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76)
- 2023(19322)
- 2022(16464)
- 2021(15137)
- 2020(12689)
- 2019(28218)
- 2018(27791)
- 2017(53359)
- 2016(29268)
- 2015(32288)
- 2014(31781)
- 2013(31638)
- 2012(28805)
- 2011(25835)
- 2010(25537)
- 2009(23757)
- 2008(23380)
- 2007(20844)
- 2006(18195)
- 2005(16315)
- 学科
- 济(122695)
- 经济(122565)
- 业(104362)
- 管理(96889)
- 企(92540)
- 企业(92540)
- 方法(53934)
- 数学(43680)
- 数学方法(43277)
- 农(36244)
- 业经(35395)
- 财(34585)
- 中国(29696)
- 农业(25214)
- 务(25009)
- 财务(24937)
- 财务管理(24911)
- 学(24230)
- 地方(24224)
- 技术(24006)
- 企业财务(23645)
- 贸(23053)
- 贸易(23038)
- 制(22548)
- 易(22351)
- 和(21510)
- 理论(21244)
- 环境(20888)
- 划(20289)
- 策(17820)
- 机构
- 学院(419209)
- 大学(414238)
- 济(169811)
- 管理(167064)
- 经济(166387)
- 理学(144044)
- 理学院(142479)
- 研究(140227)
- 管理学(140202)
- 管理学院(139445)
- 中国(106448)
- 京(88299)
- 科学(88063)
- 农(76428)
- 财(76328)
- 所(71655)
- 业大(66511)
- 研究所(65203)
- 中心(63190)
- 江(62161)
- 财经(61460)
- 农业(60478)
- 经(55950)
- 北京(55281)
- 范(51506)
- 院(50949)
- 师范(50899)
- 经济学(50130)
- 州(49874)
- 财经大学(45550)
- 基金
- 项目(285421)
- 科学(224164)
- 基金(207007)
- 研究(204785)
- 家(182648)
- 国家(181094)
- 科学基金(155215)
- 社会(129226)
- 社会科(122566)
- 社会科学(122535)
- 省(112879)
- 基金项目(109984)
- 自然(102759)
- 自然科(100374)
- 自然科学(100346)
- 自然科学基金(98596)
- 划(94573)
- 教育(92545)
- 资助(84588)
- 编号(82505)
- 重点(64403)
- 成果(64361)
- 发(61727)
- 部(61615)
- 创(61463)
- 创新(56933)
- 课题(56421)
- 科研(54752)
- 业(53834)
- 国家社会(53126)
- 期刊
- 济(188481)
- 经济(188481)
- 研究(118838)
- 中国(77725)
- 农(69516)
- 学报(69257)
- 管理(65224)
- 科学(63455)
- 财(60455)
- 大学(51527)
- 学学(49237)
- 农业(48040)
- 教育(40385)
- 技术(37869)
- 融(36612)
- 金融(36612)
- 业经(33163)
- 财经(30362)
- 经济研究(29744)
- 业(27689)
- 经(26111)
- 问题(24313)
- 技术经济(22870)
- 科技(21469)
- 商业(20096)
- 版(19999)
- 现代(19834)
- 理论(19132)
- 贸(19044)
- 资源(18506)
共检索到614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春凌 徐大丰
碳交易促进减排技术进步须以技术进步增进寡头垄断企业市场势力为前提。论文以斯塔克博格(Stackberg)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减排技术是否成熟两种情况下,碳交易对寡头垄断企业产量及市场势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无论碳减排技术是否成熟,寡头企业初始碳排放系数相对大小都是影响企业产量及市场势力的关键变量,但是对企业产量及市场势力的影响迥异。在减排技术不成熟时,追随企业与领导企业初始碳排放系数的比值越大,碳交易越有利于领导企业增强市场势力,碳交易拉大企业间市场势力的差异;减排技术成熟时,追随企业与领导初始碳排放系数的比值越大,碳交易越有利于追随企业增强市场势力,碳交易缩小企业间市场势力的差异。在实施碳交易的过程中,须高度重视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减排的效率差异,防止行业进一步走向垄断。
关键词:
碳交易 碳减排技术 寡头垄断 市场势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玉梅 潘登 梁聪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已经成为有效控制污染的手段,碳排放权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本文利用博弈论,在对称信息的垄断市场情形下,研究两寡头企业的生产量决策,以及在不同的净化水平下企业的碳排放的最优决策,从而提出企业减排对策,并在上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生产与减排决策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交易 碳排放配额 库诺特均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江 钱广玉 秦霞
在全球减排压力之下,企业将面临产品市场、碳交易市场的双重影响。但是,以往的研究都将碳交易价格视为外生变量,并忽略了碳交易市场的影响。文章将碳交易价格波动作为核心问题,通过构建收益函数模型,以单位产品碳减排量为研究切入点,将碳交易市场的影响内在化,分别分析了企业在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与碳排放权市场价格固定,以及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与碳排放权市场价格波动两种情形下的最优策略以及单位产品碳减排量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交易 价格波动 收益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崇义 唐跃军
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之间有何内在促进和制约关系,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企业的决策标准是什么,为何发达国家热衷于实行CDM项目,碳税的加入对排放权交易市场有何影响。围绕这一系列重要问题,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在AIM-Enduse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目标函数,重新定义参数,修改约束条件,构建在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减排的单阶段最优化决策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基于配额的排放权交易和基于项目的排放权交易(CDM)之间内在的促进和制约关系,进而发现,参与者数量及参与者之间减排边际成本的离散程度将决定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对于减排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CDM机制不仅有利于大幅降低其减排成本,还有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勤
基于城市互联网基础设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应用能力,综合构建了城市互联网发展指数,并利用2013—2018年959家中国A股制造业出口企业数据,匹配并测度了161个城市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城市互联网发展通过"创新效应""成本效应"及两者的共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出口企业以价格加成衡量的市场势力,其中"创新效应"发挥的作用更大,进而开展了企业要素密集类型、所有制和所在地区的异质性检验。本文推进了对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应的理解,也为出口企业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强互联网融合应用带来了启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峥 王凤忠 营刚
以经济学视角和方法分析了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碳排放权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特殊资源,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必将对供应链企业的运营管理及生产决策产生深刻影响。主要包括成本构成、消费观念、交易模式、供应链组成及新市场风险等。针对以上新问题给出了要探寻需求客观规律,制定合理价格,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及注重碳价格对利润影响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低碳供应链 碳排放权 运营决策 减排水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璐 王凯
针对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分析碳交易政策下一个具有双目的主导企业的碳减排策略,关注消费者剩余,构建了集中决策、主导者不同的分散决策以及主导者利润共享下的模型。研究发现,无论主导者为制造商还是零售商,集中决策并不总是优于分散决策;当制造商减排成本系数在一定范围内时,主导者进行利润共享会实现共赢目标;主导地位会影响企业利润、产品需求和制造商减排水平。当主导者拥有优先的话语权时,可以提升企业利润,使主导者利益与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关键词:
碳交易 双目的 主导企业 碳减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伟 李丽
本文基于2013-2022年政府采购数据和流通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政府采购、流通企业ESG和市场势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政府采购通过“倒逼效应”“引导效应”和“认证效应”提升流通企业ESG,流通企业ESG通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市场势力,熵平衡匹配估计结果支持上述结论;流通企业ESG在政府采购影响市场势力中存在中介作用;政府采购对流通企业ESG以及ESG对市场势力的作用机制均存在企业生命周期与产权性质的异质性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天森 宋亚植 李银
机械制造业碳排量较大且收益率较低,传统减排投资模式难以对冲生产成本压力。为重塑机械制造类企业碳资产及减排价值体系,本文运用广义动量模型,并将机械生产工序描述为价值增值过程。研究发现:(1)相比于减排技术投资,制造过程管理亦可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且所需的投入更少;(2)若实现碳收益最大化,则需要对全流程实施碳排放控制,并将碳资产测度融入对生产工序的考量;(3)碳定价深刻影响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过程价值流,且增加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从总成本视角重塑产品价值增值过程。研究结论对机械制造类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拓展碳资产收益来源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 向鹏飞 黄亚琪
本文利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实际考察了FDI技术溢出的水平联动效应和垂直联系效应对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市场势力影响的显著性和程度,并对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进行了比较估计。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对汽车制造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具体细分的四种溢出程度为市场竞争效应>下游行业后向联系效应>示范模仿效应>上游行业前向联系效应;企业的所有权属性对其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有很大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琦铀 张成科 石平 黄而代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汽车人均保有量逐年递增,由此带来的碳排放急剧增长问题,已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制定相应的节能汽车推广政策以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在交通领域实施碳减排优化的突破口。文章依据Cobb-Douglas效用函数,首先构建了个人碳交易理论视域下的节能汽车选择优化模型,并以此论证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高于临界碳价时,个人碳交易机制的实施对居民节能汽车选择具有一定内在激励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个人碳交易及碳税政策实施,对于人们驾车出行里程及减排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若条件设置合理,个人碳交易机制实施比碳税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
关键词:
个人碳交易 节能汽车推广 碳税 减排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力超 王冉 巫丽敏
基于对《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边境调节税条款的解读及其规制商品的条件和征税标准预期,本文分析了减排应对"碳关税"的重要性,并提出产业角度减排为对策的应对措施,以期在前关税时期做好迎接冲击的准备。本文首先将我国国内产业分为九部门,利用脱钩(Tapio)分析各产业碳排放与产业增加值间的关系,关注各产业减排重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减排重要性及与美国行业碳控制倾向的对比,分析预测美国未来"碳关税"的产业倾向,针对我国电力、交通、制造、采掘及其他第三产业五个减排重点关注产业,分别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加快实现与欧美具有可比性的减排目标。贸易出口产业作为行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此次"碳关税"征收的主要对象,因此...
关键词:
碳关税 产业竞争力 减排 脱钩分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承智 刘伯伦
本文从管理会计的视角解析了碳配额交易机制下的碳减排成本和碳减排收入,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减排决策的本量利分析模型,揭示了各变量间的数量依存关系,为企业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减排决策方法。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减排决策 本量利分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邢海玲
本文进行了中国制造业中外资参与较多的八个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中国技术创新努力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正是外资参与较多的行业。这说明一方面FDI 的流入形成了技术扩散的可能,另一方面 FDI 的市场势力形成了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以及压力,因此"市场换技术"——"以市场竞争换技术创新能力"——"吸引外资"的战略仍然是目前以及未来可取的战略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龙飞 祁慧博 刘笑萍 张玫
在目前中国尚未正式开征碳税的背景下,基于多主体系统仿真对不同碳税情景下企业的碳减排技术创新响应机理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目前110元/吨的碳税税率尚不能明显改变企业的传统技术创新行为,当碳税税率上升到128元/吨后企业才逐步进行碳减排技术创新,当碳税税率达到285元/吨后所有企业皆进行碳减排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