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9)
2023(5537)
2022(4534)
2021(4194)
2020(3503)
2019(7891)
2018(7563)
2017(13957)
2016(7451)
2015(8234)
2014(7776)
2013(7767)
2012(6959)
2011(6447)
2010(6488)
2009(6183)
2008(6210)
2007(5573)
2006(4913)
2005(4226)
作者
(20903)
(17850)
(17483)
(16422)
(11041)
(8268)
(7709)
(6776)
(6559)
(6206)
(5904)
(5826)
(5715)
(5702)
(5418)
(5279)
(5210)
(5113)
(5000)
(4943)
(4397)
(4263)
(4225)
(4026)
(3982)
(3946)
(3896)
(3857)
(3593)
(3472)
学科
(31859)
经济(31837)
(28843)
管理(27506)
(24382)
企业(24382)
方法(14036)
技术(11958)
数学(11716)
数学方法(11621)
技术管理(9264)
中国(9108)
(8709)
业经(8062)
(7576)
地方(7103)
(6230)
贸易(6222)
农业(6066)
(6051)
(6005)
(5759)
理论(5682)
(5361)
银行(5334)
(5210)
(5120)
(4955)
金融(4955)
环境(4705)
机构
学院(104319)
大学(104258)
(46196)
经济(45380)
管理(42521)
理学(36867)
理学院(36410)
研究(36396)
管理学(35866)
管理学院(35669)
中国(27683)
(21549)
科学(21191)
(20654)
(17987)
(17056)
(16362)
研究所(16198)
中心(16082)
财经(16003)
业大(15063)
(14584)
经济学(14181)
(13608)
北京(13550)
师范(13503)
(13357)
农业(13267)
(12935)
经济学院(12701)
基金
项目(70486)
科学(57134)
研究(51854)
基金(51681)
(45684)
国家(45290)
科学基金(39328)
社会(34879)
社会科(33215)
社会科学(33209)
(28085)
基金项目(27122)
自然(24674)
自然科(24196)
自然科学(24190)
自然科学基金(23796)
教育(23518)
(23202)
资助(20110)
编号(19511)
(18103)
创新(17123)
重点(15942)
(15662)
(15583)
成果(15416)
国家社会(14992)
课题(14123)
(13739)
(13561)
期刊
(49898)
经济(49898)
研究(32228)
中国(24662)
管理(18705)
(16166)
科学(15431)
学报(15298)
(15191)
教育(13135)
大学(11998)
学学(11161)
农业(10428)
技术(10296)
(9368)
金融(9368)
经济研究(8557)
业经(8192)
财经(8024)
(7085)
(6960)
科技(6819)
技术经济(6751)
问题(6353)
(5544)
(5416)
商业(5342)
(5067)
论坛(5067)
统计(5000)
共检索到161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品荣   杨雨萌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故需从辩证视域出发全面科学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多重关系,并厘清对应的科学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以新旧动能转化为基础,以科研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动力源,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为重点,以产业链和创新链贯通为进路,以创新和人才双轮驱动为支撑,以制度和文化创新为源泉,以数实融合为新动能,以军民融合为特色阵地,以有为政府促有效市场为引领,以国内国际双重资源为蓄能,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品荣   杨雨萌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故需从辩证视域出发全面科学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多重关系,并厘清对应的科学规律。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以新旧动能转化为基础,以科研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动力源,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为重点,以产业链和创新链贯通为进路,以创新和人才双轮驱动为支撑,以制度和文化创新为源泉,以数实融合为新动能,以军民融合为特色阵地,以有为政府促有效市场为引领,以国内国际双重资源为蓄能,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丽丽  
辩论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世界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世界必须从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中去把握,同时客观世界也是充满着矛盾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无论”的工作标准就会因我们的工作方法简单而导致产生另一方面的问题。正确的方法在于我们能够认识并分析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矛盾,把握其平衡点,使其“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也是我们的工作难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典  
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集约化,既是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直接体现,也是产业转型与未来发展的关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破与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间的关系)、量与质(产业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以及内与外(自主技术创新与对外开放合作)这三组重要关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产业政策机制、平衡市场机制,并建设以新型举国体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制。在当前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须加速发展以数据和科技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推动长远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将以产业为核心,展现深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特征,引发就业形态和政府、企业关系的深刻变化。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中国经济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典  
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集约化,既是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直接体现,也是产业转型与未来发展的关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破与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间的关系)、量与质(产业规模扩张与转型升级)以及内与外(自主技术创新与对外开放合作)这三组重要关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产业政策机制、平衡市场机制,并建设以新型举国体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制。在当前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须加速发展以数据和科技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推动长远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将以产业为核心,展现深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特征,引发就业形态和政府、企业关系的深刻变化。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中国经济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正>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等重要论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上至国家决策层,下至市场主体的统一共识。关于如何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雷明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事关全局的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闻令而动的敏捷,又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树牢系统观念,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辩证施策、稳中求进,厘清内在逻辑,处理好几大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在"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准确把握多种关系,如教育结构与教育体系的关系、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系、新发展格局与教育体系的关系、教育体系建设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系、传统教育结构与新兴教育结构的关系,以回应时代要求,满足发展需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献君在《高等教育研究》第2期撰文认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院校研究者首先应该把握的关系。一般来说,实践是先于理论出现和发展的。只有实践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理论研究才成为可能。高等教育研究也是如此。我国的高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书博  胡江云  
2017年伊始,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了不同于往届政府的经贸政策,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们认为,要准确判断和把握新时期的中美经贸关系,这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使中国在新时期可以居于全球治理中的有利地位。为说明方便,文章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经贸关系中的中国均是指中国大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侯超娅   张春喜   仝青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职业价值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的特征,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培育现代高端复合创新型人才,加速实现技术工具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业务服务实践的高端前沿提升,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雪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自身的相对稳定性,生产关系的调整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同步,从而形成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此,应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雪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自身的相对稳定性,生产关系的调整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同步,从而形成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此,应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劲松  姚菲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基本经济制度概括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这一创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依据,以世界市场经济制度发展一般规律为国际依据,深刻揭示了基本经济制度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理论创新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任保平   迟璐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重点提升外循环的质量和水平。高质量外循环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对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效对接,增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高效联通,吸引高新技术和高水平外资流入,拓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发展空间,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在全球资源配置的水平和能力提出新要求。高质量外循环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要求,其通过“走出去”在全球集聚资源、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畅通更高水平双循环、推动科技的再创新等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此,要以参与国际生产链和提升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推进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拓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对外开放空间等,从而以高质量外循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