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7)
- 2023(5080)
- 2022(4554)
- 2021(4207)
- 2020(3878)
- 2019(9318)
- 2018(9202)
- 2017(18082)
- 2016(10146)
- 2015(11864)
- 2014(12235)
- 2013(12327)
- 2012(11796)
- 2011(10811)
- 2010(10836)
- 2009(10237)
- 2008(10343)
- 2007(9616)
- 2006(8164)
- 2005(7329)
- 学科
- 济(45672)
- 经济(45630)
- 业(26121)
- 管理(25557)
- 方法(22922)
- 数学(20637)
- 数学方法(20468)
- 企(19273)
- 企业(19273)
- 农(14151)
- 地方(11579)
- 财(10738)
- 中国(10527)
- 学(10184)
- 贸(9419)
- 贸易(9416)
- 农业(9363)
- 易(9102)
- 业经(8115)
- 制(8046)
- 和(7013)
- 务(6466)
- 财务(6453)
- 财务管理(6432)
- 环境(6388)
- 银(6220)
- 银行(6198)
- 融(6157)
- 金融(6154)
- 企业财务(6031)
- 机构
- 大学(153826)
- 学院(152836)
- 济(62656)
- 经济(61261)
- 管理(56958)
- 研究(53904)
- 理学(48799)
- 理学院(48180)
- 管理学(47289)
- 管理学院(46985)
- 中国(40168)
- 科学(34778)
- 京(32955)
- 农(31814)
- 所(28773)
- 财(27592)
- 研究所(26277)
- 中心(25910)
- 业大(25854)
- 农业(25182)
- 江(24076)
- 财经(22228)
- 北京(20865)
- 范(20841)
- 师范(20649)
- 经(19987)
- 经济学(19431)
- 州(19078)
- 院(18812)
- 经济学院(17857)
- 基金
- 项目(101156)
- 科学(77728)
- 研究(72149)
- 基金(71839)
- 家(63404)
- 国家(62854)
- 科学基金(51989)
- 社会(44112)
- 社会科(41633)
- 社会科学(41616)
- 省(39875)
- 基金项目(38584)
- 划(34244)
- 自然(34066)
- 教育(33340)
- 自然科(33142)
- 自然科学(33128)
- 自然科学基金(32505)
- 编号(30167)
- 资助(29881)
- 成果(24808)
- 重点(23222)
- 部(22675)
- 发(22426)
- 课题(20746)
- 创(20358)
- 科研(19925)
- 计划(19503)
- 创新(19112)
- 大学(18951)
共检索到223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攀希群,王瑞玉,张朴
攀枝花市所属的盐边县高坪乡和米易县麻陇乡,地处大凉山边缘,均为彝族聚居乡。两乡的彝族人口本世纪初叶才从大凉山迁来,与该县的汉族人口交错聚居。民主改革前,这里仍保留着从大凉山带来的奴隶制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婚姻习俗、道德观念等。尔后,随着现代化钢铁基地—攀枝花市的兴起,两乡所在县划归攀枝花市管辖,从1979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小治,李亚丽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的人口数量仅次于壮族、回族居第三位。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信奉伊斯兰教。为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婚姻生育的历史与现状,科学制定维吾尔族人口发展规划,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84年,对和田地区墨玉县维吾尔族妇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小治,刘惠华,侯泽英
布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而又人口较少的民族,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在汉代以后的史籍上已有记载。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没有文字。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统计,1982年我国布朗族有47.2%的人口聚居在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铭
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洽州彝族人口为1,336,675人,占四川省总人口的1.3%,居四川少数民族人口第一位。同1964年第二次凉山州彝族人口普查的798,449人相比,18年间共增加538,226人,增长67.4%,增长率在全国兄弟民族中居第24位。凉山彝族平均年增长率为2.9%,比全国彝族年平均增长率高0.2%。这说明18年来,凉山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婚姻和生育是密切相关的现象。从人口学角度来看,在正常情况下,结婚是生育的前提。初婚则是一生当中婚育生活的开始。初婚开始的早晚,平均初婚年龄高低,终身不婚者的比例,都是由当时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所决定。它们又对生育年龄的迟早、生育子女数的多少等等起着重要制约作用。在研究妇女生育模式的变化时,不能不同时考察妇女婚姻模式之变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谢启斌
万县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长江峡区山地,面积29,492平方公里。1982年底有总人口758.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7人。辖九县一市,681个农村人民公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恩普,钟国琛,肖振禹
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86年6月,在该州进行了一次占总人口5%的人口婚姻、生育状况抽样调查。调查以现行的区划地址作为统一编码,按分层、系统、整群的方法,农村以村民小组,城镇以居民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了1555个样本单位,共调查39019户,172547人,占被调查总人口的99.56%,其中土家族为89275人。现将手工汇总的土家族人口中的妇女婚姻、生育状况分析如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联合调查组
为研究不同时期北京市妇女的婚姻状况、生育水平和变化趋势,以及历来采取节育措施情形,以便更准确地衡量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更有效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于1981年12月共同对全市妇女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生育率调查。这次调查,除朝阳和燕山两个区外,在其余17个区县普遍进行。调查采取等距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栾广辉
赫哲族妇女婚姻、生育自主权是赫哲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对赫哲族主要集居地的详细调查数据,从文化程度与择偶方式、文化程度与初婚年龄、择偶方式与对目前婚姻的满意程度、赫哲族现有孩子的数量看妇女生育观的变化、文化程度与意愿孩子数、文化程度与现有孩子数、不同时期出生的赫哲族妇女的文化程度与生育孩子数、赫哲族妇女的生育决定权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较具体的研究,得出赫哲族妇女已基本上具有了婚姻自主权,对目前的婚姻是较满意的,但部分还存在着早婚、早育问题,在选择生育孩子的数量上与丈夫协商的占有很高的比例,能够得到丈夫的尊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志蕙
为了深入地研究陕西省人口、婚姻、生育状况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我们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同志一起,在1979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1978年陕西省十分之一人群的人口构成,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能力及生育状况;按不同生育水平予测了陕西省今后百年的人口发展趋势;编制了1978年全省男、女简略寿命表。本文着重从陕西省育龄妇女婚姻和生育状况方面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一步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单艺斌
本文分为妇女婚姻家庭地位评价方法述评和妇女婚姻家庭地位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两个部分。前者撷取现存的有关研究成果 ,按照妇女婚姻家庭地位的内涵和对其进行地位评价的目的 ,分别进行了简析 ;后者面对在此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提出了构建科学、实用的妇女婚姻家庭地位评价指标体系的若干项基本原则。
关键词:
妇女 婚姻家庭地位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魏铜有,王炯,张晋平,张旭东,贡书花,李凯平,李国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琳
婚姻模式、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出现了世界性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妇女问题是最突出、最复杂的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世界各地的妇女婚龄模式及其变化、男女结婚率、离婚率的差异,以及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责任及地位的差异和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查瑞传,刘金塘
任何人口现象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间(时点或时期)。对人口现象本身的观察、描述、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人口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关系的研究,都必须明确规定所观察与研究的时间范围。对人口现象的研究绝大多数也是就某一时点或时期来进行的,即人口学中所称的时期分析。我们也常常把不同时点或时期的人口现象进行动态对比,以考察人口的发展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娄彬彬
西藏自治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初步形成了与内地不大相同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在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相结合的框架下,实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始终坚持“宣传教育为主,自愿选择为主,技术服务为主”的“三为主”方针。目前,藏族农牧妇女的生育观念发生很大转变,虽然与内地相比生育水平仍然偏高,但与以前相比已大大降低。目前的情况是:广大农牧区的藏族妇女迫切要求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然而由于资金、人员及交通条件的困难,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技术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藏族农牧妇女的需求。西藏地区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力发展地方民族经济,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