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2)
2023(8035)
2022(7114)
2021(6705)
2020(5796)
2019(13430)
2018(13382)
2017(26634)
2016(14974)
2015(16942)
2014(17260)
2013(17150)
2012(16445)
2011(15199)
2010(15687)
2009(14930)
2008(15157)
2007(14143)
2006(12504)
2005(11375)
作者
(44308)
(37104)
(36959)
(35561)
(23840)
(17742)
(17146)
(14469)
(13951)
(13622)
(12503)
(12184)
(11992)
(11871)
(11829)
(11597)
(11550)
(10888)
(10821)
(10785)
(9330)
(9294)
(9090)
(8542)
(8533)
(8480)
(8348)
(8221)
(7492)
(7491)
学科
(61892)
经济(61827)
管理(41464)
(40498)
(31898)
企业(31898)
方法(27786)
数学(24296)
数学方法(23977)
(19151)
(17369)
中国(17290)
(13852)
(13462)
贸易(13457)
(13087)
(12850)
业经(12837)
地方(12431)
农业(12271)
(11314)
银行(11294)
(10848)
(10833)
金融(10830)
(10817)
理论(10040)
(9855)
财务(9823)
财务管理(9795)
机构
大学(225664)
学院(223429)
(93046)
经济(90964)
管理(82060)
研究(77939)
理学(69149)
理学院(68349)
管理学(67163)
管理学院(66710)
中国(58963)
(47886)
科学(46823)
(45833)
(41041)
(38466)
研究所(36844)
(35955)
中心(35709)
财经(35359)
(32608)
师范(32372)
(31789)
业大(31539)
北京(30795)
农业(30324)
经济学(28814)
(28496)
(26978)
经济学院(25970)
基金
项目(135685)
科学(105554)
研究(102543)
基金(96320)
(82684)
国家(81933)
科学基金(68701)
社会(62956)
社会科(59571)
社会科学(59552)
(53013)
基金项目(49807)
教育(48159)
(45400)
编号(43637)
自然(42900)
自然科(41825)
自然科学(41809)
自然科学基金(41069)
资助(40664)
成果(38604)
(31009)
重点(30781)
课题(30741)
(29897)
(27273)
(27082)
教育部(26477)
项目编号(26065)
科研(25842)
期刊
(107610)
经济(107610)
研究(72127)
中国(43064)
(36365)
(35224)
学报(34359)
科学(30391)
教育(28745)
管理(28552)
大学(25825)
(23910)
金融(23910)
学学(23680)
农业(23322)
技术(19038)
财经(18580)
业经(17031)
经济研究(16900)
(15963)
问题(14640)
(13244)
图书(12716)
(12488)
技术经济(11485)
理论(11352)
国际(11334)
(10916)
世界(10692)
统计(10583)
共检索到345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树明  
冷战时期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间的"普什图尼斯坦"争端涉及两国领土主权完整和民族情感,长期困扰阿巴关系和地区稳定。争端发生后,美国对阿巴争端的政策迅速形成并不断调整。美国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有倾向地平衡、有限和非正式介入等,介入政策的核心是提升阿、巴的经济相互依赖和政治互信,促成"普什图尼斯坦"争端的和平解决。美国的政策表现出了鲜明特点,主导美国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美国的本国利益而非当事国利益。这种利益认知的偏差导致美国政策与当事国政策间矛盾丛生,导致美国的介入政策对解决阿巴争端的实质性效果极其有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萧琛  王直  
后冷战时期美国新型“失业潮”分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琛,王直经过80年代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之后,从1990年开始美国又出现了一轮战后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失业大潮。这场失业潮不论从规模、范围还是从经济社会影响上看,都有着后冷战时期、高科技时代和服务业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帆  
“9·11”事件后,美国上下为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所笼罩,倾向于为加强国家安全而采取强硬措施,即使这意味着牺牲国内公民自由。本文拟在提出公民自由、美国国家安全等概念的基础上,以冷战时期为例,分析美国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的关系,希望有关结论有助于观察“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桂银  
自由国际主义是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国际秩序主张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不同时期,自由国际主义及其各项分支流派和理论,例如温和派和激进派,通过"旋转门"机制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纲领和议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自由国际主义始终有着两面性,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识与分歧,以及扩张和参与两种政策孰重孰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熊昊  
小布什执政时期,基于各自利益考虑,巴基斯坦与美国开展了全方位的反恐合作。双方合作内容多样化,合作范围、手段、目标方面也随之出现新变化。通过与美的反恐合作,巴政府在政治、经济、外交、军力等诸多方面获得了较大收益,但从中也可看出双方合作的不足。通过对巴美反恐合作的分析显示,跨国间的反恐合作在带来反恐成果的同时,也绝非想象中的那番顺利,其中国内和国际上的挑战对主权国家的反恐行为无疑是一种压力甚至阻力。怎样恰当解决上述问题,是对当前国际上多国联合反恐行动日益增多的表象所提出的深层次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锦山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取决于美国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符合美国基本的、长期的利益。同时,美国在台湾的重要利益还包括地缘政治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外交利益等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中强  
冷战后 ,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 ,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 ,美国的中东战略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晓风  
冷战时期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趋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因此,此前形成的所有冷战工具皆应废弃。然而,美国不仅仍坚持其全球战略,而且为促其实现继续坚持和发展与盟国的同盟关系。日美新防卫合作指针即是在后冷战时期形势下为加强和扩大日美安保体制所构筑的新军事同盟,它仍然是实现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毫无疑问,它是顽固坚持冷战思维的产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丑则静   郭晓萱  
美国“印太战略”出台与全面强化后,太平洋岛国的战略价值被不断抬升。美国从安全、经济与意识形态多领域系统加强了对太平洋岛国的争夺,其政策体系趋于完善。在大国竞争回归背景下,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上升引发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焦虑,美国正将太平洋岛国视作“印太战略”与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推进地区。然而,在“竞赢”中国、霸权护持战略目标支配下的美国太平洋岛国政策,表现出对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核心关切的漠视,在导致太平洋岛国地区阵营化、大国竞争化与意识形态化风险上升的同时,其政策限度不断显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常贝贝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承担着思想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或国际关系格局下,图书馆还发挥着为国家政治服务的作用。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爆发的冷战中,为全方位地对苏联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展开攻击,美国图书馆被政府纳入对外政策中,以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形式充当文化外交的工具,促进了美国政府冷战宣传活动的开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治国,胡化凯  
冷战后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正在逐步离开原来的以国防科研为主,同时兼顾民用科技“副产品”的两用模式,而向以提高经济竞争力为直接目的的科技政策方向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夏金梅  
冷战时期 ,朝鲜半岛是美苏冷战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阵地。冷战的结束并未结束其地缘政治命运。当前围绕朝鲜核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东北亚安全的日益关注。美朝关系是决定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冷战以来美国对朝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以更清楚地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震  周云亨  王萍  
冷战结束后,中国已日益成为一个海洋国家,发展海权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理所当然的选择。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对中国发展海权持有疑虑与否定的态度,并在中国发展海权的三个关键方向,即台湾代表的东向,南海代表的南向和印度洋代表的西向采取了遏制手段与措施。美国因此成为中国海权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冷战结束后太平洋已成为世界海权体系的轴心地带,中美分别是太平洋两岸地缘重心国家,中美之间在海权领域的关系已日益占据主要地位,取代了冷战时代美国和苏联在海权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在海权领域的制约与反制约斗争还将得以延续。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潘锐  
冷战持续了40余年,美苏对抗贯穿了战后美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并成为美国外交的主线。自杜鲁门以后,历届美国总统无不把对苏外交作为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因此,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全豹完全可以在其对苏外交这一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考察从杜鲁门主义到里根主义的对苏政策,便能了解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