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3)
- 2023(15258)
- 2022(12793)
- 2021(11728)
- 2020(9786)
- 2019(22446)
- 2018(22307)
- 2017(42926)
- 2016(23731)
- 2015(26684)
- 2014(26807)
- 2013(26300)
- 2012(23935)
- 2011(21475)
- 2010(21339)
- 2009(19736)
- 2008(19235)
- 2007(17087)
- 2006(15115)
- 2005(13818)
- 学科
- 济(91186)
- 经济(91050)
- 管理(72400)
- 业(66213)
- 企(55643)
- 企业(55643)
- 方法(39025)
- 数学(33138)
- 数学方法(32743)
- 财(25890)
- 农(25831)
- 中国(25810)
- 业经(22430)
- 学(21863)
- 制(21633)
- 地方(17976)
- 农业(17134)
- 环境(16509)
- 务(16076)
- 财务(16000)
- 财务管理(15965)
- 理论(15743)
- 体(15469)
- 贸(15407)
- 贸易(15397)
- 企业财务(15157)
- 和(14997)
- 银(14988)
- 易(14946)
- 银行(14929)
- 机构
- 大学(338962)
- 学院(334822)
- 济(130626)
- 管理(130314)
- 经济(127665)
- 研究(116088)
- 理学(112399)
- 理学院(111120)
- 管理学(109141)
- 管理学院(108554)
- 中国(85360)
- 京(73488)
- 科学(73025)
- 财(62633)
- 所(59001)
- 农(57935)
- 研究所(53682)
- 业大(52385)
- 中心(51514)
- 江(50053)
- 财经(49294)
- 北京(46416)
- 农业(45493)
- 经(44750)
- 范(43991)
- 师范(43484)
- 院(42427)
- 州(40075)
- 经济学(39154)
- 财经大学(36693)
- 基金
- 项目(230689)
- 科学(180682)
- 基金(167256)
- 研究(167174)
- 家(147182)
- 国家(145972)
- 科学基金(124319)
- 社会(104499)
- 社会科(98867)
- 社会科学(98840)
- 省(89816)
- 基金项目(88514)
- 自然(81610)
- 自然科(79639)
- 自然科学(79617)
- 自然科学基金(78201)
- 划(76319)
- 教育(76188)
- 资助(68408)
- 编号(67807)
- 成果(55673)
- 重点(51995)
- 部(50526)
- 发(48974)
- 创(47685)
- 课题(47198)
- 创新(44602)
- 科研(44212)
- 制(43970)
- 教育部(43034)
- 期刊
- 济(146202)
- 经济(146202)
- 研究(100989)
- 中国(67460)
- 学报(57802)
- 农(53568)
- 科学(52061)
- 管理(49353)
- 财(48431)
- 大学(43563)
- 学学(40890)
- 教育(38689)
- 农业(36672)
- 融(28905)
- 金融(28905)
- 技术(28015)
- 财经(24224)
- 业经(23414)
- 经济研究(22696)
- 经(20588)
- 问题(19296)
- 业(18686)
- 图书(17823)
- 科技(16698)
- 版(16607)
- 理论(16449)
- 现代(15333)
- 技术经济(15270)
- 业大(15069)
- 实践(15000)
共检索到497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金银亮 张红霄
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被认为是借助市场机制对热带雨林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补偿,激励发展中国家降低森林砍伐速度和毁林水平,减缓未来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分别从制度绩效、机会成本、毁林原因、实施的公平性与关键措施方面对REDD+机制进行了研究评述,认为REDD+机制实施的核心问题是"补偿",即"谁补偿、补偿谁、如何补偿"的问题;最后认为,中国政府在实施REDD+机制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应尽快设计并参与REDD+机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符妙 廖立国 刘应帅 毛伟 陈石泉 张翔
海草生态系统作为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重要的碳库。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海草正在发生大规模的衰退。其中,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体透光率下降被认为是导致海草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光照对海草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海草生长的光照环境;光照减少对海草的影响;海草对光照减少的响应分析。总结海草生态系统对光照减少的响应主要表现为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的减小,叶绿素浓度的升高以及碳水化合物储备的消耗。通常情况下,海草对不同光照环境的生理响应发生在生长响应之前。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海草领域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增加研究范围,丰富研究对象;改进研究方法,加强多种因素对海草的交互影响研究;拓宽研究方向,深化机制研究。
关键词:
海草 光照减少 生长特性 生理响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海霞 曲福田 朱德明 陈雯 陈江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逐步恶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落实科学发展观,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排放,必须剖析影响环境污染排放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在分析经济发展和环保制度安排对环境污染排放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用1999~2004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的混合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导致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恶化的主要因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活动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加剧了环境的污染,而环保投资和公众参与、规章制度及政府环境管理制度则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变量。最后,提出运用综合管理手段、加快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保制度安排 政策 环境污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小立
甲烷(CH_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约为15%,大气甲烷的年增长率为0.2-1.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乃训 张文燕 廖光庐 封剑文 梁文焰 邹怀进
在垦复、施肥等集约培育的纸浆毛竹林中,实施砍伐4、5年生竹(竹龄均为周年),竹材产量与砍伐6、7年生竹的一般材用竹林相若,差异不显著。在竹林生长季节的3、6、9月伐竹,与一般材用林的大年12月伐竹相比,竹材产量差异也不显著,但小年12月伐竹产量降低较多,生产上应避开这个季节伐竹。以相对产量计,大年6月或9月伐竹,比12月伐竹竹材产量有增加的趋势。纸浆毛竹林实行一年砍伐1次、2次、3次及4次的不同频度(砍伐时间为3月、6月、7月、8月、9月和12月)砍伐试验,对竹林产量的影响与大年12月一次砍伐相比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毛竹,纸浆林,砍伐技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红 陈雨蒙
基于城市化视角,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了1978——201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城市化、经济增长、能源消耗、贸易开放的现实关系。研究显示:长期关系上,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及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均存在正向影响,而城市化则存在负向影响。短期关系上,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正向影响较强;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较强的负向作用;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难以确定。因果关系上,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存在互为因果的双向影响机制;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及城市化与碳排放仅存在单向影响机制,且均呈一定滞后特征。文章对实证结果逐一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春雨 王立刚 李虎 邱建军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是N2O的重要排放源。排放因子法、试验推断法、统计模型和过程模型是目前估算区域农田N2O排放的主要方法,应用上述方法,各国学者对全球、国家和其它区域尺度的农田N2O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世界农田N2O排放总量在1.2—4.2 TgN之间,中国农田N2O排放总量在0.063—0.628 TgN之间。与其它方法相比,过程模型的精度更高,未来在区域农田N2O排放估算上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过程模型,开展模型功能开发与区域验证、氮沉降、淋溶、径流等间接排放因子研究以及区域减排技术集成与农田减排碳贸易测算是未来区域尺度农田N2O排放估算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农田 N2O 区域尺度 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会儒
介绍了国际上基于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采伐理念的区域级或国家级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包括:斐济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森林采运方法规范》、亚太林业委员会的《亚太区域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和中国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这些规程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注重效率为基本原则,目的是通过技术的改进,严格控制森林的过度消耗,减少采伐活动对森林及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劳动效率和木材的利用率,处理好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平衡,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文章最后针对我国森林采伐规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类制定不同区域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及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监督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孙传旺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采用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量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并通过SDA方法考察了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均出现大幅的增长,但生产侧排放明显高于消费侧排放,"入世"后二者差距呈迅速扩大趋势;中国大量的生产碳排放服务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最终需求,即存在突出的"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问题,而中国消费侧排放主要发生在国内。结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由国内最终需求规模的增长和生产部门投入结构变化带来的;而国内生产部门碳排放强度的下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葵 戴小文
本研究利用1978-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与碳排放之间在长期存在驱动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将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当城市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量以1.61%的比率增加;②将高城市化率作为中国现代化标志,从而"大跃进"式地进行城市化运动将造成我国碳排放总量随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而急剧增加,将有悖于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和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③碳排放量除受到当期城市化率水平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前期城市化率水平的累积影响,即前期城市化率水平体现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引起能源消耗的增加。从目前中国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伟麟
从影响中国碳排放量的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得出不合理的产业耗能结构和过快的城市化进程是造成中国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运用Eviews软件构建出产业耗能结构与城市化水平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模型,并根据模型拟合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DGM(1,1)模型对中国2010~2020年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最后对如何优化产业耗能结构和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煤炭消耗 城市化率 碳排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智淋
一、引言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各国人民高度关注的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关键在于减少CO_2排放。CO_2排放是全球性的问题,减少CO_2排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由此提出,全球化是否有助于减少CO_2排放?全球化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现象,通过商品与服务贸易、资本流动和国际政策合作等方式对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凯 王苏生 徐民成
从规模经济、学习经济、网络经济和适应性预期等经济学角度,作者揭示中国碳排放量锁定在技术和制度的复合制度体系。在碳排放交易机制下,高碳企业因承担额外环境成本导致最优产出下降,驱动高碳行业降低碳排放总量;低碳企业因获得额外环境收益导致最优产出增加,驱使资金流进低碳行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郡郡 刘成玉
基于1995-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建立了基本的分析框架。首先以全国各省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化对中国碳排放的整体作用方向,然后利用面板变系数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城市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大;就不同省份而言,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均会使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发生变化,且相对而言,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影响更大。
关键词:
城市化 门槛效应 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松岭 杨子夜
在全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作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当前,京津冀区域内物流业正在深入协同发展,论文选取相关有效数据,通过统计京津冀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测算碳排放量,提出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建设低碳协同发展机制,以期降低碳排放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绿色环保的物流体系,最终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物流业 碳排放 低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