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78)
- 2023(6065)
- 2022(5007)
- 2021(4866)
- 2020(4031)
- 2019(9244)
- 2018(9074)
- 2017(16670)
- 2016(8985)
- 2015(10520)
- 2014(10494)
- 2013(10485)
- 2012(10125)
- 2011(9398)
- 2010(9376)
- 2009(8994)
- 2008(9041)
- 2007(7931)
- 2006(7150)
- 2005(6919)
- 学科
- 济(42960)
- 经济(42904)
- 管理(22605)
- 业(20278)
- 方法(18742)
- 企(17066)
- 企业(17066)
- 中国(16014)
- 数学(15107)
- 数学方法(14957)
- 贸(10580)
- 贸易(10571)
- 农(10462)
- 易(10380)
- 业经(9241)
- 制(8974)
- 财(8801)
- 学(8619)
- 理论(8490)
- 银(7850)
- 银行(7847)
- 行(7669)
- 和(7073)
- 教育(7073)
- 融(7043)
- 金融(7040)
- 农业(6629)
- 体(6246)
- 关系(6145)
- 地方(6089)
- 机构
- 大学(139456)
- 学院(134028)
- 济(65094)
- 经济(64059)
- 研究(51853)
- 管理(48033)
- 中国(41955)
- 理学(40447)
- 理学院(39941)
- 管理学(39446)
- 管理学院(39169)
- 京(30667)
- 财(30090)
- 科学(27131)
- 所(25117)
- 财经(23789)
- 中心(23016)
- 研究所(22609)
- 经济学(22507)
- 经(21814)
- 北京(20497)
- 经济学院(20110)
- 范(19675)
- 师范(19574)
- 江(19465)
- 院(18040)
- 财经大学(17794)
- 农(17044)
- 师范大学(16142)
- 州(15540)
- 基金
- 项目(82429)
- 科学(66265)
- 研究(63843)
- 基金(62805)
- 家(54410)
- 国家(53952)
- 科学基金(45634)
- 社会(44065)
- 社会科(41801)
- 社会科学(41797)
- 基金项目(31262)
- 教育(29698)
- 省(26963)
- 资助(26447)
- 自然(25979)
- 自然科(25409)
- 自然科学(25401)
- 自然科学基金(25012)
- 编号(24579)
- 划(24411)
- 成果(22783)
- 部(20690)
- 中国(20000)
- 国家社会(19822)
- 重点(18919)
- 教育部(18482)
- 发(17945)
- 课题(17464)
- 性(17279)
- 人文(17103)
共检索到218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书灿
自20世纪下半叶,凌纯声不断从人类学视角,在更长的时段和更为辽阔的地域范围内论定中国民族文化多元起源,学术视野更为广阔,理论基础也更为坚实。其从文化的形态和地理的分野上,对边疆民族和华夏民族所作动态的划分,基本上做到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其结合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和历史学资料重建新的华夏民族三集团说,克服了以往旧说的种种学理缺陷和逻辑疑难,具有独到的学术旨趣;其用民族迁徙对中国南方民族文化与东南亚民族文化在诸多特质上的一致性所进行的解释,不失为一种大胆的推断。这一大胆的推断总体上是以一定的客观历史事实为基础,包含有若干可信的历史信息;用比较的方法,以民族迁徙和文化传播来解释中国古代文化和环太平洋区域文化在诸多特质上的一致性,其立论似乎亦有一定的人类学根据,并非纯属想像的凭空臆断。20世纪50年代后,凌氏对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和长足的进展缺乏了解,自然也谈不上学术上的取长补短与相互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凌氏中国上古民族文化起源研究向着更高的学术水准推进。凌氏的中国民族文化起源和环太平洋文化研究在材料运用和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方法上,屡屡暴露出若干严重的缺失和不足,在传播学派理论的深刻影响下,凌氏对中国民族文化起源和环太平洋区域文化研究的背后,暴露出强烈的国族主义思想。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伟华
少数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应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本地区少数民族的状况,保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强与市县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在开展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尊重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语种特色、学科特色,保护文化遗产并正确认识其原生态和变异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坚强 陈超
通过总结无锡梅园的建设历史和文化,展现荣家在百年梅园建设中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无锡梅园开启了无锡近现代旅游事业发展的先河,继承荣德生先生的建园宗旨,以梅作主题,依山设景,文化造园,将私家园林建设成公园和社会教育的基地。
关键词:
无锡 梅园 文化 传播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悦 尹如歌
纪录片素有国家、民族的"家庭相册"的美誉,作为大众叙事媒介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在视觉表达上更易于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的受众所接受。中国纪录片中的国家形象存在着一个从被动局面向主动建构的演进,即自近代以来长期处于"他塑"的被动局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纪录片为代表的大众叙事媒介对于国家形象的主体性塑造具有显著提升,但亦有不足。从中国国家形象及近年纪录片等变化与发展现状分析来看,主要涵盖了从主题、叙事、传播三维度的嬗变以及纪录片内涵及叙事张力导致的国家形象话语转向。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存在国家形象等"软实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卢尚月 李毅红
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在微传播环境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既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又要在文化传播的新形式中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因此,教师应强化自身微载体运用能力,丰富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在微传播环境下,增强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性,削弱微传播环境下多元文化价值观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兼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微传播 民族学校 文化传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静 顾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现象不断加剧.新一轮世界文化产业的"瓜分浪潮"已经开始,而文化产业的竞争关乎文化融合和民族精神。"酒香也怕巷子深",尽快占领文化产业的制高点,捍卫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已刻不容缓。如何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面向国际,走向世界,使我国民族文化产业既保持中国民族特色,又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喜爱,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族文化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发展战略 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雷
一个国家的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应该而且必须通过广泛的国际传播使这一重要的人类文明与世界分享。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锦云 耿新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所有人类文化获得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上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格局: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既能借鉴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交流经验,也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新契机,与时俱进地丰富与拓展传播形式与途径,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路径与形式包括官方和民间两大传播主体所主导的口碑传播、品牌塑造、实体展示、多媒体呈现、文创产业、民间交流等多种样式,早期建构的传播路径在当前势头强劲,新出现的传播路径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民族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是在2010年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建设基地平台上建立的’以艺术学、传播学等交叉学科为科研基础。通过基地以实践为核心的科学研究,创建各学科在文化产业研究与艺术实践类领域的学术品牌,同时打造高水平、年轻化学术团队,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组建特色鲜明的创作研究和实践合作团队。形成特色鲜明的多元化创作研究流派’占据民族主题文化产业与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国内权威地位。并逐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影响力,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软实力基础,推动产业发展的探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亦祥
认为网络舆情信息因其传播模式的网状化、传播内容的开放化、传播主体的隐匿化以及传播手段的个性化等显著特征,使得经典的传播效果理论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尤其是"把关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与"使用和满足"等理论所强调的观点或假说,在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实践中,有的得到了印证和加强,而有的出现了背离和不适应。文章试图重新审视和构建新的理论体系,使之与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相适应。
关键词:
网络舆情 传播视域 效果理论 嬗变 思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标 宋乃庆
少数民族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表现出教师对少数民族文化不熟悉、课程资源意识不强及开发能力弱、主要以艺术类课程资源开发为主、各方的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转变这一局面需要教师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拓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渠道,寻求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广泛支持等。
关键词:
少数民族教育 民族文化 课程资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鑫
中国的民族舞是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劳作逐渐形成和凝聚的民族文化宝藏,是中国各民族在生活中形成的艺术展现形式。但在现代多元化文化交融的碰撞下,使得民族舞蹈和传统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处在弱势地位,更甚者一些民族舞蹈处在消亡的地带。据此,我们应当积极进行民族舞蹈保护的工作。由鹤德立(美)编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采集保护与传播》一书对我国民族舞蹈艺术传承及革新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研究,该书对中国优秀民族舞蹈的保护起到着非常有用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艳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以它特有的民族韵味、时代精神、文化底蕴、审美品格、表现形式独领风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艺术形式、内涵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由某一种文化因子构成,故在追溯民族声乐艺术产生、发展、创新历程时,不难发现它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正体现在其多元因子的构成中。其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为基础,以其他国家美声唱法为参照、为互补,构成了民族风貌明显、风格多元、生机盎然的新民族歌唱艺术。目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亚利
在充分理解和有效传播的目标驱动下,当前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困境是主客体融合和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增强,实践表现为个体认知上的失范、资本利益当道和国际霸权依然存在。网络修辞作为话语有效传播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关系联结、技术发展和文化塑形方面都发挥着一定作用。本文尝试根据网络修辞的特点,剖析网络传播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困境,并分析作为社会行动的网络修辞的社会体现,以期为修辞学和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意。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传播困境 网络修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麻书豪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呈现出的创新化趋势、网络化趋势、产业融合化趋势和制约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以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为例提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管理应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管理内容发挥产业引导功能、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大力构建产业服务型政府建设、以财政税收金融体系建设为对象发挥产业激励功能、以市场环境建设为核心打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价值分析 政府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