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3)
- 2023(7285)
- 2022(6107)
- 2021(5620)
- 2020(4662)
- 2019(10429)
- 2018(9798)
- 2017(18197)
- 2016(10071)
- 2015(10898)
- 2014(10416)
- 2013(10172)
- 2012(9358)
- 2011(8359)
- 2010(8086)
- 2009(7526)
- 2008(7230)
- 2007(6237)
- 2006(5416)
- 2005(4885)
- 学科
- 济(36720)
- 经济(36642)
- 管理(27723)
- 业(26381)
- 企(20573)
- 企业(20573)
- 方法(17334)
- 数学(15753)
- 数学方法(15609)
- 贸(13965)
- 贸易(13963)
- 易(13759)
- 财(12017)
- 出(11661)
- 农(11312)
- 中国(9999)
- 学(9860)
- 制(8688)
- 口(8229)
- 出口(8218)
- 出口贸易(8218)
- 业经(8007)
- 农业(7321)
- 技术(6585)
- 银(5940)
- 环境(5922)
- 务(5910)
- 财务(5902)
- 银行(5895)
- 财务管理(5887)
- 机构
- 大学(144492)
- 学院(141708)
- 济(58859)
- 经济(57922)
- 管理(52269)
- 研究(51478)
- 理学(46255)
- 理学院(45698)
- 管理学(44905)
- 管理学院(44663)
- 中国(37567)
- 科学(34594)
- 农(33574)
- 京(29832)
- 业大(28069)
- 所(27333)
- 农业(26783)
- 财(26632)
- 研究所(25431)
- 中心(22736)
- 财经(21531)
- 江(20558)
- 经(19791)
- 院(19420)
- 经济学(19145)
- 农业大学(18356)
- 北京(18205)
- 经济学院(17584)
- 省(17178)
- 范(16842)
- 基金
- 项目(105648)
- 科学(81995)
- 基金(78895)
- 家(73419)
- 国家(72838)
- 研究(68366)
- 科学基金(60260)
- 社会(45701)
- 社会科(43373)
- 社会科学(43365)
- 基金项目(42237)
- 自然(41222)
- 自然科(40302)
- 自然科学(40284)
- 省(40145)
- 自然科学基金(39620)
- 划(35016)
- 资助(31178)
- 教育(30325)
- 重点(24334)
- 编号(24100)
- 部(23286)
- 创(22146)
- 计划(22088)
- 发(21807)
- 科研(21503)
- 创新(20864)
- 国家社会(20122)
- 科技(19643)
- 业(19524)
共检索到200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冲 王正宁 蔡一冰 张涛 王昌辉 王大洋 郭思 刘博
以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凋落物不同覆盖厚度(0、200、400和800 g·m~(-2))和类型(针叶杉木和阔叶木荷)对杉木幼苗出土及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覆盖厚度和类型显著影响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两类型凋落物的浅层(200 g·m~(-2))覆盖对出苗率均有促进作用,但深层(800 g·m~(-2))覆盖对出苗率和存活率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相同覆盖厚度下,覆盖阔叶凋落物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均大于覆盖针叶凋落物.覆盖浅层针叶凋落物下的幼苗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深层覆盖下则最小.覆盖中层(400 g·m~(-2))阔叶凋落物下的幼苗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随着针叶和阔叶凋落物覆盖厚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根生物量比及根冠比逐渐减小,而茎生物量比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凋落物覆盖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与凋落物类型密切相关,阔叶凋落物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可产生正影响(浅层和中层覆盖)和无影响(深层覆盖),而针叶凋落物覆盖可产生无影响(浅层覆盖)和负影响(深层覆盖),两种凋落物对幼苗出土影响的抑制作用均大于对早期生长的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来仙 郭秋菊 姚兰 洪建峰 牟芙蓉 艾训儒 刘学全 赵奂敦
【目的】探讨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母树凋落物物理阻隔对水杉天然更新的影响,为解除水杉天然更新障碍及保护水杉种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模拟实验,对不同类型凋落物(新鲜凋落物和自然凋落物)采用0(对照)、100、300、500、700、900 g·m~(-2)的质量梯度,分别在种子下层和上层覆盖凋落物来探究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及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1)凋落物对水杉种子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产生抑制作用,在凋落物质量为300~900g·m~(-2)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当凋落物质量高于300 g·m~(-2)时,全部处理均抑制幼苗生长。随着凋落物质量的增加,对水杉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3)随凋落物质量增加,水杉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在种子下层铺垫300 g·m~(-2)的自然凋落物处理后有一定波动,其余各处理均抑制幼苗地下生物量累积;当凋落物质量达500 g·m~(-2)以上时,凋落物显著阻碍幼苗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累积(P300 g·m~(-2)),新鲜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自然凋落物,种子下层铺垫凋落物比种子上层覆盖凋落物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水杉母树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具有明显的物理阻隔作用,进而影响水杉更新生长。因此,建议在种子雨高峰期前,对水杉林下不同类型的凋落物进行及时清理,以促进水杉天然更新。图4表2参29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邹翠翠 俞飞 沈卫东 张珊珊 王俊龙 张汝民 侯平
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不同pH值模拟酸雨、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物水浸提液和酸雨浸提液对柳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柳杉凋落物水浸提液和酸雨浸提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酸雨和凋落物水浸提液处理均降低柳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凋落物酸雨浸提液处理柳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差异显著(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华 李传涵 何绍江
用 4种标准酚酸 ,即龙胆酸 (gentisinic)、香草酸 (vanillic)、丁香酸 (syringic)和香豆酸 (coumaric) ,每种酚酸设 6种浓度 (0 ,5 0 ,10 0 ,2 0 0 ,4 0 0 ,6 0 0mg/kg) ,分别对盆栽杉木幼苗土壤进行处理 ,在生长期间定期测定苗高 ,最后测定苗高、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鲜叶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不同酚酸对杉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但抑制作用的程度不同 ;同一种酚酸处理 ,浓度越高 ,盆栽幼苗株高生长、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降低越严重 ;时间也是重要因素 ,受酚酸影响的时间越长 ,幼苗受到抑...
关键词:
杉木 幼苗 酚酸 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子燕 陈敬忠 刘济明 廖小锋
【目的】从自毒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物种樟科植物米槁天然更新不良的原因,为解决米槁天然更新困难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种群保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米槁主要凋落物组分(叶片、果皮、种子、细枝)处理其盆栽幼苗,测定在不同凋落物组分与浸提液处理下幼苗的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组成、土壤营养元素(N、P、K)含量、土壤酶活性4方面的差异,从自毒角度揭示米槁种群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米槁叶片凋落物对米槁幼苗的苗高、生物量、叶面积均有负面影响;相反,在0.03、0.04 g·mL~(-1)浓度处理组中,果皮、种子、细枝凋落物对幼苗苗高、生物量、叶面积均有显著增加作用。各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逐步升高,叶片处理下酸性磷酸酶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余处理下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均没有明显变化规律。速效K、P的变化随着处理浓度升高逐步上升,速效N在叶片处理中亦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不同凋落物组分处理对土壤真菌的影响在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组内具有一定相似性,但细菌的组成在组间和组内相似性均较低。【结论】米槁叶片凋落物是米槁自毒物质的主要来源,其自毒作用机制可能是微生物、土壤酶与凋落物中自毒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朗杰 王军峰 王超 罗安荣 关志华 王贵作 章先贵
试验采用对比方法研究3种处理(SF草浆地膜覆膜处理、PF塑料地膜覆膜处理、CK不覆盖)下玉米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的湿度与含水量,各处理的土壤湿度与土壤含水量比较PF>SF>CK。覆膜处理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PF完全物理阻隔了土壤与空气之间水热交换所以保水保温效果优于SF,所以从植株的生长状况比较发现,各处理植株的株高、茎粗都表现为PF>SF>CK,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n=6)。植株根长也表现为:PF>SF>CK,但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n=6),各处理植株的根冠比为PF>CK>SF。由于草浆地膜具有保水保温效果,促进玉米...
关键词:
草浆地膜 根冠比 玉米 温湿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瑞强 黄志群 何宗明 万晓华 余再鹏 郑璐嘉 肖好燕
【目的】研究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分解及其对根系去除的响应,探索根系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从而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南平峡阳林场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各个林分中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试验小区,在每个试验小区各设置对照和根系去除处理。利用网袋法研究凋落叶的分解。【结果】分解16个月后,根系去除处理下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2.3%和33.4%,与对照处理(38.1%和38.7%)相比,分别降低了15.3%和13.1%;树种、处理、时间、树种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对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均有显著影响,2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在分解初期(0~8个月)差异显著,分解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晋梦然 王哲 李梦佳 刘金福 何中声 邢聪 施友文 沈彩霞
【目的】探讨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对伴生种杉木种子萌发与胚根生长的影响,旨在阐明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机制问题。【方法】以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浸提液为化感物质来源,伴生种杉木种子为受试种子,分析未分解层(枝、叶、皮、壳)、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在低质量浓度时对杉木种子发芽率为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时为促进或较弱的抑制作用,各质量浓度作用下对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均呈抑制;半分解层与全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抑制杉木种子萌发,且在低质量浓度(1∶50、1∶100)时抑制作用更强。未分解层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胚根生长影响呈"低促高抑"的双重质量浓度效应,高质量浓度时为显著抑制(P <0.05)。【结论】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低质量浓度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总体呈促进或轻微的抑制作用,对胚根生长为促进作用,即促进了杉木更新,使林内种间竞争加剧,间接导致格氏栲自然更新受抑。
关键词:
化感作用 格氏栲 杉木种子 凋落物浸提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龙 王丹 俞飞 沈卫东 邹翠翠 张汝民 侯平
为了探讨酸雨和凋落物对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柳杉幼苗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酸雨(pH 4.0),凋落物(500 g·m-2)和酸雨与凋落物复合等3种处理,测定了短时间(30 d)和长时间(90 d)处理后土壤氧化还原酶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和凋落物处理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酸雨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凋落物极显著地提高其酶活性,复合处理极显著地降低其酶活性(P<0.01);3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复合处理对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短时间酸雨和凋落物处理均对其具有抑制作用,长时间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凤林 张月全 陈爱玲 王珍 叶义全 曹光球
以酸雨区不同配比的杉木、火力楠凋落物(A 1∶0、B 0∶1、C 1∶1、D 1∶2、E 2∶1)为对象,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物及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解300 d时不同配比杉、火凋落物分解速率排列顺序为处理B(27.93%)>处理D(25.99%)>处理E(24.55%)>处理C(21.78%)>处理A(21.07%).不同配比杉、火凋落物酶活性均高于表层土壤酶活性.不同配比凋落物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分解180 d时最高,在分解300 d时最低.表层土壤酶活性随分解时间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艳 陈训 韦小丽 伍庆 李朝婵
【目的】"百里杜鹃"是全国唯一以保护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迷人杜鹃是保护区内重要的保护树种。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相结合,阐明凋落物,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和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野外踏查百里杜鹃林迷人杜鹃群落不同厚度凋落物下幼苗更新情况;采用人工模拟用凋落物厚度和播种位置的试验,探讨凋落物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理影响;以迷人杜鹃为主的凋落物水浸提液的乙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溶液浇灌进行迷人杜鹃种子萌发试验,并对三相溶液进行GC-MS检测,探讨凋落物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影响的生物化学原因。【结果】自然条件下,过厚的凋落物影响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凋落物厚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丹 聂立水 朱清科 罗盼盼 张国全 孙宾 苟丽晖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考察不同水分状况(35%,55%,75%田间持水量)下3种液体地膜用量(225,375,525 kg·hm-2)对于油松的种子出苗率、苗高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液体地膜的各处理种子出苗率比同水分条件下的对照均有所提高,其中W2Y2处理(55%田间持水量且喷施液体地膜用量为375kg·hm-2)出苗率提高最多,比对照提高26.38%;喷施液体地膜处理的油松苗高均高于对照,其中W2Y2的苗高最高,比对照高11.1mm;喷施液体地膜处理的油松根长占幼苗全长比例均低于对照,W2Y2处理最低(70.37%)。可见,W2Y2处理最利于油松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关键词:
油松 液体地膜 出苗率 苗高 根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姣妲 夏丽丹 殷丹阳 周垂帆
【目的】在南方酸性红壤中,低磷和铝毒是制约杉木人工林产量的重要因子。通过研究不同磷水平处理下,铝胁迫对杉木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阐明杉木适应自然环境中低磷富铝土壤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酸性土壤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0,0.16,0.32 mmol·L-13个浓度梯度的预培养,并在Al3+(0.1 mmol·L-1)和无Al3+(0 mmol·L-1)的环境中进行模拟胁迫试验,分析不同供磷处理下铝胁迫对杉木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元素吸收、根系各元素亚细胞分布规律以及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TEM-EDS)下Al在各细胞器的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Al3+导致杉木幼苗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异常,随着供磷程度的增加,上述生理异常现象均得到有效的缓解。此外,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杉木幼苗根系中Al含量显著降低,而K、Mg、Zn和P的含量明显增加,叶片中Al、Mg、Ca和K的含量显著上升。TEM-EDS分析发现杉木幼苗根系细胞壁是铝聚集的主要场所,磷素能够促使铝向液泡转运,并在液泡当中沉积为黑色不溶颗粒。对根系亚细胞进一步分析发现,Al和P主要分布在杉木幼苗根系的细胞壁组分中,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根系细胞壁组分中的Al和P比例显著下降,而在可溶组分中显著增加,这说明P与Al同时向液泡转运,此外,K和Mg也出现类似的规律。【结论】铝胁迫对杉木幼苗根系的毒害作用较大,磷素的增加主要通过改变杉木幼苗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及Ca、K、Mg和Zn的吸收和转运,并增加Al向液泡转运,降低Al在杉木根系细胞壁组分中的富集,以维持根系细胞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缓解Al对杉木幼苗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Al对杉木幼苗的损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家琛 陈钢 戴嘉豪 范福金 曹光球 曹世江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光质下杉木幼苗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相关参数,揭示杉木幼苗对不同光质的响应差异,为杉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优良无性系020扦插苗为材料,利用LED智能调光台为人工光源,设置白光(CK)、红光(R)、蓝光(B)、红蓝光(R:B=1:1)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叶绿体结构,并测定光合参数和光合色素。【结果】白光、红蓝复合光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高于红光处理和蓝光处理。其中,白光处理比红光处理分别高130.61%、204.05%、112.14%,比蓝光处理分别高37.80%、31.34%、49.91%,而红蓝复合光处理比红光分别高89.02%、176%、51.09%,比蓝光处理分别高13.07%、18.96%、6.81%。白光处理和红光处理下幼苗叶片胞间CO_(2)高于蓝光处理和红蓝复合光处理。其中,白光处理比蓝光和红蓝复合光处理高6.32%、5.10%,红光处理比蓝光和红蓝复合光处理高4.18%、3.01%。光合色素在红蓝复合光处理下最低,分别比其余3种处理低27.81%、26.51%、15.52%。叶绿素比值在红光处理下最低,分别比其余3种处理低3.32%、1.90%、3.79%,而在红蓝复合光处理下最大,并显著高于其余3种处理。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得出,红蓝复合光下细胞壁更加完整平滑,基粒、基质片层及其结构更加完整。【结论】不同光质处理下杉木幼苗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蓝光以及掺杂一定比例的红蓝光是杉木幼苗良种壮苗的理想光质。
关键词:
光质 杉木 光合特性 叶绿体超微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汪星星 陈钢 孟芳芳 朱琴 范福金 曹世江
【目的】为明确杉木优良无性系对光质的响应特征,为杉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杉木优良无性系020为材料,设置白光(W)、红光(R)、蓝光(B)、红∶蓝=1∶1(1R1B)4个光质处理,研究光质对杉木幼苗生长、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1)随着杉木幼苗新叶的发育,不同光质处理下杉木幼苗新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差异逐渐增大。随着杉木幼苗发育阶段的延长,各种光质处理间叶绿素a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白光处理下类胡萝卜素总体较高,尤其是在杉木幼苗发育前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红光处理次之;3)在杉木幼苗新叶发育过程中,与其他处理相比,白光处理下促进了杉木幼苗新叶气孔的开放、使得进入叶片中的CO_2增多,从而使得C_i、T_r增加,同时也伴随着P_n的升高,红光处理下杉木幼苗新叶G_s低于其他各个处理,而C_i仅次于白光处理;红蓝组合光处理下G_s仅次于白光处理,但是C_i却低于其他各个处理。【结论】白光对杉木幼苗的光合特征、光合色素以及荧光特征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杉木幼苗 光质 光合生理 光合色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