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9)
- 2023(8259)
- 2022(7012)
- 2021(6092)
- 2020(5103)
- 2019(11278)
- 2018(10645)
- 2017(19734)
- 2016(10972)
- 2015(11803)
- 2014(11263)
- 2013(11118)
- 2012(10418)
- 2011(9477)
- 2010(9345)
- 2009(8379)
- 2008(8144)
- 2007(7124)
- 2006(6375)
- 2005(5593)
- 学科
- 济(41259)
- 经济(41208)
- 管理(29481)
- 业(29026)
- 企(21729)
- 企业(21729)
- 方法(19367)
- 数学(17486)
- 数学方法(17312)
- 学(12989)
- 农(12741)
- 财(11619)
- 中国(10446)
- 税(9661)
- 农业(9237)
- 业经(9159)
- 贸(9133)
- 贸易(9131)
- 税收(9099)
- 收(9060)
- 易(8886)
- 环境(8147)
- 技术(6985)
- 制(6855)
- 地方(6653)
- 务(6536)
- 财务(6531)
- 财务管理(6518)
- 企业财务(6231)
- 划(6202)
- 机构
- 大学(161991)
- 学院(159673)
- 研究(62338)
- 济(62318)
- 经济(61145)
- 管理(56307)
- 理学(49847)
- 理学院(49168)
- 管理学(47962)
- 管理学院(47726)
- 科学(44766)
- 农(44513)
- 中国(44245)
- 农业(36122)
- 京(35522)
- 所(34826)
- 业大(34639)
- 研究所(32546)
- 财(27734)
- 中心(26728)
- 农业大学(23999)
- 江(23575)
- 院(22485)
- 财经(22462)
- 北京(21867)
- 省(21735)
- 科学院(20903)
- 经(20707)
- 室(20431)
- 范(19391)
- 基金
- 项目(119449)
- 科学(92651)
- 基金(88684)
- 家(84300)
- 国家(83681)
- 研究(73575)
- 科学基金(68843)
- 自然(49619)
- 自然科(48494)
- 自然科学(48474)
- 自然科学基金(47654)
- 社会(47182)
- 基金项目(47068)
- 省(46018)
- 社会科(44812)
- 社会科学(44799)
- 划(41121)
- 资助(35753)
- 教育(32782)
- 重点(28138)
- 计划(27209)
- 编号(25936)
- 发(25411)
- 部(25403)
- 创(24996)
- 科技(24679)
- 科研(24381)
- 创新(23606)
- 业(22446)
- 国家社会(20660)
共检索到227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嫚 周苏玫 杨习文 周燕 杨蕊 张珂珂 贺德先 尹钧
【目的】针对黄淮冬麦区过量施氮的现象,研究了适量减氮在不同土壤墒情下硝态氮分布以及冬小麦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变化,为该地区小麦生产上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灌水处理,自然降水(W1)、适墒(W2,70%±5%)、足墒(W3,80%±5%)和3个施氮量处理(不施氮,N1;减氮施肥,N2:195 kg·hm(-2);常规高量氮肥,N3:270 kg·hm(-2)),测定了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冬小麦植株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谷晓博 李援农 黄鹏 杜娅丹 陈朋朋 方恒
【目的】针对西北地区冬油菜蕾薹期干旱频发,农民大量灌溉和施氮导致的环境问题,探究西北地区冬油菜蕾薹期适宜的灌溉量和施氮量。【方法】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分析蕾薹期不同灌溉量(不灌溉(I0)、灌60 mm(I1)和灌120 mm(I2))和施氮量(不施氮(N0)、施氮80 kg·hm-2(N1)和施氮160 kg·hm-2(N2))下,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氮素吸收与分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其中全生育期不施氮(不基施、不追施)和不灌溉为对照处理(CK)。【结果】蕾薹期灌溉或施氮能显著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文学 于振文 张永丽 王东 石玉
【目的】在黄淮冬麦区,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利用规律的影响,为该区旱地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2010和2010—2011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20、150、180和21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150 kg.hm-2及以下的处理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在150 kg.hm-2基础上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与...
关键词:
施氮量 旱地小麦 氮素吸收转运 硝态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丽 王丽英 张彦才 史建硕 李若楠 王艳霞 任燕利
为探明华北地区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于2013-2015年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4个滴灌施氮量(N0-不施氮、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处理,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N1、N2和N3处理的小麦干质量及产量较处理N0显著增加,N1、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对小麦茎秆的氮含量影响较大,但对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处理N3的小麦总吸氮量分别显著高于处理N0、N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海星 李生秀
研究了玉米根系的吸收作用和土壤水分对耕层土壤硝态氮迁移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发育状况及水分供应明显影响硝态氮的迁移及分布。根系自然生长和灌水处理,距主茎不同距离的各位点硝态氮浓度差异小;而限制根系生长和不灌水处理,则差异较大。距主茎0~10cm范围的耕层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是由远到近逐渐降低。这种变化趋势与耕层土壤中根系吸收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反。限制根系生长时,各位点土壤硝态氮浓度与土壤水分有相当一致的变化规律,说明随着植物吸水硝态氮作为溶质向根表迁移。与硝态氮不同,铵态氮的迁移和分布不受根系发育状况及水分供应的影响。
关键词:
水分 根系发育 养分迁移 硝态氮 铵态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民 李世娟 曾长立 周殿玺
研究结果表明 ,冬小麦拔节期 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主要受基肥施氮量的影响 ,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硝态氮含量除了与追肥与否及追肥施氮量有关外 ,还受基肥施氮量的一定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分布 ,在拔节期处理间差异主要在 0~ 6 0cm土层内 ,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则整个 1m根层内都有差异。 14 4~ 2 13kg/hm2 的施氮量 ,都能维持土壤氮素的表观平衡 ,但以 14 4kg/hm2 施氮量、全部基施的处理吸氮比例 (作物吸氮量 /施氮量 )最高 ,残留比例 (土壤残留量 /作物吸氮量 )最低。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制度 硝态氮 氮肥 限水灌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宜伦 刘天学 赵鹏 张许 谭金芳 李潮海
【目的】探讨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节肥增效的适宜氮肥用量。【方法】在夏玉米超高产区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代谢、氮素积累、氮肥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超高产区夏玉米施用氮肥两年增产幅度分别为6.76%—9.62%和5.21%—9.80%,夏玉米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氮量300 kg.hm-2产量和收益最佳,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55.40 kg.hm-2;施氮量300 kg.hm-2有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氮素吸收积累,可维持土壤硝态氮平衡,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两年平均值分别为16.1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修宽 马茂亭 赵同科 安志装 姜玲玲
【目的】测墒补灌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小麦节水灌溉新技术。论文旨在探索测墒补灌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为该区节水、节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漫灌的方式设置测墒补灌和施氮两因素田间试验,补灌设置4个处理,于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依据0—4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补灌至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W1)、60%(W2)、70%(W3)、80%(W4)。施氮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N0)、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和300 kg·hm-2(N300)。在此
关键词:
测墒补灌 小麦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杰 陶洪斌 宋庆芳 王璞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存在过量的水、氮投入问题,本研究于2008-2010年在河北吴桥设置了传统水氮、传统水氮调整、节水减氮和最少水氮4个水氮模式,以分析减少水氮投入后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的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氮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氮相比,节水减氮模式的氮肥投入量下降55%,水分投入量下降36.6%,而产量与传统模式无显著差异;节水减氮模式下氮肥偏生产力为60.17 kg/kg,2 m土体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仅为99.3 kg/hm2。与传统水氮相比,周年施氮108 kg/hm2的最少水氮模式,周年总产量下降13%,氮肥偏生产力为78.96 kg/kg,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下降到42...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氮肥利用效率 土壤硝态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世友 刘孟朝 王凌 韩宝文 茹淑华 贾良良
为了提高氮素的经济效益,减少氮素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子牙河流域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措施在氮素总量降低30%、磷钾肥用量不变的基础上,冬小麦产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优化施肥措施的4个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比习惯施肥提高了18.95%~51.21%。与习惯施肥相比,冬小麦收获期1.2 m土层硝态氮残留,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缓控肥+有机肥分别减少116.25,70.80,63.81,108.95 kg/hm2。综合经济效益...
关键词:
施氮措施 冬小麦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张国印 孙世友 耿暖 王凌 陈贵今
通过6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分布、累积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证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50 kg/hm2,玉米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50kg/hm2。从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的分布和累积特征分析,在小麦-玉米季施氮量均低于150 kg/hm2的处理,基本上能控制土壤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失,进而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向地下水淋失的风险。从不同施氮量对作物偏生产力的影响来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和玉米的偏生产力明显降低,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施氮量均为150kg/hm2的处理,小麦和玉米的偏生产力最大,分别为43.09%,56.76%。综...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硝态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若楠 武雪萍 张彦才 王丽英 陈丽莉 翟凤芝
【目的】针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肥水超量施用问题,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实现温室菜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研究节水减氮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增效潜力,推荐适宜水氮用量。【方法】采用当地典型种植茬口冬春茬黄瓜一秋冬茬番茄,在沟灌方式下设计农民习惯灌溉(W_1,>100%田间持水量)和减量灌溉(W_2,75%-95%田间持水量)2个灌水水平;农民习惯施氮(N_1)、较农民习惯减氮25%(N_2)、减氮50%(N_3)和无氮(N_0)4个氮肥水平,对应黄瓜季施氮1200、900、600和0 kg·hm~(-2),番茄季施氮900、675、450和0 kg·hm~(-2),共W_1N_1、W_2N_2、W_2N_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弘菲 高志岭 陈新平 刘树庆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以及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在不同配比条件下对冬小麦茎蘖动态、冬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动态和氮素平衡等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是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Ncon)、优化施肥(Nopt)、控释尿素(100%)(CRU1)、普通尿素(33.3%)+控释尿素(66.7%)(CRU2)、普通尿素(66.7%)+控释尿素(33.3%)(CRU3)和普通尿素(100%)(CRU4)。试验结果表明:2个生长季内,各施肥处理之间冬小麦群体动态没有显著差异,施用控释肥也并没有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尽管施氮处理之间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RU2处理的产量、氮肥利用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亚鑫 张娟霞 刘伟刚 郑险峰 翟丙年 王朝辉
【目的】研究关中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为该区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管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6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设玉米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个水平,副处理为5个不同施氮水平(0,84,168,252和336 kg/hm2),共计10个处理,研究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后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5年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呈“低氮减产,高氮增产”的规律。2012-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冬小麦 产量 硝态氮 养分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亚静 汪新颖 张丽娟 郝晓然 乔继杰 王玮 吉艳芝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高产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氮素累积严重的问题,探索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作物氮素利用及土壤NO3--N残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高产粮田为对象,设置传统水氮、水氮调控、调控+土壤调理剂(Agh)、调控+CRU(用含量为43%的缓释尿素代替氮肥)和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田间小区试验,采集测定土壤、植株及根系样品,分析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氮素利用的效果。【结果】在控水减氮前提下,调理剂和GGR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吸氮量均高于传统水氮。小麦拔节期GGR处理80—100 cm土层根系分布较多,表明GGR能促进中下层根系的发育;玉米大喇叭口期,藁城调理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