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4)
2023(8150)
2022(7021)
2021(6434)
2020(5328)
2019(11780)
2018(11674)
2017(22800)
2016(12424)
2015(13667)
2014(13787)
2013(13211)
2012(12409)
2011(11183)
2010(11486)
2009(10880)
2008(10920)
2007(9923)
2006(9127)
2005(8558)
作者
(34716)
(29255)
(28844)
(27781)
(18693)
(13732)
(13090)
(11030)
(10974)
(10611)
(9938)
(9632)
(9376)
(9363)
(9301)
(8942)
(8681)
(8548)
(8502)
(8373)
(7296)
(7095)
(6940)
(6650)
(6587)
(6532)
(6522)
(6479)
(5766)
(5692)
学科
管理(48340)
(44788)
经济(44712)
(39454)
(33615)
企业(33615)
(18228)
(15828)
环境(15819)
方法(15121)
(14328)
数学(12746)
中国(12674)
数学方法(12531)
业经(11347)
(11302)
(10933)
财务(10905)
财务管理(10879)
(10670)
(10476)
企业财务(10382)
(9834)
银行(9827)
(9399)
(9274)
(9271)
(8926)
贸易(8920)
税收(8870)
机构
学院(176812)
大学(175123)
(76417)
经济(74711)
管理(68399)
研究(60392)
理学(57747)
理学院(57187)
管理学(56402)
管理学院(56061)
中国(47875)
(41542)
(36438)
科学(33445)
财经(30798)
(29680)
(28929)
中心(28020)
(27722)
研究所(26183)
(25863)
经济学(23407)
北京(22945)
业大(22529)
财经大学(22498)
(22224)
(22113)
(21571)
师范(21388)
经济学院(20884)
基金
项目(112345)
科学(90072)
研究(85949)
基金(82668)
(70608)
国家(70010)
科学基金(61007)
社会(56090)
社会科(53252)
社会科学(53243)
(43707)
基金项目(42742)
教育(39140)
自然(37964)
自然科(37007)
自然科学(36998)
(36457)
自然科学基金(36336)
编号(34740)
资助(33643)
成果(29570)
(27969)
(25975)
重点(25422)
课题(24667)
(24388)
(23538)
国家社会(23303)
(22886)
教育部(22675)
期刊
(90500)
经济(90500)
研究(56571)
中国(38767)
(33959)
管理(27505)
(24441)
学报(22665)
科学(22591)
(21441)
金融(21441)
教育(18743)
大学(18278)
学学(17277)
农业(16007)
财经(15758)
技术(14534)
业经(14140)
经济研究(13784)
(13493)
问题(11403)
(9798)
国际(8568)
现代(8463)
理论(8411)
(8191)
财会(8162)
技术经济(7896)
会计(7863)
(7750)
共检索到279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海霞  曲福田  朱德明  陈雯  陈江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逐步恶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落实科学发展观,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排放,必须剖析影响环境污染排放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在分析经济发展和环保制度安排对环境污染排放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用1999~2004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的混合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导致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恶化的主要因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活动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加剧了环境的污染,而环保投资和公众参与、规章制度及政府环境管理制度则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变量。最后,提出运用综合管理手段、加快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雪玲  邓志高  
借助基于成本效用理论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均衡模型分析政府采取的各种控制森林减少的政策手段,如:给林产品提供补贴、降低农业补贴、降低关税、实施贸易保护等的实施效应.得出结论:这些政策手段的使用,不管是在长期或短期内,都会使森林面积继续减少,因为这些政策并不能消除造成森林减少的根本原因——市场失灵.因此,创建能正确估价森林生态价值的市场机制和"碳吸收服务"市场,是今后解决森林减少问题的重要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杰  李惠民  张明顺  
控制大气污染背景下,减少煤炭消费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从1998年开始,北京市减少煤炭消费政策已经持续实施近20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政策经验。文章对北京市减煤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政策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发现,工业用煤的减少在煤炭消费总量下降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占同期煤炭消费减少总量的71.7%。尽管人均生活煤耗量下降了43.5%,但从绝对量来看,生活领域在北京市煤炭消费总量减少中的贡献有限。从北京市的政策经验来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持续推动、资金保障、有力的政策执行机制是减煤政策成功的基本要素。城市在开展减煤行动时,应协调好减煤政策与城市定位、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发展中长期坚持。为减少资金压力,保障减煤政策顺利开展,适宜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开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雪玲  
采用均衡分析法和非线性回归法,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污染控制政策——环境污染税和可交易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运行效应,以进一步说明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实现最优污染控制。发现环境污染是由于市场失灵不能给排污者带来的环境外部负效应正确计价而引致的,而污染税的征收能将产量和排污量控制在最优水平,并实现社会净收益最大化,排污权交易的制度安排在保持排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实现污染控制成本最小化和经济资源配置最优化。所以,并非一定要减少经济总量来控制环境污染,市场手段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世英  张玉棉  王庆  
文章首先从"排污(污染物)"的供需均衡入手,分析了"排污收费价格"必须由政府制定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排污"、"排污权"与"排污权交易"的不同。文章认为,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条件下,推行"排污权交易",既有悖于科斯定理,也不利于控制环境污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晓慧  陈英旭  
本文针对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 ,结合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提出“十五”期间 ,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应当围绕区域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结合区域水环境保护的具体规划和措施 ,集成应用已开发成熟技术 ,重点攻关关键和核心技术 ,建立污染治理综合示范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珍增  
通过构建一个两时期资源开发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不同产权制度下资源开发时间路径和污染排放强度的差异,发现相对于私有模式,资源公有模式会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过度排放问题。利用EFW数据库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提供的私有产权保护和污染排放数据所做的经验分析表明,在控制环境库兹涅茨效应、工业化水平和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后,私有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污染排放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明晰资源产权归属是应对环境恶化和过度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汪梓瑜   赵玉林   刘春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和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着力探讨了环境规制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先加剧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负向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则会强化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前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环境污染效应更加严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设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汪梓瑜   赵玉林   刘春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和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着力探讨了环境规制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先加剧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负向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则会强化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前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环境污染效应更加严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设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可  豆建民  
文章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集聚的污染外部性作用机制理论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该理论框架进行了验证,并计算了能反映各城市集聚的污染程度指数。结果发现,产出规模、产出结构和产出效率是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产出规模导致的污染占总污染的1/3;集聚所引起的产出效率和成本的提高反而加重了环境污染。大城市的集聚对周围城市有较大的临近污染效应,使成本对污染的约束作用失效;中国城市的集聚水平与集聚的污染效应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分异趋势,东部地区城市的集聚水平较高,集聚的污染效应却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集聚是环境有效率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集聚的环境效率高于中小城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浩  
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传统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并不能有效适应生态优先的理念。因此,文章探析了以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环境组织、上级政府等为核心的多中心综合治理模式,并分析了多元治理机制的特征与优点。最后,以日本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为案例,分析了多中心综合治理模式的具体运营模式与实行机制,借鉴其环境治理的经验,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与今后改进的方向,文章对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永友  沈坤荣  
环境政策是否有助于实现清洁增长目标,本文利用跨省工业污染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1)我国采取的环境政策对减少污染排放起到了显著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是通过污染收费制度实现的,其作用弹性达到了0.4。相比较,减排补贴和环保贷款制度对污染减排作用效果不明显,同时,部分地区试行的排污权交易在经验上还没有显示出其在减排方面的积极效果。(2)公众的环保行为没有被纳入我国环境管制的框架内,公众的环境质量诉求还无法在环保执法中得到满足。(3)临近地区污染控制的严厉程度对本地污染控制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地区间污染控制决策呈现出明显的策略性特征。(4)中央政府控制污染的决心未能对地方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建源  黎国灿  
文章首先概述了国际间包括东亚地区减少班级人数的普遍趋势,进而通过文献分析及与相关官员的访谈,研究韩国减少班级人数的政策和实践经验。文章指出了韩国政府锐意进行教育改革,实施小班教学,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政策制订时却因协调不足,推行过急导致了种种问题,而有关小班教学成效的评估和师资培训仍有待加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金银亮  张红霄  
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被认为是借助市场机制对热带雨林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补偿,激励发展中国家降低森林砍伐速度和毁林水平,减缓未来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分别从制度绩效、机会成本、毁林原因、实施的公平性与关键措施方面对REDD+机制进行了研究评述,认为REDD+机制实施的核心问题是"补偿",即"谁补偿、补偿谁、如何补偿"的问题;最后认为,中国政府在实施REDD+机制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应尽快设计并参与REDD+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