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
2023(1394)
2022(1145)
2021(1225)
2020(1031)
2019(2153)
2018(2082)
2017(3654)
2016(1940)
2015(2272)
2014(2028)
2013(1846)
2012(1752)
2011(1540)
2010(1566)
2009(1533)
2008(1422)
2007(1301)
2006(1203)
2005(1040)
作者
(4841)
(4156)
(4099)
(3905)
(2554)
(2040)
(1946)
(1551)
(1514)
(1432)
(1378)
(1362)
(1300)
(1273)
(1272)
(1250)
(1194)
(1175)
(1175)
(1147)
(1081)
(1054)
(988)
(984)
(951)
(937)
(908)
(823)
(817)
(789)
学科
(6700)
经济(6691)
管理(4210)
(4093)
(3398)
企业(3398)
教育(3059)
政治(2959)
中国(2411)
思想(2278)
(2187)
(2129)
思想政治(2005)
政治教育(2005)
治教(2005)
德育(1989)
(1956)
方法(1739)
业经(1544)
理论(1477)
(1458)
(1420)
财务(1418)
财务管理(1414)
数学(1409)
企业财务(1371)
数学方法(1361)
(1297)
农业(1218)
(1211)
机构
大学(28246)
学院(26633)
研究(11228)
(11067)
经济(10877)
中国(7636)
管理(7417)
理学(6347)
理学院(6233)
管理学(6058)
科学(6051)
管理学院(5997)
(5672)
(5584)
(5126)
研究所(5070)
(4915)
师范(4889)
中心(4430)
财经(4066)
经济学(4053)
师范大学(4004)
(3981)
北京(3858)
(3708)
教育(3628)
(3523)
经济学院(3492)
社会(3365)
(3327)
基金
项目(16636)
研究(13394)
科学(12621)
基金(11557)
(10016)
国家(9902)
社会(9016)
社会科(8268)
社会科学(8264)
科学基金(7837)
教育(6906)
成果(5809)
基金项目(5703)
编号(5600)
(5504)
(5032)
资助(4536)
(4393)
自然(4116)
(4108)
课题(4095)
自然科(4002)
自然科学(4002)
自然科学基金(3940)
(3835)
(3821)
阶段(3818)
重点(3816)
(3798)
项目编号(3743)
期刊
(15008)
经济(15008)
研究(10548)
教育(6749)
中国(5412)
学报(4373)
(3941)
大学(3619)
科学(3591)
(3583)
学学(3262)
管理(3241)
农业(2519)
(2431)
金融(2431)
世界(2393)
财经(2346)
经济研究(2305)
(2100)
现代(2002)
(1785)
论坛(1785)
国际(1775)
社会(1760)
(1735)
技术(1654)
民族(1594)
(1573)
问题(1521)
(1437)
共检索到44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干保柱  
冷战结束以来,国内外环境的变迁促使日本和平主义式微,在民族国家认识、评价近现代历史、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对美外交诸多领域民族主义升温。民族主义主张重新评价日本近现代历史,进而向传统日本回归,强化日本国民的民族国家认同与国家意识;批判和平主义与民主主义,反对对美从属外交,反对全球化;提高大众的道德与伦理水平,部分批判西方价值观念,培养国民的乡土心与爱国心。民族主义的目标是摆脱战后体制,恢复国家传统,日本要成为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大国甚至是军事大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浩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根本变迁是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与之相伴、并且初露端倪的"中美权力转移"趋势。笔者认为,中美两国二十余年来综合国力差距迅速缩小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内改革效率的不同,而后者又植根于后冷战时代两国国内主流政治思潮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变之中。因此,本文力图对上述两个变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集中剖析导致中美两国国内改革在后冷战时代出现不同命运的原因,并以此作为分析未来中美战略态势和国际格局演变新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仇朝兵  
美国是一个全球大国,其商业和经济利益也是全球性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从20世纪90年代加速发展,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美国经济的发展状态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紧密相关,因此,美国经济停滞或衰退,其他国家没有暗喜的理由。应该全面审视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这样才有助于客观认识美国的国际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吕磊  
近年来 ,特别是“9·1 1”之后 ,小布什政府内外一帮新保守主义者对美国外交政策极为显著的影响 ,让国人越发注意新保派的外交政策观念。本文通过考察新保派主要代表人物的言论 ,初步梳理了冷战结束以来新保派外交政策构想的演变 ,讨论了其主要代表人物在基本构想上的分歧和共识及其原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许明  
众所周知,目前西方各国均在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涉及到教育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对这些国家缤纷繁杂的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是我们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但如果仅从教育的内部去寻找改革的原因,可能无法对这些国家教育改革的种种措施作出令人满意的说明。实际上,这次教育改革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特别是与当代欧美各国的社会政治思潮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对此加以一番分析和探讨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目前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的改革,预测今后教育政策,的大致走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郗润昌  
美苏对抗与争夺及由此而导致的东西方冷战始于本世纪40年代中,而终于1989年至1990年间。在冷战背景下,随着科技的进步,美苏两大国,出于各自战略利益的考虑,把宇宙空间变为它们继海、陆、空之后的另一个范围更加广阔的战略竞争与争夺场所。尤其是在SO年代初,随着里根政府推出“高边疆”战略及其“星球大战”计划,以同苏联在军事、经济和由此所反映的政治等领域一决雌雄后,大国,主要是美苏,在空间领域的竞争,一时达到了冷战时期的最高潮。可以认为,自此以后,大国加速对天疆的开拓曾一时对世界经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忠虎  
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对英国教育改革的影响马忠虎一新保守主义是二十世纪政治保守主义的统称,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它一直是西方世界最有政治影响的主要思潮之一,也是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意识形态。由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科  
冷战结束后,影响东北亚国际政治格局的各国关系基本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但作为一个整体,东北亚地区始终存在着国家间的对抗、军备竞赛的升级和潜在的军事冲突,影响各大国之间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已初露端倪。而如果日前的政治平衡被打破,东北亚的稳定将不复存在,亚洲太平洋世纪也就无从谈起。本文对此进行了详尽地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杰  
90年代是美国占据优势的国际地位,重塑“领导世界”形象的时期。与此同时,作为“美国至上主义”负面反应的“向回转”思潮却在国内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日益盛行。在经济层面,这种思潮的典型外化形式就是所谓“经济民族主义”。就目前而言,“经济民族主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余炳雕  
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的新视点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余炳雕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自1972年田中首相访华,发表了两国共同声明,使关系正常化以来,已经经历了三个重大的历史阶段。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使中日关系走向了第二阶段。进人90年代由于中日两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超  
一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作为一种特殊概念,便从单纯强调军事安全改变为兼顾军事安全与经济安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者的重要现实意义则越发受到各国政府更为广泛的注意。这是因为,在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影响下,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了她的第三个繁荣时期①。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彦  
发生于 70年代中期的新技术革命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高科技成为发展经济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有力武器 ,促使世界科技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而美国在新技术革命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 ,增强了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 ;苏联则由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造成科技和经济的落后 ,在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被摧垮。苏联在内外因素合力作用下的解体 ,最终导致了冷战两极格局的结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东波  
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混合型区域主义”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流变性要求人们不要以西方的经验来评估和判定东北亚的区域主义,而在逻辑上和事实上呈现出多重张力的东北亚民族主义又使东北亚的安全现实日益严峻。对后冷战时代的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而言,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现实和理论上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也昭示了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所面临的复杂性、紧迫性和脆弱性。突破和超越这种双重困境的关键在于:东北亚各国如何消融国内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情绪,东北亚的知识界如何应对西方主导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霸权的挑战以及东北亚社会如何汲取传统的东亚体系的合理因子,以避免新的帝国观念和帝国体系的出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夏鸣  
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新民族主义开始在日本兴起。其表现形式为美化侵略历史、鼓吹皇国史观、放弃和平宪法和拒绝国外批评。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国内和国际的原因 ,但日本年轻一代的政治家、学者的“超越战后”意识及改革日本经济的求变惯性是日本新民族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在新民族主义的影响下 ,日本的内外政策会趋于强硬 ,但新民族主义并不等于军国主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勇  
新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史上孤立主义思潮的再发展 ,两者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新孤立主义的兴起与美国外交传统和冷战后的现实状况有关 ,它主张对美国外交重新定位 ,修改全球干涉主义的原有思路。但这与业已巩固的美国主流外交政策价值取向相背离 ,因此并未对冷战后的美国外交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发展前景黯淡。但由于外交思维的惯性 ,它仍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