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6)
- 2023(7005)
- 2022(5912)
- 2021(5668)
- 2020(4593)
- 2019(10262)
- 2018(10084)
- 2017(19448)
- 2016(10758)
- 2015(11793)
- 2014(11297)
- 2013(10982)
- 2012(10497)
- 2011(9602)
- 2010(10204)
- 2009(9465)
- 2008(9590)
- 2007(8747)
- 2006(8087)
- 2005(7251)
- 学科
- 济(38495)
- 经济(38450)
- 管理(35807)
- 业(34591)
- 企(29304)
- 企业(29304)
- 方法(13099)
- 农(12881)
- 技术(12815)
- 中国(12111)
- 财(11593)
- 数学(10736)
- 数学方法(10491)
- 制(10072)
- 业经(9714)
- 策(9545)
- 技术管理(9532)
- 学(8853)
- 银(8595)
- 银行(8574)
- 贸(8368)
- 贸易(8363)
- 行(8291)
- 地方(8243)
- 易(8111)
- 农业(7985)
- 融(7807)
- 金融(7806)
- 理论(7129)
- 及其(6813)
- 机构
- 学院(151849)
- 大学(151132)
- 济(63592)
- 经济(62165)
- 管理(57920)
- 研究(55472)
- 理学(49055)
- 理学院(48464)
- 管理学(47611)
- 管理学院(47295)
- 中国(42458)
- 科学(32676)
- 京(32225)
- 财(31449)
- 所(28425)
- 研究所(25566)
- 江(25201)
- 农(24598)
- 中心(24545)
- 财经(23619)
- 经(21400)
- 范(21382)
- 师范(21221)
- 北京(20462)
- 业大(20279)
- 院(20196)
- 州(19584)
- 农业(19099)
- 经济学(18939)
- 财经大学(17331)
- 基金
- 项目(95831)
- 科学(76839)
- 研究(72737)
- 基金(69355)
- 家(60246)
- 国家(59711)
- 科学基金(51084)
- 社会(46096)
- 社会科(43705)
- 社会科学(43692)
- 省(37587)
- 基金项目(35573)
- 教育(33348)
- 自然(32223)
- 划(32145)
- 自然科(31520)
- 自然科学(31507)
- 自然科学基金(30976)
- 编号(29182)
- 资助(28152)
- 成果(25592)
- 创(22761)
- 重点(21787)
- 课题(21564)
- 发(21492)
- 创新(21491)
- 部(21412)
- 国家社会(18788)
- 性(18710)
- 教育部(18420)
共检索到241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桂银
自由国际主义是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国际秩序主张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不同时期,自由国际主义及其各项分支流派和理论,例如温和派和激进派,通过"旋转门"机制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纲领和议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自由国际主义始终有着两面性,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识与分歧,以及扩张和参与两种政策孰重孰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治国,胡化凯
冷战后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正在逐步离开原来的以国防科研为主,同时兼顾民用科技“副产品”的两用模式,而向以提高经济竞争力为直接目的的科技政策方向发展。
关键词:
冷战后 美国 科技政策 走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丁跃进
二战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父子关系到兄弟关系再到夫妻关系的转变。展望21世纪的美日关系,美日将进入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但以竞争为主的时代。从长期来看,美日同盟关系将会发生质变。在西方发达国家间,美日互为敌手的可能性最大
关键词:
美日同盟,异质性国家,离心倾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永峰
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二战后支配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走出了东西方冷战时代,转而进入了冷战后时期。面对国际关系的转折变化,美国国内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外交政策大辨论,"新孤立主义"就是这场大辨论的产物。可以预见,尽管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很难全盘接受"新孤立主义"的主张,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走势,却将难以摆脱这一政治思潮的影响。相对衰落:新孤立主义"产生的土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效应,曾使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1/3,其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1/2。黄金和外汇储备占3/5,并以其绝对的经济优势,确立了以美国元为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光耀
冷战结束后 ,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并适应自身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欧盟调整了安全防务政策。这种调整不仅使欧盟一体化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而且对大国关系及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是欧盟安全防务政策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
关键词:
欧盟 安全防备政策 一体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吕磊
近年来 ,特别是“9·1 1”之后 ,小布什政府内外一帮新保守主义者对美国外交政策极为显著的影响 ,让国人越发注意新保派的外交政策观念。本文通过考察新保派主要代表人物的言论 ,初步梳理了冷战结束以来新保派外交政策构想的演变 ,讨论了其主要代表人物在基本构想上的分歧和共识及其原因。
关键词:
美国新保守主义 冷战后 美国外交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效峰
与自身的和平发展道路相一致,推动和谐世界建设成为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和现实任务。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国家间相互依存复合发展的条件下,国际机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机制与和谐世界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前者是和谐世界构建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和谐互动的基本手段。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长期性,在这一过程中和谐地区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其中,构建和谐亚太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切实步骤,也是新时期中国大周边战略的根本要求。积极参与和完善亚太地区有关合作机制,是保障中国与本地区其它国家共享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条件。当前亚太地区的合作机制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以政府间合作为主体、非政府间合作为补充的多重...
关键词:
蒙古 平衡外交 第三邻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宏宇
194年9月,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内部调整和精心策划,美国新的对台政策终于出笼。这是美台“断交“15年来,美国第一次正式调整对台政策,调整面如此之广、调整幅度如此之大都是历届政府少见的,它使美台实质关系明显升级。下面,我们可以对这次美国对台湾政策调整的深刻背景作一透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程永 陈文江
以苏联的解体为标志,美苏称霸全球的“两极结构”格局从此宣告结束。而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日趋衰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又标志着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这种新格局从短期来看就是所谓的由美、日、欧组成的“三级结构”,从长期看,由于亚洲、拉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腾飞,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崛起。国际经济格局最终必将形成集团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世雄
冷战后的国际恐怖主义是一个新态的全球政治现象 ,日益显示出席卷全球的趋势 ,对国际秩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冷战后的恐怖主义具备主体类型多样化、小型化 ,手段科技化、网络化 ,高度随意性与高度组织化并存等一系列新特征 ;其成因主要是两极格局消弭后宗教种族矛盾释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高科技的普及与先进武器技术的扩散、大众传媒的负效应、现代化的异化因素等。
关键词:
国际恐怖主义 冷战后 新特征 成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宝根 李彬
冷战结束后 ,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军备控制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这种分化引起了美国军备控制政策明显的转变。本文通过有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和《反导条约》的三个典型案例来研究美国党派政治对美国军备控制政策的影响 ,以了解美国未来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特点以及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成亚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经历了几次乍寒乍暖、大起大落,至今仍未脱离冷战格局。从影响半岛安全形势的诸多因素来看,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安全政策是主导半岛安全形势的关键性因素。冷战后,受若干因素影响美对半岛的安全政策进行了几次调整,目的都是为了把握对半岛事务的主导权。目前布什政府对朝鲜采取的是“鹰派接触”政策,同时加强美韩日三方的协调,为完成亚大战略部署,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以维持半岛现状为主要目标。
关键词:
美国 朝鲜 韩国 安全政策 亚太安全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万文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如何定位中国的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的摇摆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 ,在对华政策的内容上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 ;最后 ,在对华政策的目标上表现出有丰富内涵的多重性。
关键词:
美国 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基本特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俊生
中美作为对朝鲜半岛局势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两者没有实质性合作是包括朝核问题在内的朝鲜半岛问题久拖不决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为通过和平对话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进行了持之以恒的努力。但由于朝鲜所要的安全保障与良好的国际环境只有美国能满足,没有美国的合作,中国的努力只能体现为劝和以及在危机爆发时"降温"。美国不仅推卸应承担的责任,渲染所谓的"中国责任论",甚至宣称中国对朝政策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背后的原因不仅在于半岛的适度紧张能服务于美国东北亚其他的广泛安排,而且也在于中美在半岛问题上的目标优先性、政策手段选择等方面的区别。从未来看,朝鲜期待的摆脱国际社会孤立彻底获得国家安全,以及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获得更大政权安全,必须与中美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体会与解决朝鲜关切的基础上,中美合作促使朝鲜"两利相权取其重"实现"弃核"并促使其调整经济,仍是解决问题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