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9)
- 2023(435)
- 2022(314)
- 2021(238)
- 2020(179)
- 2019(358)
- 2018(378)
- 2017(861)
- 2016(335)
- 2015(429)
- 2014(385)
- 2013(404)
- 2012(398)
- 2011(327)
- 2010(336)
- 2009(318)
- 2008(238)
- 2007(213)
- 2006(162)
- 2005(137)
- 学科
- 融(1830)
- 金融(1830)
- 济(1749)
- 经济(1747)
- 业(1434)
- 银(1303)
- 银行(1303)
- 行(1285)
- 中国(1223)
- 地方(1101)
- 中国金融(844)
- 管理(788)
- 事业(718)
- 服务(651)
- 农(629)
- 企(597)
- 企业(597)
- 服务业(578)
- 业经(557)
- 方法(557)
- 数学(534)
- 数学方法(533)
- 农业(526)
- 财(472)
- 制(454)
- 贸(410)
- 贸易(408)
- 易(403)
- 产业(402)
- 信息(332)
- 机构
- 学院(4487)
- 大学(4386)
- 济(2260)
- 经济(2227)
- 管理(1701)
- 中国(1620)
- 研究(1548)
- 江(1464)
- 理学(1431)
- 理学院(1417)
- 管理学(1411)
- 管理学院(1401)
- 财(1120)
- 中心(1050)
- 银(968)
- 银行(942)
- 京(925)
- 行(916)
- 融(896)
- 金融(883)
- 财经(830)
- 经济学(806)
- 人民(801)
- 经(767)
- 经济学院(749)
- 州(717)
- 科学(706)
- 国人(684)
- 中国人(682)
- 中国人民(678)
共检索到7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从玖
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也是浙江全省金融系统的共同责任。2021年12月16日,浙江台州举行“2021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围绕“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主题,就建立高质量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开展了深入探讨。此文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在论坛上的讲话要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宗富 杜鑫星
202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任务。2022年3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门及浙江省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推动建立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支持温州探索在示范区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上先行先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关筱谨 任碧云 赵彦庆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创新驱动代理指标,结合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驱动视角,对金融结构优化与共同富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结构优化可以促进共同富裕,且创新驱动在金融结构优化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金融结构优化对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引进模仿创新模式在金融结构优化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并未起到中介作用,而自主创新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第三,进一步讨论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以及提升效率来推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邹克 倪青山
基于中国2010—2019年的省级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共同富裕程度,研究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显著正相关,普惠金融通过包容增长、创新效应、创业效应等,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提升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子系统与平等子系统协调统一,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贡献来源于东部地区的收入提升效应,收入不平等改善相对有限。建议强化普惠金融协调收入提升与不平等改善的能力,拓展普惠金融内涵,加快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四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围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阮梦婷 葛劲峰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好蛋糕的前提还是要继续做大蛋糕。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教育共享,一方面可以促进需求并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是高质量就业的保证。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回顾西方国家教育均等化的发展历史,本文发现教育共享离不开政府和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最终形成以机会均等为目标,以优质、均衡、一体化为特征的教育供给模式。最后,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现有文献,分析财政体制对教育供给的影响,并对我国的教育均等化实践提供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 财政体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震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视角,分析和提炼了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内涵,并以此为逻辑线索提出实现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匹配居民需求结构升级和转变层面,应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扩大供给规模,提高供给品质;在实现优质公共服务的均衡共享层面,应打破地域和人群分割局面,促进全民共享,同时改革服务供给的“等级制”,实现全面共享;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层面,应通过技术创新及治理模式创新提高供给效率,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可负担与可持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国根 蒋诗泉 赵春艳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布态势;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的正向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介于第一门槛和第二门槛之间时,其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弱。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门槛模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蓓 祝红梅 周永锋 张晓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助力脱贫攻坚、消灭绝对贫困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是下一步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理论分析表明,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促进经济增长等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但普惠金融市场“精英俘获”现象、经济机会不足、金融素养匮乏影响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甚至可能加大收入不平等。对86个实证研究模型的Meta回归分析显示,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到普惠金融指数构造、样本时间与区域范围等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未来应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同时更注重产业培育等“造血”机制建设,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疏通金融发挥作用的渠道。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包容性增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圣伟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圣伟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晓鸣 丁延武
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消除制约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各类不充分不平衡因素,通过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破除各种壁垒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着力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为新阶段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然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农业农村生产条件改善相对滞后、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尚需进一步破除、农村民生保障短板制约突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急需改革突破等现实挑战。因此,应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为路径选择,推进城乡空间融合,构建共同富裕格局;加速城乡产业融合,夯实共同富裕基石;畅通城乡要素融合,激发共同富裕动能;完善城乡治理融合,提升共同富裕品质;创新城乡制度融合,形成共同富裕合力;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构建。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 要素流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涌涛
营改增工作不是企业内部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企业整体以及上下游企业共同面对、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重大挑战。从供应链角度看,营改增涉及两项重点内容:一是收入侧业务实施营改增。二是随着各行业逐步实施营改增,采购侧业务可抵扣的增值税范围不断扩大,采购成本随之下降。营改增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既涉及企业内部的业务梳理、IT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申纪云
可以说,高等学校过去任何时候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学科建设如此高度重视,也没有任何时候像今天这样把学科建设提升到如此高的地位。面对学科建设的热潮,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学科建设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与定位,以及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淑莲 冷崇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