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2)
- 2023(11698)
- 2022(9939)
- 2021(8878)
- 2020(7556)
- 2019(17176)
- 2018(16445)
- 2017(31483)
- 2016(17153)
- 2015(19005)
- 2014(18889)
- 2013(18709)
- 2012(17320)
- 2011(15698)
- 2010(15896)
- 2009(15218)
- 2008(14449)
- 2007(13088)
- 2006(11396)
- 2005(9991)
- 学科
- 济(69205)
- 经济(69133)
- 业(48652)
- 管理(47753)
- 企(39244)
- 企业(39244)
- 方法(33561)
- 数学(30213)
- 数学方法(29936)
- 融(26757)
- 金融(26753)
- 银(24688)
- 银行(24629)
- 行(23771)
- 中国(23362)
- 财(20536)
- 农(19638)
- 制(16234)
- 地方(15628)
- 业经(15540)
- 学(15492)
- 贸(15153)
- 贸易(15145)
- 易(14765)
- 务(13995)
- 财务(13970)
- 财务管理(13939)
- 农业(13535)
- 企业财务(13293)
- 中国金融(11246)
- 机构
- 大学(248952)
- 学院(248899)
- 济(102039)
- 经济(99938)
- 管理(92212)
- 研究(85181)
- 理学(80370)
- 理学院(79458)
- 管理学(77919)
- 管理学院(77491)
- 中国(69484)
- 科学(55927)
- 农(54583)
- 京(51391)
- 财(46315)
- 所(45093)
- 业大(44588)
- 农业(43833)
- 研究所(41660)
- 中心(41455)
- 财经(37649)
- 江(36679)
- 经(34146)
- 经济学(32371)
- 北京(31756)
- 院(30060)
- 经济学院(29758)
- 州(29645)
- 范(29448)
- 师范(28926)
- 基金
- 项目(172236)
- 科学(133013)
- 基金(124792)
- 研究(116550)
- 家(112383)
- 国家(111448)
- 科学基金(93339)
- 社会(74019)
- 社会科(70359)
- 社会科学(70331)
- 省(68993)
- 基金项目(66842)
- 自然(62781)
- 自然科(61364)
- 自然科学(61337)
- 自然科学基金(60266)
- 划(58263)
- 教育(52761)
- 资助(50978)
- 编号(45222)
- 重点(39735)
- 发(37557)
- 部(36994)
- 创(36416)
- 成果(35312)
- 计划(35084)
- 科研(34490)
- 创新(34200)
- 业(31487)
- 课题(31424)
- 期刊
- 济(102791)
- 经济(102791)
- 研究(66218)
- 学报(49767)
- 农(48469)
- 中国(44387)
- 科学(41304)
- 财(36202)
- 融(36119)
- 金融(36119)
- 大学(35851)
- 学学(34632)
- 农业(31597)
- 管理(30221)
- 技术(19000)
- 财经(18579)
- 教育(17799)
- 经济研究(17378)
- 业经(17214)
- 业(17067)
- 经(15830)
- 问题(14089)
- 版(13816)
- 业大(13328)
- 技术经济(12326)
- 科技(12151)
- 统计(12098)
- 理论(12086)
- 商业(11942)
- 贸(11672)
共检索到357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丽丽 姜克文 郭成久
为了探讨冻融环境下水土混合样磷的吸附-解析特性,人工模拟冻融环境,以棕壤土样与溶液混合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探讨冻融循环次数和外源磷含量对磷吸附解析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冻融循环的土样有更强的缓冲能力;外源磷含量越高其吸附量越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多吸附量减少、吸附速率降低;不同外源磷含量土样均在未冻融时吸附量最大,1次冻融后吸附量减少最多;第3次冻融时吸附量再次增加;6次冻融循环后,不同外源磷含量土样的P吸附量均趋于动态平衡。外源磷含量对棕壤磷吸附的影响相对较大。解析量随着解析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最终趋于稳定,且经过冻融的水土混合样比单一土样的P吸附量、解析量大。
关键词:
吸附解析 冻融循环 外源磷 棕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蕾丽 周纷 唐佳乐 王锡昌
为探究冻藏温度的波动对鲍鱼质地的影响,选取商品速冻鲍鱼的贝柱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5次冻融循环处理对肌肉的质构、保水性、场核磁共振T_(2)弛豫时间及蛋白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鲍鱼肌肉质构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指标随冻融次数的增多而显著降低(P < 0.05),5次循环后分别降至原来的11.21%、3.03%和10.04%,而剪切力相反,发生显著升高;鲍鱼肌肉持水性的解冻损失、离心损失和蒸煮损失发生了显著升高(P < 0.05),分别从2.28%、16.09%和38.51%升高至10.50%、28.53%和43.67%;鲍鱼肌肉水分分布中结合水几乎不受影响,而不易流动水与自由水的弛豫时间T_(22)与T_(23)明显增大,其对应的峰面积比例P_(22)显著上升和P_(23)显著降低(P < 0.05);鲍鱼肌肉蛋白结构及功能的表面疏水性先上升后降低,羰基含量显著降低而活性巯基含量显著升高(P < 0.05)。这些研究表明,冻融循环会对鲍鱼的肌肉质地造成破坏,致使其质地品质劣变,商品价值降低,最终影响消费者的可接受性。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鲍鱼 质地 水分分布 蛋白氧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志卿 张电学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潮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从各级微团聚体磷素吸附与解吸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磷素吸附与解吸性能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麦秸和玉米秸直接还田配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通过降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都亚敏 李珠 蒋佳荔 殷方宇 吕建雄
【目的】探究吸湿解吸循环过程中木材水分吸附特性,阐释湿度循环对木材细胞壁及其吸着水分子的影响机制,为木材的实际使用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方法】以杉木和马尾松木材为试验材料,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仪在3或5次吸湿解吸循环(0%→95%→0%)过程中实时测定木材水分吸附数据,绘制水分吸着-解吸等温线,借助H-H模型对其吸湿平衡含水率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结果】1)吸湿解吸循环前后,木材平衡含水率最大值呈降低趋势,其差值范围为0.21%~1.76%;初次循环过程木材吸湿平衡含水率低于后续循环过程,相对湿度40%~95%时尤为明显;2)随着吸湿解吸循环次数增加,木材单次循环所需时间减少,且降低幅度也明显变小;与块状试样相比,粉末状试样单次循环所需时间较少;3)初次循环过程木材吸湿滞后现象相比后续循环过程更明显,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吸湿滞后最大值减小,吸湿滞后率均值增大;4)H-H模型可用于分析吸湿解吸循环过程中木材水分等温吸附,其拟合度(R2)均高于0.996;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代表含有单位摩尔吸附位点的绝干木材质量(W)参数呈降低趋势,木材单分子层吸附水最大质量分数呈增大趋势,多分子层吸附水最大质量分数和吸附水总质量分数最大值均呈降低趋势。【结论】随着吸湿解吸循环次数增加,湿度循环对木材细胞壁的影响减弱:木材吸湿性能降低,其平衡含水率最大值呈降低趋势;单次循环所需时间减少;吸湿滞后现象减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金龙 李鹏 李月松
对滨海脱盐土壤上11年生1-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69杨根系活动能抑制根际土壤对磷的吸附,抑制能力与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相关,当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为30 mg/L时,抑制能力最大,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量之差为-15.57 mg/kg;I-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恒温吸附数据都能很好地用一元 Langmuir方程、Freund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拟合,其中一元Langmuir方程拟合最好;根际土壤磷吸附容量参数Xm,k, k1,k2的值明显低于非根际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杨树 根际土壤 磷吸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秀梅 张夫道 张树清 冯兆滨 何绪生 王玉军 王茹芳
研究了纳米级和天然高岭土对营养元素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处理浓度下,纳米级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量均比天然高岭土高,氮的吸附量是天然高岭土的1.5~1.7倍、磷是1.9~2.2倍、钾是1.4~2倍、碳是1.3~1.9倍。纳米级和天然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解吸量与其吸附量呈正相关。2种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规律均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
关键词:
纳米级高岭土 吸附 解吸 方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长勋 李恋卿 王芳 潘根兴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黄泥土(水稻土)微团聚体颗粒组,用平衡液吸附法和KC l溶液解吸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吸附磷后对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团聚体颗粒(包括磷预处理)对Cu2+吸附均符合Freund lich方程。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黏粒级、砂粒级、原土、粉砂级、粗粉砂级。游离氧化铁是影响Cu2+吸附的主要因素。各微团聚体颗粒Cu2+吸附量之和小于原土。微团聚体颗粒吸附磷后,Cu2+吸附量显著增加,以粉砂级最显著。砂粒级、粗粉砂级和粉砂级吸附磷后Cu2+解吸率减小,而黏粒级Cu2+解吸率略增加。原土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青 贺纪正 李学垣 吴钦泉
以棕红壤及其脱铁处理后包被Al(OH)3的土样为对象,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草酸等5种有机酸的浓度、pH值以及有机酸与磷的加入方式对土壤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1mmol/L、8mmol/L有机酸都使土壤(原状土或包被土)的磷吸附量降低,同一浓度下,其降低顺序是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苯甲酸≥乙酸;加入柠檬酸、草酸浓度在1~8mmol/L范围内,土壤吸附磷量随有机酸浓度增高而下降,但包被土的下降幅度较小;加入柠檬酸和草酸浓度为1、4mmol/L,磷浓度为80mg/L时,随有机酸溶液pH升高,土壤吸磷量出现“低→高→低”的变化,原土峰值出现在有机酸溶液pH8~9时,铝包被样峰值出现在起始pH4左右...
关键词:
有机酸 酸性土壤 磷吸附 铝包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蓉 刘云根 王妍 赵立君 任伟 徐鸣洲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砷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差异。[方法]采用5和50 mg·L~(-1)砷溶液分别处理30和60 d,分别记为A_0(原土样)、A_(5-30)、A_(50-30)、A_(5-60)和A_(50-60)。以不同浓度砷处理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0、1、5、10、20和40 mg·L~(-1)磷(K_2HPO_4,以P计)的室内模拟试验,探究磷在不同浓度砷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结果]不同浓度砷处理的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磷和砷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变化,磷酸二钙(Ca_2-P)含量增加4.1~10.4 mg·L~(-1),磷酸八钙(Ca_8-P)含量增加6.6~14.4 mg·L~(-1),磷酸铝盐(Al-P)和磷酸铁盐(Fe-P)含量呈下降趋势,活性态砷(弱酸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和可氧化态砷)占总砷的比例为2.52%~26.37%,残渣态砷占总砷的比例为71.14%~79.68%。随砷处理浓度增加,沉积物中非活性态磷向活性态磷转化,活性态砷向残渣态砷转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与沉积物中砷的浓度相关性较强,沉积物中砷浓度越高吸附磷的能力越差,沉积物对磷的截留能力减弱。随上覆水磷浓度的升高,不同处理沉积物砷的释放量均呈上升趋势。上覆水磷质量浓度为40 mg·L~(-1)时,沉积物砷的释放量为0.056 mg·L~(-1),超过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Ⅲ类水标准值。[结论]不同浓度砷处理能改变沉积物中砷和磷的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活性态砷含量越高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越强。
关键词:
砷 沉积物 吸附 磷 湿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祥友 王恩姮 杨小燕 陈祥伟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以及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孔隙数目、平均面积、成圆率3个指标的量化与分析,研究了冻融循环对黏化层土壤孔隙特征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探明该区土壤侵蚀机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原状土和填充土的孔隙数目和面积,均在循环3次时达到最低值,冻融循环对≥5 mm孔隙影响较为明显。相对原状土而言,前期含水量对黏化层填充土柱孔隙特征的影响较小。黏化层结构对模拟冻融循环的响应特征印证了季节性冻融循环对黑土区黏化层可蚀性的影响,进而诱发土壤侵蚀、促进沟蚀发展的可能。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黑土 黏化层 CT 孔隙结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晓炀 杨林莘 王晓燕 金银哲 程裕东
以南极磷虾虾(Euphausia superba)肉糜为原料,通过测定南极磷虾虾肉糜在反复冷冻和解冻过程中ATP及其关联产物、游离氨基酸等的变化,分析冻融循环对虾肉糜滋味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南极磷虾虾肉糜的ATP及其关联产物降解加剧,呈鲜味的核苷酸含量逐渐减少,呈苦味的核苷酸含量逐渐增加。1次冻融对应的鲜味苦味比为3.32;2次及以上的冻融循环会造成鲜苦比的显著降低(P<0.05),同时K值迅速增大,表明鲜度发生大幅下降;3次冻融循环后,K值显著增大(P<0.05);4次冻融对应的K值为(86.88±3.58)%,南极磷虾虾肉糜已不新鲜。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导致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比例逐渐减小,苦味氨基酸的比例逐渐增大,导致虾肉糜的滋味进一步劣化。研究表明,冻融循环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可较好地保持南极磷虾虾肉糜的滋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梅 喻敏
【目的】探讨硼对植物铝胁迫的缓解机理,研究果胶对铝的吸附解吸特征及硼的影响。【方法】利用等温吸附法,研究pH 3.5,25℃时,不同浓度硼处理后的果胶对铝的吸附解吸特性,并利用相关模型计算果胶对铝的吸附参数。【结果】随果胶浓度的上升,其对铝的吸附总量和解吸总量均显著上升,但单位果胶的吸附量和解吸量显著下降;随铝浓度的增加,果胶对铝的吸附量和解吸量也显著上升;硼处理果胶后,影响果胶对铝的吸附解吸特性,25μmol.L-1时,随硼浓度的增加,果胶对铝的吸附量反而会增加,硼浓度为100μmol.L-...
关键词:
果胶 硼 铝 吸附 解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庆雷 王凯荣 谢小立
【目的】为揭示土壤磷素肥力的变化机制,对16年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处理后红壤稻田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将4种施肥处理土样置于恒温摇床中连续振荡培养,定期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磷的各种吸附参数、累积解吸量和解吸率。【结果】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其中对0~20cm土壤的影响尤为突出。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显著降低了0~20cm土壤磷吸附亲和力常数(k)、最大吸附量(Q)和吸附缓冲容量(MBC),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该层土壤磷的累积解吸量和累积解吸率;与不施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相比,NPK化肥配施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在降低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凡 徐凤琳 李学垣 陈显日
应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红壤、砖红壤和黄棕壤中氧化铁类型及其与磷吸附和解吸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棕壤中的氧化铁是针铁矿型,砖红壤和红壤是以赤铁矿为主、棕红壤是以针铁矿为主的针-赤混合型。②针铁矿的MCD值一般小于赤铁矿的MCD值,前者的比表面积大,后者的小。砖红壤中的赤铁矿晶体薄,红壤中的厚。③针铁矿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明显高于针-赤混合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并随粘粒中G/(G+H)值增大而提高。赤铁矿晶体愈薄,吸附的磷量愈少。④磷的解吸率随氧化铁中G/(G+H)值增加而降低,赤铁矿形貌对磷的解吸率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氧化铁 针铁矿 赤铁矿 磷吸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垣 王启发 徐凤琳
就长期肥料田间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黄棕壤性水稻土和灰潮土性水稻土 ,用热力学平衡吸附法和流动法分别进行了土壤钾、磷、锌的吸附 解吸试验和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试验 ,测定了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基本性质和有效钾、磷的含量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土壤钾、磷、锌吸附量、吸附钾、磷、锌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 :( 1 )能减小土壤对钾的吸附 ,增加其解吸率 ,提高土壤有效钾量和土壤对钾的缓冲能力 ;( 2 )有利于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量 ,增加其解吸率 ,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 3 )提高土壤特别是石灰性土壤锌的有效性
关键词:
水稻土 吸附解吸 土壤钾、磷、锌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