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7)
- 2023(11094)
- 2022(10022)
- 2021(9232)
- 2020(7874)
- 2019(18411)
- 2018(18228)
- 2017(36354)
- 2016(19588)
- 2015(22091)
- 2014(21918)
- 2013(21976)
- 2012(20168)
- 2011(17896)
- 2010(17666)
- 2009(16134)
- 2008(15935)
- 2007(13931)
- 2006(12135)
- 2005(10659)
- 学科
- 济(81917)
- 经济(81817)
- 管理(62928)
- 业(61569)
- 企(53509)
- 企业(53509)
- 方法(43622)
- 数学(38388)
- 数学方法(38071)
- 财(25549)
- 农(19587)
- 中国(19161)
- 务(18621)
- 财务(18562)
- 财务管理(18526)
- 企业财务(17775)
- 业经(17533)
- 学(16029)
- 地方(15091)
- 制(14742)
- 贸(13702)
- 贸易(13695)
- 农业(13344)
- 易(13239)
- 理论(13001)
- 和(12631)
- 技术(12574)
- 环境(11870)
- 银(11795)
- 银行(11761)
- 机构
- 大学(281200)
- 学院(277986)
- 管理(117495)
- 济(112703)
- 经济(110351)
- 理学(102492)
- 理学院(101489)
- 管理学(99975)
- 管理学院(99475)
- 研究(86105)
- 中国(65500)
- 京(59101)
- 财(53910)
- 科学(52015)
- 财经(43797)
- 所(42129)
- 农(40244)
- 业大(40232)
- 经(39930)
- 中心(39233)
- 江(38955)
- 研究所(38029)
- 北京(37395)
- 范(34285)
- 师范(33993)
- 经济学(33932)
- 财经大学(32970)
- 州(31877)
- 商学(31554)
- 院(31339)
- 基金
- 项目(192048)
- 科学(151714)
- 基金(141446)
- 研究(140887)
- 家(121794)
- 国家(120788)
- 科学基金(105509)
- 社会(89276)
- 社会科(84749)
- 社会科学(84727)
- 基金项目(75806)
- 省(73458)
- 自然(69577)
- 自然科(67914)
- 自然科学(67900)
- 自然科学基金(66715)
- 教育(64535)
- 划(61754)
- 资助(59357)
- 编号(57207)
- 成果(45656)
- 部(43372)
- 重点(41937)
- 创(39703)
- 发(39202)
- 课题(37990)
- 教育部(37844)
- 人文(37298)
- 科研(36999)
- 创新(36934)
- 期刊
- 济(117445)
- 经济(117445)
- 研究(82459)
- 中国(46186)
- 财(42758)
- 管理(42054)
- 学报(41566)
- 科学(38271)
- 农(35022)
- 大学(31881)
- 学学(30009)
- 教育(27027)
- 融(24912)
- 金融(24912)
- 农业(24202)
- 技术(23506)
- 财经(21649)
- 业经(18734)
- 经济研究(18641)
- 经(18175)
- 问题(15395)
- 理论(14788)
- 图书(14552)
- 技术经济(14478)
- 实践(13566)
- 践(13566)
- 财会(12727)
- 科技(12717)
- 业(12335)
- 现代(12303)
共检索到395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贵龙,徐文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耿建新 崔宏
对我国深圳股票市场2001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的原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已处于亏损境地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变动,是深圳股票市场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其他因素虽有一定影响,但不够显著。
关键词:
净资产收益率 大幅下降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刘娅 穆方舟
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税后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反映了股东权益的剩余报酬,用以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其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是管理层、股东和上市公司都比较看中的一个指标。在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条件中,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晏艳阳 张天阳
净资产收益率是考察企业股权收益程度的一个指标 ,它对上市公司的配股权具有决定意义。根据净资产收益率与财务杠杆的关系 ,以及配股对资产收益率要求的限制条件的分析认为 ,满足配股要求的企业 ,收益能力必须大于其负债的平均利率 ,这时理性的财务选择应该是加大债务融资以充分发挥其有利的财务杠杆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钢
本文以电子通讯行业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布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运用偏度与峰度联合检验法、χ~2拟合检验法、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法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别除异常点后,电子通讯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但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对于偏离产生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初步分析,我们认为一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存在问题,二是上市公司会特别关注某个数值,从而会使在该数值左侧一个小区域内的点小于理论频数。而该数值右侧一个小区域内的点大干理论频教。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戴斐斐 赵自强
净资产收益率通常被视为是评价一家上市公司的关键指标 ,但它存在着时效性、风险性、价值性等方面的缺陷 ,仅靠它来评判上市公司发展潜力有可能走入误区。本文从分析净资产收益率缺陷角度出发 ,给出了几个新的指标如ROIC、EVA、MVA及多维指标综合体系来补充完善净资产收益率的不足 ,从而为投资者更好地分析上市公司业绩提供帮助。
关键词:
净资产收益率 标尺 缺陷 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辛立秋 梁正君
文章以KMV模型和贷款五级分类理论为基础,通过将净资产收益率引入KMV模型的方法对KMV模型进行修正,并将2012年7月被ST和非ST的两组公司设为样本公司,通过对其2008年初至2011年末的季度净资产收益率样本进行模型验证,对修正后计算得到的样本公司违约距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有效区分ST和非ST公司的信用风险差异。由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数据相对于股权价值数据更容易获得,修正后的模型不仅可以用于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度量,还可以用于非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度量,扩展了KMV模型的使用范围。另外,由于净资产收益率与债务的年化利息率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因此修正后的KMV模型更加关注债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爱华
亟待规范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方法刘爱华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整体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笔者最近阅读了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后,发现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使这一重要财务指标失去了可比性。根据《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年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晓艳 戚悦 陈素波
<正>新发展阶段,净资产收益率成为央企主要经营指标有其必然性。该指标反映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企业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一、央企净资产收益率现状1.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加快落实改革举措,效益有所提升,净资产收益率呈现上升态势(见图1)。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磊 张丽华 王欢
笔者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海外教育背景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上市周期长短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董事长海外教育背景与上市周期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上市周期在董事长海外教育背景与业绩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涂艳辉
本文在西方传统的股息贴现股息估价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净资产收益率这个变量,作为决定每股收益的一个替代变量,建立起一个依托于期初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息发放率等三个变量的新型股票估价模型,并区分几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净资产收益率,股票估价,股息贴现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纪生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从上市公司到管理层十分看重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既分析了其理论渊源与合理内涵,又指出了其功能缺陷与改良思路。
关键词:
净资产收益率 合理 缺陷 改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耿建新 崔宏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深圳股票市场2001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们得到的证据是:已处于亏损境地企业的该指标变动,是深市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其他因素虽有一定影响,但不够显著。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净资产收益率变动的规律,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新一 崔宸瑜 谢德仁
一般而言,现金分红有助于提升净资产收益率,而现金分红又有着"回报投资者"的光环,那么,现金分红是否会成为公司隐蔽的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手段呢?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考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股权激励为研究情境对此问题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分红前净资产收益率接近达标的观测更可能实施分红,股利支付率也更高;同时,由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中对分红实施时点存在加权调整,这些公司还更可能提前分红,并且会综合考量分红的实施时点及金额。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这些公司的分红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此外,为达标净资产收益率而实施的分红并非"百利而无一害",这一行为对公司价值有毁损效应。总体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净资产收益率考核使得公司管理层在推动分红时存在一定的动机异化。
关键词:
分红 净资产收益率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