独立董事制度自20世纪末引入我国以来,并未带来公司绩效的显著改善,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失效的深层次原因,并相应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构建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激励约束机制 博弈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梅洁
声誉激励可正向影响独立董事尽责履职的动机乃至行为。开展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研究,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的监管质量,特别在财务丑闻频发的背景下更是对组织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概念内涵、理论解释、结构与测量、影响因素、影响结果及其作用的发生机制等方面,介绍了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