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26)
2023(2719)
2022(2124)
2021(1965)
2020(1703)
2019(3581)
2018(3522)
2017(6453)
2016(3733)
2015(4377)
2014(4161)
2013(4128)
2012(3891)
2011(3280)
2010(3085)
2009(2684)
2008(2829)
2007(2454)
2006(2039)
2005(1793)
作者
(12273)
(10188)
(10141)
(9471)
(6417)
(4944)
(4658)
(3862)
(3789)
(3564)
(3461)
(3440)
(3400)
(3392)
(3289)
(3160)
(3048)
(3046)
(2943)
(2827)
(2719)
(2497)
(2471)
(2357)
(2288)
(2285)
(2212)
(2134)
(2112)
(2092)
学科
(9556)
经济(9541)
管理(6740)
(6459)
(5610)
企业(5610)
(5564)
方法(4521)
(4108)
文化(3742)
业经(3439)
中国(3104)
(2997)
理论(2981)
市场(2703)
(2673)
数学(2657)
数学方法(2586)
产业(2565)
(2537)
税收(2485)
农业(2479)
(2453)
地方(2414)
教育(2350)
经济理论(1793)
文化产业(1780)
文化市场(1780)
(1725)
(1724)
机构
学院(50213)
大学(49738)
研究(20833)
科学(16280)
中国(15444)
管理(15075)
(14962)
(14662)
经济(14259)
理学(12893)
理学院(12622)
管理学(12191)
管理学院(12104)
农业(12080)
(11883)
(11365)
研究所(11119)
业大(10659)
中心(9541)
(8596)
(8478)
师范(8324)
(8217)
实验(7658)
(7651)
(7621)
农业大学(7442)
实验室(7409)
(7236)
重点(6990)
基金
项目(37187)
科学(29070)
基金(27069)
(25683)
国家(25457)
研究(24030)
科学基金(20609)
自然(15113)
(14966)
自然科(14697)
自然科学(14694)
基金项目(14650)
自然科学基金(14426)
社会(13968)
(13379)
社会科(13141)
社会科学(13139)
教育(10418)
资助(10021)
编号(9577)
重点(9377)
计划(8685)
(8214)
成果(7888)
科技(7879)
科研(7858)
(7532)
(7441)
专项(7202)
创新(7000)
期刊
(16743)
经济(16743)
学报(14058)
(13745)
研究(13135)
科学(11701)
中国(11458)
大学(9697)
农业(9503)
学学(9308)
教育(6076)
(5689)
(5680)
管理(4989)
(4135)
业大(4066)
资源(3681)
农业大学(3220)
林业(3140)
业经(3063)
图书(2951)
科技(2856)
技术(2774)
中国农业(2735)
(2687)
金融(2687)
财经(2559)
自然(2495)
书馆(2335)
图书馆(2335)
共检索到75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美英  
凉山彝族传统饮食文化承载着凉山彝族的认知思维、价值取向、信仰表达、生存智慧的实践性逻辑,蕴含着子孙尊祖敬祖的祭祀义务和祖先荫庇后代互惠性表达的人神关系,还承载着凉山彝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加强合作,调解家支纷争、化解矛盾等协调人际关系的文化适应性策略。凉山彝族传统饮食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凉山彝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杰  黄紫涵  薛玲玲  秦兵如  张艳  李想  
课题组对到凉山州等彝族地区的游客进行有关彝族餐饮市场的访问调查,通过游客的旅游行为特征以及游客对旅游的餐饮需求消费特征分析,以及游客对彝族地区旅游美食的意见反馈进行总结,为彝族地区的旅游餐饮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数据,并且剖析了彝族地区的旅游餐饮所存在的问题与现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安康  曲木铁西  
随着凉山彝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可以把凉山彝族社会分为三个不同地理空间对应下的三种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教育发展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在实施的凉山彝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凉山彝族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实施不同的教育发展方向是凉山彝族地区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红琴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介入;在分析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其服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瑶瑶  
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主导趋势。以小凉山地区彝族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铭  
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洽州彝族人口为1,336,675人,占四川省总人口的1.3%,居四川少数民族人口第一位。同1964年第二次凉山州彝族人口普查的798,449人相比,18年间共增加538,226人,增长67.4%,增长率在全国兄弟民族中居第24位。凉山彝族平均年增长率为2.9%,比全国彝族年平均增长率高0.2%。这说明18年来,凉山彝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美英  
凉山彝族的学前教育由于幼儿园分布不均、资金短缺、民汉双语教育滞后、本土教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部分群众教育观念保守及办园条件差等问题的困扰,使大多数从小生活在民族母语家庭的孩子失去了学前教育机会。当前,只有合理开展校点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强化民汉双语教育、突出宣传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及民汉双语教材建设,着力促进凉山彝族学前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教育起点公平,才能从源头上根除当地的贫困累积循环效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阿里瓦萨  
本文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当今凉山彝族地区多元文化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状况,认为当今凉山彝族人正处在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的现实环境里,提出凉山彝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中受教育主体的彝族青少年学生的教育需求应该是多元文化教育、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技能的教育。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国军  刘梅  
全球化远非一个去地方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在全新关系体系中重新定义地方性,并生产出新的地方性的过程。全球化背景下,人和企业的频繁迁移突破了以往的既定边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跨地方(translocality)"。而饮食的地方性是食品之源,是基于全球化背景对"地方身份(place identity)"的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威婷  王燕  
凉山彝族毕摩绘画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毕摩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凭借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和精神内涵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凉山彝族毕摩绘画的艺术特色。由刘冬梅编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凉山彝族毕摩绘画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一书,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践调研成果,从艺术人类学视角,分析凉山彝族毕摩绘画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风格流派,并与现代绘画流派进行对比,指出其中的美学特色和文化内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琼慧  
凉山彝族自治州资源富集,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均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本文以"资源诅咒"制约经济发展这一命题为前提,对"资源诅咒"效应削弱凉山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寻找原因并探索通过改进制度安排,建立有效的资源补偿机制,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等,以破解"富饶的贫困"这一现实的悖论,避免"资源诅咒"难题,为推动凉山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丽华  瞿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丰娟  贾巴木甲  马锦卫  阿力莫日扎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育发展迅速,各市县均开展了两类模式的教学。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各地重视程度不一。目前还存在教师量少质弱、教材不配套、学生课外读物少、教学质量(特别是一类模式)有待提高等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甫桓   张斌   罗君   左自泉  
【目的】建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林火预测模型,为该地区林火防控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凉山州2001-2015年MCD14DL的火灾数据集,采用核密度评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火灾时空变化规律;选取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高程、坡度、坡向、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距最近道路距离等10个林火驱动因子,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探究各林火驱动因子的影响程度并构建林火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并完成对凉山州的火险区划。【结果】凉山州林火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月季变化显示林火集中发生在12月到次年5月,占全年火灾的96.86%;林火在空间上呈极显著集聚分布,中高和高核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德昌县、盐源县、会理县、西昌市、会东县和木里县,二者总面积占比为7.84%。RF模型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人口密度、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坡度是林火发生的重要驱动因子,其中气象因子贡献最大;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3,约登指数为0.495,模型预测精度达到78.70%。依据RF模型,凉山州低风险火险区面积占比为72.61%,中、高风险火险区面积高达27.39%。【结论】凉山州中、高风险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少部分位于东北部,其中会理县、德昌县、宁南县、会东县、盐源县和西昌市是高风险林火频发区域,应重点关注这些区域,强化火灾防控措施与管控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翼云  
传统节庆旅游兼具文化性与地域性特点,文化是其内核,地域是其空间。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经历官方办节二十余载,已然成为推动凉山社会经济发展的旅游品牌,是传统节庆旅游的成功典范。然而,面对传统节庆旅游市场的相对有限性和旅游产品的可替代性,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可持续问题仍然值得思考。从场域视角出发,办节地点与仪式场所是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可持续的关键要素。保持办节地点、仪式场所的相对稳定,延续传统节庆旅游核心场域的场所精神,将有助于推动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