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32)
- 2023(19008)
- 2022(16117)
- 2021(15505)
- 2020(12621)
- 2019(29117)
- 2018(28362)
- 2017(54487)
- 2016(29469)
- 2015(32742)
- 2014(32681)
- 2013(32360)
- 2012(30002)
- 2011(27035)
- 2010(27181)
- 2009(25352)
- 2008(24308)
- 2007(21377)
- 2006(18838)
- 2005(17166)
- 学科
- 济(115437)
- 经济(115300)
- 管理(83474)
- 业(81661)
- 企(66921)
- 企业(66921)
- 方法(50365)
- 数学(44179)
- 数学方法(43651)
- 中国(39063)
- 财(33303)
- 农(32937)
- 融(30256)
- 金融(30252)
- 银(29208)
- 银行(29157)
- 行(28102)
- 制(26347)
- 业经(26024)
- 地方(24846)
- 学(24261)
- 贸(23439)
- 贸易(23420)
- 易(22753)
- 农业(22201)
- 务(21478)
- 财务(21396)
- 财务管理(21364)
- 企业财务(20473)
- 理论(18483)
- 机构
- 大学(410839)
- 学院(409028)
- 济(170297)
- 经济(166734)
- 管理(158383)
- 研究(144572)
- 理学(135976)
- 理学院(134397)
- 管理学(132153)
- 管理学院(131395)
- 中国(115075)
- 京(88422)
- 科学(86356)
- 财(81265)
- 所(72604)
- 中心(66624)
- 研究所(65843)
- 农(65677)
- 财经(64277)
- 江(60052)
- 经(58666)
- 业大(58181)
- 北京(57010)
- 范(54073)
- 师范(53596)
- 院(52675)
- 经济学(52580)
- 农业(51162)
- 州(49170)
- 财经大学(48046)
- 基金
- 项目(274935)
- 科学(216576)
- 研究(202774)
- 基金(200551)
- 家(174610)
- 国家(173141)
- 科学基金(148258)
- 社会(128620)
- 社会科(121980)
- 社会科学(121950)
- 基金项目(104861)
- 省(104380)
- 自然(95409)
- 自然科(93221)
- 自然科学(93196)
- 教育(92905)
- 自然科学基金(91536)
- 划(89264)
- 资助(83534)
- 编号(82046)
- 成果(67798)
- 部(61826)
- 重点(61572)
- 发(58995)
- 课题(57043)
- 创(56873)
- 国家社会(53232)
- 教育部(53182)
- 创新(53133)
- 科研(52354)
- 期刊
- 济(186141)
- 经济(186141)
- 研究(127995)
- 中国(83537)
- 学报(63692)
- 财(61836)
- 农(60400)
- 科学(59128)
- 管理(58430)
- 融(52498)
- 金融(52498)
- 大学(48698)
- 教育(46494)
- 学学(45763)
- 农业(41114)
- 技术(33587)
- 财经(31705)
- 经济研究(30814)
- 业经(28739)
- 经(27160)
- 问题(24050)
- 业(21548)
- 贸(20957)
- 理论(20098)
- 图书(19690)
- 技术经济(18992)
- 国际(18840)
- 版(18544)
- 世界(18434)
- 科技(18396)
共检索到623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百三 刘岩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2月25日起,再次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2003年9月以来,央行为控制银行信贷,缓解流动性过剩,大量发行央行标据,几次加息并先后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引起了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流动性之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及中国必然选择提高准备金率及启动股市两大举措来应对之作了分析。
关键词:
准备金率 股市 流动性过剩 疏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昌利 王艳萍
本文对1994年以来的基础货币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进行探讨;并认为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基本得到控制。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基础货币 超额存款准备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2月12日宣布,从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至此,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6.5%,与2008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余力 陈红霞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年—2008年间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我国1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事件对不同期限市场利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隔夜、一周、两周和一个月期限的市场利率对上调政策的反应不显著,而三个月及以上期限的市场利率却有显著的正向反应;(2)政策的宣告效应明显强于执行效应,而执行上调会造成市场利率更大的波动性;(3)我国货币市场的学习效应强,而预期效应较弱。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少岩 张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调整、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常规性货币工具,特别是近些年,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规模和频率都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这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空间已经不大,必将被利率为主的价格工具逐步替代,在这一过渡时期,对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推进差别准备金利率,扩大商业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资产的种类,逐步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利率,完善Shibor的形成机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巴曙松在实行部分准备制度和二级银行制度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宏观金融调控的传统工具之一。从一般意义上说,存款准备金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准备金水平及其调整,主要指中央银行对准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蕊
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应是与一个国家的具体制度相联系的,不能全以"猛药"来看待,必要时可以作为一个常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程晓曦 贾俊超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我国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还不到30年。截止到2012年底,共运用44次这项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宏观经济,其中有40次集中于近10年间。进一步加强对其实施效果的研究,并提升政策效果,已成为广为关注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詹向阳 郑艳文
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宏观调控"工具箱"的内容,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动性管控的效果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实施及预期效果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应对流动性不断充裕和通胀压力显著加大等挑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戈 宋新红 王静 段亚娟
近年来,定向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新趋势。同时在2015年我国改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方法,由时点法考核变为平均法考核。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对金融机构流动性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关系,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借鉴意义。设计出适合研究内容特点的实证模型,引入了平均法这一新的考核方法,选取不同类别郑州市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作为代表,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金融机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考核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戈 宋新红 王静 段亚娟
近年来,定向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新趋势。同时在2015年我国改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方法,由时点法考核变为平均法考核。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对金融机构流动性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变动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关系,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借鉴意义。设计出适合研究内容特点的实证模型,引入了平均法这一新的考核方法,选取不同类别郑州市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作为代表,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金融机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考核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赵峰 赵洋
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使得存款准备金政策在中国居于重要地位。在2010~2011年间,央行密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2次以抑制经济过热,为准确测度该政策效果,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第一,存款准备金率与银行贷存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12次上调有效抑制了银行的流动性;第二,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7364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第三,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贷存比的格兰杰成因,而银行贷存比并不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格兰杰成因;第四,银行贷存比对存款准备金率冲击的响应有4个月的政策时滞。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 流动性 银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化非
本文就中国人民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区域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增加,但银行整体信贷扩张能力仍然较强,因此,有必要继续通过综合运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和特别国债、开办特种存款等方式收缩过多的流动性,同时要密切关注中小法人银行机构的流动性状况,维护金融平稳运行。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 银行体系流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