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8)
2023(8196)
2022(7244)
2021(6849)
2020(5936)
2019(13873)
2018(13821)
2017(26255)
2016(14953)
2015(17278)
2014(17805)
2013(17462)
2012(16546)
2011(14899)
2010(15243)
2009(13802)
2008(14144)
2007(13141)
2006(11119)
2005(10099)
作者
(44797)
(37586)
(37478)
(36037)
(24150)
(18413)
(17414)
(14635)
(14034)
(13893)
(12769)
(12704)
(12216)
(12184)
(11881)
(11824)
(11670)
(11140)
(10983)
(10856)
(9521)
(9418)
(9168)
(8756)
(8582)
(8553)
(8535)
(8496)
(7805)
(7718)
学科
(58117)
经济(58058)
管理(38644)
(38118)
(30079)
企业(30079)
方法(28686)
数学(25385)
数学方法(25053)
(16734)
(16390)
中国(14662)
(14066)
地方(12612)
理论(11982)
(11763)
业经(11265)
教学(11158)
(11137)
贸易(11133)
农业(10996)
(10761)
(10652)
财务(10626)
财务管理(10589)
企业财务(10016)
(9590)
银行(9565)
(9202)
(9026)
机构
学院(216578)
大学(214917)
(81471)
经济(79417)
管理(76303)
研究(71312)
理学(65088)
理学院(64239)
管理学(62791)
管理学院(62377)
中国(53430)
科学(46690)
(45504)
(40735)
(39539)
(37868)
(35488)
研究所(34310)
业大(34203)
中心(34113)
农业(32219)
财经(31257)
(30965)
(30664)
师范(30278)
北京(28659)
(28114)
技术(26085)
经济学(25311)
(25180)
基金
项目(138319)
科学(105483)
研究(100591)
基金(96079)
(84259)
国家(83519)
科学基金(69737)
社会(59172)
(56371)
社会科(55844)
社会科学(55824)
基金项目(51187)
教育(49301)
(46858)
自然(46062)
自然科(44925)
自然科学(44907)
自然科学基金(44114)
编号(42652)
资助(40526)
成果(35704)
重点(31802)
课题(30706)
(30484)
(29443)
(28097)
(27435)
科研(26894)
大学(26807)
创新(26267)
期刊
(90744)
经济(90744)
研究(62690)
中国(46093)
学报(37799)
(36062)
(33471)
教育(32911)
科学(31887)
大学(27661)
管理(26158)
学学(25715)
农业(23850)
技术(21470)
(19273)
金融(19273)
财经(15784)
业经(15145)
经济研究(14287)
(13529)
(13275)
问题(12391)
(11797)
图书(11378)
技术经济(10581)
财会(10109)
理论(10080)
统计(10036)
商业(10015)
(9908)
共检索到323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丰娟  贾巴木甲  马锦卫  阿力莫日扎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育发展迅速,各市县均开展了两类模式的教学。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各地重视程度不一。目前还存在教师量少质弱、教材不配套、学生课外读物少、教学质量(特别是一类模式)有待提高等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琼慧  
凉山彝族自治州资源富集,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均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本文以"资源诅咒"制约经济发展这一命题为前提,对"资源诅咒"效应削弱凉山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寻找原因并探索通过改进制度安排,建立有效的资源补偿机制,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等,以破解"富饶的贫困"这一现实的悖论,避免"资源诅咒"难题,为推动凉山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丽华  瞿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甫桓   张斌   罗君   左自泉  
【目的】建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林火预测模型,为该地区林火防控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凉山州2001-2015年MCD14DL的火灾数据集,采用核密度评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火灾时空变化规律;选取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高程、坡度、坡向、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距最近道路距离等10个林火驱动因子,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探究各林火驱动因子的影响程度并构建林火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并完成对凉山州的火险区划。【结果】凉山州林火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月季变化显示林火集中发生在12月到次年5月,占全年火灾的96.86%;林火在空间上呈极显著集聚分布,中高和高核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德昌县、盐源县、会理县、西昌市、会东县和木里县,二者总面积占比为7.84%。RF模型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人口密度、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坡度是林火发生的重要驱动因子,其中气象因子贡献最大;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3,约登指数为0.495,模型预测精度达到78.70%。依据RF模型,凉山州低风险火险区面积占比为72.61%,中、高风险火险区面积高达27.39%。【结论】凉山州中、高风险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少部分位于东北部,其中会理县、德昌县、宁南县、会东县、盐源县和西昌市是高风险林火频发区域,应重点关注这些区域,强化火灾防控措施与管控能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刘运伟  李立娜  方方  
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辩证思考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总结,有助于对精准扶贫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并从影响农户生计的内因和外因视角,讨论精准扶贫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数(MPII)的基本构成。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案例区域,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PII指标体系;识别出420户贫困户,其中80.48%(338户)的建档立卡户与识别结果重叠;与建档立卡农户相比,所识别贫困农户在各单个维度和综合维度都几乎处于更劣势的水平,识别效果更加精准。根据贫困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仁伟  李光勤  刘运伟  李立娜  方方  
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辩证思考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论总结,有助于对精准扶贫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蓝本,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框架,并从影响农户生计的内因和外因视角,讨论精准扶贫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数(MPII)的基本构成。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案例区域,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PII指标体系;识别出420户贫困户,其中80.48%(338户)的建档立卡户与识别结果重叠;与建档立卡农户相比,所识别贫困农户在各单个维度和综合维度都几乎处于更劣势的水平,识别效果更加精准。根据贫困原因的相似性,可将贫困农户划分为人力资本贫困型、基础型资本贫困型、社会资本贫困型、多维资本贫困型、生计环境恶劣型等五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红琴  
了解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是有效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的基础。笔者通过随机抽样和发放问卷,再辅以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两百余名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快凉山彝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帅雄  
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条件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内生发展动力弱,贫困人口占比高,脱贫难度大等问题。按照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既定目标,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其贫困落后的现状是由其自身的历史条件、区位环境、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等综合因素交织形成的,在如何实现凉山精准扶贫的问题上,需要充分考虑其扶贫攻坚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并在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实践中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途径,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建议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静  武彤  王志章  
凉山彝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脱贫能力弱、直过社会特征等原因决定了脱贫减贫任务依然严峻。而网络扶贫的高效率、生态化与溢出性成为凉山州彝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有效选择。本文从"互联网+扶志、互联网+扶智、互联网+扶产"阐释网络扶贫的逻辑进路,根据这一逻辑准确把脉凉山彝族地区网络扶贫的成效、困境与成因,并就此从"网络基础建设、知识传递、人才建设、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路径选择,以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红琴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介入;在分析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其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小丽  
本文以三次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为基准点,结合凉山州少数民族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民族地区应通过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增加民族劳动者收入,提高民族劳动者的素质,使民族劳动者真正成为各民族经济发展的主体,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锦卫  秦晓莉  柳雨霖  
凉山彝汉双语教学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最新数据和材料总结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彝汉双语教育取得的成绩。但目前彝汉双语教育仍存在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双语教育两类模式课程计划不规范、彝汉双语教育教师量少质弱等问题。应加大行政支持力度,消灭彝汉双语教学空白点;多渠道培养提高彝汉双语师资力量;科学规范课程设置,统一教材使用;加强彝汉双语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重视理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晓路  武友德  周智生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落后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但是这些地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民族地区利用优势资源,依据区域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展特色经济。以特色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增加不发达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娟  
我国林果市场存在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林果供给处于非均衡状态。传统林果市场由于运输成本和供求关系所带来的交易不确定性,使得传统林果市场风险巨大。绿色林果网络营销应运而生。文章指出,凉山州网络普及程度低、林果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电子商务硬件落后以及物流设施不健全,制约了林果网络营销的发展。要适应市场变化促进凉山州林果业发展,必须转变网络营销主体观念、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和优化外部环境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立新  
在贫困面广和贫困程度深的情况下,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模式脱贫效率高、见效快,但是,扶贫的根本要义在于让贫困人口自身具备脱贫致富的手段、能力。为此,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建议对民族贫困地区现行两种主要扶贫模式的运行领域、运行边界作出适当的划分,以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