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5)
2023(9377)
2022(8175)
2021(7789)
2020(6847)
2019(16007)
2018(15949)
2017(30979)
2016(16803)
2015(19113)
2014(19315)
2013(19034)
2012(17539)
2011(15728)
2010(15443)
2009(14048)
2008(13767)
2007(12149)
2006(9950)
2005(8551)
作者
(48378)
(40742)
(40674)
(38718)
(25637)
(19742)
(18763)
(16239)
(15270)
(14251)
(13817)
(13658)
(12865)
(12783)
(12651)
(12587)
(12482)
(12186)
(11732)
(11551)
(10149)
(9991)
(9786)
(9256)
(9246)
(9165)
(8953)
(8934)
(8224)
(8217)
学科
(68960)
经济(68895)
管理(46869)
(45949)
方法(37814)
(37538)
企业(37538)
数学(34257)
数学方法(33827)
(18503)
(18193)
中国(15602)
(14459)
业经(13179)
(13137)
贸易(13135)
(12774)
(12333)
财务(12285)
财务管理(12256)
地方(12233)
农业(11945)
企业财务(11608)
(11210)
(10490)
环境(9905)
理论(9865)
技术(9829)
(9428)
银行(9390)
机构
大学(240001)
学院(238952)
(97279)
经济(95376)
管理(94573)
理学(82808)
理学院(81865)
管理学(80331)
管理学院(79866)
研究(76935)
中国(56858)
(49408)
科学(49064)
(42681)
(42374)
(39146)
业大(38441)
中心(36723)
研究所(36070)
财经(35117)
(34449)
农业(33745)
(31987)
(30301)
北京(30137)
经济学(30051)
师范(29954)
(27747)
经济学院(27429)
(26958)
基金
项目(167437)
科学(131649)
基金(122551)
研究(118103)
(107633)
国家(106769)
科学基金(91691)
社会(74200)
社会科(70392)
社会科学(70371)
(65600)
基金项目(65554)
自然(61865)
自然科(60452)
自然科学(60434)
自然科学基金(59337)
(55823)
教育(55375)
资助(50579)
编号(47481)
重点(37988)
(37542)
成果(37113)
(35251)
(34758)
科研(33386)
创新(32573)
课题(32031)
教育部(31992)
计划(31820)
期刊
(97201)
经济(97201)
研究(60986)
学报(39863)
中国(38929)
(36800)
科学(35667)
(34640)
管理(31929)
大学(29717)
学学(28178)
农业(24986)
技术(21769)
教育(20833)
(18076)
金融(18076)
财经(16967)
业经(15971)
经济研究(15460)
(14504)
(13949)
问题(13358)
统计(12318)
(12070)
技术经济(11995)
资源(11465)
理论(11321)
图书(11110)
(11029)
财会(10877)
共检索到330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和紫章  
冷战后,日本积极介入中东事务,外交行为由“消极”转变为“积极”,但影响外交行为变化的外交情感认知及动机尚未明确。关于日本对中东主要国家的外交情感认知,量化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对巴勒斯坦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情感且高于以色列;对伊朗的情感认知相对稳定;对伊拉克的情感认知以2013年为转折点,由“积极”下滑为“消极”。日本对中东地区外交情感认知的变化,整体上由“消极”转向“积极”。从影响日本对中东地区外交情感认知的动机来看,1990~2000年“不安”和“恐惧”的情感动机明显,2001~2010年转变为“同情”和“野心”的情感动机,2011~2023年在“不安”和“野心”上增加了“骄傲”的情感动机。受“野心”等利己主义情感动机影响,日本在中东地区将继续扩大其政治与经济影响力,谋求成为中东地区秩序的构建者。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理解日本的中东外交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卢国学  
冷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卢国学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海洋工业国家.这就意味着,要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发展经济,首先必须从海外进口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其次还要找到有利可图的产品销售市场;第三,还必须有进口原料和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联合  
冷战结束后 ,由于内因与外因的交相作用 ,美国外交决策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 ,总统外交权力相对削弱 ,国会外交影响显著扩大。尽管这一变化并未根本改变总统主导外交政策的局面 ,但国会的积极介入还是对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林晓光  
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就是以政府行为为主,民间组织予以协助;以经济手段为主要行为方式,以对外开发援助为中心和先导,以扩大海外市场为直接目的,同时谋求长远的、潜在的政治、军事和安全的战略目标的外交行为模式。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经济行为、经济方式和经济手段的实施,谋求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等综合性战略目标及利益的国家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 则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中最具战略意义和政治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在经济利益驱动和主导下的对外政策导向和外交行为模式,又决定了日本ODA的“开发援助”特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振远  
孙景超、张舒英主编的《冷战后的日本经济》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世界经济论坛”的论著之一,已于1998年10月出版。该书运用日本官方公布的大量资料和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评了论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功过,研究和考察了日本经济当前发展过程中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丽霞  
战后日本外交中,经济外交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通国家化”作为理解当今日本国家战略走向主流趋势和把握现阶段日本政治与外交行为方式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与经济外交的相互关系是我们分析今天日本政治所不能回避的。尽管有学者对这个问题有所探讨,但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并不多见。北京大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李建民的专著《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这部专著历史感强,内容丰富, 而又有清楚的条理和结构,一方面肯定了国内外学者对“军事大国化”与“普通国家化”关系的合理阐释,同时又有所创新。在作者看来,作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万胜  
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演变历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联合政党时代的到来和新一党优位制的初创,并体现出政党政治的世代交替性。在政治改革潮流中,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国家主义思潮在抬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腾蛟  
冷战后,美国依据复杂、动态的现实,加紧调整和转型公共外交,突出公共外交战略的地缘政治性,运用多元化的传播策略,强调以公众为主体的双向交流,推动公共外交向多中心、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但是,由于美国继续奉行霸权主义战略,其言辞与行为严重背离,使得公共外交的有效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效峰  
与自身的和平发展道路相一致,推动和谐世界建设成为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和现实任务。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国家间相互依存复合发展的条件下,国际机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机制与和谐世界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前者是和谐世界构建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和谐互动的基本手段。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长期性,在这一过程中和谐地区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其中,构建和谐亚太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切实步骤,也是新时期中国大周边战略的根本要求。积极参与和完善亚太地区有关合作机制,是保障中国与本地区其它国家共享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条件。当前亚太地区的合作机制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以政府间合作为主体、非政府间合作为补充的多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贾昕昕  
冷战后,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日本对华政策中双面性特征充分显现: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的出发点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贾昕昕  
冷战后 ,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 ,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 ,日本对华政策中两面性特征充分显现 :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 ,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 ,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传剑  
日本的对朝政策体现出明显的两重性特征。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对日本产生双重利益刺激,推动日本在对朝鲜的关系中追求双重战略目标,并采取双重策略手段付诸实施。但这一政策固有的内在矛盾以及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却将使其陷入难以自拔的两难境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曰庠  
世界经济格局与世界政治格局虽有紧密的关联,但是两种格局并不相同。在冷战时代,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美苏称霸的两极格局,但冷战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并不是美国和苏联的两极格局,而是包括美苏两极在内的多极格局已经在孕育和成长了。美国是二战后形成的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以苏联为首组成的经互会作为一个经济集团,其经济也获得较快的发展,尤其是苏联经济实力的加强,加上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使其成为颇有实力的一极。但由于僵化的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普  
冷战后的日对朝政策框架是一种在对美协调的大框架内,以谋求安全保障利益为主、以绑架疑案和历史问题挂钩为基本策略的多因性协调的政策框架。日本对朝政策框架的这种基本特点是由冷战后日本的国际国内条件所决定的。在这些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的对朝政策框架将继续这一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