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4115)
- 2022(3620)
- 2021(3504)
- 2020(3263)
- 2019(7337)
- 2018(7567)
- 2017(15727)
- 2016(8620)
- 2015(10196)
- 2014(10507)
- 2013(10543)
- 2012(10196)
- 2011(9138)
- 2010(9641)
- 2009(9335)
- 2008(9686)
- 2007(9214)
- 2006(8617)
- 2005(8294)
- 2004(7179)
- 学科
- 济(32540)
- 经济(32498)
- 管理(23782)
- 业(21663)
- 银(18736)
- 银行(18591)
- 行(17275)
- 企(16818)
- 企业(16818)
- 制(16777)
- 方法(15681)
- 数学(14238)
- 数学方法(14010)
- 中国(13081)
- 融(11005)
- 金融(11004)
- 度(11002)
- 制度(11000)
- 财(10804)
- 业务(10141)
- 农(9048)
- 银行制(8808)
- 贸(7631)
- 贸易(7618)
- 易(7499)
- 体(7145)
- 体制(6077)
- 业经(6074)
- 税(5931)
- 务(5919)
- 机构
- 大学(125311)
- 学院(123637)
- 济(52873)
- 经济(51429)
- 管理(44973)
- 中国(43257)
- 研究(41382)
- 理学(35971)
- 理学院(35597)
- 管理学(34980)
- 管理学院(34735)
- 财(31789)
- 京(28430)
- 银(23615)
- 财经(23310)
- 银行(22681)
- 科学(21891)
- 江(21841)
- 所(21387)
- 行(21109)
- 中心(21073)
- 经(20797)
- 北京(19239)
- 农(18846)
- 研究所(18391)
- 州(18173)
- 财经大学(17164)
- 经济学(16690)
- 人民(15574)
- 融(15266)
- 基金
- 项目(64181)
- 研究(49691)
- 科学(48750)
- 基金(45270)
- 家(37823)
- 国家(37497)
- 科学基金(31283)
- 社会(29795)
- 社会科(28312)
- 社会科学(28309)
- 省(23924)
- 教育(23662)
- 基金项目(22754)
- 编号(21439)
- 资助(21020)
- 划(20368)
- 成果(19639)
- 自然(18939)
- 自然科(18458)
- 自然科学(18447)
- 自然科学基金(18086)
- 部(15233)
- 课题(15044)
- 重点(14170)
- 性(13744)
- 项目编号(13384)
- 发(13307)
- 教育部(13231)
- 人文(12624)
- 年(12604)
共检索到222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建刚 谭亚平
净稳定资金比例具有精细化特征。经测算发现,净稳定资金比例较存贷比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解释力度更强,但其权重设定在我国有一定的不适用性,未对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进行缓释与调整。净稳定资金比例与资本充足率以及现存流动性监管指标联系紧密,该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实施将对相关金融制度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采用净稳定资金比例监管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应从五个方面推进:一是审慎修订适合我国银行业的权重系数,二是引入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三是协调与现存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的关系,四是建立流动性与资本并重的统筹监管模式,五是完善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婕 王思遥 张晓燕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当前,稳金融、防风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流动性短缺、系统性风险都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障碍。以中国上市银行为样本,运用局部调整模型估算各银行净稳定融资比率的调整速度,使用面板模型综合评价净稳定融资比率及其调整速度在降低系统性风险方面的效用。结果表明,全样本下,净稳定融资比率增大会显著降低银行整体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净稳定融资比率的调整速度越快越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该结果并不适用。各商业银行应当在满足监管标准的基础上,密切关注自身的流动性水平及流动性需求,适时做出调整,这既是实现个体安全性的保障,也是实现银行业系统稳定的重要基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敏 汪怡 陶宇鸥
基于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监管框架最终修订稿中银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测算方法,以2003—2014年中国78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实施NSFR监管要求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绩效的可能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跨区域经营商业银行和区域性经营商业银行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整体上,以巴塞尔协议最终稿为标准测算的中国商业银行NSFR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银行绩效呈倒U型关系。中国商业银行存在一个实现银行绩效最大化的NSFR水平,样本期间,商业银行的NSFR均值低于实现银行绩效最大的最优值。NSFR的实施对区域性商业银行风险和绩效的影响较...
关键词:
净稳定资金比率 风险承担 银行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兰 金婷
文章基于中国银行业2007—2015年间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银行竞争和稳定的关系。结果显示,银行业竞争的边际利润效应覆盖并超越了风险转移效应,表现为低银行竞争度更有利于银行稳定,从而支持“竞争脆弱论”。因而,监管当局应限制过度竞争、促进有效竞争,在竞争中提升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促进银行体系高效、平稳运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隽
本文对1996~2007年台湾银行业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台湾银行业利润和资本水平呈下降趋势,台湾银行业的稳定性总体水平不高;台湾银行业的过度开放导致风险增大、金融动荡频繁发生。台湾银行业自由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大陆认真借鉴,两岸合作为台湾银行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机遇。
关键词:
台湾银行业 稳定 过度竞争 两岸合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闽军
研究银行业竞争与稳定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银行执照价值理论、甄选(Screening)和监督理论及金融传染理论分析了银行竞争与稳定的关系,竞争并不必然带来银行业的不稳定,相反,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银行业的稳定。银行业竞争与稳定并不存在均衡点。
关键词:
竞争 银行业稳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琨 韩蓓
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产业组织理论一般认为,高市场集中度会增强垄断,弱化竞争。尽管产业组织的主要适用对象并不是金融业,但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大多借鉴产业组织的相关研究,一些关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会对市场竞争产生负面影响的学术论断甚至促成了美联储制定法规以规制银行合并。但实际上,目前理论界关于银行业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孟楠 蔡丛露
金融是一国经济的命脉,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国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理论和实务的角度分别探讨了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认为在金融稳定下,合适的银行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市场结构 产权结构 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世友
银行业市场结构模式到底是"集中-稳定"还是"集中-脆弱"观点尚未达成一致,但是通过采用熵值分解指数来刻画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可以针对该问题给出较为合理的答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集中程度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我国较高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体系的稳定程度。
关键词:
结构 银行 稳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玮
本文运用Z指数和勒纳指数衡量了银行稳定与市场竞争程度,并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和竞争程度在样本期内均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特征,竞争与风险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即在初期银行竞争有助于稳定性的增强,而随着竞争程度的进一步上升稳定性有所下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竞争 稳定 市场结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雄兵
传统的观点认为银行业的集中有助于系统的稳定,这导致众多国家采取各种监管政策来限制竞争。但是,对于银行系统的竞争与集中对稳定性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均给出模糊的结论。本文分析各种度量竞争与稳定的方法,并在对1990~2010年间有关竞争、集中与稳定性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集中 竞争 银行稳定 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玮
运用1993-2008年间中国银行业的数据对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分别运用Z指数和勒纳指数衡量了银行稳定与市场竞争程度,并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和竞争程度在样本期内均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特征,竞争与风险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即在初期银行竞争有助于稳定性的增强,而随着竞争程度的进一步上升稳定性有所下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竞争 市场结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源 彭恒文
银行业新设分支机构可能会影响到金融稳定,也会导致集中度的变化,但关于集中度与金融稳定相关关系的已有研究并没有达成一致结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一个理论模型来分析银行业新设分支机构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国银行业的数据来实证分析集中度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更多地支持了集中刺激冒险论的观点,这就说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太大不能倒"和集中度影响资金运用这两个问题。相应的政策含义在于,在保证竞争秩序的基础上,我们要有序开放各区域市场,引入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逐步降低区域金融市场的集中度,从而抑制银行业的冒险行为。
关键词:
银行业 新设分支机构 集中度 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明辉 刘莉亚 黄叶苨
本文基于2000-2014年期间中国10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银行负债融资成本、贷款信用风险、贷款资产收益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生息资产盈利能力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这六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长期流动性监管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负债融资成本,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2)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资产收益率,提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水平,不能显著提升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3)总体而言,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增加了银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