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1)
2023(12849)
2022(10630)
2021(9847)
2020(7927)
2019(18386)
2018(18082)
2017(34660)
2016(18525)
2015(20387)
2014(19947)
2013(19036)
2012(17036)
2011(14885)
2010(14514)
2009(12646)
2008(11702)
2007(9704)
2006(8099)
2005(6700)
作者
(47787)
(40379)
(39749)
(37935)
(25313)
(19028)
(17978)
(15706)
(15213)
(14114)
(13699)
(13429)
(12456)
(12381)
(12368)
(12163)
(11946)
(11713)
(11454)
(11425)
(9695)
(9617)
(9573)
(9148)
(9067)
(8908)
(8645)
(8634)
(7938)
(7869)
学科
(73019)
经济(72957)
管理(54875)
(48425)
(40644)
企业(40644)
方法(36513)
数学(32782)
数学方法(32098)
(19165)
中国(18559)
(17601)
业经(16674)
环境(15618)
地方(14010)
(13620)
农业(12927)
理论(12562)
(12238)
贸易(12231)
(11898)
(11670)
(11520)
(11375)
技术(11368)
财务(11310)
财务管理(11286)
(11195)
企业财务(10665)
(9581)
机构
学院(241868)
大学(239163)
管理(98611)
(96840)
经济(94978)
理学(86667)
理学院(85829)
管理学(83938)
管理学院(83499)
研究(73686)
中国(55148)
(48209)
科学(45063)
(43247)
中心(36080)
业大(35978)
(35498)
财经(35274)
(34114)
(33792)
(32354)
研究所(31030)
(30359)
师范(30036)
经济学(29929)
北京(29145)
(27850)
农业(27591)
经济学院(27110)
(26983)
基金
项目(177831)
科学(142104)
研究(130547)
基金(130370)
(113742)
国家(112848)
科学基金(98941)
社会(83674)
社会科(79570)
社会科学(79547)
(70797)
基金项目(68638)
自然(64367)
自然科(62979)
自然科学(62969)
自然科学基金(61761)
教育(61457)
(59422)
编号(53260)
资助(52557)
成果(40672)
重点(40250)
(38824)
(38783)
(38782)
创新(36169)
课题(35916)
国家社会(35270)
科研(34512)
教育部(33991)
期刊
(95331)
经济(95331)
研究(63213)
中国(44661)
管理(36316)
学报(35365)
(33732)
科学(33187)
(31584)
大学(28311)
教育(27998)
学学(26656)
技术(25105)
农业(21951)
(17564)
金融(17564)
业经(17018)
财经(16342)
经济研究(15840)
(14122)
统计(13125)
问题(12380)
(12085)
(11939)
技术经济(11905)
科技(11665)
图书(11388)
(11299)
资源(10814)
理论(10783)
共检索到336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侯静怡  陈丹荷  刘雯雯  
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度的概念定义、核算模型、取值范围与分级参考。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的碳排放当量为统计参数,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计算获得了2020年全国31个省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减污降碳协同度。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了减污与降碳的4条路径效果,提出5条减污降碳建议,即鼓励源头减量降低污染物总量、探索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研究少用电少耗燃料的处置方法、加快建设焚烧发电设施提高焚烧比、研究垃圾处置零填埋替代方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华军   田震  
【目的】本文旨在从绩效视角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量化评估方法,为评价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和探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路径提供方法论支撑。【方法】基于协同效应“1+1>2”的绩效提高思路,在DEA框架下构造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评估2006—2021年中国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并基于情景分析对提升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基本路径进行比较。【结果】(1)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能够同时提高中国的大气污染排放绩效与二氧化碳排放绩效,2006—2021年中国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达到了22.35%。(2)协同减排的增效作用在不同地区和省份间具有普遍性,2006—2021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分别为12.97%、36.27%、30.29%和37.77%,在全国30个样本省份中有28个省份存在减污降碳协同效应。(3)情景分析表明,2015—2021年,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景下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相较基准模型分别提升5.90%和5.64%,推进能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的关键路径。【结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对于统筹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和二氧化碳减排意义重大,建议因地制宜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以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强化减污降碳源头防控,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雪纯   曹霞   宋林壕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需要综合考量我国减污降碳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论文通过构建减污降碳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SBM和Tobit的研究方法以及201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30个省份的减污降碳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减污降碳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我国减污降碳效率时序上呈现较为平稳的波动,减污降碳整体效率不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减污降碳效率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式递减的异质性特征;(3)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人均GDP、专利授权数、地方性法规政策数量在1%水平下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效率;单位能耗在1%水平下对减污降碳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污染治理投资占比对减污降碳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雪纯   曹霞   宋林壕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需要综合考量我国减污降碳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论文通过构建减污降碳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SBM和Tobit的研究方法以及201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30个省份的减污降碳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减污降碳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我国减污降碳效率时序上呈现较为平稳的波动,减污降碳整体效率不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减污降碳效率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式递减的异质性特征;(3)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人均GDP、专利授权数、地方性法规政策数量在1%水平下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效率;单位能耗在1%水平下对减污降碳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污染治理投资占比对减污降碳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华军  郭立祥  乔列成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受范围经济的启发,本文基于边际减排成本视角构造一种新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2006—2018年间,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年均增长2.6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更加明显,2012—2018年间,年均增长4.41%。在生态优先、降碳优先和能源革命3种情形下,我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提升空间可达到29%~43%。本文为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供了方法论支撑,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建荣  李晓静  杜聪  
借助生态学Lotka-VoLterra竞争捕食者模型,以我国30省域物流业碳减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测算其发展水平及协同竞争指数进而确定协同竞争关系类型。结果表明:就发展水平而言,东中西部物流业发展水平呈阶梯式分布,碳减排水平则表现出异质性特点,全国物流业碳减复合系统普遍处于中低水平;就协同竞争关系而言,辽宁、山东、广东等14省域的物流业发展及碳减排协同共生,河北、上海、福建及湖北4省属偏利寄生关系,北京、天津、海南等12省域物流业及碳减恶性抗生。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共治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良文   雷朱家华  
【目的】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约束,探讨不同碳交易政策工具对减污降碳效果的影响,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基于2003—2021年30个省份的数据,以CO_2和SO_2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碳市场政策工具的减污降碳作用。【结果】(1)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地降低碳污排放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产生减污降碳效果,并且逐渐趋向于“高水平耦合与优质协调”的协同关系。(2)异质性的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北京、上海、广东的碳污排放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影响大于天津、湖北、重庆、福建,并且对碳排放相对较低地区碳污耦合度、协调度的影响更显著,同时碳交易政策的“降碳”效果相对高于“减污”效果。(3)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应主要由碳价格、碳市场活跃度、碳市场规模、惩罚工具通过产业结构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实现,各项政策工具也具有优化产业结构水平,降低产业间差异的作用,但现阶段无法显著改善能源结构清洁化水平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结论】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碳污协同治理体系,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转型,扩大碳市场规模,完善碳市场政策工具,进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共赢局面。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卿玲丽   季周   张雯悦  
依据2010—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量数字技术应用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首席数据官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企业数字技术应用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改善ESG绩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及碳排放效应显著,设立首席数据官强化了这一效应;异质性检验显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中小规模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更为显著。鉴于此,建议强化企业ESG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力度,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边志强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兑现双碳目标承诺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06~2021年我国2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该效应的异质性表现和空间衰变规律。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推动试点地区减污降碳水平的提升,且其效应总体呈现出动态增强趋势;(2)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是上述影响发挥的3条内在机制;(3)智慧城市建设对减污降碳水平的提升效应仅显著存在于东部、大规模、非资源型以及人力、财力和物力优势较强的地区;(4)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带动周围地区减污降碳水平的协同提升,表现为在距离试点城市100千米的空间范围内,该效应显著且逐渐衰减。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持续高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华军  乔列成  郭立祥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文章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下,将大气污染和碳排放纳入3E系统,提出减污降碳协同推进下3E绩效评价思路,定量考察了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对中国3E系统及子系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推动中国3E系统整体绩效实现年均0.91%的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对于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在3E子系统层面,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有利于经济系统、能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绩效提升,但是能源系统的绩效提升面临更大挑战。文章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减污降碳协同推进行动中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社会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军   王杰  
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切入点,探究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并分析协同减排活动中的数字化扩张机制。研究发现:城市普遍存在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且城际间协同减排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扩大协同减排规模,其中,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融合维度是助益协同减排的关键;城市数字化转型是碳减排引致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扩张机制;城市数字化转型能够诱发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通过源头防控和末端治理增进协同减排效应,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规模效应不显著,其协同减排的过程控制渠道不畅通;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减排效应存在典型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异质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闫坤   唐丹彤   甘天琦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立足农业源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于边际减排成本视角,构建一种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量化评估方法,对1998-2021年联合减排情况下全国层面、九大农区及省级层面的农业减污效应、降碳效应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全国层面,联合减排情况下农业边际减污成本与边际降碳成本均小于单独减排下的相应成本,存在正向的减污效应与降碳效应,且二者呈现较好的协同趋势。在九大农区,除青藏高原区与黄淮海平原区外,其余农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较好;华南区边际减污成本与边际降碳成本均相对更低,具备更大的减污降碳潜力。省级层面,各省份减污效应、降碳效应差异明显,减污与降碳效应均随环境规制的加强不断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农业减污降碳效应的分布特征和动态演进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科学评估农业减污降碳潜力和制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方案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盼盼  白思俊  郭云涛  
将战略协同的概念引入到项目组合选择问题中,定义协同度函数和有序度的概念,分析拟配置项目的环境适应能力和项目间的战略协同关系,以战略目标为序参量构建基于战略协同度的项目组合配置模型,用战略协同发展度来度量协同效应,解决多约束、多关联、多目标的项目组合配置问题;并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剑波   张宽元  
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既能衡量环境效益,也能兼顾气候效益与经济效益,势必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作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平台和重要的政策抓手,研究其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对于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现实困境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6~2019年中国209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及扩展的空间形式评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通过Bacon Decomposition发现“好处理组”占98.33%,模型设定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3)试点政策在空间溢出上表现出“以邻为壑”的特征,对于不同技术水平禀赋、工业集聚规模、环境规制强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推广试点有序扩散、优化政策空间布局、设计梯度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亮   尹晶晶   李华清   林剑艺  
中国当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与建设美丽中国这两大艰巨任务,城市作为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单元,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对于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2011—2019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排放当量法、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对比分析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及SEPC的时空演化及分异特征,并揭示了SEPC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就城市群整体而言,三大城市群碳-污综合排放量均明显下降,SEPC波动上升,其中京津冀效率提升幅度最大,而长三角提升幅度相对较小。(2)就城市群内部而言,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排放量差异逐步缩小,SEPC的差异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仅有6个城市处于高效率。(3)产业结构、劳动力集聚、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对三大城市群SEPC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效应。鉴于此,从区域协同治理、工业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