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8)
2023(10731)
2022(9205)
2021(8160)
2020(6733)
2019(14642)
2018(14128)
2017(25879)
2016(14180)
2015(15239)
2014(14150)
2013(13630)
2012(12199)
2011(10901)
2010(10798)
2009(9997)
2008(9391)
2007(8211)
2006(7169)
2005(6089)
作者
(43343)
(36118)
(36112)
(33720)
(22515)
(17474)
(15957)
(14073)
(13743)
(12544)
(12241)
(12102)
(11550)
(11312)
(11281)
(11147)
(11021)
(10760)
(10463)
(10345)
(9329)
(8759)
(8519)
(8245)
(8186)
(8041)
(7955)
(7687)
(7380)
(7318)
学科
(48766)
经济(48703)
管理(39430)
(36575)
(28872)
企业(28872)
方法(21743)
数学(19121)
数学方法(18906)
(16023)
(13770)
中国(13561)
(13298)
业经(12257)
(11815)
贸易(11812)
(11515)
农业(11043)
环境(9749)
(9278)
(8540)
财务(8529)
财务管理(8512)
地方(8413)
技术(8225)
企业财务(8049)
(7922)
理论(7680)
(7655)
银行(7603)
机构
学院(193495)
大学(191734)
(74519)
经济(73029)
管理(69709)
研究(69303)
理学(61113)
理学院(60379)
管理学(59025)
管理学院(58732)
中国(50309)
科学(47599)
(46178)
(40375)
业大(37612)
农业(37250)
(36895)
研究所(34234)
(32351)
中心(31019)
(28584)
财经(26115)
(25410)
农业大学(24785)
北京(24524)
(23924)
(23888)
师范(23413)
(22931)
技术(22727)
基金
项目(141329)
科学(109904)
基金(102800)
(94962)
国家(94203)
研究(93729)
科学基金(78659)
社会(59691)
社会科(56569)
社会科学(56553)
(56101)
自然(54416)
基金项目(54393)
自然科(53200)
自然科学(53178)
自然科学基金(52256)
(48630)
教育(43048)
资助(41056)
编号(35833)
重点(32983)
(30597)
(30208)
计划(29866)
(29693)
科研(28455)
创新(28321)
成果(26721)
科技(26258)
(26163)
期刊
(77504)
经济(77504)
研究(49979)
学报(43608)
(41701)
中国(37648)
科学(35863)
大学(31376)
学学(30241)
农业(28768)
管理(24644)
(24579)
教育(18955)
(15340)
(14418)
金融(14418)
技术(14341)
业经(14236)
经济研究(13988)
业大(13042)
财经(12358)
(11776)
农业大学(11051)
(10695)
科技(10632)
问题(9888)
商业(8999)
(8880)
林业(8646)
资源(8507)
共检索到275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涛涛   刘晓晗   孟凡超   张妮子   迟道才  
为降低温室蔬菜过量施氮的不利影响,明确减氮施炭条件下温室膜下滴灌黄瓜土壤呼吸和氮素气态排放特征,以不覆膜不施炭(CK)为对照,设置覆膜(M)、覆膜施炭(MB)、覆膜施炭减氮(MBN_(80%))共4个处理,对覆膜条件下减氮施炭处理对黄瓜产量、耗水量、土壤养分动态、土壤呼吸、N_2O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CK相比,M可降低温室膜下滴灌黄瓜全生育期耗水量20.95%,提高水分利用效率41.03%,降低0~20 cm表层土铵态氮48.12%,降低全生育期氨挥发32.35%、N_2O排放量14.34%和CO_2排放量12.68%(<0.05)。施炭后,与CK相比,MB可降低耗水量28.37%,提高水分利用效率55.60%,降低表层土铵态氮30.0%,提升硝态氮12.37%,有机质56.28%,降低氨挥发36.68%、N_2O排放18.64%,但却显著增大了CO_2排放4.66%(p<0.05)。同M对比,MB可在M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表层土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降低氨挥发,但促进了CO_2排放。覆膜施炭减氮20%后,与CK相比,MBN_(80%)可增产25.47%,降低耗水量32.43%,提升水分生产率72.67%,降低表层土铵态氮56.33%,增加有机质51.72%,降低氨挥发40.48%、N_2O排放20.79%(p<0.05)。CK全生育期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和活性氮排放分别为13.57 t·CO_2-eq·hm~(-2)和6.54 kg·hm~(-2),M可显著降低GWP(14.15%)和活性氮排放(27.37%);在M基础上施炭,将进一步降低活性氮排放,但导致GWP显著增大;而在MB基础上减氮20%,可同时显著降低GWP和活性氮排放(p<0.05)。与CK相比,MBN80%在通过施炭20 t·hm~(-2),减氮20%条件下,实现增产25.47%,降低耗水量32.43%,增加有机质51.72%,增加收入17.52%,降低活性氮排放35.32%和GWP 2.28%,也可在MB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增产,降低氨挥发,并破解M和MB处理CO_2排放增大的问题(p<0.05)。研究揭示了减氮施炭条件下温室膜下滴灌黄瓜土壤呼吸和氮素气态排放特征,为实现温室蔬菜节水增产固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志军  李静  张富仓  方栋平  高明霞  王海东  吴东科  
【目的】分析不同水氮供应水平对温室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温室黄瓜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温室小区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60% ET0(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W2(80% ET0)和W3(100% ET0))和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80 kg/hm2)、N2(360 kg/hm2)、N3(540 kg/hm2))共12个水氮处理组合,在盛果期对黄瓜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在拉秧后统计总产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灌水量与施氮量对黄瓜产量、果实品质指标均有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志平  武雪萍  李若楠  郑凤君  张孟妮  李生平  宋霄君  
【目的】针对温室土壤磷素积累的问题,定位研究滴灌条件下施用鸡粪和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华北平原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滴灌方式灌溉,设置不施肥(CK)、单施磷肥(P1)、单施鸡粪(OM)、鸡粪和减量磷肥配合施用(OM+P1)、鸡粪和习惯量磷肥配合施用(OM+P2)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黄瓜土壤无机磷各形态的转化积累、不同生育时期在土壤垂直剖面的运移分布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鸡粪和磷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Olsen-P)及无机磷的积累和残留。在0—20 cm土层中,全磷含量随着黄瓜生育时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苗期最高,产瓜末期最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全磷含量明显不同,各生育时期顺序均为OM+P2处理>OM+P1处理>P1处理>OM处理>CK处理;土壤剖面各层次有效磷含量差异很大,苗期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范围为44.43—86.08 mg·kg-1,20—40 cm土层含量范围为6.51—10.05 mg·kg-1,40 cm以下土层黄瓜各个生育时期有效磷含量差异很小。在温室滴灌条件下水分对磷的运移影响较小,土壤有效磷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各生育时期0—20 cm土层有效磷占土壤剖面0—100 cm土层有效磷的68.76%—87.78%。与CK相比,其他施肥处理均提高了有效磷占全磷的比重,提高范围为1.23%—2.47%。0—20 cm土层中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含量为Ca10-P>Ca8-P>O-P>Ca2-P>Al-P>Fe-P,其中,Ca-P所占比例最大,为79.55%—83.35%。随着磷肥用量增加,磷的积累量也增加,Ca8-P、Ca2-P、Al-P、Fe-P和Ca10-P含量均比不施磷的处理显著提高,以Ca8-P增加最多,其次是Ca2-P、Al-P和Fe-P;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快会经由Ca2-P转化为Ca8-P,而以缓效态累积在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磷中以Ca8-P积累最多,Al-P和Fe-P也有一定量的积累。【结论】传统过量施肥造成磷素以Ca8-P、Al-P和Fe-P等形态残留于土壤中,造成了土壤磷素的积累和磷肥的浪费。在30 000 kg·hm-2鸡粪的基础上增施磷肥并无显著增产效应,却显著增加了土壤磷素的残留积累量。如果只施鸡粪,用量不宜超过30 000kg·hm-2;如果配施无机磷肥,则鸡粪减量,且无机磷肥在300 kg·hm-2的基础上减量,具体施肥量及配施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静  张富仓  方栋平  李志军  高明霞  王海东  吴东科  
目的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温室蔬菜灌水施肥不合理等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水氮供应对温室黄瓜生长、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科学地对水肥进行调控,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温室小区试验,以‘博耐9-1’黄瓜为试材,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W1(60%ET0)、中水W2(80%ET0)和高水W3(100%ET0),全生育期灌水量分别为126、152和177 mm;4个施氮水平:无氮N0(0)、低氮N1(180 kg·hm-2)、中氮N2(360 kg·hm-2)和高氮N3(540 kg·hm-2),共12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黄瓜的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悦   崔静   杨晓燕   田甜   王金刚   范海玲   王海江  
为探究减氮施肥技术和缓释氮肥在新疆滴灌棉花上的应用效果,选用当地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64号,设置不施氮肥(H1)、常规全施尿素(H2,300 kg/hm2)、减氮20%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H3,240 kg/hm2)3个处理,分别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无机氮含量进行测定,并在棉花吐絮期测定棉花氮素含量,分析减氮配施缓释氮肥对棉花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棉花各生育时期,减氮20%配施缓释氮肥处理0~2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常规全施尿素处理(P<0.05),在0~40 cm土层H3与H2处理全氮差异不显著;不施氮肥(H1)处理土壤酶活性在棉花全生育时期均处于较低水平,常规全施尿素H2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减氮20%配施缓释氮肥(H3)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低于H3处理,2个处理间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H3处理在40~60 cm土层铵、硝态氮含量较常规全施尿素H2处理减少了棉花生育后期氮素的淋溶损失;H3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45.75%,高于H2处理(P<0.05),较H2处理提高了7.87百分点;减氮配施缓释氮肥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减氮20%配施缓释氮肥(H3)处理下棉花皮棉产量较不施氮肥(H1)处理提高了18.26%,且铃质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常规全施尿素(H2)处理差异不显著,可实现减氮不减产。结果表明,减氮20%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H2)增强了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可在棉花全生育期维持较高无机氮含量,减少了氮素淋溶损失,有利于棉花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提高,可在滴灌棉田中推广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丽  王丽英  张彦才  史建硕  李若楠  王艳霞  任燕利  
为探明华北地区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于2013-2015年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4个滴灌施氮量(N0-不施氮、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处理,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N1、N2和N3处理的小麦干质量及产量较处理N0显著增加,N1、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对小麦茎秆的氮含量影响较大,但对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处理N3的小麦总吸氮量分别显著高于处理N0、N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晓庆  杨培岭  李憑峰  
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果树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以樱桃为试验材料,灌水量和施肥量各设3个水平(即设计灌溉定额的70%、85%和100%及推荐滴灌施肥量的60%、80%和100%),传统畦灌冲施为对照,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樱桃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和水肥交互作用对樱桃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传统畦灌冲施方式,膜下合理滴灌施肥能得到更佳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能有效提高樱桃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其中,最佳水肥组合是中水高肥(W_2F_3),其产量(3 174.61kg/hm~2)、纵径(23.15mm)、可溶性总糖含量(17.82%)和水分利用效率(9.69kg/kg)达到最高,可滴定酸较低(0.41%),主要吸水吸肥土层(20~40cm)的全氮含量最高,其他品质、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等指标也处较高水平。该研究为果园拟定高效高产的滴灌施肥制度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学军  赵营  陈晓群  吴礼树  胡承孝  
【目的】研究滴灌施肥中传统施氮和减氮的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番茄-番茄-黄瓜-番茄四茬蔬菜为材料,研究滴灌施肥中的传统施氮和减氮两处理对宁夏引黄灌区温棚两年蔬菜的产量、氮素平衡和硝态氮累积及淋洗状况的影响。【结果】在前两茬传统施氮与增(减)氮两处理,对番茄的产量与吸氮量影响不大,在第三、四茬随着施氮量的下调,蔬菜果实产量、总吸氮量受到影响,第4茬番茄产量比第1茬下降了48.7~72.3t·ha-1;不同施氮处理会造成对当季蔬菜收获后土壤表层0~30cmNO3--N累积量高,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商美新  房增国  梁斌  王萌  李俊良  
为了探明不同水氮处理对设施膜下滴灌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3个灌水处理(450,900,1 350 m~3/hm~2)和3个氮处理(150,225,300 kg/hm~2)共计9个水氮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测定马铃薯产量、商品性、维生素C、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硝酸盐含量及各生育期不同土层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及商品率均随着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呈现抛物线趋势变化,在施氮量为225 kg/hm~2,灌水量900 m~3/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5 299.9 kg/hm~2和77.9%。在相同灌水量下,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及块茎吸氮量明显增加,在相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硝酸盐含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同时,可溶性蛋白、块茎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且各灌水处理间差异显著。马铃薯各生育期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均为表层土(0~20 cm)最高,且在0~100 cm剖面呈降低趋势,马铃薯苗期及块茎形成期是NO_3~--N向土壤下层移动的主要时期。因此,在设施覆膜滴灌马铃薯种植施氮量应控制在225 kg/hm~2,灌水量900 m~3/hm~2为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媛  任广鑫  冯永忠  张青  李慧瑛  杨改河  
【目的】探讨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促进农田高产、节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分别设置施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施氮以及秸秆不还田不施氮(CK,为对照组)4个处理,于2012年6-9月,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4个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温度和含水量,于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玉米全生育期,4个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型曲线变化,其中秸秆还田+施氮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处理,4个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秸秆还田+施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席本野  王烨  贾黎明  
【目的】为滴灌施肥下的毛白杨提供合理的氮(N)肥管理建议。【方法】以毛白杨(无性系B301)速生纸浆林(林龄35年)为研究对象,于2010—2012年研究施N量和施N频率对毛白杨生物量积累和N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为施N量115(N_(115)),230(N_(230))和345(N_(345))kg·hm(-2)a(-1)和施N频率[每年分4次施入(F4)和2次施入(F2)]所组成的6个滴灌施肥处理和1个只灌溉不施肥的对照处理(CK)。试验期间,对林木生长、生物量积累、N吸收量和土壤养分进行测定。【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清龙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李荣发  任昊  任寒  韩祥飞  
【目的】本研究在定位试验平台上监测了不同施肥处理夏玉米田NH3和N2O的排放规律及其损失量,以探讨减少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田氮素气态损失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进行试验,以郑单958(ZD958)为材料,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氮量下设置单施尿素(U1)、单施牛粪(M1)和尿素牛粪1﹕1配施(U2M2)3种氮肥处理。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田NH3和N2O排放规律和损失量、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玉米田氮素气态损失以NH3挥发为主,占氮素气态损失量的88.55%—96.42%,N2O排放量较少。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NH3和N2O排放量及氮素利用效率。U1处理NH3挥发量最高,两年平均为38.19 kg·hm-2;以M1处理最低,为19.10 kg·hm-2,U2M2处理介于两者之间,施用有机肥的M1或U2M2处理可以显著降低NH3挥发损失量。N2O排放氮素损失以M1处理最高,平均达到1.65 kg·hm-2,较U1和U2M2处理分别提高了77.42%和34.15%。2016—2017年不同施肥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U2M2>U1>M1>CK,2016年U2M2处理籽粒产量较U1和M1处理分别提高了3.45%和5.25%,U1和M1处理之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017年U2M2处理籽粒产量较U1和M1处理分别提高了5.83%和12.53%,U1显著高于M1处理,提高了6.33%。氮素利用效率以U2M2处理最高,平均为58.20%,较M1和U1处理分别提高了32.15%和15.13%。【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了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提高了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单施尿素氨挥发减少,较单施有机肥N2O排放降低,是实现增产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媛  胡克林  邱建军  江丽华  徐钰  
【目的】利用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水肥管理对设施菜地氮素损失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设施菜地合理水肥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0—2011年在山东寿光设施大棚设置了4种水肥管理模式:对照+畦灌(CK)、传统施肥+畦灌(FP)、优化施肥+畦灌(OPT)和传统施肥+滴灌(RI)。利用EU-Rotate_N模型模拟了两个生长季(春夏茬和秋冬茬)各处理下设施黄瓜地的产量、氮素淋失和气体损失等,并计算了水氮利用效率。【结果】两个生长季内滴灌处理(RI)比畦灌处理(CK、FP和OPT)节水约60%,且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2倍多。在各施肥处理中,春夏茬和秋冬茬黄瓜的氮素气体损失分别占施氮量的1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建辉  叶旭红  韩冰  李文  虞娜  范庆锋  张玉玲  邹洪涛  张玉龙  
【目的】灌溉是设施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子。探究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设施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稳定性的影响,为设施农业合理水分调控、促进设施土壤结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年膜下滴灌试验地为对象,供试作物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种植模式为沟垄覆膜。设置了3个灌水控制下限,其土壤水吸力值分别为20、30及40 k Pa(分别记为D20、D30、D40),灌水控制上限均为6 k Pa。各小区以埋设深度30 cm的张力计指示土壤水分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云鹏  王立春  李前  尹彩侠  秦裕波  王蒙  王永军  孔丽丽  
【目的】针对东北半干旱区覆膜滴灌玉米生产中大量施磷导致的效率低与环境风险增大问题,通过3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覆膜滴灌条件下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磷肥利用效率和土壤供磷能力的影响,为该区域玉米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2017年在吉林省半干旱玉米主产区(乾安县)布置定位田间试验。共设6个磷肥用量处理,分别为0(P0)、40 kg·hm-2(P40)、70 kg·hm-2(P70)、100 kg·hm-2(P100)、130 kg·hm-2(P130)和160 kg·hm-2(P160),测定指标包括玉米产量及其构成、成熟期植株磷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并计算作物吸磷量、磷肥利用效率和土壤-作物系统的磷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施磷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幅依次为6.2%—21.2%(2015年)、9.0%—20.6%(2016年)和12.9%—30.3%(2017年),3年平均增幅为9.2%—23.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施磷增加了穗粒数、百粒重和收获指数。玉米产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以P100处理玉米产量最高。磷素表观回收率和磷素偏生产力均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磷素农学利用率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与不施磷肥相比,随磷肥用量和施磷年限的增加,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P100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试验起始时土壤有效磷含量相近。连续种植3季玉米后,P0、P40和P70处理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值均表现为亏缺,亏缺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P100、P130和P160处理的土壤磷素表现为盈余,并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将盈余率(x)与磷肥用量(y1)、土壤有效磷含量(y2)、磷肥利用效率(y3)分别进行拟合,当x=0时,磷肥用量为92.4 kg·hm-2,玉米产量为12 497 kg·hm-2,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34.6和28.4 mg·kg-1,磷素表观回收率为24.1%,磷素农学利用率为21.9 kg·kg-1,磷素偏生产力为146.1 kg·kg-1;其结果与最高产量处理(P100)相对应的玉米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结果相近;以理论盈余率为0时施磷量的95%为置信区间,得出最佳施磷范围在88—97 kg·hm-2。【结论】本研究中磷肥用量88—97 kg·hm-2范围内不仅能获得玉米高产,还能维持土壤磷素平衡,可作为东北半干旱区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的磷肥管理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