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9)
2023(14647)
2022(12423)
2021(11411)
2020(9773)
2019(21860)
2018(21455)
2017(40347)
2016(22245)
2015(24582)
2014(24343)
2013(23347)
2012(21304)
2011(18974)
2010(18691)
2009(17002)
2008(16206)
2007(14127)
2006(12027)
2005(10295)
作者
(64497)
(54219)
(53796)
(51199)
(34025)
(26181)
(24502)
(21464)
(20720)
(19081)
(18399)
(18326)
(17320)
(16799)
(16765)
(16683)
(16491)
(16016)
(15586)
(15499)
(13553)
(13217)
(13115)
(12403)
(12300)
(11988)
(11902)
(11882)
(10990)
(10947)
学科
(82397)
经济(82289)
管理(61200)
(58345)
(45616)
企业(45616)
方法(38783)
数学(34713)
数学方法(34234)
(25765)
(22592)
中国(22510)
(19106)
业经(17960)
地方(17685)
农业(17579)
(17038)
(15776)
贸易(15770)
(15325)
(13929)
财务(13873)
财务管理(13842)
(13489)
银行(13429)
技术(13337)
企业财务(13147)
环境(13124)
理论(12982)
(12776)
机构
学院(302062)
大学(301404)
(117866)
管理(116078)
经济(115427)
研究(102220)
理学(100964)
理学院(99791)
管理学(97841)
管理学院(97292)
中国(76117)
科学(66321)
(62919)
(61834)
(53647)
业大(52517)
(51972)
农业(49112)
中心(48963)
研究所(47912)
(45837)
财经(43162)
(39418)
(39324)
师范(38830)
北京(38232)
(37517)
(35819)
经济学(35747)
技术(33813)
基金
项目(218581)
科学(171274)
基金(159035)
研究(152767)
(142958)
国家(141780)
科学基金(120303)
社会(97173)
社会科(92041)
社会科学(92019)
(86173)
基金项目(84579)
自然(80607)
自然科(78816)
自然科学(78790)
自然科学基金(77402)
(73696)
教育(71302)
资助(64004)
编号(60391)
重点(49978)
(47694)
成果(47441)
(46579)
(45947)
创新(43091)
科研(43078)
计划(42598)
课题(42230)
国家社会(40950)
期刊
(120695)
经济(120695)
研究(80293)
中国(59504)
学报(57418)
(55430)
科学(49494)
大学(42637)
(41800)
学学(40536)
管理(40399)
农业(37198)
教育(32841)
技术(25897)
(25680)
金融(25680)
业经(21335)
财经(20681)
(19590)
经济研究(19216)
(17786)
(16902)
问题(16566)
业大(15830)
科技(15135)
图书(14391)
资源(14044)
统计(13712)
农业大学(13419)
技术经济(13232)
共检索到433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世辰  李华  
本文以山西省7个城市的228名准市民为样本,考察省内流动的准市民参与耕地流转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准市民耕地流转呈现出流转收益较低、流转过程不规范以及流转年限较短等特征。同时,准市民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外出务工经商人数、外出务工年限对准市民参与耕地流转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实现耕地流转形式的多样化、规范流转过程、流转要适度、保护准市民耕地权益以及探索耕地流转制度下准市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前处理准市民与耕地之间关系中需关注的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美球  肖鹤亮  何维佳  邓爱珍  周丙娟  
论文利用江西省42个县(区)74个行政村1 396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耕地流转行为与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家庭特征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资源禀赋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外出打工对耕地流出影响最大,是农户耕地流出的最大驱动力;而经济收入与耕地流转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耕地流入户的经济收入存在明显低于流出户的经济收入的趋势;地形特征对耕地流出行为有明显影响,地形越平坦,越容易流出,同样耕地越破碎,越不易被流入户接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荣彬  王国辉  
使用VAR模型和QAP分析法对人口省际迁移与省内迁移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口省际迁移和省内迁移的流动性均较频繁,而省内迁移的人口集中趋势更加明显;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的主要流入地,河南、安徽两省是流动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迁出地;省际人口迁移呈扇形分布,而省内迁移则呈同心圆形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户籍制度和迁移距离会阻碍人口的省际迁移,公共服务水平能够促进人口的省内迁移。据此,建议优化城市结构,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省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斐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十二五"时期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包括8个二级指标和9个三级指标的市民化水平分析指数,并利用等权重的办法对每个指标赋予相同的权重,复合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这一变量,并计算出目前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中市民化阶段;进而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微观因素进行了探讨。回归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年龄、是否具有务农经验、是否是独生子女对于市民化水平有显著的影响;而家庭因素,如打工期间是否与家人同住、父亲是否在外打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新生代农民工主观认知层面的自评经济状况好坏以及对城市的归属感是影响其市民化水平的显著变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梅  黄金川  彭实铖  
中部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全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部地区在迎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农业发展与建设用地扩展矛盾日益严峻的挑战。详细分析了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耕地面积变化以及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认为中部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需求旺盛、已成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耕地减速周期与粮食产量变化周期的基本吻合,预示了建设用地扩张对粮食产量减产的导向作用。文章运用指标因素分析法定量测算了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经比例系数、粮食播种面积单产等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重点剖析了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数量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玉侠  柳俊丰  
伴随城市化的提速,农民群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自身异质性不断增强,一些农民已经具备了市民化的可能,形成了准市民群体。包括:"城中村"村民;城郊失地农民;农民工群体中的技能型农民工、成为私营业主或者市场经营成功的农民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推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农民市民化问题都必然要面对,因此,对于"城中村"村民的市民化,应实现其既得利益的合理划分;对于失地农民群体的市民化,应在制度方面寻找突破;对于农民工的市民化,应细化农民工群体,分批次实现其市民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婉菲  尹奇  鲍海君  
耕地保护是一个公众目标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存在制度不完善、征地缺乏合理补偿等问题。该文采用抽样调查与封闭式定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彭州市部分农户进行走访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彭州市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不高,影响其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等;在此基础上,探讨出优化与完善耕地保护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永友  徐楠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外延式扩张,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如何在土地城市化过程中顺利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成为我国城市化由粗放式向内涵式转变的重要问题。然而,本文基于浙江富阳、德清和宁波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即使在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远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失地农民普遍存在被城市化的感受。为探究其中原因,本文利用方差分析方法,从两个维度对失地农民市民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尽管发达地区失地农民获得了丰厚的物质补偿,但失地农民对市民身份的认同度较低,这其中虽与失地农民个体特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制度性因素,其中,较低的征地过程信息透明度和农用地征转用增值收入分配决策民主化程度是关键因素,缺乏长效的失...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玉领  王巍  
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个文件对耕地质量等级、耕地产能调查评价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对耕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和近些年成果应用实践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体系的意见和建议。耕地质量相关概念描述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有5项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对耕地质量、耕地等级、土地质量等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建森  
政府行为在农地流转中是不可或缺的,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引领性的。根据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河南省新乡市150个农户的调查显示:有些地方政府搞"政绩工程",强制推行土地流转,严重违背了农民意愿;有些地方政府借农地流转之名,出现土地使用严重异化的现象;政府参与土地流转缺乏明确的指导,缺少强有力的监督;土地流转中缺少中介组织,农户对政府缺乏信任。鉴于此,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基本定位应该是"指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和"服务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圆圆  
失地农民市民化显著滞后于农地城市化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内涵式发展,而且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如何提高失地农民市民身份的心理认同度,加快推进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本文基于浙江永康、义乌两地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府除了需为失地农民市民化提供所需的物质基础和市民身份匹配的物质保障,一个更为关键的方面是提高征地过程的民主化程度,通过提高失地农民对征地过程的参与程度增强失地农民对政府市民化安置的情感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素芹  
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然而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育不成熟,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受制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产业和政府等因素的影响。笔者详尽分析了影响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因素,并提出促进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一系列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振  程久苗  费罗成  徐玉婷  赵海燕  
正确认识当前农地流转的形势,剖析农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规范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文章采用安徽省芜湖市4个县和4个区的17份农业大户访谈记录、244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农地流转的现状差异;科学地选取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剖析了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农地流转现状差异主要表现在流转方式、流转规模、流转期限和流转价格等4个方面;(2)农地流转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其中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利益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同时,科技进步、政策法规等因素也从侧面推动农地流转。建议综合协调各方面因素,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对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袁城  李荣彬  王悦  
本文认为,城乡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的行为是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制度、地域分割、经济发展水平等导致了乡-城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与率要远远低于城-城流动人口;此外,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异质性的逐渐增强,这两个群体内部的社会保险参与率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其中,教育程度、子女个数和职业性质等变量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效顺  曲福田  谭荣  姜海  蒋冬梅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为代价的。论文在分析经济发展和耕地资源利用态势基础上,从现实和理论两个视角剖析耕地资源减少的危害、理论动因及保护与管理的缺陷,进而引出弥补管理缺陷的政策走向: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并明确其历史使命:消减耕地过度性损失。然后,在构建模型测算耕地损失基础上,考察督察视角下不同区域理性耕地保护目标。结果表明:其一,我国1989~2006年之间耕地资源过度性损失达1 930 742.27 hm2;其二,倘若延续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态势,即使督察部门消减耕地过度性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