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0)
2023(8084)
2022(6084)
2021(5329)
2020(4245)
2019(9096)
2018(8957)
2017(16829)
2016(9342)
2015(10058)
2014(9869)
2013(9260)
2012(7999)
2011(6941)
2010(6641)
2009(6149)
2008(5945)
2007(5113)
2006(4507)
2005(4005)
作者
(28747)
(24050)
(23983)
(22522)
(15129)
(11677)
(10608)
(9506)
(9166)
(8232)
(8209)
(7768)
(7693)
(7551)
(7433)
(7359)
(7299)
(7235)
(6862)
(6847)
(6184)
(5857)
(5639)
(5534)
(5381)
(5324)
(5260)
(5164)
(4913)
(4842)
学科
(36471)
经济(36427)
(26108)
管理(25657)
(19421)
企业(19421)
方法(14460)
(12976)
数学(12810)
数学方法(12732)
中国(11930)
业经(10028)
(8975)
农业(8815)
(8060)
贸易(8057)
(7864)
(7702)
地方(7081)
产业(6585)
(6545)
技术(6160)
(6079)
环境(5889)
(5587)
银行(5550)
(5539)
财务(5525)
财务管理(5519)
信息(5413)
机构
学院(130854)
大学(130563)
(53172)
经济(52310)
管理(48694)
研究(46120)
理学(43181)
理学院(42702)
管理学(41887)
管理学院(41685)
中国(33038)
(32215)
科学(31204)
(26960)
业大(25940)
农业(25819)
(24168)
研究所(22583)
(21973)
中心(20507)
(18746)
财经(18323)
农业大学(17456)
(16874)
经济学(16653)
(16476)
北京(16117)
(15871)
师范(15551)
经济学院(15265)
基金
项目(97055)
科学(76054)
基金(71832)
(66120)
国家(65587)
研究(63848)
科学基金(55191)
社会(42945)
社会科(40780)
社会科学(40768)
基金项目(38758)
(38284)
自然(37223)
自然科(36424)
自然科学(36410)
自然科学基金(35796)
(32567)
教育(28380)
资助(27167)
编号(23603)
重点(22303)
(21207)
(20649)
(20355)
计划(19978)
创新(19390)
科研(19189)
(18822)
国家社会(18771)
科技(17608)
期刊
(53414)
经济(53414)
研究(33061)
(29635)
学报(29350)
科学(24429)
中国(23072)
大学(21126)
学学(20442)
农业(19864)
管理(16356)
(15903)
(10889)
(10367)
金融(10367)
业经(10176)
经济研究(9744)
教育(9418)
技术(9010)
财经(8748)
业大(8693)
(8088)
问题(7886)
农业大学(7526)
(7498)
科技(7267)
商业(6764)
(5920)
技术经济(5780)
资源(5685)
共检索到179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奔  陆忠杰  唐丽  王昭懿  杨丰  王松  董瑞  
为了探究不同耐冷性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对冷驯化的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以‘兰箭1号’(冷敏感型)和‘兰箭3号’(冷耐受型)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的方法,对1周龄箭筈豌豆幼苗依次进行不同时间的4℃冷胁迫及10℃冷驯化,探讨了冷驯化对箭筈豌豆幼苗叶绿素荧光、抗氧化特性及冷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处理后,箭筈豌豆幼苗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值有所降低;‘兰箭1号’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LCHA5基因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S含量、AHP1、LCHA5、IAA14和FN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冷处理组(P <0.05)高于‘兰箭1号’;IAA14和FNR基因表达量也高于‘兰箭1号’。‘兰箭3号’在冷驯化环节表现出较好的渗透调节能力,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冷响应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揭示了冷驯化对箭筈豌豆的生理机制特性的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富强  向洁  王立威  余成群  沈振西  邵小明  
以一年生牧草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与绿麦草(Secale cereale)为研究对象,人工模拟不同水分胁迫对混播或单播牧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16 d后箭筈豌豆单播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和绿麦草单播(P <0.05);株高和叶长、叶宽的抗旱系数值均小于1,而根长的抗旱系数均大于1,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的条件下,抑制了植物地上部的生长,促进了地下部根系的伸长生长;通过隶属函数法对箭筈豌豆与绿麦草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单播箭筈豌豆的抗旱性最强,试验设计的3个比例混播处理较单播而言没有明显的抗旱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霖  张惠  宋炜  熊逸飞  谢正丽  黄伟卿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低盐有助于改善其生长,降低刺激隐核虫感染风险。为探讨低盐驯化对低盐胁迫下大黄鱼氧化损伤和转录组的影响,本实验将体质量为(52.46±1.47) g的大黄鱼暴露在盐度为25或20的水体中7 d,再暴露在盐度为10的水体中24 h。结果显示,低盐胁迫显著增加了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尽管低盐驯化对ROS和LPO不产生影响,但低盐驯化显著降低了低盐胁迫下大黄鱼ROS和LPO含量,表明低盐驯化缓解了低盐胁迫对大黄鱼的氧化损伤。从低盐驯化vs.对照组、低盐胁迫vs.对照组和低盐驯化+低盐胁迫vs.低盐胁迫实验中,分别筛选到356、478和484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GnRH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凋亡、Toll样受体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表明低盐驯化可以通过调节离子和物质运输、脂类代谢、细胞凋亡和非特异性免疫等来提高大黄鱼的低盐胁迫耐受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低盐驯化改善大黄鱼低盐胁迫耐受性的分子机制,可为今后工厂化和内陆采用淡水或半咸水养殖大黄鱼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丁婷婷  王晓瑜  聂斌  张伟珍  段廷玉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重要的牧草和绿肥,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小扁豆刺盘孢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entis)是影响箭筈豌豆生长的新病害。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植物生长、根瘤形成、病程相关酶以及其他抗病相关物质方面,探究了炭疽病对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anjian No.3’)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病菌侵染植物后,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与对照相比,两种水解酶活性分别提高33.09%、10.74%,木质素和茉莉酸浓度分别提高26.77%、70.34%。接种根瘤菌的条件下接种病原菌使过氧化物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提高36.69%。此外,与对照处理相比病害可导致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降低26.90%~40.00%(P <0.05)。因此,炭疽病造成箭筈豌豆抗病相关系统严重受损,从而直接影响到箭筈豌豆的产量及品质,应高度关注该病害的发生,加快防控技术研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学军  罗谦  赵洪木  曾钦薇  
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豌豆(Pisum sativumL.)幼苗电导率、丙二醛(MDA)、抗坏血酸(Vc)变化及下胚轴生长,探讨高温胁迫影响豌豆生长发育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豌豆细胞膜完整性受损,抗氧化剂含量下降,膜脂更多地被过氧化,下胚轴生长受到抑制。豌豆对高温胁迫的以上生理响应可能是高温导致豌豆品质下降和减产的重要生理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蕊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重金属铜(Cu)胁迫对香豌豆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浓度低于50 mg/kg时对香豌豆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大于50 mg/kg时对香豌豆幼苗地下部生长有抑制作用,Cu处理浓度为100 mg/kg时,地下部干重较对照(CK)下降16%。当Cu浓度大于50 mg/kg时,植物光合色素含量随Cu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Cu浓度低于75 mg/kg时,香豌豆地下部分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上升,地上部分丙二醛的浓度随Cu浓度升高而下降;地上部和地下部过氧化物酶(POD)随着Cu浓度的上升而先升后降;脯氨酸和抗坏血酸的含量随Cu浓度的升高都表现出提高的趋势。可见POD、脯氨酸和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伟珍  丁婷婷  段廷玉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anjian No.3)为试验材料,探究接种AM真菌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与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对箭筈豌豆生长及炭疽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扭形球囊霉后,箭筈豌豆炭疽病的发生受到明显抑制,发病率较不接种对照降低70.15%,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51.36%;两种AM真菌显著促进了箭筈豌豆生长及N、P吸收,接种扭形球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后地上生物量相比对照增加18.44%~54.92%,地下生物量增加25.68%~84.68%,N、P含量增幅最高在1倍以上;两种AM真菌也显著增加了箭筈豌豆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 <0.05)。综上可知,扭形球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箭筈豌豆炭疽病的发生,而且可显著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和植株生长,影响植物抗逆生化指标,有作为箭筈豌豆炭疽病潜在的生防菌株的潜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杰  巩林  连露  崔国文  尹航  张亚玲  付佳琦  
在青海省低海拔地区的民和县和高海拔地区的湟中县,每隔50~100m分别设置1 740、1 854、1 960、2 080、2 190和2 614、2 668、2 715、2 784、2 918m共10个样地,研究海拔高度和混播比例(9∶1、8∶2、7∶3、6∶4、5∶5)对燕麦(Ar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产草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干草产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除海拔1 854、1 960、2 080、2 190m外,在同一海拔高度下均表现为混播牧草干草产量最大,燕麦单播次之,箭筈豌豆单播最小;在所有处理中,海拔1 960m处的5∶5混播组合牧草干草产量最高,为12.87t·hm-2,较同一海拔燕麦单播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60.88%(P<0.05)。在牧草品质方面,牧草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海拔升高呈无规律性变化,但在同一海拔高度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大,牧草粗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及混播牧草的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而牧草的NDF、ADF含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低于高海拔地区。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各个海拔高度的最佳种植方式均为混播,最佳混播组合为8∶2。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谢正丽   宋炜   吉群   曾霖  
为探讨铜驯化对高温胁迫下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氧化损伤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将体质量为(48.92±3.62) g的大黄鱼暴露在铜离子浓度为0和10μg·L~(-1)的水体中14 d,再暴露在温度为32℃的水体中24 h。结果显示,高温胁迫显著增加了大黄鱼肝脏中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P<0.05)。铜驯化对常温下ROS和LPO含量不产生影响,而显著降低了高温胁迫下大黄鱼ROS和LPO含量(P<0.05),表明铜驯化缓解了高温胁迫对大黄鱼的氧化损伤。从高温胁迫组vs对照组、铜驯化组vs对照组和(铜驯化+高温胁迫)组vs高温胁迫组中分别筛选到828个、2 311个和1 084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与TCA循环、氧化磷酸化、谷胱甘肽代谢、内质网蛋白加工、吞噬体和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功能上。聚类分析表明,高温胁迫下调了TCA循环、氧化磷酸化、谷胱甘肽代谢、吞噬体和MAPK信号等通路中的大部分基因表达,上调了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中的大部分基因表达,而铜驯化则对高温胁迫下大黄鱼的这些基因表达调控产生了拮抗效应,表明铜驯化通过改善有氧代谢、抗氧化、自噬和凋亡来提高大黄鱼的高温胁迫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铜污染物对大黄鱼高温胁迫耐受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春林   南金生   秦海英   安江红   徐振朋   韩冰  
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 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比例和刈割期,本试验分别以燕麦‘蒙饲燕1号’(Avena nuda ‘Mengsiyan 1’)、‘蒙饲燕2号’(Avena sativa ‘Mengsiyan 2’)、‘青引1号’(Avena sativa ‘Qing yin 1’ )+箭筈豌豆为对象,对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的饲草在不同刈割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箭筈豌豆的株高和鲜、干重;以燕麦150 kg·hm~(-2)、箭筈豌豆75 kg·hm~(-2)单播量配比的‘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3︰1)在乳熟期、‘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在乳熟末期干草产量最高;‘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在各刈割期干草产量均低于同期燕麦单播产量。2)不同混播处理粗蛋白含量较燕麦单播基本呈增加趋势,粗蛋白含量从抽穗期、乳熟期到乳熟末期逐渐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在乳熟末期达到最高;不同混播组合在1︰3的比例下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3)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混播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各混播组合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和‘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分别在乳熟末期刈割隶属综合评价值较高,其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最佳(0.7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琼  马莉霞  段廷玉  南志标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我国草地农业系统中重要的豆科牧草及绿肥作物。本文归纳了国内外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病原物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截止2017年底,国内外共报道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38种,其中细菌病害4种,病毒病害5种,线虫病害24种,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病害5种。发生于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摩洛哥等15个国家。我国特有病害2种,分别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病和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病。对箭筈豌豆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性赤斑病、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病、北方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病和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病等危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但对其他病害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其他病害研究,加大箭筈豌豆与其他作物病害一体化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苟蓉  游明鸿  刘金平  雷雄  季晓菲  
根据川西高原栽培草地建设的生产技术需求,设播种量相同的5个播种方式(撒播、行距20或30 cm的同行或间行条播),建植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通过测定单株性状及生物量结构、鲜草和干草产量、干草营养成分和能量产量,研究播种方式对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有显著影响(P 消化能(DE)>可消化养分总量(TDN)>总能(GE),对草地能量产量影响表现为DE> ME> TDN> GE。20 cm同行条播草地干草产量和能量产量最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扶摇  张程  王春梅  侯扶江  南志标  
为研究不同比例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日粮对绵羊消化代谢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2只体况良好、体重为(30±1) kg的6月龄杂交代公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不同箭筈豌豆添加水平的日粮。两组饲粮中,大麦(Hordeum vulgare)∶箭筈豌豆比例分别为8∶2和6∶4。预饲期为15 d,正式饲喂实验为6 d,试验羊转入代谢笼内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2组间干物质采食量及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 <0.05)。综上可知,箭筈豌豆添加比例为20%和40%的日粮饲喂绵羊在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基本相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佩  张程  王春梅  于卓  侯扶江  南志标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2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6月龄的杂交公羊,随机分为两个处理,每个处理6只羊,分别饲喂两种饲粮[单一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饲粮和高丹草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合饲粮],分析了以高丹草饲粮为基础添加一定比例箭筈豌豆(高丹草∶箭筈豌豆=2∶1)对牧草表观消化率以及家畜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丹草+箭筈豌豆饲喂羔羊时干物质采食量、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高丹草组(P 0.05)。说明高丹草与箭筈豌豆组合改善饲粮的适口性,提高了饲草的表观消化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关正翾  娜尔克孜  朱亚琼  郑伟  刘岳含  艾丽菲热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群体密度和混播群落结构对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种子产量、质量和种子产量构成等性状的影响。将播量作为群体密度控制因素,将混播方式(同行混播、异行混播)和混播比例作为群落结构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播量的增加,种子产量呈增加趋势,各混播处理种子产量均小于单播处理,但发芽势有所提升;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种子产量和种子发芽势均呈增加趋势,混播方式(同行、异行混播)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小。2)群体密度和群落结构主要通过影响箭筈豌豆分枝数和结荚数来影响其种子产量;而荚长、每荚籽粒数、发芽率等生物学性状变化较小。3)燕麦(Avena sativa)在混播系统中处于强竞争者的地位,提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和采用异行混播有利于增加其竞争率,也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因此,在冷凉地区进行箭筈豌豆种子生产,其播量应高于120 kg·hm–2为宜;为了提高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和质量,防止倒伏,可采用箭筈豌豆混播比例高于75%+异行混播方式进行种子田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