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1)
- 2023(10031)
- 2022(9018)
- 2021(8763)
- 2020(7221)
- 2019(16930)
- 2018(17099)
- 2017(33176)
- 2016(18159)
- 2015(20475)
- 2014(20358)
- 2013(20060)
- 2012(18295)
- 2011(16501)
- 2010(16433)
- 2009(14936)
- 2008(14429)
- 2007(12509)
- 2006(10960)
- 2005(9397)
- 学科
- 济(68195)
- 经济(68117)
- 管理(50972)
- 业(49309)
- 企(42239)
- 企业(42239)
- 方法(31778)
- 数学(26989)
- 数学方法(26660)
- 农(17827)
- 中国(17426)
- 财(15933)
- 业经(15664)
- 学(15497)
- 地方(14482)
- 贸(12626)
- 贸易(12619)
- 理论(12507)
- 和(12322)
- 易(12246)
- 农业(11951)
- 制(11503)
- 技术(11385)
- 划(10647)
- 环境(10595)
- 教育(10563)
- 务(10421)
- 财务(10355)
- 财务管理(10336)
- 策(9792)
- 机构
- 大学(254563)
- 学院(251630)
- 管理(102638)
- 济(95442)
- 经济(93201)
- 理学(89433)
- 理学院(88412)
- 管理学(86970)
- 管理学院(86487)
- 研究(83513)
- 中国(59455)
- 京(54689)
- 科学(52663)
- 财(41937)
- 所(41705)
- 研究所(38209)
- 农(37601)
- 业大(37202)
- 中心(36521)
- 范(35539)
- 师范(35277)
- 江(35235)
- 北京(34908)
- 财经(34323)
- 经(31144)
- 院(30442)
- 农业(29424)
- 州(29342)
- 师范大学(28735)
- 经济学(27088)
- 基金
- 项目(174434)
- 科学(136394)
- 研究(129608)
- 基金(125157)
- 家(108165)
- 国家(107240)
- 科学基金(91793)
- 社会(79158)
- 社会科(74751)
- 社会科学(74729)
- 省(67797)
- 基金项目(67086)
- 自然(60243)
- 教育(59799)
- 自然科(58788)
- 自然科学(58775)
- 自然科学基金(57708)
- 划(57657)
- 编号(54354)
- 资助(51329)
- 成果(44815)
- 重点(38568)
- 部(38248)
- 课题(37199)
- 发(36875)
- 创(36245)
- 项目编号(33933)
- 创新(33601)
- 科研(33110)
- 教育部(32848)
- 期刊
- 济(104563)
- 经济(104563)
- 研究(75018)
- 中国(44037)
- 学报(39056)
- 管理(37829)
- 科学(36396)
- 农(34537)
- 教育(32616)
- 财(29884)
- 大学(29534)
- 学学(27270)
- 农业(24842)
- 技术(21476)
- 融(18583)
- 金融(18583)
- 业经(17249)
- 图书(16170)
- 经济研究(16006)
- 财经(15729)
- 问题(13312)
- 经(13242)
- 理论(13053)
- 业(12982)
- 科技(12829)
- 实践(12196)
- 践(12196)
- 现代(11782)
- 技术经济(11647)
- 情报(11357)
共检索到360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潘锐
冷战持续了40余年,美苏对抗贯穿了战后美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并成为美国外交的主线。自杜鲁门以后,历届美国总统无不把对苏外交作为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因此,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全豹完全可以在其对苏外交这一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考察从杜鲁门主义到里根主义的对苏政策,便能了解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战略。
关键词:
美国外交 美国外交战略 冷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宫笠俐
冷战结束后,环境议题成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其纳入日本对外战略框架有着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以对外输出资本和环保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在树立环保大国形象及提高国际声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益性的实施方式并没有改变其作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利益性本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桂银
自由国际主义是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国际秩序主张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不同时期,自由国际主义及其各项分支流派和理论,例如温和派和激进派,通过"旋转门"机制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纲领和议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自由国际主义始终有着两面性,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识与分歧,以及扩张和参与两种政策孰重孰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中强
冷战后 ,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 ,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 ,美国的中东战略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
美国 中东战略 中国 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永峰
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二战后支配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走出了东西方冷战时代,转而进入了冷战后时期。面对国际关系的转折变化,美国国内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外交政策大辨论,"新孤立主义"就是这场大辨论的产物。可以预见,尽管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很难全盘接受"新孤立主义"的主张,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走势,却将难以摆脱这一政治思潮的影响。相对衰落:新孤立主义"产生的土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效应,曾使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1/3,其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1/2。黄金和外汇储备占3/5,并以其绝对的经济优势,确立了以美国元为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淑华 冯晓婷
拉拢印度、制衡中国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深层逻辑。在此战略背景下,印度对美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得到前所未有提升,美国对印度展开了丰富的高等教育外交实践。具体包括:加强印度向美国的人才流动,促进印度精英留学生留美,深化美印高新技术科研合作,建立校级伙伴关系,加强合作办学,促进两国语言互建,输出美国文化与价值观。教育外交作为一种独立的外交形式,在美国对印外交战略部署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是中立的教育活动,而是体现出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美国对印度的高等教育外交以高新技术合作为中心,体现出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从实施结果来看,美国对印度的高等教育外交战略出现成效与目标之间的一定疏离。
关键词:
印太战略 美国 印度 高等教育 教育外交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常贝贝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承担着思想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或国际关系格局下,图书馆还发挥着为国家政治服务的作用。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爆发的冷战中,为全方位地对苏联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展开攻击,美国图书馆被政府纳入对外政策中,以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形式充当文化外交的工具,促进了美国政府冷战宣传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美国 图书馆 文化外交 冷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雯霞
自俄罗斯联邦独立之后,其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从最初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战略到目前的新欧亚主义。这种以地缘和现实主义理论为考量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并没有在“9·11”事件之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欧亚主义仍然是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普京政府具体的外交政策的简要分析来说明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及俄罗斯外交在新世纪初仍然奉行新欧亚主义的必然原因。
关键词:
普京政府 外交战略 新欧亚主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武桂馥
从历史传统上看,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历来是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两个基本要素。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是这两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走向是谋求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平衡。但是,美国长期的外交实践表明,这两个要素既有联系而又互相区别,它们各自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毕洪业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转型和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从维护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出发,俄罗斯国内就对外政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构想。这种争论源于国家身份的不确定或者说多重性,表明俄罗斯还没有形成一致认同的世界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外政策缺乏一致性。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萧琛 王直
后冷战时期美国新型“失业潮”分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琛,王直经过80年代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之后,从1990年开始美国又出现了一轮战后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失业大潮。这场失业潮不论从规模、范围还是从经济社会影响上看,都有着后冷战时期、高科技时代和服务业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牛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锦山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取决于美国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符合美国基本的、长期的利益。同时,美国在台湾的重要利益还包括地缘政治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外交利益等等。
关键词:
美国 台湾 中关关系 两岸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帆
“9·11”事件后,美国上下为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所笼罩,倾向于为加强国家安全而采取强硬措施,即使这意味着牺牲国内公民自由。本文拟在提出公民自由、美国国家安全等概念的基础上,以冷战时期为例,分析美国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的关系,希望有关结论有助于观察“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庚申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里海地区新独立国家的出现,使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使中亚里海地区成为新的“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基于国内能源安全和全球霸权的需要,美国及时制定了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推进落实其能源战略。鉴于未来能源供应的短缺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美国的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对中国能源战略的突出影响主要是刺激中国加快以中亚里海能源开发为重点的能源战略规划,在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机制的同时,从地区油气连接方面处理好与日本、韩国关系,积极推动建立东北亚地区能源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
中亚里海 能源战略 美国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